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某厂的产品合格率为90%,现抽出10件产品检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格产品少于9件 B. 合格产品多于9件
C. 合格产品正好是9件 D. 合格产品可能是9件
2.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f(x)=x5+4x4+3x3+2x2+1,当x=5的值时,乘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次数和为( )
A. 8 B. 9 C. 10 D. 11
3.统计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在10场比赛得分,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则甲、乙两位运动员得分数据中位数之差的绝对值是( )
A. 0 B. 1 C. 2 D. 3
4.某单位为了解用电量y度与气温x℃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
| 气温(℃) | 14 | 12 | 8 | 6 | |
| 用电量(度) | 22 | 26 | 34 | 38 |
A. 60 B. 50 C. 40 D. 30
5.下列抽样问题中最适合用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的是( )
A. 从12名学生中随机抽泣8人参加活动
B. 某单位有210名员工,其中老年员工20人,中年员工40人,青年员工150人,为了解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1的样本
C. 从参加期中考试的1200名高中生随机抽取100人分析作答情况
D. 从1200名观众中随机抽取3名幸运观众
6.在△ABC中,“sinA>”是“∠A>”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若椭圆+=1(a>b>0)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1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y=±x B. y=±2x C. y=±4x D. y=±x
8.已知F1、F2是椭圆+=1的两焦点,过点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在△AF1B中,若有两边之和是10,则第三边的长度为( )
A. 3 B. 4 C. 5 D. 6
9.已知44(k)=36,把67转化为k进制数为( )
A. 55(k) B. 67(k) C. 103(k) D. 124(k)
10.一个均匀的正方体的玩具的各个面上分别标以数字1,2,3,4,5,6,将这个玩具向上抛掷1次,设事件A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小于3”,事件B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奇数点”,事件C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超过2”,则( )
A. A与B是互斥而非对立事件 B. A与B是对立事件
C. A与C是互斥而非对立事件 D. A与C是对立事件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命题:“∀x∈R,ex<x”的否定是 .
12.直线y=x+b是曲线y=2lnx(x>0)的一条切线,则实数b= .
13.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4米.水位下降1米后,水面宽为 米.
14.1911与1183的最大公约数是 .
15.有下列命题:
①x=0是函数y=x3+1的极值点;
②三次函数f(x)=ax3+bx2+cx+d有极值点的充要条件是b2﹣3ac>0;
③奇函数f(x)=mx3+(m﹣1)x2+48(m﹣2)x+n在区间(4,+∞)上是递增的;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已知命题p:方程+=1所表示的图形是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命题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又p∧q为真,p∧q为假,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7.在某次数学测试中,记答对题数:大于或等于6道为合格,小于6道为不合格,现从A,B两个班级随机抽取5人答对的题数进行分析,结果记录如下:
| A班 | 5 | 5 | 8 | 8 | 9 |
| B班 | m | 4 | 7 | n | 8 |
(1)求表格中m和n的值;
(2)若从抽取的B班5人中任取2人,求2人都合格的概率.
18.某大型连锁超市为迎接春节购物季,销售一批年货产品,已知每销售1份获利30元,未销售的产品每份损失10元,根据以往销售情况其市场需求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该超市欲购8000份.
(1)根据直方图估计该购物季需求量的中位数和平均数;
(2)根据直方图估计利润不少于16万的概率.
19.如图,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点P(1,2)、A(x1,y1)、B(x2,y2)均在抛物线上.
(1)写出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当直线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直线AB的斜率.
20.已知椭圆E:=1(a>b>0)的离心率为,其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等于6.
(1)求椭圆E的方程;
(2)如图,设椭圆E的上、下顶点分别为A1、A2,P是椭圆上异于A1、A2的任意一点,直线PA1、PA2分别交x轴于点N、M,若直线OT与过点M、N的圆G相切,切点为T.证明:线段OT的长为定值.
21.设直线l:y=5x+2是曲线C:f(x)=x3﹣x2+2x+m的一条切线,g(x)=ax2+2x﹣25.
(1)求切点坐标及m的值;
(2)当m∈Z时,存在x∈(0,+∞)使f(x)≤g(x)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014-2015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文科)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某厂的产品合格率为90%,现抽出10件产品检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格产品少于9件 B. 合格产品多于9件
C. 合格产品正好是9件 D. 合格产品可能是9件
考点: 概率的意义.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根据已知中某厂的产品合格率为90%,现抽出10件产品检查,我们可以根据概率计算出合格产品约是9件,但根据概率的意义,这只是一个估计值,并不是确定值,分析四个答案,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解:由已知中某厂的产品合格率为90%,
则抽出10件产品检查
合格产品约为10×90%=9件
根据概率的意义,可得合格产品可能是9件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概率的意义,其中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f(x)=x5+4x4+3x3+2x2+1,当x=5的值时,乘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次数和为( )
A. 8 B. 9 C. 10 D. 11
考点: 秦九韶算法.
专题: 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析: 由f(x)=x5+4x4+3x3+2x2+1=((((x+4)x+3)x+2)x)x+1,即可得出.
解答: 解:f(x)=x5+4x4+3x3+2x2+1=((((x+4)x+3)x+2)x)x+1,
当x=5的值时,乘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次数和=4+4=8,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秦九韶算法,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统计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在10场比赛得分,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则甲、乙两位运动员得分数据中位数之差的绝对值是( )
A. 0 B. 1 C. 2 D. 3
考点: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根据茎叶图,结合中位数的定义分别求出中位数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解:由茎叶图可得甲的中位数为(24+30)=27,
乙的中位数为(26+30)=28,
则甲、乙两位运动员得分数据中位数之差的绝对值是|28﹣27|=1,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茎叶图的应用,根据中位线的定义求出对应的中位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某单位为了解用电量y度与气温x℃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
| 气温(℃) | 14 | 12 | 8 | 6 | |
| 用电量(度) | 22 | 26 | 34 | 38 |
A. 60 B. 50 C. 40 D. 30
考点: 线性回归方程.
专题: 应用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 根据所给的表格做出本组数据的样本中心点,根据样本中心点在线性回归直线上,利用待定系数法做出a的值,现在方程是一个确定的方程,根据所给的x的值,代入线性回归方程,预报要销售的件数
解答: 解:由表格得=(14+12+8+6)÷4=10,=(22+26+34+38)÷4=30
即样本中心点的坐标为:(10,40),
又∵样本中心点(10,40)在回归方程=+x中=﹣2
∴30=10×(﹣2)+,
解得:a=50,
∴=50﹣2x
当x=5时,y=﹣2×(5)+50=40.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线性回归方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除了函数关系,还存在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回归直线方程,就可以根据其部分观测值,获得对这两个变量之间整体关系的了解.
5.下列抽样问题中最适合用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的是( )
A. 从12名学生中随机抽泣8人参加活动
B. 某单位有210名员工,其中老年员工20人,中年员工40人,青年员工150人,为了解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1的样本
C. 从参加期中考试的1200名高中生随机抽取100人分析作答情况
D. 从1200名观众中随机抽取3名幸运观众
考点: 分层抽样方法.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判断样本是否差异明显即可.
解答: 解:A.样本数据较少,使用简单随机抽样.
B.样本差异明显,使用分层抽样.
C.样本个体无差异且数量较多,使用系统抽样
D.样本个体无差异且数量较多,使用系统抽样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分层抽样的应用,比较基础.
6.在△ABC中,“sinA>”是“∠A>”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正弦函数的单调性.
专题: 常规题型.
分析: 在△ABC中,0<A<π,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来进行判断,然后再由然后根据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求解.
解答: 解:在△ABC中,∴0<A<π,
∵sinA>,
∴<A<,
∴sinA>”⇒“∠A>”,
反之则不能,
∴,“sinA>”是“∠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A正确.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和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
7.若椭圆+=1(a>b>0)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1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y=±x B. y=±2x C. y=±4x D. y=±x
考点: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专题: 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 运用椭圆的离心率公式可得a,b的关系,再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即可得到.
解答: 解:椭圆+=1(a>b>0)的离心率为,
则=,
即有=,
则双曲线﹣=1的渐近线方程为y=x,
即有y=±x.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椭圆和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考查渐近线方程和离心率公式的运用,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8.已知F1、F2是椭圆+=1的两焦点,过点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在△AF1B中,若有两边之和是10,则第三边的长度为( )
A. 3 B. 4 C. 5 D. 6
考点: 椭圆的简单性质.
专题: 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 利用椭圆定义,椭圆上的点到两焦点距离之和等于2a,可求出在△AF1B的周长,则第三边的长度等于周长减另两边的和.
解答: 解:∵A,B两点在椭圆+=1上,
∴|AF1|+|AF2|=8,|BF1|+|BF2|=8
∴|AF1|+|AF2|+|BF1|+|BF2|=16
∴|AF1|+|BF1|+|AB|=16
∵在△AF1B中,有两边之和是10,
∴第三边的长度为16﹣10=6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应用椭圆定义求三角形的周长,做题时尽量数形结合.
9.已知44(k)=36,把67转化为k进制数为( )
A. 55(k) B. 67(k) C. 103(k) D. 124(k)
考点: 进位制.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首先由已知求k的值,然后依次除以8,求余数,最后把余数从下到上连接起来即为8进制数.
解答: 解:∵44(k)=36,
∴4×k1+4×k0=36,可解得:k=8,
∴67÷8=8…3
8÷8=1…0
1÷8=0…1
即67转化为k进制数为:103(8),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算法的概念,以及进位制的运算,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10.一个均匀的正方体的玩具的各个面上分别标以数字1,2,3,4,5,6,将这个玩具向上抛掷1次,设事件A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小于3”,事件B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奇数点”,事件C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超过2”,则( )
A. A与B是互斥而非对立事件 B. A与B是对立事件
C. A与C是互斥而非对立事件 D. A与C是对立事件
考点: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专题: 综合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 由题意可得事件A、C不会同时发生,而且A∪C为必然事件,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解:由题意可得事件A、C不会同时发生,而且A∪C为必然事件,
故A与C是对立事件,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命题:“∀x∈R,ex<x”的否定是 ∃x∈R,ex≥x .
考点: 命题的否定.
专题: 简易逻辑.
分析: 直接利用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写出结果即可.
解答: 解: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
命题:“∀x∈R,ex<x”的否定是:∃x∈R,ex≥x.
故答案为:∃x∈R,ex≥x.
点评: 本题考查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关系,基本知识的考查.
12.直线y=x+b是曲线y=2lnx(x>0)的一条切线,则实数b= 2ln5﹣2 .
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专题: 计算题;导数的概念及应用;直线与圆.
分析: 求出函数的导数,设出切点(m,n),求得切线的斜率,结合已知的切线方程,可得m=5,进而得到切点,代入切线方程,即可得到b.
解答: 解:y=2lnx的导数为y′=,
设切点为(m,n),
则曲线的切线的斜率为k=,
由切线方程y=x+b,
可得,
解得m=5,
切点为(5,2ln5),
则b=2ln5﹣2.
故答案为:2ln5﹣2.
点评: 本题考查导数的运用:求切线方程,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设出切点和正确求导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4米.水位下降1米后,水面宽为 2 米.
考点: 抛物线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先建立直角坐标系,将A点代入抛物线方程求得m,得到抛物线方程,再把y=﹣3代入抛物线方程求得x0进而得到答案.
解答: 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方程为x2=my,
将A(2,﹣2)代入x2=my,
得m=﹣2
∴x2=﹣2y,代入B(x0,﹣3)得x0=,
故水面宽为2m.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利用抛物线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14.1911与1183的最大公约数是 91 .
考点: 用辗转相除计算最大公约数.
专题: 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析: 利用辗转相除法,将1911与1183代入,即可求得1911与1183的最大公约数.
解答: 解:用辗转相除法求:
∵1911=1×1183+728,
1183=1×728+455,
728=1×455+273.
455=1×273+182,
273=1×182+91,
182=2×91,
∴1911与1183的最大公约数是91.
故答案为:91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辗转相除法,计算最大公约数,熟练掌握辗转相除法是解题的关键.
15.有下列命题:
①x=0是函数y=x3+1的极值点;
②三次函数f(x)=ax3+bx2+cx+d有极值点的充要条件是b2﹣3ac>0;
③奇函数f(x)=mx3+(m﹣1)x2+48(m﹣2)x+n在区间(4,+∞)上是递增的;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②③ .
考点: 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专题: 计算题;简易逻辑.
分析: ①用极值点的定义的来判断;
②通过导数有不等根来判断;
③当x>4时,f′(x)>0恒成立来判断.
解答: 解:①y′=3x2≥0,无极值点,故①错误;
②f′(x)=3ax2+2bx+c=0有解,需满足:b2﹣3ac>,故②正确;
③f′(x)=3mx2+2(m﹣1)x+48(m﹣2),当x>4时,f′(x)>0,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极值点的定义及有极值的条件,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基础.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已知命题p:方程+=1所表示的图形是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命题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又p∧q为真,p∧q为假,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考点: 复合命题的真假.
专题: 简易逻辑.
分析: 先根据曲线的标准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根时△的取值即可求出命题p,q为真时的m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p∨q为真,p∧q为假得到p真q假,或p假q真两种情况,求出每种情况的m的取值范围再求并集即可.
解答: 解:若p为真,则:;
∴m>2;
若命题q为真,则:△=16(m﹣2)2﹣16<0;
∴1<m<3;
由p∨q为真,p∧q为假知p,q一真一假;
∴,或;
∴解得m≥3,或1<m≤2;
∴m的取值范围是(1,2]∪[3,+∞).
点评: 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根时△的取值情况,p∨q,p∧q的真假和p,q真假的关系.
17.在某次数学测试中,记答对题数:大于或等于6道为合格,小于6道为不合格,现从A,B两个班级随机抽取5人答对的题数进行分析,结果记录如下:
| A班 | 5 | 5 | 8 | 8 | 9 |
| B班 | m | 4 | 7 | n | 8 |
(1)求表格中m和n的值;
(2)若从抽取的B班5人中任取2人,求2人都合格的概率.
考点: 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1)先求出A班平均数与方差,再根据A与B班的关系,列出B班平均数与方差的式子,即可求出m和n;
(2)写出基本事件的个数和事件发生的个数,进而求出概率.
解答: 解:(1)A班平均数为=7,方差为=,
∵A班的平均数比B班的平均数多1道题,两班数据的方差相同
∴
由m<n,解得m=4,n=7
(2)由(1)的结果可知,B班5个人中,2人不合格,3人合格,分别设为a,b,1,2,3,
从B班5人中任抽取2人共有10中情况:ab,a1,a2,a3,b1,b2,b3,12,13,23
其中满足条件的有:12,13,23,
故两人都合格的概率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的公式,以及随机事件的概率.
18.某大型连锁超市为迎接春节购物季,销售一批年货产品,已知每销售1份获利30元,未销售的产品每份损失10元,根据以往销售情况其市场需求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该超市欲购8000份.
(1)根据直方图估计该购物季需求量的中位数和平均数;
(2)根据直方图估计利润不少于16万的概率.
考点: 频率分布直方图;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1)通过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直接计算即可;
(2)通过利润=获利﹣损失,计算可得利润不少于16万,等价于需求量不小于6000,进而可得概率.
解答: 解: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
(1)由,得中位数为70(百份),
平均数为:0.1×30+0.2×50+0.4×70+0.3×90=68(百份);
(2)设需求量为x份时,由利润不少于16万,得:
30x﹣10(8000﹣x)≥160000,解得x≥6000,
故只需要需求量不小于6000即可,
∴利润不少于16万的概率P=1﹣0.3=0.7.
点评: 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考查中位数,平均数,概率的求法,找出利润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19.如图,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点P(1,2)、A(x1,y1)、B(x2,y2)均在抛物线上.
(1)写出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当直线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直线AB的斜率.
考点: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
专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 (1)由图与题意可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px.(p>0).把点P(1,2)代入抛物线方程解得p即可得出;
(2)由直线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可得k1+k2=+=0,化简可得y1+y2=﹣4.再利用直线AB的斜率kAB=即可得出.
解答: 解:(1)由图与题意可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px.(p>0).
把点P(1,2)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22=2p,解得p=2,
∴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
(2)∵直线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
∴k1+k2=+=+==0,
化简可得y1+y2=﹣4.
∴直线AB的斜率kAB=====﹣1.
点评: 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斜率计算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0.已知椭圆E:=1(a>b>0)的离心率为,其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等于6.
(1)求椭圆E的方程;
(2)如图,设椭圆E的上、下顶点分别为A1、A2,P是椭圆上异于A1、A2的任意一点,直线PA1、PA2分别交x轴于点N、M,若直线OT与过点M、N的圆G相切,切点为T.证明:线段OT的长为定值.
考点: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性质.
专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 (1)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即可得出;
(2)利用直线的方程、点在椭圆上满足的条件、切割线定理即可得出.
解答: 解:(1)由题意可得,解得.
∴椭圆E的方程为.
(2)有(1)可知:A1(0,1),A2(0,﹣1),设P(x0,y0),则.
则直线PA1的方程为,令y=0,得xN=;
直线PA2的方程为,令y=0,得.
由切割线定理可得:|OT|2=|OM||ON|===4,
∴|OT|=2,即线段OT的长为定值2.
点评: 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直线的方程、点在椭圆上满足的条件、切割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1.设直线l:y=5x+2是曲线C:f(x)=x3﹣x2+2x+m的一条切线,g(x)=ax2+2x﹣25.
(1)求切点坐标及m的值;
(2)当m∈Z时,存在x∈(0,+∞)使f(x)≤g(x)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
专题: 导数的概念及应用;导数的综合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 (1)设直线l与曲线C相切于点P(x0,y0),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可得f′(x0)=5即可解得切点的横坐标x0,进而得到切点坐标及m的值;
(2)由m∈Z,可得m=13,设h(x)=f(x)﹣g(x),则存在x∈[0,+∞)使f(x)≤g(x)成立⇔h(x)min≤0,利用导数和分类讨论即可得出.
解答: (1)解:设直线l与曲线C相切于点P(x0,y0),
∵f′(x)=x2﹣2x+2∴x02﹣2x0+2=5,解得x0=﹣1或x0=3,
代入直线l方程,得切点P坐标为(﹣1,﹣3)或(3,17),
∵切点P在曲线C上,∴m=或m=11,
综上可知,切点P(﹣1,﹣3),m=或者切点P(3,17),m=11.
(2)∵m∈Z,∴m=11,
设h(x)=f(x)﹣g(x)=x3﹣(1+a)x2+36,
若存在x∈[0,+∞)使f(x)≤g(x)成立,则只要h(x)min≤0,
h′(x)=x2﹣2(1+a)x=x[x﹣2(1+a)],
①当1+a=0即a=﹣1时,h′(x)=x2≥0,h(x)是增函数,h(x)min=36>0不合题意.
②若1+a>0即a>﹣1,
令h′(x)>0,得x>2(1+a)或x<0,∴h(x)在(2(1+a),+∞)上是增函数,
令h′(x)≤0,解得0≤x≤2(1+a),∴h(x)在[0,2(1+a)]上是减函数,
∴h(x)min=h(2(1+a)),
令h(2(1+a))≤0,解得a≥2,
③若1+a<0即a<﹣1,
令h′(x)>0,解得x<2(1+a)或x>0,又∵x∈[0,+∞),
∴h(x)在(0,+∞)上是增函数,
∴h(x)min=h(0),令h(0)≤0,不等式无解,∴a不存在,
综上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导数的几何意义,学会分类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