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开展幼儿园亲子教育
河北大学 付 苗摘 要:亲子教育在幼儿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幼儿、家长和教师三者互相配合、互相协调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幼儿园主题角度对亲自教育的重要性、理论和活动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 亲子教育 亲子游戏
一、引言而亲子教育,是指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婴幼儿智力体力潜能为目标,以不断提高婴幼儿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形式。在我国,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人们都希望从孩子一出生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却困扰着很多家长。在西方发达国家,亲子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家庭是亲子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中国,由于早期教育知识的普及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造成中国大部分家长幼教知识匮乏,不能在家庭进行有效的亲子教育活动。所以相比于国外,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幼儿园仍然士亲子教育的主要进行场所,幼儿园暂时仍是亲子教育的关键,家庭亲子教育活动只能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二者共同构成了幼儿早期亲子教育。二、亲子教育的重要性亲子教育在幼儿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游戏中,幼儿与家长增加了交流,与其他幼儿也有了一定得交流,增加了幼儿交流与交往能力的发展,加强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助于幼儿个性和感情的形成和发展。目前亲子教育按实行的地点分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幼儿园系统的亲子教育课程亲子游戏,另一种是家庭的亲子互动游戏。由于幼儿园具有家庭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教育资源,所以幼儿园亲子教育仍是当前亲子教育的主体部分,而家庭亲子游戏则是有效地补充部分。幼儿园亲子教育是幼儿、家长和教师三者互相配合、支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首先是游戏的提供与指导者,同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正确引导幼儿与家长参与活动;家长在活动中应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应是教育方法的学习者,家长要随时把学到的方法和经验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幼儿在活动中则游戏的参与者、学习者,同时也是适应集体环境、在游戏中交往的实践者。幼儿是亲子教育的主体,所有的活动与教育都应围绕幼儿展开,家长是亲子教育的学习与实践者,教师则是亲子教育的引导者,教师固然重要,可还要意识到对家长和幼儿的引导与教育才是重中之重。三、幼儿园亲子教育理论与活动目前国内幼教机构所进行的亲子教育主要有奥尔夫音乐、蒙台梭利亲子教育、感觉统合亲子教育活动,以及相关的亲子游戏等。下面主要就感觉统合亲子教育、奥尔夫音乐以及蒙台梭利亲子教育进行阐述。(一)感觉统合亲子教育感觉统合指前庭觉、本体觉、触觉等感觉经由大脑分析整理,然后做出适应环境的反应过程。感觉统合失调起始于婴幼儿阶段,各种内部和外部原因都会引起感统失调,这对幼儿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可以采用亲子游戏活动的方法预防感统失调情况的发生。感觉统合训练的亲子游戏主要对幼儿的前庭觉、本体觉和触觉进行训练。而感统失调的幼儿,主要体现在感觉需求不足和防御两方面。需求不足是指幼儿对某一特定活动,例如蹦床,没有满足感,即不管活动多久都不会想停止;而需求防御则指对某些感觉异常敏感,比如触觉的敏感。对已经发生的感统失调,应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策略。例如需求不足的幼儿,就需要尽量满足其需求,使其在达到将
近饱和的情况下产生满足感;而需求防御的幼儿,则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以最小的敏感度引入,然后在一步步加大活动量,使幼儿最终适应。感统失调不是每个幼儿都会发生的,但感统训练不仅可以避免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现象的发生,而且也是增强亲子互动,培养幼儿运动能力的重要方法,是亲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奥尔夫音乐亲子教育奥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幼教理念强调人人参与,自然感知,并且通过对幼儿听觉的培养,配合自然身体的律动感来学习音乐,从而激发幼儿音乐潜能,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力与表现欲望,并强调各民族用自己的文化音乐,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在实际的亲子活动中,教师最先需要做的是对家长进行奥尔夫音乐理念的渗透教育,让家长了解奥尔夫音乐创造性、
实践性、本土文化等特点。对理念的了解,有助于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此外,也对家庭的亲子活动有很大的启蒙与引导作用。然后是挖掘亲子双方的音乐创造才能,并给家长和幼儿提供展示的机会。比如说组织亲子表演节目,一方面家长的音乐创造能力得到了展示,另一方面家长的参与让孩子体验到了快乐,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并且在表演过程中又加强了每个家庭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最后是要注意活动的延伸性,真正将奥尔夫音乐带到家庭中去。儿童的教育源于生活,抓住日常生活中一切有利的因素与机遇促进儿童的发展才是成功的教育。
(三)蒙台梭利亲子教育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所创造的,其核心教育理念是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通过多种的教具操作来达到教育目的。蒙台梭利亲子教育在进行中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对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另一个是玩教具。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首先需要做的是使家长了解蒙氏教育的核心内容,把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自觉主动性放到第一位。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而真正了解幼儿性格特点的是幼儿的家长,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家长的配合下,需要教师对每个幼儿的爱好性格有一定的了解,利用幼儿的爱好特点,从而激发
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家长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要鼓励支持幼儿的爱好,并利用幼儿的爱好进行深层次的引导教育。蒙氏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活动中,家长和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切忌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这样幼儿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幼儿的兴趣非但没
有激发出来,反而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没有必要去做。所以在蒙氏亲子教育中,教师引导家长,再由家长引导幼儿,以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探索的乐趣为目标,以自制教具为方法,从而达成蒙氏的教育理念。参考文献:[1] 徐文怀:《亲子教育概论》,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4.5。
[2] 张忠宝:《感觉统合》,中国幼教出版社,2007.1。
作者简介:付苗,女,1985—,汉族,河北保定人,教育学学士,现任河北大学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及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