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 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个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 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接触,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如字词掌握情况较好,但阅读知识方面欠佳,部分学生拿到题后不认真审,不知道怎么去解答。有些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回,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拓展性的练习,中等生和后进生则是无从下手。
三、复习目标:
1、能用钢笔书写端正、规范的汉字。
2、重点巩固精学课文内容,背熟十五个精彩片段。
3、牢固掌握练习中出现的知识点(词语搭配、扩句、点标点、对对 子、改病句、排列顺序、词语归类、缩句、会给同辈写信,掌握一般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4、以基础达标(写作)为突破口,提高作文能力,能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合适的事例,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写出篇幅适宜的作文。
5、阅读以课文教学为抓手,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文章,沉浸其中悟情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复习内容:
(一) 字、词、句
1、字
会认生字表(一)的200个生字,会写生字表的200个生字。 练习的形式为:听写;看拼音写词语;同音字、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等
注意:(1)生字表中同时出现的两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抛弃、智慧。
(2)容易写错、混淆的字。如“幻”和“幼”的区别。
(3)注意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2、词语
(1)能正确读写每组“词语盘点”里的词语。
(2)能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3)四字词语,正确默写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把词语补充完整,能根据意思写出成语.掌握本学期的两个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杏林春满.写园地四的关于动物的成语
3、句子
(1)感知比喻句、反语
(2)体会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如反问句。
(3)标点,注意逗号、顿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引号的使用,考试中对于加标点的题目一定不要漏做。
(4)默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
(二)阅读
阅读以课文教学为抓手,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文章,沉浸其中悟情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形式: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评讲,内容:要求背诵的课文,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第5课和第20的四首古诗,以及印发的阅读练习题
(三)以写作为突破口,提高作文能力,学会给同辈写信,掌握一般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做到语句通顺连贯,能在规定时间内有条理地习作,写出篇幅适宜的作文。
五、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4、辅差工作不放松。
5、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6、加强检查的落实,必要时动用小组长和班干协助,力求重要地方人人过关。
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 阅读和作文是重点。 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 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五.具体时间安排
(6月22—6月26)讲评单元检测卷,综合复习。
(6月29—7月3 )复习第一至第四单元、进行一次模拟检测。
(7月6—7月10 )复习第五至第八单元、进行一次模拟检测、查缺补漏。
《天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能够体会并说出“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从“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实含义。
教学重点
能够体会并说出“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从“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实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理解“天窗”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这节课,林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处美景,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视频)
2.茅盾爷爷的家乡处处皆是美景,但是当他回忆往事时,最让他难忘的竟是那神奇的天窗(展示天窗图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茅盾爷爷写得这篇关于乡村童年生活的散文,——天窗。
3.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为学贵无疑,疑则有进”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天窗在什么位置?为什么那里的人们要开天窗呢?天窗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前三个自然段解答。
二、抓关键句,体会情感
过渡句:对于乡下的孩子而言,天窗又有什么意义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1.交流出示句子。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齐读句子,理解慰藉。
什么是慰藉?
预设:安慰。引导学生运用近义词替换的方法理解词语。
你什么时候需要安慰?(伤心的时候,失望的时候,难过的时候........)
过渡语:这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
1.出示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4-7自然段,想一想:孩子们到底从天窗中看到了些什么?又想象到了什么?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交流点拨。
(1)交流第五自然段
a.学生交流下阵雨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带子似的闪电一瞥”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是怎样的猛厉的扫荡这个世界。从而理解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b.体会心情,感情朗读
C.联系前文,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抓住关键词“偏就不许”说一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想到了这些景象,从而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句话。
(2)交流第七自然段
a.学生交流看到的想到的
b.借助提示,展开形象
假如你就再这样的夜里,透过小小的天窗,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c.配乐朗读,感受想象的神奇。
d.联系前文,再次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抓住关键词“忘不了”再次体会“那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小结:
同学们刚刚我们抓住了“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关键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出示学习任务。
自主阅读主题从书一《“风扇”记趣》。
找出文章表达作者感情的关键句,并用“——”画下来。然后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2.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3.交流点拨,评价反馈
(1)交流关键句
“风扇,我童年的乐园,我真想回去看看”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夏日里,‘风扇’常带我感受凉爽”;“‘风扇’最诱人的还是他的吃的”;“不过,坐让我念念不忘的要数夏天的葛半虫了”说手自己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风扇”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有感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