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案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5:32:46
文档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案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时光流逝,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有幸自己认真教学了本册的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我本着全面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一方面注意教材只是个凭借,应学会取舍,精讲精练,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尊重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又要根据学情进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以下是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
推荐度:
导读《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时光流逝,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有幸自己认真教学了本册的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我本着全面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一方面注意教材只是个凭借,应学会取舍,精讲精练,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尊重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又要根据学情进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以下是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

时光流逝,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有幸自己认真教学了本册的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我本着全面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一方面注意教材只是个凭借,应学会取舍,精讲精练,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尊重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又要根据学情进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以下是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涵了从小能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同时,通过课文当中小蝌蚪和其他动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帮助。

二、学生分析:根据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得出学生的如下学习特征: 1、在一年级孩子的年龄段中,他们能够接受直观、形象以及贴近于他们生活实际的知识。2、在学习中,学生对创新识字、自主阅读、表演、想象,说话拓展等语文学习活动较感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养成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好习惯。

四、教法与学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法方面,首先,我努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其次,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朗读表演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学法方面,首先,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其次,在阅读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分析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目标剖析:(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与情境表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六、第二课时精彩教学片断:

(一)学习探究片段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学什么?(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

生A:我想知道小蝌蚪有没有找到妈妈?

生B:他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

生C: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研究。大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呢?(学生自选学习内容,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

师:刚才大家提出来想先了解“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这个问题,那么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3.4小节,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生读课文画有关词句。师巡视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划全。)

师: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

生:四人小组交流评议。

师: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小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让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性,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探究,并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一过程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的作用。

(一)朗读感悟片段

师:请大家读读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认为“蹲、披、露、鼓”这些动词运用得恰到好处。

生2:我觉得写青蛙妈妈身体颜色的词很美:碧绿、雪白。

师:为什么说这些词写得准确呢?

生3:青蛙是两条后腿弯曲着站在荷叶上的,就不能叫站了,只能叫“蹲”。(该生边说还边做了个蹲的动作。)

生4:“鼓”字说明青蛙的眼睛很大,向外秃着。

生5:我知道青蛙的眼睛是长在头顶上的。(生边说边把手握成拳头放在头顶上)

生6:我知道为什么说青蛙是披着碧绿的衣服而不是穿着碧绿的衣服了。因为如果说是穿着,那么就不会露出雪白的肚皮了。

生7:我知道青蛙那碧绿的衣裳和植物的颜色差不多,不会被害虫发现,它的眼睛很明亮,四条腿会跳,舌头还会突然伸出去,所以捉害虫的本领很高。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从生活中了解到青蛙与庄稼的关系。大家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8:我爷爷告诉我,利用青蛙灭害虫很环保,因为用药水消灭害虫,虽然害虫死了,但还有一些农药会留在庄稼里,人吃了就会对身体有害。

生9:我从书上看到过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能说说意思吗?

生10:大概是青蛙多,稻子就能丰收。

师:对,同学的说话棒极了!由此看来青蛙不仅长得可爱,还很有用呢!它是捉害虫的(生:能手),庄稼的(生:好朋友)农民伯伯的(好帮手)。你们喜欢青蛙吗?(生:喜欢!)

师: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的句子。

小结: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要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通过品读词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这为感情朗读句子,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做了感情的铺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并对学生渗透了保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教育。

总之,在设计本课时,积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能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

许 清 霞

2011年6月

文档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案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时光流逝,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有幸自己认真教学了本册的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我本着全面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一方面注意教材只是个凭借,应学会取舍,精讲精练,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尊重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又要根据学情进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以下是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