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欣赏
智激美猴王(片段)
(被困,沙僧被捕,八戒手足无措,正在夜里行走)
白龙马:师兄,师兄!
八戒:谁呀。
白龙马:是我呀,师兄。
八戒:哎呦,你怎么说开话了你?
白龙马:师兄,你快去叫大师兄吧。
八戒:当时那么狠心,赶人家走,现在又去请,我不去。我看呀,你回你的龙宫,我回我的高老庄得了。(转身走,白龙将他袖子叼住)
八戒:哎你这是干什么呀?
白龙马:师兄,大师兄他是有情有义的美猴王,他一定会来的。
(八戒到花果山找悟空,被押了起来)
悟空:呔,哪里来的生人?
八戒:不是生人,是熟人。
悟空:欧,原来是八(发扬声)戒啊。
八戒:是我呀猴哥。
悟空(怒视):你干什么来啦?
八戒:想你,让我来请你。
悟空:想我。当初赶我的时候,他好绝情啊。
八戒:他真的想你啊。那天在马上,他就想起你来啦。说你以一当十,一叫就应,我和沙师弟都没听见.。
悟空:不忙不忙,你我逛逛景色如何?八戒,你看我这花果山可过的日子吗?
八戒:过的,过的,师兄,咱们还是快走吧。
悟空:好。(消失)
(八戒看悟空没了,急了)
八戒:你个遭瘟的猴子,你不当和尚,你想做妖精啊你!
悟空:小的们,把猪八戒给我绑起来!八戒,此次西去雷音,步步有难,四处有妖,我身在水帘洞,心系取经人。他一定有难呀。
八戒(感动):师兄你好仁义呀。他受苦了。
悟空:八戒快说。
(说完)
悟空:我不是让你们提我吗,你们怎么不提呀。
八戒:提了,可那妖怪说,什么孙悟空啊,他来了,我就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掏了他的肝脏,还有~挖~挖了他的心!
悟空:啊啊?!!!!这就走。
(小猴不让走)
悟空:孩儿们,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俺老孙是唐僧的大徒弟,有难,徒弟哪有不管之理?等我取经回来,再享荣华!八戒!走!
1、读一读上面的对话,你能从对话中发现人物的哪些特点?
细细品味
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骂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道理:
这个小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人物语言与人的
有关。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
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
我是小判官
1、想一想,这两句话的表述是不是恰当。
1、小表妹才四岁,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就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老伯伯、李双喜、爷爷……”
2、四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了班就回家,不准去喝酒打牌……”
2、想一想,同一件事为什么说话声的大小却不同呢?
课堂上:小明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小声嘟囔着:“语文书,语文书哪去了?”
下课时:小明着急地翻着书包,“语文书哪去了?”他大声喊道:“谁见我的语文书啦?”
在家时:“老妈,我的语文书不见了!快帮我找找!”小明嚷道。
3、猜猜这是谁?
(1)“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
(2)“呸!俺只道哪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小种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
1、
2、
3、
4、
学会比较
片段一
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刚才称错了!"老板说。"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说:"这,这……"爸爸问老板:“这什么?"老板说:“这是七块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说:"平常看你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片段二
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奇怪地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刚才称错了!"老板边说边手忙脚乱地重新称肉。"你咋知道称错了?"老
板用手抹了一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涨得跟柜台上的猪肝似的,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这……"爸爸严厉地问老板:“这什么?"老板低下了头,小声说:“这是七块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冷冷地看了看卖肉的老板,说:"平常看你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1、你认为片段一和片段二哪个更好,为什么?
一、提示语在前(用冒号)
例① 我气得哭了起来。他们见状,愣了一下,徐明明边退边说:“哇,掉‘金豆豆’了。形势不妙,我们溜吧!”于是一哄而散。我却得意地抬起头来:“哼,这群胆大包天的调皮分子,其实也有胆小如鼠的时候。”
有强调提示语内容之意。以例①原文而言,分别强调了话语是徐明明“边退边说”和“我”“得意”地说的。
二、提示语在后(用句号)
例② 我急忙丢下书包,向内屋跑去。“是锋儿回来了吧?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你今天就回来了!”我一进内屋,母亲正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妈……”我不知说什么才好。“那双棉鞋合脚吗?脚没冻着吧?”没等我坐下,母亲就急切地问。
有强调人物语言之意,多用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也可用于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描写中。例②中,母亲的前一段话是在“我”还没有见到她本人时她就开始说了;后一段话将话语前置,通过强调其话语突出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三、 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
例③ “班长,我一个人扫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的。”周玲委屈地嘟囔道,“她们仨才擦一块黑板……”“怎么,不服从我分配?”我向她投去轻视的目光,“到底你是班长,还是我是班长?任务该谁分派呀?哼!”
常用来表明人物在说话中有了停顿后,听话者这才注意起说话人的相关情况(如说话时的动作、神态、音量等),然后又接着听其言。有时也说明说话中间有了较长的停顿,或叙述者有意用这种形式强调人物的前半部分话语。比如例③中就有强调周玲嫌任务过重(“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的”)和“我”批评她不听分配(“怎么,不服从我分配?”)之意。
四、提示语省略
例④ 老爸拿出一个奇怪的仪器,弟弟惊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我知道,我知道!”我抢着说,“是‘追踪器’!”“真的呀?爸,快点显示,快点!”“别慌。”爸爸拿起电话,“喂,老张啊,你在哪里?”“我……我……”“别急,慢慢说吧。喂,听见了吗?”
这些话中,有些话语没有直接点明说话者,但读者根据上下文理解完全清楚话出自何人之口:“真的呀?爸,快点显示,快点!”是弟弟在说,其中的“爸”一词即已暗示;“我……我……”是老张在回话,因为上文中“老张啊”即已明示。这样安排,使行文简洁明快。
以上就是对话描写的四种基本形式,为了追求对话描写形式的灵活化,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用(一般是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
小试牛刀
改写句子
1、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
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2、提示语在后面
3、提示语在中间
4、提示语在两边
5、省略提示语
对话练习:
晚上做作业时,你发现你把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给忘记了并且语文书落在了学校。于是你打电话给你的同学某某确定一下语文作业都有哪些,顺便借一下语文书。
1、根据情境,两位同学一组进行一次不少于2分钟的对话表演。
2、写一段200字的对话,加上适当的的神态、动作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