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一等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36:48
文档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一等奖)

课时编号:040班级:组别:姓名:日期:课题:18.《怀疑与学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学习重点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学习难点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学习过程课堂笔记(学法指导)一、树标导学1.填空:顾颉刚(1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推荐度:
导读课时编号:040班级:组别:姓名:日期:课题:18.《怀疑与学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学习重点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学习难点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学习过程课堂笔记(学法指导)一、树标导学1.填空:顾颉刚(1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课时编号:  040    班级:       组别:         姓名:          日期:       

课题: 18.《怀疑与学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学习重点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学习难点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学 习 过 程课堂笔记(学法指导)
一、树标导学

1. 填空:顾颉刚(1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家。

2.注音或写字。

chéngyí(      )   pì rú (      )   lánduò(      )  

shú(      )师     xūwàng(      )  máng cóng(       )  

折扣(      )      liú sú (      )   mò(       )守   

停zhì(      )   

3.解释下列词语

视察:

腐草为萤:

大儒:

流俗:

4. 本文开头先引用程颐和张载的话有什么作用?

二、对标实学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2. 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3.文章在证明两个分论点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说。

三、达标成学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⑵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⑶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⑷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⑸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⑹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⑺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⑻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⑼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是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⑴句在文中起了________的作用。它恰好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________和________。

2.这段话中11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请用“/”在下面标出。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3.⑵⑶⑷⑸句同⑴句有什么关系?⑹⑺⑻句同⑴句有什么关系?

4.⑼句中“要这样……”句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

5.举例说明本段的论证方法。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041   班级:       组别:         姓名:          日期:       

课题:  18.《怀疑与学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

2. 收集积累有关治学方面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
学 习 过 程课堂笔记(学法指导)
一、树标导学

1. 默写字词。

2.解释下列词语

3.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二、对标实学

(一)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二)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三、达标成学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是建设在对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请说说第①②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名言成段,能引起读者关注并深入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2.请简析第④⑤两段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

 

 

3.关于怀疑精神的论述,我国就有许多。第⑥段画线句中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的论述能否换成下面这句?为什么?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中国古代书法家)陈献章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040    班级:       组别:         姓名:          日期:       

课题: 18.《怀疑与学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学习重点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学习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学 习 过 程课堂笔记(学法指导)
一、树标导学

1. 填空:顾颉刚(1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家。

2.注音或写字。

chéngyí(      )   pìrú(      )     lánduò(      )  

shú(      )师     xūwàng(       ) máng cóng(       )  

折扣(       )     liúsú(       )    mò(       )守   

停zhì(       )   

3.解释下列词语

视察:

腐草为萤:

大儒:

流俗:

4. 本文开头先引用程颐和张载的话有什么作用?

本文开头先引我国古代两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

二、对标实学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承上启下的句子:示例: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核心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分论点一: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 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 怀疑精神的内涵是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意义: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3.文章在证明两个分论点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说。

举例论证:如第4节举“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的例子来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第6节举戴震、哲学家笛卡儿的例子证明怀疑精神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比论证:第6节开头总分先从反面说理,阐明怀疑精神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再从正面说理,阐明怀疑精神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原因。

引用论证:第5节引用孟子的话证明怀疑精神的重要性。第6节引用哲学家笛卡儿的话证明怀疑精神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达标成学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⑵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⑶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⑷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⑸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⑹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⑺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⑻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⑼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是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⑴句在文中起了________的作用。它恰好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________和________。

2.这段话中11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请用“/”在下面标出。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3.⑵⑶⑷⑸句同⑴句有什么关系?⑹⑺⑻句同⑴句有什么关系?

4.⑼句中“要这样……”句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

5.举例说明本段的论证方法。 

1.承上启下(略)

2.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3.⑵⑶⑷⑸与⑴句是总分关系,层层深入  论证“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⑹⑺⑻句同⑴句是总分关系,⑹句叙,⑺⑻句举例,叙例结合。

4.“这样”指代的是前面的“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四个步骤,缺一不可。

5.(略)        

课时编号:  041   班级:       组别:         姓名:          日期:       

课题:  18.《怀疑与学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

2.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3.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

学习重点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学习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学 习 过 程课堂笔记(学法指导)
一、树标导学

1. 默写字词。

2.解释下列词语

3.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开头先引我国古代两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进而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加以论证,层层深入,证明论点。

二、对标实学

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参: 

1.不绝对。因为“一切”包括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他们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持怀疑的态度,强调了怀疑的普遍性。 

2.不可以。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不相符。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参:[示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三、达标成学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是建设在对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请说说第①②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名言成段,能引起读者关注并深入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2.请简析第④⑤两段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4分)

 

 

3.关于怀疑精神的论述,我国就有许多。第⑥段画线句中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的论述能否换成下面这句?为什么?(2分)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中国古代书法家)陈献章 

答案:

1. ①引用我国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论述,点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②借名言自然引出本文所要论证的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③两句名言同时作为理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2. 第④段论证了什么是怀疑精神,以及怀疑精神对于辨伪去妄的意义价值,而第⑤段是承接第④段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精神读书治学(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先阐明意义,后指导行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规律,因此,④⑤段是层进关系。此外,第④段首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是承上启下句,第④段紧承第③段的论述,③④段联系紧密。因此,④⑤段不能调换。

3. 不能。因为陈献章是我国古代书法家,他的名言不能照应前文“许多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一句中的“大哲学家”。并且,笛卡尔的名言和戴震的事例从中外两个角度更全面有力论证观点,更好体现观点的普遍性,陈献章则不能。

          

课后反思

文档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一等奖)

课时编号:040班级:组别:姓名:日期:课题:18.《怀疑与学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学习重点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学习难点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学习过程课堂笔记(学法指导)一、树标导学1.填空:顾颉刚(1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