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的方法熟悉歌词,能自然、轻松地演唱歌曲。
2.能大胆运用表情、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3.养成良好的认真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图谱“老鼠画猫”、旋律歌曲等录音磁带,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明确角色,围绕与角色相关的话题开展讨论。
1.在《老鼠画猫》的音乐旋律中进场,随音乐表演出小老鼠东张西望躲避猫的动作。
2.练声
师生问好1=C 2/4 12 34 |5 —|1 5 |1 5|54 32| 1—||
《王老先生有块地》1=D-F 2/4
3.师扮演鼠妈妈提问:我们是谁?老鼠最怕的是谁?为什么我们老鼠那么怕猫?根据幼儿回答贴出关于猫的特征的图片。(大眼、尖利的爪子、长长的腿、直直的胡子、尖尖的牙齿)
4.讨论:怎么样的猫才不会抓老鼠呢?……师:一起来听听歌曲《老鼠画猫》唱得是不是这样的,好不好?请听歌曲《老鼠画猫》
二、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安静认真倾听,感受歌曲的有趣。
1.教师示范清唱歌曲,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后提问:歌曲名字叫什么?好听吗?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2.利用图谱的形式熟悉歌词。
(1)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谱
(2)带领幼儿看图谱熟悉歌词,完整将歌词朗诵一遍。师:我们刚才把小老鼠画的猫组合在一起,一起来念一念,好不好?
(3)师幼朗诵第一遍歌词后,引导幼儿发现反复的标记,提问:宝宝发现了妈妈多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多念呢?对了,这有个标记表示在这中间要多唱一遍,前面唱了一遍,那这里要唱几遍呀?(两遍)真棒!那我们再来念一遍好不好?
(4)再次朗诵歌词,重点练习反复这一环节。
三、幼儿完整学唱歌曲。师:宝宝真棒,念得真好,接下来听妈妈把这首歌连起来唱好不好?有个小小的要求:宝宝要认真听,听听妈妈是怎么唱的,这首歌有什么不一样的!
(一)再次倾听教师清唱,感受歌曲说唱的特征。提问:这首歌什么地方不一样的?(第二遍“牙齿一个也不能要”是用说出来的)对了,我们把它画起来,唱到第二遍的时候用说唱的形式唱出来。我们一起来唱唱,好不好?
(二)幼儿轻声跟唱两遍。引导语:这首歌好不好听呀,想不想学?请你们听琴声和妈妈一起唱好不好?
1.滑声:“鼠”这里有个标记,表示唱这里的时候声音要往上滑(师示范,幼儿跟着练习)
2.说唱练习。
(三)幼儿表演唱新歌。引导语:唱得真好,表扬表扬自己吧!唱得这么好,请你们上来表演好不好?
1.全体幼儿演唱
2.分组、个别表演
四、交流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1.引导语:唱得真好,可是妈妈还有个问题想问宝贝了,我们都学会了这首歌了,那宝贝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滑稽、有趣)怎样把这种感觉唱出来呢?
2.引导幼儿通过曲调和表情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性质。除了用好听的声音唱好歌曲,还可以怎么做来表现小老鼠越画越高兴,越唱越得意的样子呢?(边唱边表演动作)真棒!请宝宝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
3.幼儿表演歌曲(师提示幼儿用自然的、好听的声音和动作表演歌曲)
(六)结束活动。
鼠妈妈:今天小老鼠画了只怪猫,心情怎样?这样的猫真的有吗?那我们小老鼠还是要小心一点,别让真的猫伤害我们。(在《老鼠画猫》的音乐中离开活动室)
五、活动延伸:
1.绘画“猫”,进一步巩固对猫特征的正确认识。
2.学习其他幽默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