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三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试题答案及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5:34:38
文档

初三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A.铁丝B.木炭C.白磷D.硫粉【答案】A【解析】根据物质燃烧的生成物分析判断。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所以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错误;C、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所以错误;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所以错误。故选A【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考查的重点,要特别注意几点:烟
推荐度:
导读初三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A.铁丝B.木炭C.白磷D.硫粉【答案】A【解析】根据物质燃烧的生成物分析判断。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所以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错误;C、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所以错误;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所以错误。故选A【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考查的重点,要特别注意几点:烟
初三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试题答案及解析

1.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A.铁丝B.木炭 C.白磷D.硫粉
【答案】A

【解析】根据物质燃烧的生成物分析判断。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所以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错误;

C、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所以错误;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所以错误。故选A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考查的重点,要特别注意几点:烟和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白色和无色的区别,现象和产物的区别等。

2.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C

【解析】根据物质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没有白烟生成,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是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故选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考查的重点,要特别注意几点:烟和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白色和无色的区别,现象和产物的区别等。

3.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答案】C

【解析】根据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它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不可以作燃料,故错误;

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氧气并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错误;

C、水中溶有少量氧气,水中的生物可以依靠这些氧气而存活,故正确;

D、当氧气的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带火星的木条才会复燃,如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就不能复燃,故错误。故选C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点评:解答此题一定要严格把握氧气的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不是只要有氧气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的共同特征是两种物质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
D.不论是否有氧气参加,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来判断。

A、化合反应和有没有氧气参加没有关系,如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就不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不一定就是氧化反应,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化合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并不一定非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D、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故选D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点评:理解和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即化合反应关键是“多变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 有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四瓶气体,按下表做实验,请根据现象判断A、B、C、D四种气体分别是以上哪种气体,把答案写在表格的最后一栏“你的判断”里。

气体气味颜色    伸入燃着的木条倒入澄清石灰水你的判断
A熄灭无变化 
B仍燃烧,无明显变化无变化 
C熄灭变浑浊 
D仍燃烧,且燃烧更旺无变化 
【答案】氮气  空气   二氧化碳  氧气

【解析】根据四种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即可。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中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燃烧需要氧气,且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燃烧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会燃烧地更旺;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也能支持木条燃烧,燃烧的木条伸入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无明显变化;二氧化碳气体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燃烧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气体和氮气中,木条会立即熄灭,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余三种气体不能。

由此判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C;燃烧的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D;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B;剩余的为氮气A。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进行物质的鉴别时,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在发生变化时,应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才能实现物质的鉴别。

6. 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①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元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②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③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HN03)和一氧化氮;④生成的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盐。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述短文中,描述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2)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③      (2)二氧化氮 + 水→ + 一氧化氮

(3)生成的盐可作氮肥

【解析】(1)化学性质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氧化氮的毒性、与水反应的性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上述二氧化氮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③。

(2)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和一氧化氮,故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氮+水→+一氧化氮。

(3)盐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化肥有助于庄稼的生长。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文字表达式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学会结合所给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 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在瓶底留些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    )

A.红磷B.木炭C.铁丝D.硫磺
【答案】C

【解析】有些物质燃烧时,会有高温熔融物溅落,为了防止把容器炸裂,可以在瓶底留些水或铺一层细沙。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等白烟降落瓶底,温度已降了下来,不需要在瓶底留些水或铺一层细沙,错误;

B、木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且无毒无害,不需要在瓶底留些水或铺一层细沙,错误;

C、因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温度比较高,落到瓶底会使瓶底炸裂,所以要在瓶底留些水或铺一层细沙,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需要放一些水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但不可用沙代替,因为沙不能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错误。故选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生成物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防护措施。

8.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答案】C

【解析】根据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它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不可以作燃料,故错误;

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氧气并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错误;

C、水中溶有少量氧气,水中的生物可以依靠这些氧气而存活,故正确;

D、当氧气的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带火星的木条才会复燃,如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就不能复燃,故错误。故选C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点评:解答此题一定要严格把握氧气的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不是只要有氧气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9. 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                            。C操作,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            ,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答案】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  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澄清石灰水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的实验操作来思考。

从题目中可以知道该实验做的是氧气性质的实验,结合图A可知,取用的是木炭,所以探究的内容应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操作时应将木炭从上至下缓慢插入集气瓶,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将氧气排出,使氧气量变少,从而不能完全燃烧;

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使用的试剂应该是澄清石灰水;

结合探究内容及产物检验可以得出探究结论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检验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注意实验中的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同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图片提供的信息。

10. 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                            。C操作,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            ,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答案】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  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澄清石灰水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的实验操作来思考。

从题目中可以知道该实验做的是氧气性质的实验,结合图A可知,取用的是木炭,所以探究的内容应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操作时应将木炭从上至下缓慢插入集气瓶,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将氧气排出,使氧气量变少,从而不能完全燃烧;

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使用的试剂应该是澄清石灰水;

结合探究内容及产物检验可以得出探究结论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检验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注意实验中的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同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图片提供的信息。

1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A.火焰为蓝色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产生大量白烟D.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D

【解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选D

12.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待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快要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防止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底 防止火柴消耗氧气 3Fe+2O2Fe3O4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放出热量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P+5O2点燃2P2O5 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烧杯内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内,进入水的体积约是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解析】(1)铁丝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溅落易炸裂瓶底;为防止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应该在火柴快燃尽时加入铁丝,向瓶内插入铁丝应该由上向下缓慢加入,以防放出的热量使氧气从瓶中逸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e3O4;(2)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放出热量;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点燃2P2O5;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打开止水夹后,烧杯内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内,进入水的体积约是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13.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答案】D

【解析】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些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错误;

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氧气中含有氧元素,但是氧气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故正确;

故选:D。

14.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红磷B.洁净的空气C.氯酸钾D.水
【答案】D

【解析】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括氧化物,故Z应该是氧化物,故选D。

15. 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瓶子,将燃着的纸条扔进瓶中,待燃烧结束后迅速将一剥过皮的鸡蛋放在瓶口处,发现鸡蛋慢慢挤入瓶口。瓶内气压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

【答案】小于

【解析】当纸条在瓶中燃烧时,温度升高,部分气体跑出瓶子,瓶中的气体含量减少,用鸡蛋盖住瓶口,温度冷却后,瓶内压强减小,鸡蛋慢慢被挤入瓶口。

16. 现有下列四套常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  。

(2)进行A装置相关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实验过程中什么时候停止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装置C可制备O2、CO2等气体.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O2和CO2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CO2始终无法验满,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装置可能漏气                     B.药品用量可能不足

C.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D.药品可能失效

(4)用D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D装置中的方法收集氧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氧气已满;反应完成后,要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应进行溶解、_________、洗涤、干燥等操作。完成所填操作,应选用的一套装置是_____(填序号),要正确完成该操作还需要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____。

(5)实验室可用 D 装置制取甲烷气体,则下列结论无法得到的是______(填序号)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甲烷在水中溶解能力小

C.甲烷不与水反应               D.甲烷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 铁架台  锥形瓶 长颈漏斗 防止局部过热引起液体飞溅 待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略 略 C 略 瓶口冒大气泡 过滤     B     玻璃棒 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1)图中a为铁架台,b为锥形瓶,c为长颈漏斗;(2)A装置为蒸发装置,在蒸发过程中,为了防止液体局部受热不均匀而外溅,在加热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用玻璃棒进行搅拌;(3)C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装置,该装置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碳酸钙和稀盐酸来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表达式为H2O2H2O+O2 ,CaCO3+HClCO2+H2O;在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如果装置漏气、药品不足或失效都有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而无法完成验满步骤,C答案当导气管没有伸到集气瓶底时,可能收集的气体不纯,但可以完成验满步骤,故选C。 (4)表达式为:KClO3KCl+O2    D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氧气收集满时,就会有气体从瓶口溢出;氯化钾易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来分离二氧化锰。上图中B装置为过滤装置,但是装置中缺少玻璃棒起引流作用。(5)图中D装置采用了固固加热型制取装置和排水法收集装置,故ABC正确,选择D。

17.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细铁丝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
D.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固液混合物
【答案】D

【解析】A、细铁丝在O2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故A正确;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B正确;C、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故C正确;D、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容易造成滤纸破损,故D正确;故选:D。

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能够燃烧
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C.金刚石、石墨都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答案】B

【解析】A. 氧气能够助燃,但不能燃烧,错误;B.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正确;C. 金刚石是天然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的物质,错误;D.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二氧化碳不能,错误。选B

19. 硫能在氧气里燃烧说明氧气具有

A.可燃性B.还原性C.助燃性D.稳定性
【答案】C

【解析】硫能在氧气中燃烧,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化学性质不稳定。

故选C。

20. 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净化后的自来水、高锰酸钾B.煤、氧气
C.汽水、蒸馏水D.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净化后的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C、汽水中含有碳酸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D、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C。

点睛: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文档

初三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A.铁丝B.木炭C.白磷D.硫粉【答案】A【解析】根据物质燃烧的生成物分析判断。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所以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错误;C、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所以错误;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所以错误。故选A【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考查的重点,要特别注意几点: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