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学分:5学分
总学时:80(理论+实验16)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高等数学》
一、课程性质、教学任务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物理化学》是化学的理论基础,概括地说是用物理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和理论,它所研究的是普遍适用于各个化学分支的理论问题,物理化学曾被称为理论化学。
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 对于中等学时或少学时的教学,可酌情减少“量子力学基础”及“统计热力学”等内容。本学期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气体的PVT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和相平衡等。上述内容与制药工程专业对物理化学的要求相结合。
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以下专业素质:
1. 通过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其在PVT、化学反应、相变中应用的学习;
2. 学会如何通过化学来经济合理地生产产品和获取能量;
3 为学生以后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的完成以及专业实践打下重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养成以下非专业素质:
1. 科学严谨的作风;
2. 开拓创新的精神;
3. 诚实守信的品质;
4.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0章 绪论
教学要求:
一、了解物理化学的性质;
二、掌握学习物理化学的要求及方法;
三、熟悉物理量的表示及运算。
第1章 气体的PVT关系
第一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二节 理想气体混合物
第三节 真实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第四节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第五节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教学要求:
一、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二、掌握理想混合物的性质;
三、了解真实气体的性质及状态方程;
四、了解对应状态原理。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术语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 恒容热、恒压热及焓
第四节 摩尔热容
第五节 相变焓
第六节 化学反应焓
第七节 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
第八节 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
第九节 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实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及术语;
二、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掌握恒容热、恒压热以及焓的定义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四、掌握摩尔热容的概念;
五、掌握相变焓、化学反应焓以及相关计算;
六、掌握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的区别;
七、了解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实验。
第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一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二节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第三节 熵与克劳修斯不等式
第四节 熵变的计算
第五节 热力学第三定律及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第六节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第七节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教学要求:
一、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卡诺定理;
二、掌握熵的概念及熵变的计算;
三、掌握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四、掌握麦克斯韦关系式。
第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第一节 偏摩尔量
第二节 化学势
第三节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第四节 逸度及逸度因子
第五节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第六节 理想液态混合物
第七节 理想烯溶液
第八节 活度及活度因子
第九节 烯溶液的依数性
教学要求:
一、掌握偏摩尔量的概念;
二、掌握化学势的概念、判据和计算;
三、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四、掌握逸度、逸度因子以及活度、活度因子的概念。
第5章 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平衡条件
第二节 理想气体反应的等温方程及标准平衡常数
第三节 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计算;
第四节 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第五节 其他因素对理想气体反应平衡移动的影响
第六节 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
第七节 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教学要求:
一、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二、掌握平衡常数及组成的计算以及温度对其的影响;
三、掌握其他因素对反应平衡移动的影响;
四、掌握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
五、掌握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第6章 相平衡
第一节 相律
第二节 单组份系统相图
第三节 二组分系统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第四节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第五节 精馏原理
第六节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第七节 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第八节 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第九节 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第十节 三组分系统液-液平衡相图
要求:
一、了解相律;
二、掌握单组分系统相图;
三、掌握二组分系统基本的几种的气-液、液-固相图;
四、了解三组分系统液-液平衡相图。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单 元 | 章 次 | 标 题 | 重 点 | 难 点 |
物 理 化 学 | 绪论 | 1.物理化学的性质 | 1.物理量的表示及运算 | |
| 第1章 | 气体的PVT关系 |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2.道尔顿定律 | 1.对应状态原理 | |
| 第2章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1.热力学第一定律 2. 恒容热、恒压热及焓 3. 热容 4. 相变焓、反应焓的计算 | 1.恒容(压)热、焓和热容的关系 2.可逆过程 | |
| 第3章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1.卡诺循环及卡诺定理 2.熵以及熵变的计算 3. 亥姆霍兹、吉布斯函数 4.麦克斯韦关系式 | 1. 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等的应用 | |
| 第4章 |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 1.偏摩尔量的概念 2.化学势的概念及计算 3. 逸度及逸度因子的概念 4. 活度及活度因子的概念 5.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 1.偏摩尔量 2. 化学势定义及计算 3. 逸度、活度等概念 | |
| 第5章 | 化学平衡 | 1.理想气体反应的等温方程、标准平衡常数及计算 2.温度及其他因素对化学平衡以及平衡移动的影响 | 1.平衡常数的计算 | |
| 第6章 | 相平衡 | 1.单组分系统相图 2.典型的二组分平衡相图 | 1.平衡相图 |
五、学时分配
| 章 次 | 标 题 | 课 时 | 理 论 | 实 践 | 备 注 |
| 第 1 章 | 气体的PVT关系 | 2 | 2 | 0 | 2-4 学时 用于 学期 教学 内容 机动 安排 |
| 第 2 章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16 | 16 | 4 | |
| 第 3 章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12 | 12 | 4 | |
| 第 4 章 |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 10 | 10 | 0 | |
| 第 5 章 | 化学平衡 | 12 | 12 | 4 | |
| 第 6 章 | 相平衡 | 12 | 12 | 4 | |
| 合计 | 80 | 16 |
因目前实验条件还不成熟,故没有开设物理化学实验。
七、课程说明
1.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教学手段:板书 + 多媒体教学
2. 作业及辅导答疑
(1)作业:
作用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是使学生的知识转化、内化为能力,升华为素质的重要途径。
① 布置要求:
符合课程范围和教学大纲要求,有助于理解、记忆和巩固课堂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能力和技巧;
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发现规律和总结方法;
具有目的性,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引导探究、提升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业分量适当,每章(单元)内容授完后安排一次作业。每学期不少于4次。
② 批阅要求:
对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做到内容正确,表述清楚,字迹工整,按时完成;
学生作业应按时收交,及时、认真批改,准确评分,定期讲评。其中普遍性的错误在课堂上集体订正、讲评,个别性的错误要求学生个别订正,并在下次作业批改时一并检查,二次批阅。
(2)辅导答疑安排:
主要在课间、课外进行。可以一对一和一对多直接交流,也可以互联网为手段,随时进行网上辅导。
3. 考核说明
(1)从考知识向考五大体系转变
根据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课程特点,考试目的从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记忆转向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着重考核观念、品格、能力、知识、方法五大体系及综合素质。
(2)考核形式:开卷考查
学生最终成绩由期末考查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表现、课堂测验,共占总评成绩的40%)二部分组成。
(3)考试范围:
包括:教材内容(95%),参考书内容(5%)。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本课程使用教材:
刘俊吉,周亚平,李松林.《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ISBN,9787040262797。
2. 主要参考书
(1)孙世刚,《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物理化学》(第四版),2010年;
九、编写及审核人
编写者: 生科院
审核者: 教研室集体审议,专业负责人(或主任)签字。
编写时间:20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