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环境土壤学复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37:38
文档

环境土壤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1.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2.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在以土壤微生物为主导的各种作用综合影响下,向着两个方向转化:一是在土壤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CO2、H2O和能量;所含N、P、和S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式方程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3.土
推荐度:
导读一、名词解释1.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2.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在以土壤微生物为主导的各种作用综合影响下,向着两个方向转化:一是在土壤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CO2、H2O和能量;所含N、P、和S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式方程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3.土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

2.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在以土壤微生物为主导的各种作用综合影响下,向着两个方向转化:一是在土壤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CO2、H2O和能量;所含N、P、和S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式方程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3.土壤比重:单位容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与4℃时同体积水重之比。

4.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溶液在一定的pH值时,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即CEC)。每千克土壤中所含全部阳离子的总量。

5.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

6.土壤凋萎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或萎蔫点。

7.土壤污染:只认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或制剂施加到土壤中,使其增加了新的组分或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和相应危害的现象。

8.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9.土壤矿物质:是土壤固相的主体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站土壤固相总量的90%以上。

10.土壤机械组成: 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1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12.土壤剖面: 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是土壤内在特征的外在表现。 

13.土壤电荷:无机胶体用过胶体基面的断键或同晶置换作用而产生的电荷。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14.土壤有机质:使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15.矿质土壤:含有机质在200g/kg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

16.矿质化过程: 是指土壤动、植物残体及腐殖质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17.腐殖化过程: 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装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18.有机质土壤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的土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

19.土壤孔性:土壤孔径是指土壤孔隙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

20.当量孔径:或称有效孔径,当量孔隙的直径。

21.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含水量的百分数。 

22.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

2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表示土壤水分基质势与含水率的关系,目前尚不能根据土壤的基本性质从理论上分析得出,通常是用原状土样测定其在不同水吸力(或基质势)下的相应含水率后绘制出来的。

24.质量含水量:即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土壤质量含水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00/干土质量

×100
25.容积含水量:即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积分数,无量纲。

土壤容积含水量(%) _ 土壤质量含水量(%)/水密度(1g/cm2)              

                         ̄ 烘干土重(100g)/容量(g/cm3)

 = 土壤质量含水量(%)容量

26.盐基饱和度(或BS):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

27.潜性酸:是与固相有关的土壤全部滴定酸,其大小等于土壤非交换性酸和交换酸之总和。

28.同晶置换:矿物形成时,性质相近的元素,在矿物晶格中相互替换而不被破坏晶体结构的现象,被称为同晶置换。

29.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即土壤地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30.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是山地土壤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的规律,是在水平地带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1.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融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

32.生物小循环:是生物学过程,每一轮循环时间短,范围小。

33.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或1h㎡)中一定厚度土层有机碳的数量。

34.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微生物在好气条件下将氨氧化为或亚,或者是有微生物导致的氧化态氮增多的过程,自养和异养生物均可参与此过程。

35.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包括生物的和化学的反硝化作用,但生物反硝化作用是主要的。生物反硝化作用是在厌氧条件下,邮件性好样的异氧微生物利用同一个呼吸电子传递系统,以NO3-作为电子受体,将其逐步还原成N2的盐异化过程。化学反硝化作用是NO3-或NO2-被化学还原剂还原为N2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36.PCBs:多氯联苯是一组由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

37.多环芳烃PAHs: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也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致癌物。

38.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一、填空题

1、土壤有机碳的形态包括 固体形态 、 生物形态 、溶解态。

2、土壤无机磷素分 水溶态   、  吸附态    、  固体矿物形态  形态。

3、土壤中硫的形态分 无机态硫  、 有机态硫  、 微生物量硫 。

4、土壤磷的迁移转化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如有机磷的矿化、

无机磷的生物固定、有效磷的固定和难溶性磷的释放过程。

6、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解三种形式 

7、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 、  化学修复  和   生物修复 。

8、土壤的本质特征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9、土壤固体土粒组成包括_矿物质_、_土壤有机质_,其中_矿物质_是土壤的主体。

10、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__水__、___肥__、___气___、____热____。

11、按肥力发生演变过程,将土壤肥力划分为__自然肥力_、_人工肥力___。

12、地球表层系统是由_水圈_、_大气圈_、_ _生物圈_、_岩石圈_、_土壤圈_等五大圈层构成。

13、土壤固相部分是由_土壤矿物质_和_土壤有机质_两部分组成。其中_土壤矿物质_是土壤固相部分的主体。

14、国际制粘粒粒径为  <0.002    mm,卡庆斯基制粘粒粒径   <0.001mm

15、土粒分级制一般把土粒划分为 石块和石砾、  沙粒 、 黏粒 、  粉粒  四级

16、土壤微生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  细菌  。

17、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呈__正__相关关系。

18、土壤学上,一般把耕层有机质含量_200g/Kg以上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19、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可以分为_有机质的矿化过程_、_腐殖化过程_、_有机残体的矿化_、__有机残体的腐殖化过程__。

20、禾本科秸秆C/N比值较高,在还田时,应同时向土壤补施_氮__肥,以防植物发生缺素症状。

21、土壤腐殖物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_胡敏酸_、_富啡酸_、_胡敏素__。

22、土壤微生物最适宜活动要求有机物质的C/N比为_ 20/1~25/1_。

23、土壤腐殖质一般带_负_电荷,主要吸附土壤中的__阳__离子。

24、土壤结构体按形态分为  板状   、  柱状  、   棱柱状   、   块状   、  球状 。

25、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把土壤水分划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26、毛管水可分为 毛管悬着水、 毛管上升水 。

27、土壤有效水上限为 田间持水量 ,下限为 土壤萎蔫系数 。

28、测定土壤水分的重量百分率计算时,分母指的是  干土质量    。

29、土水势包括  基质势 、 压力势、 溶质势、   重力势   等分势。

30、土水势一般为 负 值,土壤水吸力一般为_正_值。

31、一般来说,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空气中CO2含量 增加  ,O2含量  减少  。

32、农业生产上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主要通过调节土壤 水 状况。

33、粘土矿物晶格内发生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得电荷为   负电荷    ,它不受介质pH的影响。

34、土壤中游离氧化铁一般带正电荷,主要吸附    阴      离子。

35、土壤胶体吸附阳离子的数量及牢固程度主要决定于负电荷的  数量  、 密度  。

36、同价阳离子,水合半径越大,离子吸附强度    小    。

37、Fe3+,Al3+,H+,Ca2+,K+的交换能力大小顺序为  Fe3+>Al3+>H+>Ca2+>K+  。

38、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属于致酸离子的是   H+、Al3+    。

39、土壤形成因素包括   母质     、    生物     、  气候       、   地形     、   时间    、    人类活动的影响      。

40、一种土壤类型通常是由一系列不同成土过程作用而形成的,其中任何土壤都必须经历以下三个成土过程,包括原始成土过程 、有机质积累过程和粘化过程。

41、土壤背景值测定过程中,作为代表性的背景值数据是根据分析值的概率分布类型来计算和表示的,如果分析结果呈 正态分布 其背景值数值用 算术平均值(X)和算术标准差(S)表示,其范围为:X+-S 表示;如果呈 对数正态分布 , 则用 几何平均值(M)和几何标准差(D)表示,其范围为:M×÷D表示。

(over)

三、选择题

1、母质与岩石的区别是(  A B C )

A  具有一定通透性B  具有一定蓄水性  C具有一定胶体性质 D  具有肥力

2、下列属于运积母质的是(   A C D )。

A  冲积母质    B  残积母质    C  黄土母质     D  洪积母质

3、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A B C )。

A. 作物根茬  B. 各种有机肥料  C. 工农业废水、废渣  D. 农田深井灌水

4、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是( A B D  )。

A.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B. 呈胶体状态   C. 结构简单,分子量小D. 黄色或棕黑色

5、矿质化过程特点( B D  )。

A. 最终产物只有H2O   B. 分解产生矿质养分  C. 吸收能量        D. 微生物参与

6、蛋白质组分特点( A B D   )。

A. 分解难      B. 好氧条件下,分解快

C. 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很快 D. 氨化过程形成的氨能够全部被吸收利用

7、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以上都不是 

8、胡敏酸的特性是(D)。

A. 棕黑色   B. 分子量高,溶于碱 C. 结构复杂,溶于酸   D. 芳香族结构比例小

9、土壤容重是指(  D  )。

A.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风干重   B.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烘干重

C.单位容积不包括孔隙土壤的风干重  D.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重

10、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 C )。

A.非活性孔隙  B.通气孔隙     C.毛管孔隙      D.无效孔隙

11、土壤耕作目的是(  A B C D  )。

A 改良土壤结构  B 增厚犁底层  C 翻压残茬和肥料  D 控制杂草生长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点是( B D )。

A.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B.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

C.与土壤质地无关                D.与土壤质地有关

13、土水势特点( A B )。

A.一般情况下负值              B.土壤水由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C.土壤水由土水势低处流向高处  D.表示土壤水分的能态

14、下列土壤水分类型属于无效水的是( D )。

A.毛管水      B.毛管上升水   C.吸湿水      D.重力水 

15、下列引起土壤水自由能降低的土水势分势为( C )。

A.重力势    B.压力势   C.溶质势        D.基质势

16、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有(  A B C D   )。

A  胶核      B  决定电位离子层  C  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D  扩散层

17、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是(   B D   )。

A 不可逆反应   B  等价交换  C  低价离子不能取代高价离子  D  可逆反应

18、H+交换能力很强,其原因是(  B D   )。

A.  H+水化程度强  B. H+水化程度弱  C.  H+运动速度缓慢    D. H+运动速度快

19、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A C  )。

A  2:1型粘土矿物CEC大于1:1型粘土矿物  B 粘粒含量越低,CEC越大

C  土壤pH值越大,CEC越大                D  粘质土CEC小于砂质土

20、盐基饱和度特点(  C  )。

A  致酸离子含量越高,盐基饱和度越高    

B  北方干旱区,土壤PH较高,盐基饱和度很小

C  南方湿潮多雨区,盐基饱和度较低

D  盐基饱和度不能作为判断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

21、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因素(   D   )。

A  离子饱和度   B  粘土矿物种类    C  互补离子效应    D  以上都是

22、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A  )。

A  起主导作用                      B  木本植物形成酸性土壤     

 C  草本植物易形成酸性土壤           D  木本植物形成土壤多呈碱性

23、在北半球,山地阳坡土壤特点( A B C   )。

A  土温比阴坡高  B有机质较北坡高 C多生长高大木质植物 D多生长低矮草本植物

24、我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属于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为(B)

   A.  土纲  B.  土类  C.  土属  D. 土种

25、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差别,主要有(  B C  )。

A.土壤空气中的含量高于大气      B.土壤空气中的含量低于大气

C.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D.土壤空气中水气含量低于大气

26、下列哪些因素影响土壤温度变化(  A B C D  )。(over)

A.土层深浅   B.海拔高度  C.土壤颜色  D.坡向与坡度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何谓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结果那些应用? 

答:土壤背景值是指土壤在无污染或未污染时某元素的含量,特别是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组成环境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4分)土壤背景值研究成果主要用于:作为环境评价的参考依据;利用背景值资料衡量生态系统是否恶化;根据背景值追踪污染源 、分析地方病的发生 、进行微量元素分区和估计土壤污染的发展趋势 方面有实际应用。(6分) 

2、土壤有机碳分几种形态?影响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因素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固体形态,生物形态,溶解态。包括外源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土壤水分条件、温度、质地、土壤pH和碳酸钙含量。

3、氮在土壤中是如何转化的?农田土壤氮索损失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转化:1.土壤无机氮的微生物固持和有机氮的矿化

        一阶段: 含氮有机物→R-NH2+ CO2 +能量+ 其他中间产物

        二阶段:R-NH2 +HOH  → NH3+R-OH +能量

                                ↓

                            NH+4  + OH-

          2. 硝化作用   3.反硝化作用4.铵(NH+4)的矿物固定和释放5.淋失

影响:(1)径流和淋洗损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2)气态损失对大气的影响

     (3)盐积累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4、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1.对水环境的影响:(1)氮损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氮素从土壤侵蚀中流出会导致水域氮素负荷的增加,从而可加速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进程。(2)土壤氮的淋失对地下水的污染,一般情况下,土壤氮素的淋溶损失主要以NO3-的形式进行,NO3-是地下水的重要污染物。

5、土壤中磷的迁移转化与地表水富营养化有何关系?

答:磷是大多数淡水水体中藻类生长的主要因子。磷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中首先是它的浓度,一般认为水体中磷的浓度达到0.02mg/l时即可能产生富营养化。磷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及渗透淋溶等途径进入水体,使水体中含量增多,富营养化。(over)

6、简述硒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行为有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土壤硒状况的问题。

答:(1)酸性土壤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硒化物和硒-硫化物占优势,这些化合物迁移能力较弱,因此较难被植物吸收利用。

(2)在排水良好的矿质土壤中,PH接近中性,硒主要以亚硒酸盐形式存在,其碱性金属化合物是可溶的,但亚硒酸铁是不溶的;此外,亚硒酸盐容易被铁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固定,因此仅有少量硒被植物吸收利用。

(3)在碱性和氧化条件下的土壤,硒酸盐含量高,易于溶解且不易被含铁氧化物固定,因此易于被植物吸收。

状况:高硒土壤分布在我国陕西紫阳和湖北恩施等地,而低硒带存在于我国从东北到西南地区。其中东北地区主要是硒酸盐为主,南方主要是硒化物和硒-硫化物占优势,西南地区硒主要以亚硒酸盐形式存在。 

7、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主要环境行为有哪些?影响因素?

答:吸附,依赖于吸附质和吸附剂的性质及其环境条件;1.挥发,取决于其化学与物理性质,有机物与悬浮物和沉积物的相互作用,水体的物理性质以及水-气界面性质;2.移动性,所有影响到吸附性能,水解性能,土壤降解性能和光解性能等因素都会或大或小地影响到它在土壤中的移动性;3.水解,取决于本身化学结构和土壤水的PH,温度,离子强度及其他化合物的存在与否;4.光解,取决于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共存物质,土层厚度和矿物组分等;5.生物降解,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生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

8、硫素循环对环境有何影响?

答:(1)对大气的影响:大气环境酸化和酸沉降增加

   (2)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缺硫和硫过多对植物生长都不利,硫的还原产物在淹水土壤中,特别是产生的SO2对植物根系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对植物吸收养分,植物体内一些酶的活性,碳代谢和光合作用都有较大影响。作物缺硫时,不仅影响其正常发育,而且能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3)对土壤酸化的影响:土壤酸化可加剧土壤中铝、锰等元素的释放,形成植物可吸收的铝化合物,从而中毒,甚至死亡。另外,酸雨作用下的钾、钠、钙和镁等也会释放出来,随着雨水被淋溶损失掉,造成营养元素流失,土壤贫瘠。还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

(4)酸性硫酸盐土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对植物生长影响:土壤水中产生的毒性物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引起营养元素流失;增加病原体入侵的可能性及降低微生物生物活性;阻碍根发育。②对重金属行为影响:当河流沉积物被重金属污染后,排出的酸化水能将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出来而引起环境问题。③对生物影响:引起河流中大量鱼类和甲壳纲动物的死亡;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增长率和生产力。④对金属建筑材料的影响:很多金属材料和地下管道被腐蚀,钢在还原条件下也可被损坏。⑤对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饮用,游泳;二氧化硫引起呼吸困难,污染大气。

(over)

文档

环境土壤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1.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2.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在以土壤微生物为主导的各种作用综合影响下,向着两个方向转化:一是在土壤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CO2、H2O和能量;所含N、P、和S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式方程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3.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