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括号内)
1、中国诗歌会的主要成员有( a )
、穆木天、蒲风等 、陈梦家、朱湘等
、汪静之、应修人等 、冯至、冯雪峰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论著《人的文学》的作者是( c )
A、胡 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周作人
3、七月诗派的主要特色是( c )
、主张新诗格律化,主张“三美”。
、主张诗歌是无产阶级的武器。
、主张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形式。
、主张诗歌远离政治,否定文学的阶级性。
4、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农民诗人”的诗人是( c )
A、刘半农 B、艾 青
C、臧克家 D、何其芳
5、散文集《绿天》的作者是( d )
A、朱自清 B、周作人
C、陆 蠡 D、苏雪林
6、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 b )
A、冯雪峰 B、冯 至
C、徐志摩 D、戴望舒
7、茅盾小说《蚀》三部曲包括( c )
、《春蚕》、《秋收》、《残冬》 、《春蚕》、《林家铺子》、《腐蚀》
、《幻灭》、《动摇》、《追求》 、《幻灭》、《动摇》、《腐蚀》
8、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是( a
)
A、孔厥、袁静 B、张志民
C、马烽、西戎 D、柳 青
9、孙犁小说的特点是( c)
、有很强的故事性 、运用现代派的表现手法
、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征 、善于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个体形象
10、老舍在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批判国民性弱点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小说是( b )
A、《四世同堂》 B、《二马》
C、《猫城记》 D、《离婚》
11、在诗歌创作中具有农民的“忧郁”和“漂泊的情愫”的诗人是( a )
、艾 青 、田 间
、袁水拍 、田 汉
12、茅盾的日记体长篇小说是( b )
、《蚀》 、《腐蚀》
、《动摇》 、《幻灭》
13、老舍以北京市民社会为描写中心的小说中所塑造的老派市民代表是( a )
、老马、祁老者等 、老马、祁瑞丰等
、赵四、李子荣等 、牛老四、张天真等
14、鲁迅写作《故事新编》的时期是( c )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四.一二”事变前夕
、在上海的最后十年
、留学日本时期
15、小说《边城》中被人们称为“善”的化身的人物是( c )
、翠翠 、天保
、老船夫 、傩送
16、戏剧《日出》的戏剧结构是( b )
、戏中戏的结构 、人像展览式的结构
、糖葫芦式的结构 、回溯式结构
17、属于李广田的散文集是( d )
、《画梦集》、《银狐集》 、《囚绿记》、《银狐集》
、《画梦集》、《鹰之歌》 、《画廊集》、《银狐集》
18、对抗战期间“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的描写的小说是( d )
、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萧红的《呼兰河传》
、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 、萧红的《生死场》
19、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诗人是( a )
、臧克家 、田 间
、艾 青 、胡 风
20、无名氏长篇六卷集的现代主义小说是( b )
、《北极风情画》 、《无名书稿》
、《塔里的女人》 、《风潇潇》
21、小说《家》中的高老太爷是一个( b )
、独断专横、风流放荡的封建官僚
、他既是一个冷酷的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代表,但又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他是一个没有半点人情味的、非常冷酷、阴险狡诈的封建家长
、是一个风流放荡、荒淫无度的地痞流氓
22、《边城》的主题追求在于( b )
A、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 B、展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C、展示了悠久的苗族文化 D、批判了中国旧军阀制度
23、《山峡中》被盗贼同伙扔进江里的人是( c )
、野猫子 、野老鸦
、小黑牛 、鬼冬哥
24、《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特色最充分地体现在( c )
A、具有地域特色的滑稽语言 B、大量运用有趣的绰号
C、漫画式夸张的描写手法 D、恰当地运用了反语
25、《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时代特征是( a )
A、新旧文化交织的时代 B、封建文化占据着整个文化阵地
C、“五四”新文化已经取得了绝对胜利 D、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26、小说《荷花淀》的文体特点是( d )
、结构完整、情节连贯、故事性强
B、运用白描等传统手法塑造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采用了意识流等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和结构方式
D、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于一体
27、《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 a )
、爱情诗 、叙事诗
、史诗 、歌词
28、《发现》中的“发现”有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现的双重含义,其中对客观世界的发现是指( a )
、挂在悬崖上如噩梦般的祖国的现实
、如花似锦般繁荣的祖国现实
、梦中的现代化的祖国
、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操
29、《再别康桥》在对康河美景的描写中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其中诗人描写康河的时空秩序是( d )
、从黄昏到夜晚、从上游到下游
、从夜晚到黎明、从上游到下游
、从夜晚到黎明、从下游到上游
、从黄昏到夜晚、从下游到上游
30、《手推车》形成的整体气氛是( c )
、欢腾的喜悦气氛 、火热的劳动场面
、浓郁的悲剧气氛 、严肃的紧张气氛
31、《断章》这首哲理小诗共有几节( b )
、一节 、两节
、三节 、四节
32、下列作品中,属于诗人臧克家的诗集是( a )
、《烙印》 、《红烛》
、《云游》 、《我底记忆》
33、散文《风景谈》借鉴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全文共描写了六个画面感很强的场景,其中小号兵清晨吹喇叭的场景是文中的第几个( d )
、第一个 、第三个
、第四个 、最后一个
34、《压迫》中女房东有房不租单身男客的原因是( b )
、因为她房间里闹鬼
B、她封建,怕女儿自由恋爱
、她有狂,害怕单身男客抢劫她家
、她以为单身男客是党
35、《金锁记》的结构线索是( d )
、以曹七巧为自己的婚事与其哥嫂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
、以曹七巧为自己女儿的婚事与女儿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
、以曹七巧为自己儿子的婚事与儿子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
、以曹七巧的生活经历、感受及心理变化的时空顺序为线索
36、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创作于哪一时期( c )
、初年 、抗日战争前夕
、抗日战争胜利后 、军阀混战时期
37、小说《断魂》的故事背景是( b)
、明末清初 、晚清时期
、时期 、抗战时期
38、《在其香居茶馆里》中回龙镇上邢幺吵吵与方治国争斗的原因是( d )
、两人分赃不均
B、因为邢老二婚姻问题产生的矛盾
、地主邢幺吵吵与雇农方治国关于地租发生的矛盾
、围绕邢老二是否服兵役的问题产生的矛盾
39、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的性格内容是( b )
、性格狡诈而又封建愚昧 、性格厚道但软弱胆小
、他的愚昧是假装的愚昧 、思想、积极上进
40、《大堰河——我的褓姆》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b )
、对偶、反问、象征 、对比、排比、反复
、白描、对偶、夸张 、欲扬先抑的手法
41、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的作者是( b )
、冰 心 、叶绍钧
、张天翼 、丁 玲
42、在冰心小说中,表现出她思想中萌生了某种阶级观念的小说是( c )
、《斯人独憔悴》 、《超人》
、《分》 《悟》
43、以典妻故事来揭示黑暗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是( d )
、《二月》 、《绅士的太太》
、《丈夫》 、《为奴隶的母亲》
44、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口号的团体是( b )
、中国诗歌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左联”
、“民族主义文学”
45、鲁迅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是( a )
A、“五四”时期 B、“五四”退潮以后
C、大失败以后 D、抗战爆发以后
46、属于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 d )
A、《我的童年》 B、《反正前后》
C、《创造十年》 D、《漂流三部曲》
47、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塑造的古人形象包括( a )
A、大禹、眉间尺、后羿等
B、大禹、吕纬甫、后羿等
C、大禹、眉间尺、子君等
D、子君、眉间尺、后羿等
4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是( d )
A、《女神》 、《雨巷》
C、《猛虎集》 、《尝试集》
49、许地山小说“浪漫三要素”是指( a )
、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 、象征手法、爱情线索、异域色彩
C、象征手法、宗教氛围、爱情线索 、象征手法、宗教氛围、异域色彩
50、诗人郭沫若的爱情诗集是( c )
、《星空》 、《前茅》
、《瓶》 、《恢复》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现代文学史上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流派包括( abcde )
、京派 、海派 、新月派
、“第三种人” 、“自由人”
2、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间散文创作的概况是( bcde )
、杂文创作不够繁荣 、抒情散文绚丽多姿
、大力提倡报告文学 、小品文十分兴旺
、游记文学的发展
3、从《财主底儿女们》表现出来的“七月派”小说创作的特征是( abcde )
、强烈的主观色彩 、对主观战斗精神的强调 、充满激情
、深入挖掘客观描写对象的内心世界 、描述、议论、抒情相结合
4、下列人物形象中属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人物是( abc )
、张裕民 、程 仁 、钱文贵
D、赵玉林 、郭全海
5、《白毛女》的主要艺术特点是( ce )
、细腻的心理刻画
、众多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诗、歌、舞三者融合统一的民族新歌剧
、宏大的艺术结构
E、鲜明的民族特色
6、小说《寒夜》中汪文宣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abd )
、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混乱
、的统治造成了包括汪家在内的诸多家庭的贫困
、汪文宣见异思迁、有了第三者
、汪母和曾树生之间恶劣的婆媳关系
、特务对汪家的抢劫
7、下列人物形象中属于《暴风骤雨》的人物是( de )
、张裕民 、程 仁 、钱文贵
、赵玉林 、郭全海
8、《呼兰河传》的第五、六、七章是作品的重点,在此描述了主人公看到的生活于社会底层人们的悲欢和命运,这里有哪些细节描写( ace )
、小团圆媳妇的惨死 、二姑姑的悲剧一生 、二伯的不幸遭遇
、阿七的堕落 、冯歪嘴子的艰辛生活
9、属于作家沙汀的长篇小说有( ade )
、《淘金记》 、《南行记》 、《故乡》
、《困兽记》 、《还乡记》
10、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是( abe )
A、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 B、现实主义占据主潮地位
C、浪漫主义也占据主潮地位 D、现代派文学仍有存在
E、浪漫主义文学仍有存在
11、“左联”的缺失主要表现为( abcde )
A、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导致了“左联”在政治上的“左倾错误
B、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机械论
C、组织上的关门主义
D、组织上的宗派主义
E、不顾中国的实际条件,照搬苏联的做法
12、晚清的文学改良运动包括( bcde )
、胡适的新文动
B、黄遵宪的诗界
C、梁启超的小说界
、梁启超的文界
、裘廷梁的白话文运动
13、属于小说集《呐喊》小说有( abcde )
、《故乡》 、《药》 、《端午节》
、《社戏》 、《风波》
14、属于小说集《彷徨》小说有( abcd )
A、《高老夫子》 、《肥皂》 、《兄弟》
D、《祝福》 、《狂人日记》
15、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 bde )
A、《北斗》 B、《小说月报》 C、《萌芽》
D、《文学周报》 E、《文学旬刊》
16、属于七月派的诗人有( abcde )
、绿 原 、阿 垅 、曾 卓
、鲁 藜 、冀 汸
17、鲁迅曾经参加过的社团有( bd )
A、湖畔诗社 、未名社 、沉钟社
D、莽原社 、创造社
18、属于象征诗派的诗人是( acde )
、李金发 、戴望舒 、穆木天
、王独清 、冯乃超
19、属于周作人的散文集有( acde )
、《自己的园地》 、《剪翦集》 、《雨天的书》
、《泽泻集》 、《谈龙集》
20、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间散文创作的概况是( bcde )
、杂文创作不够繁荣 、抒情散文绚丽多姿
、大力提倡报告文学 、小品文十分兴旺
、游记文学的发展
21、文学后产生的话剧团体有( bce )
A、沉钟社 B、民众戏剧社 C、上海戏剧协社
D、莽原社 E、南国社
22、文学时期,胡适所发表的文章有( abcd )
A、《文学改良刍议》 B、《建设的文学论》
C、《易卜生主义》 D、《谈新诗》 E、《什么是新文学》
23、受表现主义艺术家奥尼尔影响的现代戏剧作品有( bc )
A、田汉的《获虎之夜》 B、洪深的《赵阎王》
C、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C、曹禺的《原野》
E、陈白尘的《升官图》
24、创造社的主要刊物有( bde )
A、《文学周报》 B、《创造》季刊 C、《文学旬刊》
D、《创造月刊》 E、《洪水》
25、属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诗派的诗人有( cde )
A、阿垅 B、曾卓 C、穆旦 D、郑敏
E、陈敬容
(0479)《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答
三、名词解释
1、左联:三十年代著名的文学社团。1930年成立与上海,是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在关于无产阶级文学的论争后,在党的促使下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他们提倡大众文化,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重视文艺批评,批判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参与政治斗争,主要刊物有:《前哨》、《文学导报》、《北斗》等。
2、《边城》:《边城》是沈从文的重要作品。是沈从文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达。作品中纯情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边城那田园牧歌风光,均是作者心灵的真实感受,是作者对理想人生和理想的生命形式的表达。对人性的讴歌和表现是沈从文在《边城》中要表现的主题,也是他一以贯之的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翠翠是“美”的化身,老船夫是“善”的化身。其他人物无论是地主绅士或是农民士兵,作者着力表现他们真善美的人性。
3、九叶诗派:形成于4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把英国的艾略特、奥顿等诗人的现代主义作为自己的审美追求方向,但是他们又时刻牢记中国诗人的社会职责,因此,他们以现代派的风格来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时代的情思,所以他们的现代主义里渗透着现实主义精神。主要诗人:陈敬容、穆旦、杜运燮、唐祈等。
4、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进行的一场批判封建传统的思想运动。是这些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戊戌维新、辛亥的失败后认识到批判封建传统思想重要性的必然结果。它的目标是革新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它的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由思想和文学组成。其标志是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刊。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孔家店”。。
5、曹七巧:张爱玲著名小说《金锁记》里的主要人物。出嫁前,曹七巧是一个天真而富有活力,泼辣而富于风情的少女。出嫁后,曹七巧一方面忍受性压抑的煎熬,另一方面又受精神上的歧视和打击,形成了他苦闷、压抑、空虚、无聊的心理,形成了她不敢追求爱情和自由的软弱和自卑的性格。夫死公亡后,曹七巧以其扭曲的性格和变态的心理,疯狂、残忍地加害于她的儿女。
6、方鸿渐: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主要人物,作者通过他表达了自己的社会批判和人生感悟。文化方面,方鸿渐是一个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另一方面,他对西方文化的蹩脚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片面的认识形成了他畸形的文化人格;人生方面,方鸿渐一方面对生活有积极的努力的追求,另一方面,他追求的结果又是一个个可怕的陷阱,所以他是一个既尴尬又痛苦的生存者;性格方面,一方面他性格温和机敏,正直热情,具有一定民主主义思想,另一方面他又不求上进,懦弱,形成了一个若质知识分子形象。
7、陈白露:戏剧家曹禺作品《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出身书香门第的陈白露聪明美丽,骄傲任性,天真活泼,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她离家出走后,努力追求个性,渴望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有自立于社会的思想。沦落为舞女后,她贪图享受,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最后走向灭亡。
8、蘩漪:戏剧家曹禺作品《雷雨》中的主要人物。蘩漪是“五四”后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受过新思潮的影响,有着极强的个性意识。她个性强悍、任性,敢爱敢恨,但周朴园的统治又使她十分压抑、痛苦,既而抑郁、软弱。另一方面,在对待四凤的态度中,又表现出她阴鸷、自私、残忍的一面。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蘩漪在家庭生活中陷入了周朴园封建主义的精神折磨与压迫的悲剧中,周萍的背弃,使她又陷入了爱情失败的悲剧中。所以,蘩漪是在双重悲剧冲突中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的。
9、心理分析小说: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小说,代表作家施蛰存。小说使用心理分析方法去开掘人物的潜意识和隐意识领域,表现人物的变态心理,梦幻心理,二重人格,引出本我与超我尖锐冲突的主题。小说一般围绕着性爱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取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剖析国人的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心理,这些作品具有较为鲜明的反封建的意义。代表作品有施蛰存的《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
10、新感觉派小说: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流派,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等。在题材上,新感觉派小说表现了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生活现象和事态人情,并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从而提供了另一类都市文学。表现手法上,引进感觉主义、印象主义、意识流等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力求创新,刻意捕捉新奇感觉,并把主题感觉客体化。人物刻画上,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潜意识和变态心理。代表作品有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等。
11、文学:“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提倡人道主义文学观;反对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流派,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论》是文学的标志。
12、东北作家群:1931年东北沦陷后,一部分进步青年作家相继到关内,并于30年代中期在上海共同崛起,被称为东北作家群。他们最早描写了东北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斗争,揭示出外国侵略者的殖民主义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愚民主义的内在联系,注重发掘中国人自身的生存状况和文化环境对于民族的决定性意义。主要作家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白朗等等。
13、学衡派:学衡派是文学后出现的一个复古主义派别,以刊物《学衡》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胡先 等。他们是欧美留学生。其主要倾向是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言文合一。
14、七月派:形成于40年代国统区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诗人兼诗评家胡风。该派立足于现实生活,忠实于时代感受,张扬主观战斗精神,强调主客观的统一,并以自由诗歌体写作,是具有爱国激情和叛逆意识的诗歌流派。主要诗人:胡风、鲁藜、绿原、牛汉、罗洛、徐放等。
15、语丝社:以《语丝》周刊得名的社团,成立于24年。文艺思想接近文研会,主要以杂文、小品、随笔创作为主,形成了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16、文研会:“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周作人、沈雁冰等人于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他们主张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反对封建文学,反对鸳鸯蝴蝶派文学和游戏文学,因而被称为“为人生派”,在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特色。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等。
17、湖畔诗社:文学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文学团体,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他们“专心致志做情诗”,出版了《湖畔》等诗集。
18、象征诗派:文学后涌现的新诗流派,主要成员有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他们在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下致力于象征诗歌的创作,强调象征、暗示、跳跃等基本手法,对中国现代白话诗歌的创作及其诗歌理论进行了探索。
19、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于1932年。他们在创作内容上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在创作技巧上强调大众化。会刊《新诗歌》,是一个与同步调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20、南国社:文学后出现的话剧团体,于1923年由田汉创立。他们先后创办了《南国》等刊物,组织了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等团体,广泛开展话剧运动,具有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
四、简答题
1、简析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
A、小说使用心理分析方法去开掘人物的潜意识和隐意识领域,表现人物的变态心理,梦幻心理,二重人格,引出本我与超我尖锐冲突的主题。
B、小说一般围绕着性爱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取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剖析国人的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心理,这些作品具有较为鲜明的反封建的意义。
2、简析新感觉派小说的特征
A、题材上:新感觉派小说表现了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生活现象和事态人情,并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从而提供了另一类都市文学。
B、表现手法上:引进感觉主义、印象主义、意识流等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力求创新,刻意捕捉新奇感觉,并把主题感觉客体化。
C、人物刻画上: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潜意识和变态心理。
3、简析社会剖析派小说的特点
A、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试图以创作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并预示社会生活的正确发展方向。
B、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入手,用阶级对抗的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
4、简析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A、茅盾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精神加以发展,建立起在当时来说属于全新的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B、茅盾在对社会现象不懈的理解和分析中,构思长篇巨制,彻底改变了“五四”时期中长篇小说的幼稚状态,使之走向完善。
C、以极强的都市生活感受,描写了现代都市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现代生活方式,开创了“时代女性”和资本家两大人物形象系列,创建了现代都市文学。
D、创造了文学理论,以自己努力的文学实践,发展、完善了中国现代小说。并注重它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大量借鉴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和批评方法,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5、简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A、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小说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在封建军阀的混战中,中国民族工业的破产,农村经济的凋敝,揭示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驳斥了“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流行的说法。
B、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和实业救国道路破产的深刻揭示。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他是在帝国主义、买办阶级、联合压迫下破产的,他的悲剧不是某个资本家的偶然的个人悲剧,而是中国民族阶级的阶级悲剧,说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C、对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加剧压榨工人以求出路和工人被迫奋起反抗的时代特征的深刻表现。
6、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A、《子夜》以宏大而严谨的艺术结构,全景观、多层次的反映出三十年代初中国的生活现实。
B、全面深刻的生活剖析,使作品充满着浓烈的理性精神。
C、成功塑造了资本家的群像。
D、创造性的心理描写。
7、简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A、人物塑造上饱含感情色彩的心理描写。
B、以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遭遇为主线,结构紧凑集中。
C、北京景物风俗描写和语言的“京味儿”。
8、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A、以北京小胡同中祁家四代人为中心,辐射状展开。
B、全景式、多线条;宏大而严谨的结构。
9、简析曾树生形象
A、曾树生年轻美丽,有充沛的活力,她思想开放,但内心又充满了孤独、苦闷和压抑。
B、一方面她有生活的勇气,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具有一定的同情心,另一方面她的出走又直接导致了这个家庭的破灭。
C、她没有恪守中国传统道德所要求妇女的那样去牺牲自我,而是努力追求个人的幸福,靠自己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价值与意义,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中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
10、简析《寒夜》的艺术特色
A、以流畅明丽的语言和深沉真挚的感情,创造了一种悲凉的意境。
B、细腻真切地刻画了平凡小人物的矛盾心理。
C、结构自然而无刻意布局,情节的起伏发展都在一系列日常生活琐事中推进,有如现实生活本身一样自然朴素,具有成熟的现实主义特色。
11、简析小说《边城》的艺术特色。
A、文体上,是散文化的抒情小说。
B、情感上,浓郁淳朴的人情风俗画,构成了作品具有乡土色彩的抒情性和浪漫色彩。
C、语言上,古朴而又清新,自然而又含蓄。
12、简析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色
A、主要人物各有个性。
B、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脸谱化。
C、写农民的性而不回避他们的小生产者思想弱点。
D、深入揭示农村各阶层人物在土地改革中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
13、简析陈白露形象。
A、出身书香门第的陈白露聪明美丽,骄傲任性,天真活泼,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B、她离家出走后,努力追求个性,渴望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有自立于社会的思想。
C、沦落为舞女后,她贪图享受,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最后走向灭亡。
14、简析《日出》的结构特点
A、作品中没有统领全篇的中心线索,只是以主题思想作为结构的统一点。
B、作者采用了横向的描写方法,用人生片断来阐明观念,在作品中,每个角色都有意识,各自显示了他们作为社会的人的全部复杂性和丰富的内涵。
15、简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
A、曾文清与愫芳内心悲剧冲突和不同命运构成了本戏剧冲突的主线。
B、曾浩努力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独尊地位与曾思懿为代表的子孙对家庭的破坏,以及在家庭衰落中曾浩对愫芳统治构成了作品中两代人的冲突。
C、曾思懿与曾文清在性格上的差异,使他们成为名存实亡的夫妻,曾思懿的贪婪与愫芳的善良忍让又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冲突,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作品复杂的情感道德冲突。
D、以瑞贞、袁园为代表的新一代“北京人”与前几代北京人的冲突;原始猿人的“北京人”的冲突。
16、简析《围城》中的方鸿渐形象。
A、文化方面。方鸿渐是一个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另一方面,他对西方文化的蹩脚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片面的认识形成了他畸形的文化人格。
B、人生方面。方鸿渐一方面对生活有积极的努力的追求,另一方面,他追求的结果又是一个个可怕的陷阱,所以他是一个既尴尬又痛苦的生存者。
C、性格方面。一方面他性格温和机敏,正直热情,具有一定民主主义思想,另一方面他又不求上进,懦弱,形成了一个若质知识分子形象。
17、简析《围城》的艺术特点。
A、作品表现出渊博的知识储备和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被人们誉为知识度密集的现代“学人小说”。
B、以方鸿渐行踪为纵向线索的旅行者游记式结构,便于作品在简洁明快的叙述中蕴涵了丰富的人生联想。
C、作品奇妙的譬喻,婉转细腻而且风趣的语言,形成了作品讽刺幽默的表现手法。
18、简析《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形象。
A、出嫁前,曹七巧是一个天真而富有活力,泼辣而富于风情的少女。
B、出嫁后,曹七巧一方面忍受性压抑的煎熬,另一方面又受精神上的歧视和打击,形成了他苦闷、压抑、空虚、无聊的心理,形成了她不敢追求爱情和自由的软弱和自卑的性格。
C、夫死公亡后,曹七巧以其扭曲的性格和变态的心理,疯狂、残忍地加害于她的儿女。
19、简析文学时期的文学思潮。
A、现实主义是这一时期的主潮。
B、浪漫主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潮。
C、现代主义在这一时期有所介绍。
D、封建复古思潮。
20、简析文学初期文学创作的特征。
A、强烈的启蒙意识
B、浓郁的感伤情调
C、多元化的艺术追求
21、简析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
A、“五四”时期充满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充满怀疑的时代精神
B、19世纪俄罗斯“提出问题的文学”和易卜生“问题剧”影响的结果
22、简析鲁迅小说(《呐喊》)中的农民形象。
A、阿Q、润土、七斤等形象均是生活极其贫困,精神上十分愚昧麻木的落后农民。
B、鲁迅在小说中,一方面把农民放到中国农村社会各种现实关系(政治、经济、文化)中,真实反映了农民在辛亥前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再现了封建农村的落后与闭塞,另一方面他又着眼于农民的典型性格,通过对农民性格中的愚弱、麻木、落后的批判,导向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的揭露和批判。
C、鲁迅在中国旧民主主义的历史背景下,展示了农村现状和农民的生活图景,在与中国的联系中提出了探索性的农民问题:认为中国必须有一场以农民中封建势力影响为中心的深刻的思想。
23、简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
A、个性的追求。他的创作重心由客观外部世界向主观内在世界转移,以创作主体的主观心理为中心表现自我,充分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的追求。
B、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在他以“性苦闷”为内容的小说中,通过对弱国子民在异国他乡所受屈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的控诉和对祖国早日强盛的期盼。而人道主义则表现在他后来小说中对下层人民和普通劳动者的同情和敬佩方面。
C、“色”与“欲”的颓废气息。郁达夫的部分小说侧重刻画青年人的青春期性心理,把灵与肉的冲突写出了空前的深度。
D、“零余者”孤独的情感。
24、简析《女神》中的爱国思想。
A、在民主运动高涨时诗人对贫弱落后的祖国的忧虑和对祖国新生的期盼。
B、在祖国觉醒和奋起时,诗人表达了愿为祖国献身的赤诚。
五、论述题
1、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
A、她熔古今于一炉,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各自的优长汇于一身,将小说推向大雅大俗的境界。第一次在传统通俗文学形式中展示了时代崩溃与转折的进程,传达出个人与历史、生活与命运等方面的现代内涵。
B、小说还运用了西方意识流,心理分析等表现技巧刻画人物心理,具有现代派特征。
C、张爱玲小说具有繁复、丰富的意象而且意象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
2、分析艾青诗歌的风格
其一、思想感情:
A、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土地、人民尤其是农村劳动人民的爱。
B、前期诗歌的“忧郁”的感情色彩和“漂泊的情素”。
其二、艺术追求
A、鲜明深刻的意象和浓郁的诗情,想象丰富,比喻新颖,诗中有画。
B、现实主义融进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技巧。
C、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抒写自由体形式。
3、分析蘩漪形象
A、蘩漪是“五四”后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受过新思潮的影响,有着极强的个性意识。
B、她个性强悍、任性,敢爱敢恨,但周朴园的统治又使她十分压抑、痛苦,既而抑郁、软弱。另一方面,在对待四凤的态度中,又表现出她阴鸷、自私、残忍的一面。
C、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蘩漪在家庭生活中陷入了周朴园封建主义的精神折磨与压迫的悲剧中,周萍的背弃,使她又陷入了爱情失败的悲剧中。所以,蘩漪是在双重悲剧冲突中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的。
4、分析沈从文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A、作为湘西社会的描绘者和湘西情绪的表现者,他用古朴淳厚、自由自然的人生形态去关照人欲横流的虚伪和丑陋,重造民族精神,展现人类进步。
B、对文学的真诚执着,使他不断尝试和创新文体。
C、在语言上他追求一种散文化的凝练和诗化的传神。
D、对巫楚文化的迷恋,对楚人浪漫热情品格的推崇,对老庄哲学等传统文化的回归,表明了他是一个有极端文化自觉意识的作家。
5、分析觉新形象
A、作为五四青年,觉新有过理想和追求,渴望自由和个性,也有自己的不满和愤恨。
B、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他自幼养成了驯顺、怯弱的性格,“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磨掉了他的锐气,使他安于做孝子贤孙。
C、他是高家两种势力争夺的焦点,介于两种不可调和的势力之间犹豫不决,一方面他屈从于封建家长和旧礼教,另一方面有同情与自己有骨肉之情的叛逆者。由此形成了他的“二重人格”。
6、分析《家》思想内容
A、通过封建统治阶级在精神上、道德上的堕落和无耻来揭示他们自身的腐朽和衰败。
B、通过对叛逆者的描绘来揭示反封建民主力量对封建制度的摧毁。
C、小说还反映了社会时代潮流和民主的开展。
7、分析骆驼祥子形象
A、祥子的性格及其变化。早期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善良但有狭隘保守的青年,而后期祥子却自甘堕落、恶习满身。
B、祥子希望、追求、奋斗、挣扎、失败、堕落的悲剧命运。
C、祥子悲剧的原因。自身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差异,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缺乏反抗精神。
D、祥子形象的意义。对旧社会的控诉,对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
8、分析吴荪甫形象
A、吴荪甫一方面很有才干,有一套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学问和本领,富有冒险精神,有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另一方面,他心狠手辣地剥削工人,剿灭农民。
B、吴荪甫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不满,另一方面对农民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他对统治阶级的制度与军阀混战不满,另一方面由依靠反动势力来工农运动。
C、在顺境时,他有魄力、有能力、有决断,沉着干练,刚强自信,识人用人。但他处在逆境时,又十分软弱,做事优柔寡断,完全失去了自信力和抵抗力。
9、分析郭沫若在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A、对主情主义的张扬改变了白话新诗诗歌的美学观念。
B、对自我表现的强调开拓了白话新诗的表现领域。
C、奇异而丰富的想象提高了白话新诗的质素。
D、对诗歌语言和形式自由的追求,真正创造了自由体诗歌。
10、分析创造社对“五四”新文学的补充和发展。
A、发展了“五四”新文学的个性主义的“人的文学”的精神,以内心世界的冲突来表现“自我”的觉醒。
B、发扬了“拿来主义”精神,更广泛地向外来文学艺术吸取精神营养和艺术力量。
C、真正体现了现代中国文学“艺术”的觉醒,力求还文学给文学本身。
D、创造社“自我表现”的文学思潮,体现了现代中国文学的主体性原则。
11、分析《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A、承接了“五四”时代精神,在追求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中批判腐朽的封建社会。
B、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
C、对沉默的国民性的揭示,从更深层次批判了封建思想意识和封建愚民的“吃人”本质。
D、通过对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浮沉的知识分子命运的描写,以及他们软弱、动摇、孤独的思想性格弱点的刻画,揭示了反封建的复杂性、艰苦性。
12、分析《呐喊》、《彷徨》的艺术创新。
A、最先打破了古典小说以人物彼此之间的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开创了以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感情为意图的小说模式。
B、在结构上打破了古典小说按纵向时间叙述的方式和第三人称组织结构的方式;运用顺叙、倒叙和插叙,自由选择人称进行叙事。
C、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特征应用于小说创作,并注意与其他创作方法的融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小说文体。
13、分析《故事新编》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A、融今人今事于历史故事中,达到社会批判的目的。
B、在细节描写与人物塑造方面,不求精致,但求神似,以夸张手法使某些特征凸显出来。
C、讽刺的艺术功能更加丰富,整体效果更加强烈。
14、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A、形象性。以具体的现实生活现象形象地引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认识。
B、理性原则的追求。巧妙地用暗示、借用和关联的手法,寓逻辑判断于形象事例之中。
C、抒情色彩。强烈的感情、鲜明的道德倾向、辛辣的讽刺相结合。
D、现实战斗精神和艺术审美功能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