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勤奋和懒惰属于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2、冰心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是。
A:平和冲淡
B:“爱”的哲学
C:民主自由
D:人文主义
3、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的作用是____
A:选拔作用、分层作用、鉴定作用、导向作用
B:鉴定作用、选拔作用、促进作用、诊断作用
C:鉴定作用、诊断作用、改进作用、导向作用
D:导向作用、发展作用、改进作用、选拔作用
4、”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__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5、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两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容易遗忘,这种现象的解释是____
A:痕迹消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倒摄与前摄抑制
6、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7、作为新时期教师角色重要补充的是( )
A:心理治疗者
B:被攻击的对象
C:研究者
D:学校管理者
8、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____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9、1954年,国际少年儿童书籍协会在苏黎士设立了以童话大师____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儿童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这是20世纪儿童文学发展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A:化学
B:生物学
C:物理学
D:数学
10、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体现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重视个别差异
11、”泛智教育”的提倡者是__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2、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最主要是为了。
A:避免因反光而影响驾驶员视线
B:减少空气阻力
C:结构合理.视野开阔.承受冲击力强
D:便于雨水流走
13、下列著作中,加涅的代表作是 ( )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目标分类》
C:《人类的特征与学习》
D:《学习的条件》
14、创造力的萌芽最早出现于( )
A:婴儿
B:幼儿
C:小学生
D:初中生
15、关注每一学生在个体教育活动的种种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教学目标称为( )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6、下列评价类型中,哪一种更适合用于选拔人才?
A:常模参照性评价
B:目标参照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差异内评价
17、( )岁的儿童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大小、声音等来认识世界的。
A:0—1
B:3—6
C:6—7
D:7—8
18、小学学校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计划
B:实施
C:检查
D:总结
19、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是____
A:自我体验
B:自我 认识
C:自我监控
D:自我调节
20、注意有两个特点他们是指向性和____
A:集中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具体性
21、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将浅色的教具放在黑板前演示,深色的教具放在白墙前演示,这是考虑了感觉的____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身心状态
22、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哪些咨询原则?( )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E:澄清和评估问题
23、文纳特卡制的最早实验看是()。
A.贝尔
B.兰卡斯特
C.华虚朋
D.布鲁纳
24、学校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____
A:师生的交互作用
B: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C:同伴群体的影响
D:社区的影响
25、”青少年儿童是社会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是__
A.《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核心精神
C. 《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精神
D.《未成年人保》的核心精神
2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的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二、多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是一项专门保护教师权益的法律制度。
A:教师申诉制度
B:教育行政复议
C:教育行政诉讼
D:教育行政赔偿
2、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__。
A.接受
B.反应
C.评价
D.组织
E.性格化
3、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__。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的人的。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6、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沛西·能
C:达尔文
D:赫尔巴特
7、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__。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动作的概括
D.知觉的概括
8、-You’d better____ work too hard like this. -I see.You mean____ too hard makes one tired and ill.
A:not;work
B:don’t;working
C:don’t;to work
D:not;working
9、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政治学》
D:《大教学论》
10、在个体发展的动因上,持内的代表人物是__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华生
11、在德育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了。
A:正面教育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__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
D.群体规范
1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____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的生活自理
14、声音的高低由决定。
A:发声体的振幅
B:发声体的材料
C: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D:发声体的结构
15、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____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6、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包括()。
A.全民教育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信息化
D.教育全球化
E.教育个性化
1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__。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8、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
A:严谨治学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理论联系实际
19、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____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20、人格的本质特征有__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21、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包括()。
A.与学生的交往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E.教育科研能力
22、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__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23、我国多年来重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很多要求。改革开放后最早颁布成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性文件是( )
A: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B:199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4、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者是__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斯金纳
D.杜威
25、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
A.整体印象评价法
B.操行评定评价法
C.表演评价法
D.实验法
E.操行计量评价法
2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的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