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间盘凸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本病易发于20至40岁之间。临床上以腰4,5和腰5骶1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
[病因病机]
1 外伤,主要是积累性劳损;
2.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3.受寒。
[类型]
根据髓核凸出的方向可分为向后凸,向前凸,向椎体内凸出。
向后凸出根据凸出的部位可分三型:单侧型,双侧型,型。
根据髓核凸出的程度可分为:1 幼弱型;2 成熟型;3 移行型。
[临床表现]
1 腰部疼痛; 2 下肢放射痛;3 腰部活动障碍;4 脊柱侧弯;5 主观麻木感;6 患肢温度下降。
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由腰4~5神经和骶1~2神经的前支组成,由椎间孔发出后,走行于骨盆后侧,在梨状肌下部出骨盆而入臀部,在股骨大粗隆与坐骨结节之间,沿大腿后侧向下行,在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容易受到损伤,在其分支以上的走行部位由于各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检查]
1 腰脊柱姿势:80%至90%有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甚至腰脊柱后弓;
2 压痛点:在腰4,5或腰5骶1之间的脊柱旁常有明显压痛,用力按压时可引起放射性疼痛的加剧,在居髎,环跳,委中,阳陵,绝骨等穴也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3 特殊检查:(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严重者仅能抬高15至30度;
(2)拇趾背伸或跖屈力减弱;
(3)腹压增高则疼痛加剧,且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4)屈颈试验阳性,严重者坐位屈颈试验(林德勒氏实验)不能完成;
(5)下肢后伸试验阳性。
4 腱反射及皮肤感觉改变。凸出的椎间盘压迫腰3或腰4神经根引起同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骶1神经根受压则跟搜索反射减弱或消失。早期患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的痛觉过敏,稍后为减退。感觉减退在小腿上外侧及拇趾根部为腰5神经根受压;外踝部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为骶1神经根受压。
5 X线检查,目的在于排除其它疾病。
[治疗]
治疗原则为降氐椎间盘内的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促使凸出物回纳,为纤维环的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改变凸出物的位置,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力;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
治疗方法:1 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2 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3 增加椎间盘外压力;4 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5 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