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政治试题(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说话正确的是( )
A.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
B.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的统一
2.下列选项按照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③水是万物的始基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②→④ D.②→③→④
3.唯心主义是把人类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碎片.小段片面地夸大了,以致陷入了错误。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
②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万物皆备于我”,“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
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D.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观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C.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D.认为现实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7.2013年8月8号,“蛟龙”号在位于东北太平洋的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进行实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下潜——工程下潜,最大深度5268。通过海下9个小时的工作,发现的多种海底生物,并测算出结核覆盖率约为50%。“蛟龙”下潜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再次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8.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理与气.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9.人们在同样条件下做工作,只是因为态度不同,结果分出了高下.分出了成败。于是有人认为,在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前提下,“态度决定一切”。这个观点( )
①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④符合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
宇宙中找到反物质。近年,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
这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材料表明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知性
B.正物质和反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C.正物质与反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11.下列说法蕴涵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1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
A.事物是变幻莫测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13.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
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
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的小鸟在快乐的歌唱”这句格言的哲学寓意( )
A.学习小鸟的快乐生活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 )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
D.在人与自然之间,认识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
16.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如果想摆脱某些思绪,最好回忆一件久远的事情;想停止某些想法,最好的办法是想想其他事情,尤其是发生在许久之前,或者文化差异大.空间距离远的事。这进一步佐证了
A.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回忆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C.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忘却 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17.2015年底,广东市地铁一号线将全线贯通。届时,广大市民可畅享地铁出行的便利。
谁能想到,世界上首条地铁的设计灵感竟源自老鼠洞。这表明
①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的 ②灵感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有时候是灵感的产物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8.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9.2015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障碍,切实推动科学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A.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C. 真理既是具体的,也是无条件的
D. 事物的绝对运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20. 近日高考改革新方案公布,取消文理分科,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分值150分不变,外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实行学完即会考,学生自选3科成绩加入高考总分。对此,有人高兴有人愁。这说明
①意识内容是主观的,意识形式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反映
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认识一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C.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D.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22.在国际天文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说,天文观测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断深化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天文科学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极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这一论述蕴含的哲理是:
①天文观测是获得宇宙知识的基础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发展真理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3.“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下列与爱尔兰这句谚语所体现的生活与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②坐地日行八万里③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4.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25. 我国继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后,日前又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这次发射,实现了许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深化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验证了月球软着陆的部分关键技术。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改造主观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改变和利用规律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6.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两种观点反映的是( )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B.运动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C.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D.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27.“喜鹊报喜”“乌鸦报丧”的说法
A.违背了联系的必然性 B.准确把握了联系的普遍性
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D.准确把握了事物的内在联系
28.近年,各级部门为了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利用互联网开设了“政务微博”,即时.广泛地发布政务信息,积极回应民众关切的问题。这一做法体现了
A.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B.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 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D.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条件的
29.2015年生二胎的条件正在拟议中,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生育的重大调整完善,
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
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④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男子篮球职业比赛中,各球队无不在队员出场顺序和阵形上费尽心机,以求排出最佳阵容,使队员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最终战胜对手。这表明( )
①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33.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4.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大脑。
35.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36.客观世界统一于物质,主观世界统一于精神。
37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38.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39.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4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睢中南校期中考试模拟卷
高二政治试题(必修)
学校 ——————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答案 |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答案 |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答案 |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答案 | 
41.阅读材料,请按要求回答提问:
材料一.我国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材料二.广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好的广告语可以让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奥秘,如中国移动“让沟通无处不在”,联想电脑的“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而有些广告词,却值得我们推敲,如央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红金龙(香烟)“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1)结合材料一,请从唯物论角度阐述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6分)
(2)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这些值得推敲的广告语的看法(2分)
42.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财力薄弱,中国党执政所采取的一切方针都围绕实现“国强”而努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球第二,国家日益向着强盛富裕的方向前进,但民生的改善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不协调,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失衡,整个社会未能普遍均等地享受到经济改革的成果,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明,我国实现从“国强”到“民富”的条件基本成熟,也标志着我党将实现从“国强”到“民富”执政理念的转变。
(1).从联系的普遍性角度看,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看待国强与民富的关系。(2分)
(2).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国强”与“民富”之间的关系。(8分)
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卷上。(12分)
43. “神十”发射成功。纵观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神一到神十,从无人到载人,从单人到多人,未来我们还将创建太空实验室,建立轨道空间站,一次次的突破和胜利都源于中国航天人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我们对宇宙空间的探索从未止步。
神十航天员首次太空授课成功。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在悬浮水珠实验中,王亚平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并风趣的说:“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
请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1)从“神一”到“神十”,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请用认识特征原理加以分析?(4分)
(2)太空授课通过实验,使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请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阐明其合理性。(4分)
(3)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实验的现象会和在地球上明显不同。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哲学依据。(4分)
参
一.选择题
1-5CCDBC 6-10AAABB 11-15ADBBB 16-20DDCAC 21-25CABBA
26-30ACBDC
二.判断题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答案 | A | B | B | B | B | B | A | A | B | A |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节约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3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勤俭节约是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有利于指导人们节约资源,采取正确的行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3分)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但是不能过于夸大意识的作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些广告语看到了意识的作用,具有合理性 ,但是过于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决定我们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不科学的。(2分)
42.(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国强与民富处在普遍的联系的有机体中,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国富与民强的关系。(2分)
(2).①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国强和民富体现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2分)
②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分)
③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只有民众的富裕才有利于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国家富强。(3分)
四.探究题
43.(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真理(4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王亚平通过太空实验,使同学们获得了新的认识,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理解。(2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王亚平通过太空实验,也印证了相关理论的正确性。(2分)
(3)①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实验的现象自然不同。(2分)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时间.地点和条件条件变了,内在联系也不一样。(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