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建筑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和社会往往都把
矛头对准施工单位,往往忽略掉了建设单位责任。本文根据
有关法律法规.介绍了作为项目建设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
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以期引起重视。
【关键词】建筑安全责任主体安全责任
1.绪论
近年来,随着各高、大、难的建筑物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量也急剧增加,但由于诸多原因,致使建筑企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然而。事故发生后。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成为众矢之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往往将施工单位作为主要的处罚对象,往往忽视了对建设单位的责任追究。实际上,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的投资主体.在建筑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作为业主和甲方,建设单位有权选择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的单位.可以自行选购施工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检查工程质量、控制进度、监督工程款使用,对施工的各个环节实行综合管理。有的建设单位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为降低工程造价,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招投标中压价,将工程发包价压低于成本价。为降低成本,向勘察、设计和监理单位提出违法要求,强令改变勘察设计;对安全措施费不认可。拒付安全生产合理费用。安全投入低;强令施工单位压缩工期,偷工减料,搞“豆腐渣工程”:将工程交给不具备资质和安全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施工或者拆除。据调查,近年来建设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建设单位有关。由于建设单位不给或减少工程定额规定的安全措施费而造成施工方安全设置投入减少,导致事故发生的占54%;由于建设单位不按规定办理建设审批手续。致使发生安全事故的占45%;由于建设单位肢解发包.将工程发包给不符合相关资质的企业。从而发生事故的占15%;由于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使施工企业安全设置所需费用不够。从而造成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的占38%。可以看出。建设单位在建筑安全施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主要分析介绍一下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
2.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
(1)建设单位应当如实向施工单位提供有关施工资料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这里强调了3个方面内容.一是施工资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必须经过科学论证,数据准确。二是施工资料的完整性,必须齐全.能够满足施工需要。三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协助提供施工
31
万方数据cOnSTRUCTIOnSAFETY立筑盔金2009年2期安全专论
资料。不得推诿。资料的真实性问题对施工安全非常重要,昆山市罗马假日花园小区地下室施工时。由于建设单位向基坑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的周边环境不准确,基坑开挖后发现在基坑西侧有一条击1.8m的自来水供水管线,所幸的是.由于发现及时,没有酿成安全事故。目前对于施工场地周围管线设施资料的提供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有的建设单位弄不清周围管线所属的产权单位,另一方面是有些产权单位不愿意提供相关资料,或者踢皮球。上海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成立了专门的管线办公室。
(2)建设单位不得向有关单位提出非法要求.不得压缩合同工期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建设单位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要求压缩合同的工期。要求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违法从事有关活动,必然会给建设工程带来重大的结构性的安全隐患和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事故。如地质勘察资料不准确,施工安全措施跟不上。有些建设单位为了尽早发挥效益。便压缩施工工期,迫使施工单位增加人力、物力加快施工进度.必然在旌工安全管理上带来相当的困难。合理工期应经双方充分论证、协商一致确定,具有法律效力。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管理方法和工期定额,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32
(3)必须保证必要的安全投
入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
例》第规定,建设单位在编
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
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所
需要费用。这是对《安全生产法》
第十的规定的具体落实。要
保证建设施工安全。必须要有相
应的资金投入。很多施工单位认
为安全投入不构成工程本身成
本而不愿意投入。安全投人不足
的直接结果。是建筑施工安全条
件得不到保证。甚至导致建设施
工事故的发生。很多施工单位投
标时为了中标。减低安全文明施
工措施费用,中标后企业主要负
责人和项目经理存在侥幸心理
和麻痹大意思想,安全生产只停
留在口头上。不肯花钱也没有钱
进行安全投入。目前全国很多地
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出台了
保证安全投入的规定,如把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作为投标
时的不可竞争费用等。
(4)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
单位购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
备、设施、器材和用具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一条
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
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
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
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
的工艺、设备。《建设工程安全生
产管理条例》第九条进一步规
定,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
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
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
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
消防设施和器材。为了确保工程
质量和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应当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文件、施工工
艺和施工规范的要求选用符合
国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
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
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
和器材。但实践中违反国家规定
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用
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
消防设施和器材.导致生产安全
事故的屡见不鲜。重要原因之
一,就是受利益驱动,建设单位
干预施工单位造成的。施工单位
购买不安全的设备、设施、器材
和用具,对施工安全和建筑物安
全构成极大威胁。为此,《建设工
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严禁建设
单位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购
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设
施、器材和用具。并规定了相应
的法律责任。
(5)开工前报送有关安全施
工措施的资料
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
理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建设单
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
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
措施的资料。依法批准开工报告
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
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将保
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
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
关部门备案。从该款规定可以看
出,施工许可证的申请单位是建
设单位而非施工单位。强调建设
单位应当提供安全施工措施的
资料,所报送的安全施工措施资
料应能够反映建设工程的安全
生产准备情况、达到的条件和施
工实施阶段的具体措施,并对其
真实性负责。必要时,建设行政
万方数据一cOnSTRUCTIOnSAFETY建筑盔金2009年-2期安全专论
主管部门收到资料后.应当尽快派员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安全要求不够明确,致使拆除工程安全没有纳入法律规范。比较混乱,从事拆除工程活动的单位中有的无资质和无技术力量,拆除工程事故频发。为了规范拆除工程安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将有关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实施爆破作业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大型爆破作业,或在城镇与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工程设施附近进行控制爆破作业,施工单位必须事先将爆破作业方案,报县、市以上主管部门批准,并征得所在县、市同意。方准实施爆破作业。
(6)参与建筑安全管理
严格把关,审查承包商、设备提供商、监理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资质、职业资格、上岗证、操作证、准用证等。制定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并严格执行,成立安全生产检查小组,经常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监理、施工单位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及考核办法.严格监督.及时跟踪整改。
4.关于建设单位安全责任的讨论
目前我国在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规范完善,但与
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
差距,尤其是针对建设单位的法
律条款就更不完善。目前我
全生产相关法律仅有《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
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保》、《建设工程安全
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
证条例》等几部法律法规。并且
这些法律法规为1998年到2004
年左右颁布施行。法律条款还有
待完善补充。而这些法律法规中
针对建设单位的条款就更是屈
指可数了。就拿2004年颁布执行
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
例》来说,其中仅第六条至第十
一条的六条内容为建设单位安
全责任.而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
达十九条之多。而美国基于《职
业安全与健康法》为基本法律形
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均对建设
各方安全责任与义务有着明确
及详细的规定。我们有必要进一
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重视建
设单位在安全中的责任,才能从
根本上提高建设单位的安全管
理意识,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减
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目前。全国很多地方开始重
视强调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8年4月22
日颁布实施了《哈尔滨市工程建
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暂行规
定》,规定强调:今后建筑工地再
发生安全事故,将追查建设单位
的审批手续、工程发包、安全费
用支付等情况,如有问题将严格
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
例》追究建设单位责任,并对其
实施严厉的处罚。广东省广州,
佛山等地区规定工程开工建设
前建设单位必须和建设安全主
管部门签定《建设单位安全生产
管理目标责任书》,以此来加强
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
5.结束语
由此看来,建筑施工的安全
行为不能局限于纯施工单位的
生产安全行为。还取决于建设单
位为实现整个建筑施工全过程
无事故而采取的一切行为,其表
现形式主要由主导、引导、督促、
服务与参与、制约、资金投入等。
安全生产的内涵也与时俱进。作
为投资主体的建设单位在整个
建筑施工全过程中居主导地位.
对安全生产往往也起着主导作
用,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理
应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多更
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法》,2002。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
理条例》,2004
[3]《建设单位建筑施工安
全行为探讨》
[4]建设部.全国建筑施工安
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R].2006.
[5]田元福,李慧民,李潘
武。中美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比较
研究[J],建筑经济,2003。(2):
49~51。
[6]任宏,兰定筠,建设工程
施工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法制办公室。建
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释义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3。
(本文收稿:2008-10—28)
33
万方数据
建设单位在建筑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分析
作者:马秋林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市建筑安全监督站
刊名:
建筑安全
英文刊名:CONSTRUCTION SAFETY
年,卷(期):2009,24(2)
引用次数:0次
1.安全生产法 2002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004
3.建设单位建筑施工安全行为探讨
4.建设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2006
5.田元福.李慧民.李潘武中美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建筑经济 2003(02)
6.任宏.兰定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2005
7.法制办公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释义 2003
1.期刊论文范新河浅析当前建筑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
通过分析建筑施工各方责任主体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
2.期刊论文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分会小康社会建筑业安全发展战略及目标研究(节选)(连载二)-建筑安全2005,20(2)
4.当前建筑安全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1存在问题与小康目标不相适应
从建筑业安全工作所存在的"行业安全监督管理覆盖面小、建筑安全法规不完善、企业和施工现场未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管理、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不规范、建筑安全多头交叉管理、建筑安全科研落后,伤亡事故居高不下"等问题可以看出,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如果得不到改善和发展,不仅会对建筑业的自身发展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加大中国建筑业与工业化大国建筑业管理上的差距,同时也将危及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改变建筑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与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不相适应的状况.
3.期刊论文孙灵锁.王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的现状及思考-建筑安全2009,24(1)
建筑施工由于自身特点,每年发生的建筑安全事故比较突出.事故理论研究表明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的缺陷,因此,加强安全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关键.本文从建筑施工中涉及的四个主要主体的安全管理现状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如何合理分配各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职责,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及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从而达到各责任主体各尽其责,相互协调,从根本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4.期刊论文于英.YU Ying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山西建筑2009,35(22)
从建筑工程各参建责任主体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重点落实安全责任的若干建议,以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5.期刊论文2004年全国建筑工程安全责任主体行政处罚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建筑安全2006,21(3)
一、基本情况
按照要求,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上报了统计表.其中有25个地区的省(区)建设厅或直辖市建委上报,另有5个地区的省建筑安全监督总站上报.
6.期刊论文范斌.骆汉宾.周诚武汉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27(1)
鉴于当前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应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监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本体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指导下,完成了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预警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与构建,对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和开发技术路线做了系统分析论证;对立足服务于地铁工程项目各责任主体、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测预警、风险预报、预案配置等专业业务子系统功能、结构进行了规划设计.最后以武汉地铁工程为依托,讨论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预警系统的开发实现过程、功能体系和应用情况,并展望了系统的推广前景.
7.期刊论文资永俊确立安全监督机构执法地位加强各方责任主体职业教育-建筑安全2005,20(3)
据有关数据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一种数量扩张型的增长,其工程设计、施工组织、工程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较都有不小的差距.建筑安全问题也是这样.这些都折射出中国建筑行业增长方式的粗放和落后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论其根本,主要存在干以下几个方面:
8.期刊论文张仕廉.潘承仕.ZHANG Shi-lian.PAN Cheng-shi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损失内部化分析-中全科学学报2006,16(9)
当前,安全损失外部化倾向未能从根本上有效调动建筑企业致力于改善安全生产业绩.笔者认为,要从本质上改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必须促使安全损失内部化,该理念不仅有利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制度、保护建筑工人及其家庭的权益以及减轻负担,而且还能促使整个社会共同致力于改善职业安全与健康状况,从而促进建筑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损失内部化须借助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通过提高赔偿额度、提取安全生产抵押金、制裁或罚款、浮动保险费率、带薪工伤病假以及市场进退机制等手段,加大安全损失内部化力度.安全损失内部化力度的加大,对预防未来的安全事故将起到积极的经济刺激作用,从本质上提高我国建筑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9.期刊论文姜敏劳动安全法规若干问题刍议——兼谈劳工安全卫生法规-建筑安全2008,23(7)
本文论述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安全的责任主体、执法主体、管理问题.以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利益驱动
10.期刊论文张艳芳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分析及探索-山西水利2008,24(4)
阐述了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在分析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建筑安全管理各责任主体的职责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zaq20090201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