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螟蛉狭面姬小蜂,拉丁学名:Stenomesius tabashii (Nakayama),膜翅目寡节小蜂科昆虫。
形态特征:
雌:体长约2毫米。体黄褐色;小盾片、三角片及并胸腹节赤褐色或暗赤褐色;额、头顶、后头、触角柄节端部及以后各节、中胸盾片前半、三角片下端、后盾片、前胸腹板、中胸后侧片或连中胸腹板、腹部第二、第三背板侧缘、第四、第五背板后方均黑褐色。足淡黄褐色,端跗节及爪暗黄褐色。翅透明,翅脉淡黄色。头正面呈稍扁的三角形,下端狭窄;复眼圆形突出;后头脊完整。触角着生于颜面偏下方;柄节细长,高度超过中单眼;梗节长约为宽的1.5倍;环状节1节,短小,横形;索节4节宽度相等,第一至第三索节几乎等长,长约为宽的2.3倍,第四索节长约为宽的2倍;棒节2节稍长于第1索节。前胸背板前方明显突出,上有细皱;中胸盾片有极细刻纹和2对刚毛,后缘平直,盾纵沟明显且伸至后缘;小盾片长于中胸盾片,侧方有直的浅沟;併胸腹节后端突出,有1对纵脊,在基部1/3短横脊相连处最狭,两侧具长毛。前翅缘脉长于亚缘脉,长为后缘脉的2倍,为痣脉的4倍。足细,跗节4节,后足胫节两距均短,长距亦不及跗基节的一半。腹卵形,光滑,端部两侧突起上有长毛;产卵管微伸出,长与后足端跗节大致相等。
雄:体长约1.3毫米。与雌蜂相似,但额、头顶及后头的黑斑较大,有时头全部浓褐色;腹部背面后方3/4处有宽的黑褐色横带;触角着生于复眼下缘连线的位置,柄节扁平膨大,长约为最宽处的2倍,索节4节约等长,长约为宽的2倍,棒节2节长约为一索节的1.5-1.7倍;腹约与前、中胸背板之和相等。
生物学特性:
寄生于稻螟蛉幼虫体内,聚寄生。通常寄生于三龄以上的螟蛉幼虫。有记载称,一、二龄幼虫被刺后则死亡,蜂并不产卵。蜂产卵于寄主体内,蜂幼虫孵化后即在体内取食,被寄生的幼虫仍能折叶做三角形的“蛹苞”,并咬断叶片落于水面,但不能化蛹。结苞后约经3-4天,蜂幼虫即自螟蛉幼虫体内钻出,密集于寄主体躯四周,寄主即行萎缩而死亡。钻出的幼虫体色初为黄绿色,后变淡绿色。7-8月时蛹期为4-5天。羽化的成虫在蛹苞上咬一小孔顺次外出。刚外出的新蜂,尤其是雄蜂并不远飞,往往巡行于蛹苞上,等待陆续爬出的蜂择偶交配,交配后才分飞各处寻找寄主寄生。一条螟蛉幼虫所出的蜂数,一般20多只,据记载亦有不满10只或超过100只的。浙江东阳,7月下旬晚稻秧田内的寄生率为32.61%(1963年),据记载,浙江5月中下旬早中稻秧田内的寄生率有高达40.6%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