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和县孙楼小学 范俊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当今现代社会,学校管理活动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继而走向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因此,小学校长应当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有效地实施学校管理,才能促进学校发展。结合我校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就如何强化学校管理,笔者在实践中有以下浅识。 一、从班级管理入手,规范学校管理,常规立校 学校常规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和工作机制的运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学校管理的基本骨架和灵动平台应该是常规管理,要力求严谨严密,贵在事事有章程,事事有人管,处处有管理。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旨在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高教育品位。为此,学校要重视考核评价对常规管理的支撑、促进和矫治作用,建立和建设学校考评常规体系。 近年来,我们学校着力构建、健全适应学校发展和学校实情的管理体系,从班级管理入手,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根本,规范了学校常规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方面,学校建立健全了《班级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对班级日常工作从卫生、安全、行为习惯、财产爱护、少先队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估量化,采用学校管理(行政值周、值周教师巡查)和学生自我管理(班级值日岗、红领巾监督岗等)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做到每天检查,每周总结,期末综合考核,从习惯养成入手,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规范了班风、班貌,促进了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另一方面,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了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运行机制,把出勤、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班级管理等方面直接与年度考核、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绩效分配等挂钩,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确保了学校工作正常、有序、有效开展。 二、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提高整体素质,名师塑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应把全面优化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视为学校建设的生命线、治校之本。 首先,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明确管理职责,分工协作,层层负责,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学校领导集体的凝聚力。
其次,应深入开展师德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要求教师时时按照规范严于律己,依法执教,争做表率,帮助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再次,应优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学水平。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程实施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注重加强对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领导,健全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定期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小问题”研究,把问题研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结合起来,通过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开展集体听课评课、热点问题探讨、理论著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使学校教研活动教中有研,寓研于教,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三、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稳校 学校安全工作维系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稳定,学校应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对学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首先,学校要健全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其次,学校应强化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师生安全意识。学校要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队会、红领巾广播站、集会、黑板报、宣传单、安全课等学校宣传媒体,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各种安全知识,并且坚持长期有序开展。再次,要抓好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对各种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把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事故处理等日常安全工作制度化,做到每天检查,每周总结,每期考核评估,加强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确保学校师生安全。 总之,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学校只有全方位、多层次的查缺补漏、增添措施,强化管理,努力使学校常规管理更加规范,教育科研更加深化,队伍建设更有成效,才能促进学校工作取得全面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