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奕菲
我的名字叫文具袋。我的外衣花花绿绿的,但粉色是我的主要颜色。我有三层,第一层是放纸片之类的,而二和三层是放笔、橡皮、尺子。
我的用处可大了,小主人对我爱不释手。每次做操,她都要把我放进书包深处,还拉上书包拉链,这才放心地走了。我对小主人也有深厚感情。书法课时,从我的“肚子”里就跳出圆珠笔,帮小主人写一手好字;作文课上,从我的“肚子”里就跳出钢笔,帮小主人写出优美的作文;数学课时,中性笔从我的“肚子”里就跳出帮小主人流畅作答;需要连线时,铅笔、橡皮和尺子,会帮小主人轻松过关!
我的小主人每天都带着我,我们天长日久在一起,一起开工,一起手工,非常快乐!
书包的自述
马 中 阳
大家好,我是书包。我穿着粉色的衣服,上面有米老鼠的图案,还有英文字母。我有两条背带,能调长,也能调短。这是小主人背我时用的背带。我的肚子上有一些小孔,是夏天时,让小主人背我时透气的孔。
我的肚子可大了,它有四层,第一层比较小,它是用来装杂物的;二层和第三层是在我的两侧,它们是用来装卫生纸、手工纸的;最后一层是用来装文具盒的。
我是小主人的得力帮手,小主人需要文具时,我就会给小主人文具盒。小主人需要书本时,我就会给小主人书本。我的小主人可喜欢我了!
书包的自述
殷嘉彤
嗨!大家好!还认识我吗?我是书包呀!我有一身粉红色的衣裳,衣服上绘着米老鼠的图案和几多小花,多漂亮啊!正是因为这个,小主人给我起了个个性十足又风趣的名字——“米粉”!
我像一个“大宅院”,小主人的学习用品全部住在里面。我这个“大宅院”有四个房间,二室一厅一密室。大客厅里住着课本兄弟姐妹们。幸亏客厅大,不然的话,客厅门一定要坏了,门一开,课本们必定不翼而飞。那时候,小主人绝对心急如焚。第二和第三个口袋是卧室,作业本姐姐、文具盒妹妹、手工纸哥哥和套尺弟弟正在那里呼呼大睡。第四间是密室,至于密室里装着什么嘛,sorry,秘密不可泄露喔!不过,唯一可以说的就是那里住着知识渊博的字典叔叔喽!左右两边的小网兜是装我的同伴——“米蓝”(小主人每天装作业的书包)和水壶阿姨的。小主人带我到学校时,总能看见同学们忙碌的身影。到了教室,睡在课桌爷爷托着的摇篮里,与小主人常常放在摇篮里的记事本奶奶聊天,好不惬意!
我是小主人的得力助手,她特别疼我、喜欢我,我也很喜欢她。
文具盒的自述
杨承钊
嗨!大家好,我是文具盒。我穿着一身漂亮的外衣,衣服上有两个《洛洛历险记》主人公的图像,我还有一个漂亮而巧妙的扣子——吸铁石 。
我的肚子里有橡皮哥哥、钢笔弟弟以及尺子妹妹等,平常它们都在里面睡大觉哩!
每当放学回家,小主人做题时,我就会说:“钢笔弟弟,别贪睡了,快出来吧。”钢笔就跳了出来。做连线题时,尺子妹妹就走了出来。写错字时,橡皮哥哥的急性子再也按捺不住了,急忙蹦了出来。
因此,我成了小主人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文具袋的自述
杨锐希
大家好,我叫文具袋。我穿着粉红色的外衣,外衣上画着可爱的米老鼠和许多纯白色的小星星,漂亮极了!
我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用来放小主人的课程表;第二层的成员有铅笔弟弟、圆珠笔姐姐、橡皮妹妹、红笔姑娘、尺子大哥和钢笔大叔。小主人每天上学,我就坐在她的书包里,等待她的吩咐。无论是上课、写作业,小主人总是把我放在旁边,这样,我就成为了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当小主人要写字时,我就请钢笔大叔出来帮忙;每当小主人要连线时,我就让尺子大哥和铅笔弟弟帮小主人连线;每当小主人写错字时,我就请橡皮妹妹来帮小主人消除这个错字。
小主人非常喜欢我,爱惜我,我也很喜欢我的小主人。
书包的自述
张松毅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书包。我穿着蓝黑色的大衣,圆圆的肚皮上画着可爱的卡通人物——米老鼠。
我和我的小主人形影不离,每天上学、放学,我都陪着他。我共有三层,第一层装着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第二层装着作业本,第三层当然就是装着文具盒了。这样就为小主人提供了方便。每当小主人上课时,我就静静地躺在抽屉里等候,每当小主人写作业时,我就尽全力为主人提供所需要的用具。每当------
我和小主人同甘苦,共患难。一起成长,共同进步。他很珍惜我,爱护我,所以我也很喜爱我的小主人。
文具袋的自述
李奇远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文具袋。我的身体非常柔软,是用黑布做成的。就像穿了一件黑色的大衣,衣服上印着可爱的米老鼠和两行字母,字母的旁边有一个像小蝌蚪的小音符。我宽 8厘米,长23厘米,有着标准的文具袋身材。
我对小主人的学习帮助可大了。有了我,所有的文具兄弟就可以安静地躺在我肚子里休息。当他需要笔或橡皮时,就会拉开我的大肚子,从里面取出想要的东西,当他不需要笔时,就会把我的肚子合上,我也会很听话,不让调皮捣蛋的笔逃出我的大肚子。而且每隔一个月,小主人就会让我享受洗澡的待遇,每次刚洗完澡我都会非常舒服。
我是小主人的好帮手,他很爱护我,所以我也非常喜欢我的小主人。
文具袋的自述
翟思远
大家好,我叫文具袋,我有蓝色的身体,身体上还有一个米老鼠的卡通图案,我的英文名字叫“Mickey Mouse”。
我一张嘴便可以吞下橡皮、中性笔、钢笔、铅笔、尺子。每当小主人做连线题的时候,尺子和铅笔便争先恐后地出来帮忙;每当小主人写错字时,胖乎乎的橡皮先生就连蹦带跳地来消灭这些废物;当小主人写生字时,钢笔大哥便蹦到他的手上,让他写出漂亮的汉字;上作文课时,中性笔小弟来帮小主人写出优美的文章。
我的小主人非常喜欢我,因为我是他的好帮手!
文具袋的自述
王可凡
大家好,我叫文具袋,披着一件灰色外衣,外衣上有两个米奇抱着一个棕色的小熊,旁边还有一些字母,上面有金星点缀,摸上去凹凸不平。头发上戴着蝴蝶、小手掌、小米奇……各种造型的发卡。
我的胃口可大了,铅笔、橡皮、尺子、中性笔……统统被我吃掉,肚子撑得圆圆的,随时准备为小主人服务。看,小主人又写错了,橡皮不厌其烦地爬出我的嘴巴,蹦到主人手里,脱了一层皮也心甘情愿。该铅笔出场了,它还没蹦出去,我就把它推了出去,直滚到主人手里。接着尺子、中性笔……都派上了用场。放学后,我就静静地躺在书包里休息。
小主人特别喜欢我,从来不在我身上乱写乱画,我很感谢她。虽然我每天很疲惫,但是我心甘情愿为她付出,为她奉献,为她能取得好成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钢笔的自述
杨一可
大家好,我何时你们得力的小助手。如果不知道我名字的话,就请看介绍。
我的身体是圆柱形的,像一根小木棍,取下我的“头盔”,就看见又尖又亮的小脑袋,我的衣服上有许多好玩的动漫人物,我的裤子是蓝色的。
我虽然像铅笔,但我不是铅笔,而且我写出来的字是擦不掉的!
我经常会饿,不过,只要饿的话,我就把头伸进墨水瓶里,咕咚咕咚地喝个饱,这样我的小主人又可以用我来写字了。
现在知道我是谁了吗?我就是钢笔。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 “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 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成功”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
“的”还有其他的用法,比如——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对象,就不再赘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