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产出分析》解答
重庆工商大学 陈正伟 2014年6月14日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2、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3、纯部门:是指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的一类产品的综合体.
4、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每生产单位j种(部门)最终产品要直接和各种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i种(部门)产品的数量。一般用来表示,用B来表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5、劳动报酬系数:是指为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报酬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投入产出方法的创立者是( C )。
A 威廉·配第 B 瓦尔拉斯 C 列昂惕夫 D 斯通
2、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3、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 A )亿元。
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
4、投入产出方法的最重要的基本特点是( A )。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5、实物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A )。
A B C D
6、下列属于价值性投入产出表基本平衡关系的是( A )。
A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B增加值=最终使用
C 总产出=增加值 D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7、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假设是( A )。
A 纯部门假设 B 稳定性假设 C 线性性假设 D 非负性假设
8、大量的经验表明,在投入产出部门分类中,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一般为( B )。
A 100个左右 B 200个左右 C 300个左右 D 400个左右
9、目前投入产出表编制过程中的资料搜集方向是从( A )。
A 投入方向进行 B 使用方进行 C 产品分配进行 D从产品流通进行
10、目前,最为流行的实物——价值投入产出模型是( D )。
A 中国的投入产出表 B 美国的投入产出表
C 苏联的投入产出表 D 联合国推荐使用的U·V表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BCDE )。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贷款利息支出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2、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式成立( ABCDE )。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
3、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 ABCD )。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E 不能进行动态分析
4、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分类原则为( ABC )。
A 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 B 工艺技术相同 C 经济用途相同
D 全部与国标相同 E 只是物资生产部门。
5、应用投入产出方法进行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拟(结构)关系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ABCD )。
A 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B 分析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C 分析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D 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E 分析价格波及效应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
2、价值投入产出表的行反映各部门产品的实物运动过程,而列则反映各部
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3、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有三个,即:纯部门假设、 稳定性假设、
线性性假设。
4、编制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分类原则为: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
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
5、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行模型的建立过程。
答: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它也是反映各部门产品生产和分配使用的情况,建立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平衡关系。
1)平衡关系: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1)
2)平衡模型: (1)
3)引入直耗:将以价值形式表示的各部门直接消耗系数代入上式,则得
(1)
4)建立矩阵式:上式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1)
5)模型体系:由此可得:
(1) 。
2、解释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并分别写出它们的具体计算式。
答: -表明第2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要直接消耗第3部门产品的数量(1)。反映第2部门与第3部门之间的直接技术(技术经济)联系(1)。其计算公式为:;(1)
表明第4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要直接消耗第4部门(本部门)产品的数量。反映第4部门与第4部门(自身)之间的直接技术(技术经济)联系(1)。其计算公式为:。(1)
3、简述价值投入产出表各个象限的意义。
答: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的最基本部分,它位于两张表的重叠交叉处,其中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性意义(1)。从行向看,它说明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从列向看,则说明产品的中间消耗情况。整个部分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1)
第二象限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它说明各部门作为最终产品的总量中,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数量,体现了实物形态GDP的最终使用情况。(1)
第三象限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的延伸,用来说明各部门增加值的情况,并具体反映GDP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初次分配,即如何分为工资、利润和税金等部分。(1)
第四象限是由第二、三共同延伸而组成的,一般来说它可以反映GDP再分配的某些情况(仍处于探索之中)。(1)
六、计算与证明(每题10分,共30分。计算题中间过程保留4位小数,结果保留2位小数。)
1、已知
证明:
1、已知
证明:
证明:已知
(6)
因此,我们得到
。(4)
证毕。
2、已知:中间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其它增加值系数,
试证: ,并说明经济意义。
证明:根据已知有:(2, 1 ,2)
(1) (1) (1)
证毕。
这一结论表明的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或组成部分。(2)
3、已知一实物投入产出表,其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
其最终产品列向量为:
求总产出向量X,并根据所给出的条件,编制简单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求出其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解:因为 (1)
根据: 知:(2)
(2)
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关系:得到:
投入产出表: 价值型表为: (3)
| I/O | 1 | 2 | 3 | Y | X |
| 1 | 8.484848 | 0 | 9.393939 | 50 | 67.87879 |
| 2 | 0 | 5.627706 | 9.393939 | 30 | 45.02165 |
| 3 | 11.31313 | 0 | 6.262626 | 20 | 37.57576 |
| N | 48.08081 | 39.39394 | 12.52525 | 100 | |
| X | 67.87879 | 45.02165 | 37.57576 | 150.4762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