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阳池】参见人事部·狂放"山公醉"。唐高正臣《晦日重实》:"自符河朔趣,宁羡高阳池。"
【墨池】参见文明部·书画"临池"。唐苏涣《赠零陵僧》:"南中纸价当日贵,只恐贪泉成墨池。"
【三尸】唐柳宗元《哭尸虫文》:"有道士言:人皆有尸虫三,处腹中,伺人隐微失误,辄籍记。"唐段成式《酉阳杂姐·玉格》:"三尸一日三朝: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唐张读《宣室志》卷一:"契虚问桻子曰:'吾向者觐谒真君,真君问我三彭之仇,我不能对。'桻子日:'夫彭者,三尸之姓,常居人身中,伺察功罪,每至庚申日,籍于上帝。故凡学仙者,当先绝三尸,如是则神仙可得;不然,虽苦其心无补也。'"◎咏修道。唐白居易《题石上人》:"存神不许三尸住,混俗无妨两鬓斑。"另参见天文部·时令"庚申夜"、九流部·神仙"彭尸"、人事部·其他"守庚申"。
【沙虫】参见人物部·其他"虫沙猿鹤"。清赵翼《感忠寺石坛》:"邱貉尸难认,沙虫命总冤。"
【伯奇掇蜂】太平御览》卷九五◎引汉刘向《列女传》:"尹吉甫子伯奇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系于衣上,伯奇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日:'伯奇牵我。'吉甫见疑之,伯奇自死。"◎指受人诬陷,父子反目。唐李端《杂歌》:"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另参见伦类部·亲眷"掇蜂"、人事部·冤怨"衣蜂"。
【庄蝶】参见人事部·睡梦"蝶梦"。唐李商隐《秋日晚思》:"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
【韩蝶】参见人事部·情感"相思树"。唐李商隐《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韩蝶翻罗幙,曹蝇拂绮窗。"
【螳捕蝉】参见动物部·飞禽"雀伺螳螂"。宋黄庭坚《寺斋睡起二首》之一:"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昡。"
【青蚨】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南方有虫,名[虫敦]偶[亻换虫],一名[虫则]蠋,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故《淮南子术》以之还钱,名曰青蚨。"◎咏钱。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囊里无青缺,筐中有黄绢。" 另参见动物部·虫豸"青蚨"。
【读书萤】《晋书·车胤传}:"车胤字武子,……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喻勤学苦读。唐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另参见器用部·宫室"武子窗"、器用部·其他"萤烛"、文明部·学识"聚萤"、人事部·贫贱"对萤"。
【床下蚁】参见人事部·病死"耳虚闻蚁"。宋苏轼《次韵王都尉偶得耳疾》:"病容巧闻床下蚁,痴人强觑棘端猴。"
【曹蝇】参见文明部·书画"屏风误点"。唐李商隐《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韩蝶翻罗幙,曹蝇拂绮窗。"
【扪虱】参见人事部·狂放"扪虱"。宋苏轼《和王族二首》之一:"闻道骑鲸游汗漫,忆尝扪虱话悲辛。"《晋书·王猛传》:"桓温人关,(王)猛被祸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日:'公不远数千里,深人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溺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咏贤士举止不拘小节。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另参见动物部·虫豸"扪虱"、人事部·行止"虱空扪"。
【悬虱如轮】参见文明部·学识"虱心穿"。金元好问《愚轩为赵宜之赋》:"守宫缘壁夸覆射,悬虱如轮规命中。"
【釜中鱼】参见人事部·贫贱"敬生尘"。唐韩翊《寄雍丘窦明府》:"机尽独亲沙上鸟,家贫唯向釜中鱼。"鱼,蠹鱼。
【纡春蚓】参见文明部·书画"春蚓秋蛇"。宋苏轼《和人求笔迹》:"从此剡藤真可吊,半纡春蚓绾秋蛇。"
【飞锡】《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唐李周翰注:"应真,得真道之人。持锡杖而行于虚空,故云飞也。"◎称誉得道高僧。唐戎昱《送僧法和》:"不知飞锡后,何处是恒沙?"另参见器用部·日用"飞锡杖"。
【支公放鹤】参见动物部·飞禽"放鹤"。唐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之二十四:"支公放鹤情相似,范泰论交趣不同"。
【心猿意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服。"唐敦煌变文《维摩洁经·菩萨品》:"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指人心神不定。多存杂念。宋道潜《赠贤上人》:"心猿意马就羁束,肯逐方境争驰驱?"另参见动物部·走兽"心猿"、动物部·走兽"意马"。
【示劫灰】参见地理部、土石"劫灰"。唐李端《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白足禅僧】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十《释昙始》:"释昙始,关中人于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义熙初,复还关中,开导三辅。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咏高僧。唐李商隐《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另参见人体部·肢体"白足"。
【半夜传衣】《景德传灯录》卷三。"逮夜,乃潜令人自碓坊召能行者人室,告曰;'……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指传法。唐李商隐《谢书》:"自从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传灯】参见九流部。宗教"传灯"。唐刘禹锡《送僧元暠南游》:"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衣钵相传】《旧唐书·僧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祛,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达摩赉衣钵航海而来,、……达摩传慧可,慧可尝断其一臂,以求其法;慧可传璨;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指传授学问、技能。金王若虚《论诗诗》:"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另参见器用部·衣冠"传衣"、器用部·器皿"衣钵"。
【论三车】《妙法莲华经·譬喻品》:"长者告诸子,言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喻指佛理、佛法。唐李白《僧伽歌》:"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另参见器用部·车船"三车"。
【杯渡】释慧皎《高僧传》卷一:"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喻指高僧。唐杜甫《题玄武掸师屋壁》:"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另参见器用部·器皿"木杯"。
【龟藏】参见动物部·鳞介"龟藏六"。宋范成大《春晚卧病……而燕宫海棠已烂慢矣》:"游骑行歌莫相笑,遨头六结已龟藏。"
【经传白马】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者,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帝梦金神,长六丈,项背日月光明,胡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以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咏佛经寺庙等。明陈子龙《天台万年寺》:"僧赐紫衣坛卓锡,经传白马寄函金。"另参见动物部·走兽"白马"。
【虎溪相送】供名《莲社高贤传》:"陆修静,吴兴人,早为道士,置馆庐山。时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至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①咏僧人。明吴廷翰《怀白云寺僧》:"几度南山不得归,虎溪相送迹应稀。"另参见地理部·水流"虎溪"。
【换鹅经】参见动物部·飞禽"换鹅"。来黄庭坚《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之二:"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
【浮屠三宿】参见人事部·情感"三宿恋"。清了日昌《子贞先生以诗素和已十五年不弹此调矣率尔呈政》;"浮屠三宿偶作缘、堂前问字无彭宣。"
【散天花】《维摩经·观众生品》:"维摩洁以身疾,广为说法。佛告文殊利师:'汝诣问疾。"时维摩洁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喻似花片纷飞。唐李群玉《恼自澄》:"常闻天女会,玉指散天花。"另参见植物部·花卉"天女散花"、九流部·神仙"散花天女。
【懒残僧】参见植物部·草本"懒残芋"。清吴雯《陪五厘先生宿白茅寺七首》之二:"开樽清白吏,烧芋懒残僧。"
【五千言】参见九流部·神仙"青牛紫气"。◎指《道德经》。唐李群王《别尹炼师》:"吾家五千言,至道悬日月。"
【守庚申】参见动物部·虫豸"三尸"。唐温庭筠《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风卷蓬根屯戊巳,月移松影守庚申。"
【青囊秘篇】参见器用部·其他"青囊"。唐陈子昂《赠严仓曹乞推命录》:"闻道沉冥客,青囊有秘篇。"
【壶中天地】参见九流部·神仙"壶公"。◎指道家所谓的仙境。唐元稹《幽栖》:"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
【谒大巫】《太平御览》卷七三五引《庄子》:"小巫见大巫,拔茅而弃,此其所以终身弗如也。"◎喻学问、技艺相形见绌。唐杜甫《赠韦左丞丈》:"不谓矜徐力,还来谒大巫。"
【何肉周妻】《南齐书·周颙传》:"(周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菜,虽有妻子,独处山舍。卫将军王俭谓颙曰:'卿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寥。'文惠太子问顾:'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时何胤亦精信佛法,无妻妾。太子又问颙:'卿精进何如何胤?'顺日:'三涂八难,共所未免。然各有其累。'太子日:'所累伊何?'对日:'周妻何肉。'"◎指修行中有所难舍。明袁宏道《赠虞德园兄弟》:"台宗贤教谁能识,何肉周妻到底疑。"另参见伦类部·亲眷"周妻"、植物部·草本"周颙韭"、器用部·饮食"何肉"。
【七札穿】 《左传·成公十六年》:“潘尩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七札俱穿,五豝同穴。”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箭穿七札,弓贯六钧。”戈直注:“札,甲也。养由基射穿七札。”元袁桷《秋围》:“七札巧穿谁矢直,六鳌连举我竿长。”参见武备部·兵器“七札贯”。
【五禽戏】 亦作“五禽嬉”。相传为汉末名医华陀首创的一种健身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和姿态,以进行肢体活动。《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蹏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唐柳宗元《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诗:“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清袁枚《病起六首》之五:“学仙拟作五禽戏,弹指刚偿百日灾。”参见动物部·飞禽“戏五禽”。
【中肯綮】 《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肯,着骨之肉;綮,筋骨结合处。肯綮为肢体紧要之处,后即以“中肯綮”指言论击中要害或恰到好处。明杨基《皂角滩》:“牛刀惯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锋棱。”参见九流部·杂技“庖丁解牛”。
【衣冠优孟】 楚相孙叔敖死,优孟着孙叔敖衣冠,摹仿其神态动作,楚庄王及左右不能辨,以为孙叔敖复生。事见《史记·滑稽列传》。后因称登场演戏为“衣冠优孟”。清赵翼《文端师谕葬事毕余嘱其二子入京诗以志愧》:“衣冠优孟惭何与,剧喜师门免负薪。”参见人物部·人杰“优孟”。
【妙斫】 《庄子·徐无鬼》载,匠石挥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伤其人。后因以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宋陆游《雨后殊有秋意》:“只叹鼻端无妙斫,岂知弦外有遗音。”参见器用部·其他“郢匠斤”。
【如皋射雉】 指春秋时贾大夫以射雉博取其妻言笑的故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后遂以“射雉”为因才艺博得妻室欢心的典故。宋苏轼《和梅户曹会猎铁沟》:“不向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参见伦类部·亲眷“射雉”。
【庖丁解牛】 据《庄子·养生主》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释刀云:平生宰牛数千头,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虽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锋利仍“若新发于硎”。后常用“庖丁解牛”作为神妙的技艺的典型。宋黄庭坚《寄上叔父夷仲三首》之一:“庖丁解牛妙世故,监市履豨知民心。”另参见人体部·头面“目无牛”、动物部·走兽“无全牛”、九流部·杂技“中肯綮”、器用部·其他“游刃”、人物部·其他“庖丁”、政事部·治理“解牛”。
【贯虱】 贯穿虱心。极言善射。典出《列子·汤问》:“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干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五代李瀚《蒙求》诗:“纪昌贯虱,养由号猿。”宋刘克庄《蠹赋》:“古有所谓贯虱之射手,承蜩之痀偻。”参见文明部·学识“虱心穿”。
【轮扁斫】 《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喻指精湛的技艺。唐元稹《八骏图》:“车无轮扁斫,辔无王良把。”另参见人体部·肢体“妙手”、器用部·车船“轮扁斫轮”、文明部·学识“老斫轮”、人物部·其他“斫轮人”。
【屠龙】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后因以指高超的技艺或高超而无用的技艺。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另参见动物部·鳞介“龙屠”、人物部·其他“屠龙手”。
【学鸡鸣】 《史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唐韩偓《故都》:“掩鼻计成终不觉,冯欢无路学鸡鸣。”参见人物部·其他“鸡鸣狗盗”。
【猴雕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今臣冶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物也,王必察之。’王因而问之,果妄,乃杀之。”喻指欺诈、诞妄,或喻极难成就之事业。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斗巧猴雕刺,夸趫索挂跟。”另参见动物部·走兽“棘端猴”。植物部·木本“棘刺造猴”。
【卜牛眠】 《晋书·周光传》:“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言讫不见。侃寻牛得之,因葬其处。”指风水好的墓地,可使后辈发达。朱柔则《寄运曲》:“一棺痛慈母,急为卜牛眠。”另参见地理部·土石“牛眠地”、动物部·走兽“眠牛”、人事部·病死“得牛眠"
【卜师】 周代管占卜的,或指擅长占卜的人。宋黄庭坚《读方言》:“卜师非熊罴,梦相解靡索。”参见人事部·睡梦“梦非罴”。
【成都卜】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指隐逸生活,或指占卜。唐杜甫《游子》:“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另参见地理部·城建“成都卜肆”、器用部·珍宝“卖卜钱”、人物部·圣贤“严平”、人事部·雅逸“终朝卖卜”。
【青囊卖卜】 《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唐陈子昂《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参见器用部·其他“青囊”。
【相宅】 《晋书·魏舒传》:“魏舒……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奇五十韵》:“理家烦伯舅,相宅尽吾兄。”参见伦类部·亲眷“宅相”。
【食肉相】 封侯的骨相。语出《后汉书·班超传》:“[超]行诣相者……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封侯相也。’”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明唐顺之《自述》诗:“本非食肉相,犹是饭牛身。”参见人事部·富贵“封侯万里”。
【赌佩囊】 《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香囊,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唐李商隐《寄怀韦蟾》:“谢家离别正凄凉,少傅临岐赌佩囊。”参见器用部·其他“紫罗囊”。
【赌墅】 《晋书·谢安传》载,苻坚率众百万,次于淮淝,京师震恐。晋孝武帝加谢安为征讨大都督。“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别墅。”后遂以“赌墅”表示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唐孙元晏《晋谢公赌墅》诗:“发遣将军欲去时,略无情挠只贪棋。自从乞与羊昙后,赌墅功成更有谁!”明张凤翼《红拂记·棋决雌雄》:“费祎笑谈而退魏敌,谢安赌墅而破秦军。”清顾炎武《上吴侍郎旸》诗:“征虏投壶暇,东山赌墅优。”参见人事部·情感“喜折屐”。
【博簺】 《庄子·骈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塞,也作簺。喻弃其本职而溺于所好。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亡羊犹博簺,牧马倦呼卢。”另参见动物部·走兽“亡羊”、人事部·谬误“臧谷亡羊”。
【斧边弈】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