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36:06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域、惯、圃、盐、溅、蕊”等12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3.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4.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重点: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
推荐度:
导读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域、惯、圃、盐、溅、蕊”等12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3.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4.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重点: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 能正确读写“域、惯、圃、盐、溅、蕊”等12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等词语的意思。

2. 默读课文, 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

3. 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的顺序来介绍的。

4. 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 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事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的顺序来介绍的。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 能正确读写“域、惯、圃、盐、溅、蕊”等12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等词语的意思。

2. 默读课文, 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 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如: 善于思考、 勤奋刻苦、 锲而不舍等。)学生连麦或消息回复

3. 教师小结: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那些定理、 定律、 学说的发现者、 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 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问, 追根溯源, 最后把“? ”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 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连麦互动)这是一篇议论文。课题便是文章的主要观点。通过同学们的预习,我们知道了作家叶永烈先生紧紧围绕这个观点,运用了三个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观点。现在,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看看文中都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真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介绍作者: 叶永烈(1940—) 著名科普作家、 传记文学作家, 是《十万个为什么》 的主要作者, 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

2.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学生连麦) 

域   惯   圃   盐   溅   蕊   魏   搜  蚯   蚓   版   阶

3. 出示词语:(学生连麦)

(1)认读词语。

(2)理解词语。

 (3)课件出示:我会运用。

只要我们善于从平时(  )的小事中(  ),并(  )地进行探索,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收获真理。

4.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读课文,筛选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语言加工。

(2)学生连麦回答或消息回复。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一下吧。

生:作家叶永烈先生列举了三个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那么,同学们概括一下,都有哪些具体的事例呢?

第一件写的是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盐酸溅到紫罗兰上花瓣会变红,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第二件写的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与海洋的形成; 

第三件写的是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5.小结:文章运用三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划分成三大部分。

2.学生连麦互动,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部分(1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2~6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7、8段):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3.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 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 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 那些定理、 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 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 才

获得的, 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 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 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却从中发现了真理, 最后指出科学发现“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回顾全文,布置作业

1.过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大有收获吧?(学生连麦互动)

2.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并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2)搜集像“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与海洋的形成;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这样的科学事例,准备下节课和同学们共同交流。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域、惯、圃、盐、溅、蕊”等12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3.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4.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重点: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