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7分)
1. (2分) (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下列句子划线的成语,使用全部错误的选项是( )
①在强调环保时却对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如今已迫在眉睫。
②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③莫把“穷养儿,富养女”奉为圭臬 , 如果一味迷信这种古训,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核心方法,结果谁都难以预料。
④我每每研读他的研究文章,理解了其中的创造,竟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 , 甚至流下激动的泪水。
⑤一段困境或沉淀的阶段,常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 是得是失,全在于我们心中那把尺去衡量了。
⑥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 , 情节曲折。
A . ②④⑥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④⑤⑥
2. (2分) (2019高二下·诸暨期中)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比喻)
B .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对偶)
C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拟人)
D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
3. (2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后的建议,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让它们在文学的领土上争得各自的地盘。
①充满活力的批评必须富有攻击性
②适度的流派之争都应当被恢复起来
③批评应该有助于催生价值观与趣味的分化
④具备维护个人观点的强劲自卫能力
⑤为制定并部署建立这样的文学生态环境之计划
A . ②①③⑤④
B . ②③①④⑤
C . ③⑤①④②
D . ③②⑤④①
4. (2分) (2017·浙江模拟) 下列对《登高》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 本诗前半写景,有对景物的细致刻画,也有对长江秋色的全景描写。
B . 作者触景生情,思绪纵横“万里”“百年”,将家愁与国难融于一体。
C . 猿啸的“哀”与作者的“悲”“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强化了情感表达。
D . 四联全都对仗,首联句中自对,用字精确,格律谨严,富有节奏感。
5. (3分) (2019高二下·通州期末)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出兵攻取汉中时,老黄忠不服老,连续攻克天荡山、定军山、瓦口隘,斩杀了曹军大将夏侯渊,充分体现了他的勇猛。
B . 《红楼梦》中,宝玉收到妙玉派人送来的一张署名为“槛外人”的生日贺签,不敢贸然回复,向岫烟请教后才回了个帖子,署名为“槛内人”。
C . 《老人与海》中,在与鲨鱼群进行殊死战斗中,老人虽已筋疲力尽,但是仍然拖着疲惫的身躯,与残暴的鲨鱼展开了一场力量悬殊、注定失败的战斗。
D . 《家》中,琴是个主张男女平等,向往自由,敢于追求个性的女性形象。她要求进男学堂,与觉民一起争取婚姻自由,与许倩如一起勇敢地剪掉自己的头发。
E . 《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先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了查理,后又帮助他偿还债务、恢复名誉,无不体现欧也妮的善良,对爱情的坚守与对金钱的漠然。
6. (3分) (2019高二下·扬州期末)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三国演义》中关羽听说刘备的消息后,欲追寻兄长,曹操知道后赠金赠袍赠过关文凭,亲自送行,但曹操部下不服,于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找到刘备。
B . 《茶馆》中常四爷给正因关城门还没买菜而发愁的王利发送去了鸡和腌萝卜,后来又为松二爷化缘买了四块板的棺材,可最后却穷困潦倒,只能拣别人撒下的纸钱为自己祭奠。
C . 《老人与海》中老人独自出海捕鱼时,总是说“要是那孩子在就好了”。“那孩子”指马诺林,他是老人的精神传人,同时又不时地给老人以希望。
D . 《边城》中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同时爱上了撑渡船老人的外孙女,当地人都很惊奇,更何况是有钱的船总的儿子爱上了弄渡船的穷人家的女儿,更是稀罕的新闻。
E . 《呐喊》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各具特点。例如《故乡》中的杨二嫂,《明天》中的单四嫂子,《阿Q正传》中的邹七嫂,《风波》中的九斤老太。
7. (3分) (2019·江苏)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板桥上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吓退曹兵,然后迅速拆断桥梁,以阻追兵,可见张飞十分勇猛,有很有智谋。
B . 《家》中,许倩如倡导女子剪发,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还以梅的遭遇来激发琴拒绝包办婚姻,鼓励琴做一个跟着时代走的新女性。
C . 《狂人日记》中,狂人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最后喊出“救救孩子”,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D . 《欧也妮·葛朗台》中,夏尔在父亲破产自杀后,不愿拖累心上人安奈特而写了分手信给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
E .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经过生死搏斗最终将大马林鱼残骸拖回港口,有游客把它当成了鲨鱼骨,这一误会让小说结尾更意味深长。
二、 填空题 (共1题;共1分)
8. (1分) 请解释以下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________
②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________
③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________
④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________
⑤戍卒叫,函谷举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
⑥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________
⑦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________
⑧与嬴而不助五国也。________
⑨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________
⑩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________
⑪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
⑫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9. (14分) (2019高三下·河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为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蔚,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幕,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 , 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 , 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 , 以及子桓兄弟① , 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若获戾 戾:凶暴
B . 兴举义兵 举:发动
C . 妄相忖度 度:猜测
D . 昔乐毅走赵 走:投奔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胡亥之杀蒙恬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B . 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身死国灭,为天下人笑
C . 夫能以大事小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 . 而遭值董卓之难 青,取于之蓝而青于蓝
(3) 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B .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C .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D .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4)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 . ①④⑥
B . ③④⑤
C . ②④⑤
D . ②④⑥
(5)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 . 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 . 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 . 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
②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③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
10. (11分) (2018高三上·普兰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yì,埋葬)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 , 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太子览书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优诏解尚书。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诣东宫,太子承乾为拜。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1) 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B . 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C . 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D . 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子冼马”是太子的侍从官,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从五品。
B . “乞骸骨”是指古代大臣上书请求提前退休。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C .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太子。
D . “贞观”:贞,正也;观,示也。“贞观”以正示人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太宗是他的谥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杨勇被废,面对文帝切责,李纲据理力争,被提拔为尚书右丞。
B . 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责任,李纲进言使齐王的属下宇文歆没有被错杀。
C . 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高兴。无奈之下,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
D . 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珪一起参加。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
②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
11. (15分) (2018·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下句“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宁静的气氛。
B . 第二联运用倒装手法,先写“鸿雁”“云山”,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
C . 第三联“催”字用得精妙,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
D . 颔联、颈联写景虚实结合,在描写景物中融入了诗人对友人魏万浓浓的牵挂之情。
E . “催寒近”“向晚多”既是对“树色”“砧声”的主观感受,又暗示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12. (8分) (2019高三下·吉林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为政》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2) 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一句写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而在诗人看来则是“________”。
(3)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含蓄地表明词人杀敌卫国的壮志以及渴望重新得到任用的心情。
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13. (12分) (2020·宜宾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声音的世界里
王蒙
我至今忘记不了孩提时代听到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声。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咽抖颤,如泣如诉,表达着人生的艰难困苦,孤独凄清,轻回低转,听之泪下。不知道这算不算我这一生的第一节音乐课。
我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解无存,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无为而无不有。
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而突然的风声能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紧在一起,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我学着唱歌,所有的动人的歌子似乎都带有一点感伤。即使是进行曲谐谑曲也罢,当这个歌曲被你学会,装进你的头脑,当一切都时过境迁的时候,记忆中的进行曲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温柔吗?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 一个所谓强者,一个激越着和欢快着的人,可能未必会唱很多的歌。一个“成功人士”,大概也不会去谱写吟唱小夜曲。
莫非,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
我喜欢听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它似乎用闲适并带几分粗犷的声音吐出了心中的块垒。我喜欢听梅花大鼓《宝玉探晴雯》,绕来绕去的腔调十分含蓄、委婉,我总觉得用这样的曲子作背景音乐是最合适的。河南坠子的调门与唱法则富有一种幽默感,听坠子就好像听一位热心的、大嗓门的、率真本色中流露着娇憨的小大姐有来到去地白话。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青年时代我开始接触西洋音乐了,《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老人河》。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着情潮,都拥有一种强健的欲望,哪怕这种欲望派生出许多悲伤和烦恼,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样强劲。
很快地,我投身到苏联歌曲的海洋里去了。《喀秋莎》和《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打头,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实、执著、富有理想的苏联歌曲掀起了我心头的波浪,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苏联歌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运的一部分。不管苏联的历史怎么样书写,我永远爱这些歌曲,它们意味着的与其说是苏联的政治和历史,不如说是我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音乐毕竟不是公文,当公文失效了的时候,音乐却会留存下来,脱离开一个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规定,脱离开那时的作曲家与听众给声音附加上去的种种具体目的和,成为永远的纪念和见证,成为永远可以温习的感情贮藏。这样说,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了,艺术的名字是“坚强”,是“恒久”,正像一首苏联歌曲所唱的那样,它是“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的。
我确实喜爱音乐,能够沉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进入声音的世界,我的身心如鱼得水。莫扎特使我觉得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柴可夫斯基给我以深沉、忧郁而又翩翩潇洒的美。贝多芬则以他的严谨、雍容、博大、丰赡,使我五体投地得喘不过气来。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泻地。听了他的作品我会觉得自己更年轻,更聪明,更自信。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听他们的作品,是我能够健康地活着、战胜一切和干扰、工作下去、写作下去的保证和力量的源泉。
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也自有它的魅力。周璇、邓丽君,以及美国的约翰·丹佛、巴芭拉,德国的尼娜,苏联的布加乔娃,西班牙的胡里奥,都有打动我的地方。我甚至于设想过,如果我去学唱通俗歌曲或者去学器乐或者去学作曲呢?我相信,我会有一定的成就的。并非由于我什么事都逞能,不是由于我声带条件特别好,只是由于我太热爱音乐,太愿意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了。
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算命瞎子吹奏的笛声竟第一次让“我”对声音有了情感体验。这样开头自然引起下文 “我”对声音诸多的认识和感悟。
B . “我”对声音形象的感受非常细腻,不管是小雨、还是中雨、还是大雨,“我”都能感受到雨声所体现的不同风格。
C . 作者用欣赏与赞美的笔触,描绘了对音乐的细致多样的感受,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众多形容词的精当使用,使语言生动形象。
D . 本民族的、西洋的,现代的、古典的,高雅的、通俗的,在诸多的对比中,传达了作者对于通俗音乐创作的喜爱以及未能从业的遗憾。
(2) 作者为什么说艺术属于弱者又属于强者?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3) 文章题目如果改成《在音乐的世界里》,是否合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4. (9分) (2019高三上·如皋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的“源”与“流”之辩
徐望
关于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就是艺术的“源”与“流”的问题,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有着广泛的讨论,可谓“前人之述备矣”。
在中国艺术理论史上,对于这一话题的探讨,在清朝这个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阶段达到了顶点,诸如叶燮论“正、变、盛、衰”;石涛论法则与自由,借古以开今;刘熙载论“用古与变古”等。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上,从古希腊艺术直到今天的后现代艺术,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风格变迁史和理念变革史。无疑,艺术传承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艺术必须在传承中发展,艺术也只能在发展中传承。
艺术传承的核心是传扬艺术之道。艺术传承当然不是对于古代经典的复制,也不是对于某种既有艺术模式的套用,关健是要传扬传统艺术精神和哲学层面的东西,即对于形而上的“道”的传扬。
这其中,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传扬传统美学思想,如中国古典美学的“虚实相生”“得意忘象”“传神写照,迁想妙得”“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艺术哲思,以及“涤除玄鉴”“虚静玄远”“澄怀味象”“林泉之心”的审美心胸。二是传扬传统艺术气韵,即中国艺术特有的“气韵生动”之感,如天真,自然、简淡、飘逸之韵味,展现中国艺术形象独有的风姿神韵。三是传扬传统艺术意境,也就是基于对传统美学的学习和对古典气韵的把握,传达一种超越艺术本体形象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彰显中国艺术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艺术传承的手段是传习艺术技艺。艺术传承自然离不开对于技艺、技巧、技法的传习。美术为例,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画论、书论,如南齐谢赫的“六”、唐代荆浩的“六要论”、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宋代郭熙的“三远说”等,为当代艺术家学习传统书画技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在工艺美术领域,则更加强调手艺的传习,如紫砂技艺、刺绣技艺、剪纸技艺、漆艺、木艺等。今天中国所提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活态传承”,就是对于古老艺术技艺的沿袭传承。
艺术创新是艺术的本质特征和生命力之源泉。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区别于一般技术和工业生产的根本之处在于:艺术产品是灌注了主体创意思想的精神产品,虽然大部分要有物质形式和载体。即使是文化产业中批量生产的艺术设计产品,也正是由于具有匠心和创意而具有艺术属性。
对于今天的艺术家而言,应该积极从文化艺术传统中汲取养料,使其转化为艺术创新的素材,而这种汲取传统养分的开拓创新,事实上也起到了传承传统的作用,赋予了传统新的生命力,使得艺术之流源源不断。
艺术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新不但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文化传统得以传承的时代精神依托,往往古老的艺术元素、文化符号借助新型的表现形式,就能焕发新的生机,比如故宫推出的胶带、口红,咖啡、火锅等“爆款”文创设计、文创餐饮,就是用创意激活古老文化,发掘了传统文化的无尽价值,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利用艺术手段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例子。
(有删改)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朝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总结阶段,对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探讨达到了顶点。
B . 传统美学思想、艺术气韵及艺术意境是形而上的“道”,与艺术技艺无关。
C . “紫砂技艺、刺绣技艺、剪纸技艺”等说明手艺的传习是艺术传承的手段。
D . 在艺术传统中汲取养分的开拓创新,实现了艺术“源”与“流”的融合。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艺术的“源”即传承,“流”即发展,是古今中外艺术史上广泛讨论的问题。
B . 艺术的“道”属于艺术精神和哲学层面,对古代经典的复制不是传扬艺术之“道”。
C . 言外之意、象外之境,是指超越艺术本体形象,具有中国艺术魅力的传统艺术意境。
D . 艺术产品由于具有匠心和创意而具有艺术属性,同时应当有物质形式和载体。
(3) 今天的艺术家应该怎样进行艺术创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5. (9分) (2019高一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中国诗(节选)
钱钟书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鸟眠静不噪,我亦欲归休。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中国诗只是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领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节选自钱钟书《钱钟书散文》,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原因:一是中国诗调较轻;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崇尚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B . 中国诗与西洋诗相比,最豪放的狂歌也比西洋诗斯文;中国诗是文明人的细语,而非某些西洋诗人所说的“野蛮犬吠”。
C .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与形式上没有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西洋社交诗较少,宗教诗较多。
D . 西洋诗中格雷《墓地哀歌》和歌德《漫游者的夜歌》,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十分相似。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引述希腊神秘哲学家的话,是运用对比的手法,目的是讲清楚在中国读外国诗和在外国读中国诗都是在读诗的道理。
B . 文章用“北京狗”和“西洋狗”都是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来打比方,旨在论述中国诗和外国诗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同的。
C .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是说立足中国来读中国诗歌,就像远行的人会倍感家乡的甜蜜。
D . 本文的说理不同于一般论文,而是幽默风趣,谈笑风生,读者会在阅读时忍俊不禁。这正是学者随笔又称为小品文的特点。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中国诗与西洋诗的作风也往往暗合,在几千年前中国诗就出现了与西洋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的相同作风。
B . 作者在文中批评了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说要让那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哈巴狗,磨快牙齿咬他们。
C . 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反过来也一样。
D . 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中国的”成分,读外国诗时往往会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6. (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九大绘就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某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小江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
小张说:“进入现代化,都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就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费劲学习了。”
小王说:“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到高处越不敢松劲。”
小李说:“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小赵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前几代人奋发图强换来的,我们不能辜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
如果你是该班一位同学,你有怎样的观点与态度?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7. (15分) (2020高二下·余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
(宋·真德秀撰《西山读》)
(1) 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2) 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参
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 填空题 (共1题;共1分)
8-1、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9-1、
9-2、
9-3、
9-4、
9-5、
9-6、
10-1、
10-2、
10-3、
10-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
11-1、
11-2、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12-1、
12-2、
12-3、
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13-1、
13-2、
13-3、
14-1、
14-2、
14-3、
15-1、
15-2、
15-3、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6-1、
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7-1、
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