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龄段:小班
领域:艺术
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尝试用声音的强弱、动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力度。
2.幼儿能大胆尝试仿编歌词,体验仿编的乐趣。
二、重难点
幼儿能用声音的强弱、动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力度。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大猫小猫》。
2.《大猫小猫》歌曲视频
3.狗、牛、虎、青蛙、猪、羊等动物图片。
4.活动前了解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熟悉各种动物的叫声。
四、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学习小动物唱歌的声音。
1.教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唱歌,小动物们也喜欢唱歌,你们知道小猫怎样唱吗?(喵喵喵喵喵)小狗怎样唱?青蛙怎样唱?指导幼儿跟老师的琴声进行发声练习。(师:小猫怎样唱?幼:喵喵喵喵喵)
(二)利用课件,帮幼儿区分大猫和小猫的声音有强弱的差异,学唱歌曲。
1.今天,来了两位神秘的朋友,是谁呀?(小猫)请小朋友伸出手指告诉老师有几只猫?(出示课件猫2只,引导幼儿伸出两个手指表示“2”)
2.教师:这两只猫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3.播放《大猫小猫》视频,初步区分声音力度不一样。师: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大猫和小猫都唱了什么?(欣赏第一遍音乐)请小朋友起来说一说,大猫是怎样唱的?(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小猫是怎样唱的?引导大猫和小猫唱歌的声音一样大吗?(引导幼儿区分大猫、小猫唱歌时声音大小不一样,力度不一样)
4.播放第二遍歌曲,进一步感受大猫小猫声音力度的不同。师:请小朋友再听一遍,大猫和小猫唱歌时,是不是跟小朋友说的一样大猫声音大,小猫声音小?
(三)学唱歌曲,初步尝试用声音的强弱、动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力度。
1.播放课件大猫图片,这是大猫还是小猫?请小朋友一起学一学大猫是怎样唱歌的?(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幼儿演唱时,要提醒幼儿声音大一点,有力气。
2.播放课件小猫图片,现在请小朋友一起学一学小猫是怎样唱歌的?(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喵喵喵喵喵。)幼儿演唱时,要提醒幼儿声音小一点。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出大猫和小猫唱歌时声音大小和力度强弱的不同。(大猫声音大,用拍手的动作表现;小猫声音小,用拍肩膀的动作表现。)
(四)创编歌曲,体验仿编的乐趣,巩固对乐曲的理解与表现。
1.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把其他小动物也引来了。猜猜说会来?他们会怎样唱歌?播放课件大狗和小狗。师:那小狗会怎样唱歌呢?(轻轻地、小小的)那大狗呢?
2.师: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唱歌?(根据幼儿提出的小动物,分别播放青蛙、老虎、牛、羊、猪等动物图片可见,引导幼儿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五)游戏《变变变》,巩固对每种动物大小的快速区分,并进行创编演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变变变的游戏,我们一起来喊:“变变变”,看,变出了什么呀?(大青蛙)那我们要用什么声音来唱呀?(大大的)那我们用大大的声音来唱喽!(分别出示大青蛙和小青蛙、大老虎和小老虎等,让幼儿正确区分每种动物的大和小,并根据出示动物的特点,引导幼儿分男女组或师生组分别演唱大、小牛或大、小猪的歌声)
(六)活动延伸: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唱歌?(大灰狼、小鸟等)还有那么多小动物也想唱歌,那我们晚上回去唱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现在我们一起学着大猫小猫唱着歌到户外去玩玩吧。
活动名称:音乐《大猫小猫》
年龄段:小班
领域:艺术
学情分析:
《指南》指出,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在艺术表现活动中进行大胆的表现与创造。小班幼儿能在轻松、活泼、愉快的音乐环境中通过有规律的身体动作、表情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行音乐感受欣赏、表现创造。
小班幼儿在倾听音乐方面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感受音乐特别是表现音乐才刚刚起步,其经验相对来说是缺乏的,音乐节奏的敏感性也不强。猫、狗、青蛙等又是孩子们非常熟悉、非常感兴趣的小动物,它们的叫声也经常被小孩子所模仿,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
在发声练习环节中,幼儿通过模仿小动物的歌声,初步掌握了歌曲最后一句的节奏特点,这为下面的演唱环节做了有力的铺垫。之后,通过观察大小不一样的猫图片,模仿演唱大猫和小猫叫,第一次引出声音的强弱变换。在欣赏歌曲环节中,幼儿通过播放图片和歌曲视频,初步感知了大猫小猫声音的变化。在学唱环节中,通过引导幼儿用声音、动作来表现音乐强弱和力度的变化,从而增加了本次活动的趣味性,孩子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强弱变化,同时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大小、强弱,从而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创编环节中,通过猜测和联想的方法引导幼儿想象会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当说到某一动物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同时加深对声音强弱变化的理解。)为了避免枯燥的学习,最后采用“变变变”游戏来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巩固幼儿对每种动物大小的快速区分,并进行创编、表演歌曲。总之,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感知、大胆表现音乐内容的,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幼儿发展目标。
活动名称:音乐《大猫小猫》
年龄段:小班
领域:艺术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妙的声音、丰富的节奏,小班的幼儿在倾听音乐方面是有一定经验的,但感受音乐特别是表现音乐才刚刚起步其经验相对来说是缺乏的,音乐节奏的敏感性也不强。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寻找容易让幼儿接受的形式来提高幼儿表现音乐的技巧和能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猫是小朋友很感兴趣的小动物,它性情温和、可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们的叫声也经常被小孩子所模仿,《大猫小猫》音乐表现了大猫小猫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结构简单,节奏工整,是一个很有趣的音乐活动。本教材贴近幼儿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入手,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本次活动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幼儿能尝试用声音的强弱、动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力度;二是幼儿能大胆尝试仿编歌词,体验仿编的乐趣。活动中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视频、图片等,帮助幼儿进行创编表演,从而解决“幼儿能用声音的强弱、动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力度”这一重难点。
活动名称:音乐《大猫小猫》
年龄段:小班
领域:艺术
课后反思:
本活动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学习的还是不错,基本能理解和掌握歌曲内容。本次活动在形式上还是很丰富的,“变变变”游戏也使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很是喜欢,等到结束了,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创编环节也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但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就是不一样形式的演唱,由于歌曲较短,因此在演唱的时候会显得枯燥。所以,我想可以从环节上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变,如:如果让每个小朋友都人手一只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学会演唱歌曲,效果会更好。在创编歌曲的时候,由于个别动物的叫声不同于原曲,如老虎的“啊呜”,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可以让幼儿尝试其他唱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