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拿按摩学Z》第1次作业 |
| 如果您不是来自陕西渭南学习中心的贺玉龙(201420613001),请单击这里重新登录,否则将会影响您的作业成绩。 您本学期选择了“推拿按摩学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1,发布时间为2016-9-20,您从此时到2016-12-8前提交均有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
| * 1. 肩关节屈伸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前曲80° 后伸40° |
| B.前曲90° 后伸45° |
| C.前曲70° 后伸40° |
| D.前曲85° 后伸4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2. 点法与按法的主要区别: [1分] A.两者无区别。 |
| B.点法接触面小,力量大。 |
| C.按法常用腰背,点法多用胸腹。 |
| D.按法可移动,点法不可移动。 |
| E.按法力量均匀,点法先轻后重。 |
|
| * 3. 膏摩一词是哪本书中首次提到的: [1分] A.《黄帝内经 素问》 |
| B.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
| C.葛洪的《抱朴子》 |
| D.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 |
| E.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 |
|
| * 4. 手法深透,病位得气,主要靠什么实现: [1分] A.作用时间。 |
| B.手法力度。 |
| C.手法熟练正确。 |
| D.手法速度。 |
| E.病人敏感度。 |
|
| * 5. 振动类手法要求前臂及手部肌肉静止性用力,使着力点下腧穴产生连续不断的振颤动作,操作时对医者的呼吸有要求吗? [1分] A.要屏住气用力。 |
| B.开始时屏住,然用自然呼吸。 |
| C.始终自然呼吸。 |
| D.先自然呼吸,然后屏气用力。 |
| E.以上均可以。 |
|
| * 6. 治病要了解疾病的主要矛盾,针对其最根本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这叫做: [1分] A.治病求本 |
| B.标本兼治 |
| C.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
| D.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 |
| E.扶正祛邪. |
|
| * 7. 手法补泻的操作方法为: [1分] A.强刺激为补,弱刺激为泻 |
| B.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泻 |
| C.刺激时间较短为补,较长为泻 |
| D.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
| E.以上都不是 |
| 参为:B,您选择的答案为:D |
|
| * 8. 小儿推拿起源于何时: [1分] A.汉朝 |
| B.隋朝 |
| C.唐朝 |
| D.宋朝 |
| E.明朝 |
|
| * 9. 按法施术时,讲究: [1分] A.干净利落,快压快起。 |
| B.慢压快起。 |
| C.缓慢用力,达到得气后,坚持片刻,再慢慢减力。 |
| D.快压慢起。 |
| E.以上均可。 |
|
| * 10. 滚法施术时,着力点与接触面之间: [1分] A.可以有磨擦。 |
| B.可以有位移。 |
| C.无磨擦与位移。 |
| D.有磨擦与位移。 |
| E.都可以。 |
|
| * 11. 肩关节内旋外旋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内旋80°外旋40° |
| B.内旋80°外旋50° |
| C.内旋90°外旋40° |
| D.内旋80°外旋3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12. 张子和的《儒门事亲》把按摩列入: [1分] A.汗、吐、下三法 |
| B.温、补、通三法 |
| C.汗、和、散三法 |
| D.温、通、和三法 |
| E.以上都不是 |
|
| * 13. 滚法练习时,着力点与接触面之间有磨擦或位移吗? [1分] A.有。 |
| B.没有。 |
| C.无磨擦但有位移。 |
| D.无位移但有磨擦。 |
| E.可有可无。 |
|
| * 14. 运动类手法在伤科病治疗中的主要作用是: [1分] A.解除粘连。 |
| B.滑利关节。 |
| C.整复错位。 |
| D.调整肌肉。 |
| E.以上都对。 |
|
| * 15. 推法、抹法、搓法等均为运动型手法。其在单向移动过程中,其速度应: [1分] A.先快后慢。 |
| B.先慢后快。 |
| C.快慢交替。 |
| D.始终一致。 |
| E.以上均对。 |
|
| * 16. 手法的定义范畴: [1分] A.只用手去操作。 |
| B.用手或肢体的其它部分去操作。 |
| C.用足操作。 |
| D.可用木棍、牛角等操作。 |
| E.以上都可以。 |
|
| * 17. 擦法是指在保持足够压力下,作快速度: [1分] A.单方向直线运动。 |
| B.双方向直线往返运动。 |
| C.弧线运动。 |
| D.圆周运动。 |
| E.以上都对。 |
|
| * 18. 肘关节旋前旋后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旋前旋后各120° |
| B.旋前旋后各130° |
| C.旋前旋后各90° |
| D.旋前旋后各15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19. 滚法施术时,其用力方向应为: [1分] A.向前用力。 |
| B.向外侧用力。 |
| C.向前外侧45度方向用力。 |
| D.旋转用力。 |
| E.都可以。 |
|
| * 20. 滚法施术时,其主要动作是: [1分] A.腕关节屈伸运动。 |
| B.前臂旋转运动。 |
| C.腕关节屈伸运动与前臂旋转运动的结合。 |
| D.摩擦运动。 |
| E.都是。 |
|
| * 21. 一指禅推法的速度应为每分钟: [1分] A.60~90次。 |
| B.120次左右。 |
| C.120~160次。 |
| D.200次左右。 |
| E.220~250次。 |
|
| * 22.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 [1分] A.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
| B.标本兼治 |
| C.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 D.寒者热之. |
| E.热者寒之. |
|
| * 23. 滚法操作时,桡骨茎突有位移吗? [1分] A.有,一拳左右,在前外45度用力方向轴上。 |
| B.有,一拳左右,自内向外。 |
| C.有,作有规律的环转运动。 |
| D.没有。 |
| E.都可以。 |
|
| * 24. 膝关节屈曲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屈曲120°~150° |
| B.屈曲130°~150° |
| C.屈曲145°~160° |
| D.屈曲150°~17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25. 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方法,如: [1分] A.寒者热之 |
| B.热者寒之 |
| C.塞因塞用 |
| D.虚则补之 |
| E.实则泻之 |
|
| * 26. 揉法与摩腹的主要区别: [1分] A.在着力点下,揉法无位移、磨擦,而摩法有位移与磨擦。 |
| B.揉法力大,摩法力小。 |
| C.揉法治筋伤,摩腹治内脏病。 |
| D.揉法不讲补泻,摩法讲究补泻。 |
| E.二者区别不大。 |
|
| * 27. 摩法在具体施术时,应注意: [1分] A.大摩腹与小摩腹之分。 |
| B.补法与泻法之别。 |
| C.按压力浅深有度。 |
| D.以上都对。 |
| E.以上都不对。 |
|
| * 28. 一指禅推法操作时,拇指与施术部位的角度应为: [1分] A.30度。 |
| B.60度。 |
| C.垂直。 |
| D.90度左右。 |
| E.都可以。 |
|
| * 29. 擦法时要使用介质,其功能主要是: [1分] A.便于施术。 |
| B.保护皮肤。 |
| C.有治病功能。 |
| D.以上都对。 |
| E.以上都不对。 |
|
| * 30.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因此治疗时应当: [1分] A.治病求本 |
| B.扶正祛邪 |
| C.调整阴阳 |
| D.标本兼治 |
| E.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
|
| * 31. 目前推拿常用的诊断方法是: [1分] A.望闻问切 |
| B.望触叩听 |
| C.手摸心会 |
| D.四诊八纲 |
| E.以上都不是 |
|
| * 32. 拍法的着力点是: [1分] A.虚掌。 |
| B.实掌。 |
| C.掌侧。 |
| D.拳背。 |
| E.均可以。 |
|
| * 33. 腰椎关节前屈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前屈60° |
| B.前屈70° |
| C.前屈80° |
| D.前屈9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34. 全身望诊的内容包括:望面部的精神气色,舌质与舌苔以及: [1分] A.望皮肤的色泽 |
| B.望各种畸形 |
| C.望全身与局部损伤后出现的各种形态 |
| D.望肢体功能 |
| E.以上都不是 |
|
| * 35. 我国现存最早的按摩专著是: [1分] A.《素问 血气形志篇》 |
| B.《金匮要略》 |
| C.《肘后方》 |
| D.《小儿按摩经》 |
| E.《医宗金鉴》 |
|
| * 36. 推拿对伤筋的治疗手法顺序为: [1分] A.顺、松、动 |
| B.松、顺、动 |
| C.动、顺、松 |
| D.松、动、顺 |
| E.以上都不是 |
|
| * 37. 摩法的操作特点,是在保持力度下,作: [1分] A.有半径的环转运动。 |
| B.单方向直线或弧线运动。 |
| C.双方向往返直线或弧线运动。 |
| D.无半径环转运动。 |
| E.都可以。 |
|
| * 38.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是: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调整信息和: [1分] A.理筋整复 |
| B.疏通经络 |
| C.滑利关节 |
| D.补虚泻实 |
| E.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与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以及调整信息相结合 |
|
| * 39. 肩关节内收外展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内收20°~30°外展80° |
| B.内收30°~45°外展90° |
| C.内收45°~60°外展80° |
| D.内收20°~40°外展7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40. 滚法施术时,手掌尺侧缘与接触面之间: [1分] A.有30度夹角存在。 |
| B.无夹角,紧密接触。 |
| C.两者均对。 |
| D.两者均不对。 |
| E.有夹角,且夹角的大小可因人变化。 |
| 参为:E,您选择的答案为:A |
|
| * 41. 历史上最早在太医署设立按摩科的朝代是: [1分] A.汉朝 |
| B.隋朝 |
| C.唐朝 |
| D.宋朝 |
| E.明朝 |
|
| * 42. 推法与抹法均强调“紧推慢移”,在移动过程中: [1分] A.不可以出现停顿现象。 |
| B.可以出现停顿现象。 |
| C.有无停顿均为正确。 |
| D.出现停顿提示病重。 |
| E.无停顿者病轻。 |
|
| * 43. 振法施术时,针对不同病症,其频率及力度讲究: [1分] A.始终保均一致。 |
| B.可忽快忽慢,忽大忽小。 |
| C.始快末慢,始强末弱。 |
| D.先慢后快,先弱后强。 |
| E.以上均可。 |
|
| * 44. 踩跷法是指以足部作着力点,其运用于临床上,只能作: [1分] A.按压类手法。 |
| B.摩擦类手法。 |
| C.除运动类手法外的所有手法。 |
| D.运动类手法。 |
| E.都不对。 |
|
| * 45. 肘关节屈曲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屈曲120° |
| B.屈曲130° |
| C.屈曲145° |
| D.屈曲15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46. 祖国传统医学对于伤筋的概念是:凡人体各个关节、筋脉,肌肉遭受内外刺激所致疾病,除以下何种情况外,皆属伤筋范畴: [1分] A.局部肿胀 |
| B.关节强直 |
| C.疼痛剧烈 |
| D.未见骨折,皮肉破损者 |
| E.以上都不是 |
|
| * 47. 搓法在操作时,强调搓动要快,移动要慢,除此之外: [1分] A.可上下往返移动操作。 |
| B.可单手或双手施术。 |
| C.双手用力要均匀对称。 |
| D.速度可快可慢。 |
| E.可以出现停顿。 |
|
| * 48. 望诊的主要内容是: [1分] A.全身望诊 |
| B.望肤色变化 |
| C.望畸形,肿胀 |
| D.望神,色,形,态,以推断体内的变化 |
| E.以上都不是 |
| 参为:E,您选择的答案为:B |
|
| * 49. 揉法施术时: [1分] A.可以有足够的压力,也可没有。 |
| B.即可以作环转运动,也可以作直线,弧线运动。 |
| C.即可以无磨擦与位移,也可以有。 |
| D.以上都对。 |
| E.以上都不对。 |
|
| * 50. 1993年初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将推拿正式定名为: [1分] A.按摩学 |
| B.推拿学 |
| C.按摩推拿学 |
| D.推拿按摩学 |
| E.以上都不是 |
| 参为:C,您选择的答案为:D |
|
| * 51. 拔伸法在施术时应强调: [1分] A.双侧同时相对缓慢用力。 |
| B.使关节间隙被牵拉放松至理想即可。 |
| C.继续完成摇法、扳法或单纯缓慢放松。 |
| D.不能超出生理允许范围。 |
| E.以上都对。 |
|
| * 52. 推与抹均为单方向直线运动,其主要区别在于: [1分] A.推用掌根,抹用指腹。 |
| B.推法用力稍重,抹法用力稍轻。 |
| C.推法单手施术,抹法双手施术。 |
| D.推法走直线,抹法常走曲线。 |
| E.推法适用全力,抹法多用在颜面部。 |
|
| * 53. 按压类手法的最大特点是: [1分] A.垂直于体表用力。 |
| B.着力点与接触面之间始终无位移及磨擦。 |
| C.特定运动均发生在深层组织。 |
| D.以上均对。 |
| E.以上均错。 |
|
| * 54. 在扳法操作中,每一个关节的摇动方向是: [1分] A.有固定方向要求。 |
| B.无固定方向要求。 |
| C.有的病要求,有的病不要求。 |
| D.以上均对。 |
| E.以上均错。 |
|
| * 55. 滚法的接触部位应为: [1分] A.第2~4指背侧。 |
| B.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第2~5掌指关节背侧部分 |
| C.小鱼际。 |
| D.手掌尺侧缘。 |
| E.以上都对。 |
|
| * 56. 历史上最早开展推拿教学工作的朝代是: [1分] A.汉朝 |
| B.隋朝 |
| C.唐朝 |
| D.宋朝 |
| E.明朝 |
|
| * 57. 手法对脏腑的“补泻”作用所选择的特殊部位是: [1分] A.损伤部位 |
| B.阿是穴 |
| C.特定穴 |
| D.经外奇穴 |
| E.以上都不是 |
|
| * 58. 颈椎关节側屈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左右各20° |
| B.左右各30° |
| C.左右各45° |
| D.左右各5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59. 疾病的过程,可以说是正邪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因此治疗时应该: [1分] A.调整阴阳 |
| B.标本兼治 |
| C.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 D.扶正祛邪 |
| E.虚则补之 |
|
| * 60. 如何理解手法施用时的所谓“有力”: [1分] A.医者想用多大力就用多大力。 |
| B.根据自身的条件,有劲则用大力,无劲则用小力。 |
| C.以患者病位得气,即局部有酸、麻、胀、热感为标准。 |
| D.适当超过患者耐受程度。 |
| E.以上各种方法均可以。 |
|
| * 61. 床边试验是检查: [1分] A.腰椎关节病变 |
| B.膝关节病变 |
| C.髋关节病变 |
| D.骶髂关节病变 |
| E.以上都不是 |
|
| * 62. 手法的治疗作用取决于:手法作用的性质;手法的刺激量以及: [1分] A.手法作用的时机 |
| B.手法作用的时间 |
| C.施术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 |
| D.手法的方向 |
| E.以上都不是 |
|
| * 63. 单纯使用按法时: [1分] A.可以暴力按压。 |
| B.着力点下可以慢慢移动。 |
| C.着力点与接触面(皮肤)之间可以旋转。 |
| D.以上均对。 |
| E.以上均错。 |
|
| * . 臂从神经牵拉试验是检查: [1分] A.椎动脉受压情况 |
| B.坐骨神经受压情况 |
| C.股神经受压情况 |
| D.脊髓受压情况 |
| E.以上都不是 |
|
| * 65. 拔伸法在施术时其力量强调: [1分] A.尽力大。 |
| B.使关节间隙放松即可。 |
| C.使关节间隙被拉开而韧带、肌肉又未紧张。 |
| D.有点拉力即可。 |
| E.以上均可以。 |
|
| * 66. 推拿的基本治法是: [1分] A.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
| B.温通补泻汗和散清 |
| C.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
| D.松顺动 |
| E.以上都不是 |
|
| * 67. 摩擦类手法的最大特征是: [1分] A.即可直线运动又可曲线运动。 |
| B.着力点与接触面之间始终存在磨擦与位移。 |
| C.即可单方向运动,又可双方向运动。 |
| D.以上均对。 |
| E.以上均不对。 |
|
| * 68. 腰椎关节侧屈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左右各20°~30° |
| B.左右各25°~35° |
| C.左右各40°~45° |
| D.左右各50°~6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69. 推与抹在操作时动作相似,其根本区别在: [1分] A.推法用于全身,抹法用于头颈。 |
| B.推法力重于抹法。 |
| C.推法仅作直线运动,抹法可作曲线运动。 |
| D.抹法可以往返施术,而推法只是单方向用力。 |
| E.无区别 |
|
| * 70. 抖法施术时,强调: [1分] A.频率要快,振幅要小。 |
| B.频率慢,振幅大。 |
| C.频率快,振幅大。 |
| D.频率慢,振幅小。 |
| E.要求不十分严格。 |
|
| * 71. 踩跷法的适用部位为: [1分] A.只用在腰背。 |
| B.腰背四肢背侧。 |
| C.全身任何部位。 |
| D.胸腹部。 |
| E.头面部。 |
|
| * 72. 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如: [1分] A.塞因塞用 |
| B.虚则补之 |
| C.通因通用 |
| D.调整阴阳 |
| E.扶正祛邪 |
|
| * 73. 推与擦的主要区别在于: [1分] A.推为单方向直线运动,而擦为双方向直线运动。 |
| B.推法讲究紧推慢移,而擦法强调越快越好。 |
| C.推法不使用介质,而擦法使用介质。 |
| D.以上都对。 |
| E.以上均不对。 |
|
| * 74. 按压类手法与摩擦类手法最明显的区别是: [1分] A.按压类手法讲究垂直用力,而磨擦类手法不讲究。 |
| B.按压类手法着力点与接触面之间不存在磨擦与位移,而摩擦类手法始终存在摩擦与位移。 |
| C.按压类手法力道深,而摩擦类手法力道浅。 |
| D.按压类手法可以用脚,而摩擦类手法只能用手。 |
| E.以上均对。 |
|
| * 75. 推法施术要: [1分] A.单方向直线运动。 |
| B.双方向直线运动。 |
| C.环转运动。 |
| D.不移动,无位移。 |
| E.都可以。 |
|
| * 76. 摩腹时,是指在足够按压力下,(即渗透力直达肠道时): [1分] A.作有半径的环转运动。 |
| B.顺时针(顺肠蠕动方向)为泻。反之为补。 |
| C.在结肠上施术为大摩腹,在小肠上施术为小摩腹。 |
| D.以上都对。 |
| E.以上都不对。 |
|
| * 77. 击法的着力点应是: [1分] A.手握空拳,拳背着力。 |
| B.五指自然伸开,掌根用力。 |
| C.五指自然伸直,小鱼际部着力。 |
| D.指端着力。 |
| E.都可以。 |
|
| * 78. 摇法在施术时强调: [1分] A.用力要稳。 |
| B.动作要柔和。 |
| C.摇动方向与幅度要在生理许可范围内。 |
| D.要在牵引力下进行。 |
| E.以上均正确。 |
|
| * 79. 腰椎关节旋转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旋转20° |
| B.旋转30° |
| C.旋转45° |
| D.旋转5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80. 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是:舒筋通络;理筋整复;以及: [1分] A.调节阴阳 |
| B.活血祛瘀 |
| C.消肿止痛 |
| D.温中散寒 |
| E.以上都不是 |
|
| * 81. 捏法讲究“捏三提一,反复三遍”,是指: [1分] A.每次施术均要捏三遍,且每捏三下提一下。 |
| B.每次施术均三遍,但第一遍只捏不提。 |
| C.每次施术均三遍,只在第三遍时提捏。 |
| D.以上均对。 |
| E.以上均错。 |
|
| * 82. 一患者单纯性结肠性便秘,单纯使用摩法时,应首选: [1分] A.大摩腹泻法。 |
| B.大摩腹补泻同施,以泻为主。 |
| C.小摩腹泻法。 |
| D.大小同施,以大为主,先大后小,补泻相合,以泻为主,先泻后补。 |
| E.以上都对。 |
|
| * 83. 按压类与叩击类手法主要区别在于: [1分] A.按压类手法力量大,而叩击类手法力量小。 |
| B.按压类手法沉稳着实而叩击类手法快速短暂。 |
| C.按压类手法变化多变,而叩击类变化少。 |
| D.以上均正确。 |
| E.以上均错。 |
|
| * 84. 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是:促进循环。减轻疼痛以及: [1分] A.恢复功能 |
| B.活血化瘀 |
| C.行气止痛 |
| D.滑利关节 |
| E.以上都不是 |
|
| * 85. 摩法的操作要领是: [1分] A.必须有足够压力。 |
| B.作有半径环转运动。 |
| C.顺逆时针均可。 |
| D.以上都对。 |
| E.以上都不对。 |
|
| * 86. 叩击类手法作用于人体时,强调其动作应: [1分] A.快速而短暂。 |
| B.缓慢而着实。 |
| C.似蜻蜓点水。 |
| D.以上均可以。 |
| E.以上均错。 |
|
| * 87. 腰椎关节后伸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后伸20° |
| B.后伸30° |
| C.后伸45° |
| D.后伸45° |
| E.以上都不是 |
|
| * 88. 捏法施术要点: [1分] A.只适用于小儿。 |
| B.方向从腰骶至颈项。 |
| C.只在督脉经上施术。 |
| D.力量得气即可。 |
| E.以上均不确切。 |
|
| * . 保健推拿使用摩法时,强调: [1分] A.大小同施,以大为主,先大后小,补泻相合,先泻后补,以泻为主。 |
| B.大小摩腹兼用,补法。 |
| C.大摩腹,补法。 |
| D.小摩腹,补法。 |
| E.大摩腹,泻法。 |
|
| * 90. 一指禅法施术时,着力点与接触点之间: [1分] A.有摆动运动存在。 |
| B.有磨擦与位移。 |
| C.无位移。 |
| D.可以边摆动边位移。 |
| E.都对。 |
|
| * 91. 推拿常用手法共分几类: [1分] A.6类。 |
| B.5类。 |
| C.4类。 |
| D.8类。 |
| E.7类。 |
|
| * 92. 拿法讲究“捏而提起”,其意思是指: [1分] A.捏住皮肤后向上直线提拉。 |
| B.捏住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上直线提拉。 |
| C.捏住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上直线或曲线提拉。 |
| D.只是捏住皮肤及皮下组织而不提拉。 |
| E.以上均可以。 |
|
| * 93. 在某些情况下,标症甚急,治疗时应当采取哪种原则: [1分] A.标本兼治 |
| B.急则治标 |
| C.治病求本 |
| D.调整阴阳 |
| E.扶正祛邪 |
|
| * 94. 髋关节前屈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前屈110° |
| B.前屈145° |
| C.前屈165° |
| D.前屈15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95. 按摩最早记载于: [1分] A.《黄帝内经素问 血气形志篇》 |
| B.《灵枢经》 |
| C.《史记 扁雀仓公列传》 |
| D.《说医》 |
| E.以上都不是 |
|
| * 96. 手法操作时要求“持久”,你如何领会: [1分] A.手法要完成足够的时间规定。 |
| B.病位达到得气感即可。 |
| C.即使达到得气感,也要作够时间要求。 |
| D.无时间要求。 |
| E.以上均对。 |
|
| * 97. 推拿的“补泻“作用对内脏功能的调节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手法刺激的性质与量;手法刺激的频率与方向以及: [1分] A.手法刺激的范围 |
| B.推拿时机的选择 |
| C.患者年龄的大小 |
| D.患者体质的强弱 |
| E.推拿部位的选择 |
|
| * 98. 在捻法操作中,哪一项不正确: [1分] A.两手指用力要均匀。 |
| B.用劲不可呆滞。 |
| C.力度要大小均匀。 |
| D.边捻揉边移动。 |
| E.一手托按,另一手指捻揉。 |
|
| * 99. 摩法讲究补泻之别,其关键处在于: [1分] A.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 |
| B.重手法为泻,轻手法为补。 |
| C.大摩腹为泻,小摩腹为补。 |
| D.以上都对。 |
| E.以上都不对。 |
|
| * 100. 振动类手法是指以较高频率的节律刺激作用人体,其频率: [1分] A.先快后慢。 |
| B.始终一致。 |
| C.先慢后快。 |
| D.忽快忽慢。 |
| E.以上均可。 |
|
| * 101. 揉法的操作要点为: [1分] A.操作时,接触面与着力点之间无磨擦与位移。 |
| B.必须具有一定的按压力。 |
| C.按压的同时作环转运动。 |
| D.以上都对。 |
| E.以上都不对。 |
|
| * 102. 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点是: [1分] A.沉着、垂肘、悬腕。 |
| B.肘部要低于腕部,且以肘部为支点。 |
| C.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 |
| D.压力、频率、摆幅要均匀。 |
| E.以上都对。 |
|
| * 103. 扳法施术要领: [1分] A.必须有足够的牵引力。 |
| B.不能超出生理允许范围。 |
| C.必须在肌肉韧带放松之下。 |
| D.以上均对。 |
| E.以上均错。 |
|
| * 104. 擦法施术时,以何作为有效的指标: [1分] A.速度快。 |
| B.力度大。 |
| C.往返运动轨迹相同。 |
| D.病位温热。 |
| E.往返运动距离一致。 |
|
| * 105. 颈椎关节屈伸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屈伸各35°~45° |
| B.屈伸各45°~50° |
| C.屈伸各50°~65° |
| D.屈伸各 20°~35° |
| E.以上都不是 |
|
| * 106. 拔伸法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尽量: [1分] A.快速拉大关节间隙,而后摇、扳或尽快放松。 |
| B.缓慢拉大关节间隙,而后摇、扳或缓慢放松。 |
| C.快速拉大关节间隙,但缓慢放松。 |
| D.缓慢拉开关节间隙而快速放松。 |
| E.以上均对。 |
|
| * 107. 扳法强调一牵二摇三扳,就其动作幅度而言: [1分] A.动作幅度越大越好。 |
| B.动作幅度越小越好。 |
| C.与动作幅度关系不大。 |
| D.动作幅度开始大,后来小。 |
| E.以上都对。 |
|
| * 108. 摇法必须在拔伸法基础上施术吗? [1分] A.没必要。 |
| B.可有可无。 |
| C.必须有 |
| D.以上均对。 |
| E.以上均错。 |
|
| * 109. 推拿首见于: [1分] A.秦汉时期 |
| B.隋唐时期 |
| C.宋代 |
| D.明代 |
| E.清代 |
|
| * 110. “动”是推拿的特点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包括三个方面:促进机体的功能活动;促进气血的流动以及: [1分] A.阴阳消长 |
| B.阴阳转换 |
| C.肢体关节的主动活动 |
| D.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 |
| E.以上都不是 |
|
| * 111. 颈椎关节旋转的正常范围是: [1分] A.左右旋转各40°~60° |
| B.左右旋转各50°~60° |
| C.左右旋转各60°~80° |
| D.左右旋转各70°~90° |
| E.以上都不是 |
|
| * 112. 手法补泻的操作方法为: [1分] A.强刺激为补,弱刺激为泻 |
| B.刺激时间较长为补,较短为泻 |
| C.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
| D.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 |
| E.以上都不是 |
| 参为:D,您选择的答案为:B |
|
| * 113. 按压类手法在操作过程中,着力点与接触面(皮肤)之间存在磨擦与位移吗? [1分] A.存在。 |
| B.不存在。 |
| C.有的手法存在,有的手法不存在。 |
| D.存在不存在都可以。 |
| E.以上都对。 |
|
| * 114. 擦法施术时强调: [1分] A.往返运动的距离要一致。 |
| B.往返运动的轨迹要相同。 |
| C.运动时不可出现跳跃。 |
| D.速度尽可能快。 |
| E.以上都对。 |
B型题:
|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
| A.肩关节外展过程中痛,上举时反而不痛,可能为 B.肩关节外展至上举过程中皆痛,可能为 C.肩关节外展至上举60°—120°过程中疼痛,可能为 D.搭肩试验阳性说明 E.肘三角位置改变说明 * 1. 肘关节脱位或骨折: [1分] A | B | C | D | E |
* 2. 冈上肌肌腱炎: [1分]
* 3. 三角肌下滑囊炎: [1分]
|
| A.根据疾病发生的季节施治叫做 B.根据疾病发生的年龄,体质施治叫做 C.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施治叫做 D.根据疾病发生的地区施治叫做 E.根据疾病发生的先后施治叫做 * 4. 因人制宜: [1分] A | B | C | D | E |
* 5. 因地制宜: [1分]
* 6. 因时制宜: [1分]
|
| A.头颈倾斜试验 B.椎动脉扭曲试验 C.压顶试验 D.屈颈试验 E.抽屉试验 * 7. 可用来检查脊神经根是否受到压迫: [1分] A | B | C | D | E |
| 参为:C,您选择的答案为:B |
| * 8. 可用来检查膝关节病变: [1分] A | B | C | D | E |
* 9. 可用来检查前斜角肌综合征: [1分]
|
| A.按摩 B.按跷 C.推拿 D.按扤 E.乔摩 * 10. 《素问血气形志篇》将这一古老的医术称为: [1分] A | B | C | D | E |
* 11. 明代首次将这一古老医术称为: [1分]
|
| A.手摸心会,法从手出 B.松,顺,动 C.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 D.促进循环,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E.痛则不通,不通则痛 * 12. 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是: [1分] A | B | C | D | E |
* 13. 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是: [1分]
* 14. 古人对疼痛产生的机理解释为: [1分]
|
| A.屈颈试验 B.臂从神经牵拉试验 C.“4”字试验 D.浮膑试验 E.杜加氏试验 * 15. 腰椎病变: [1分] A | B | C | D | E |
* 16. 可用来检查髋关节病变: [1分]
|
| A.减轻疼痛 B.活血祛瘀 C.理筋整复 D.舒筋通络 E.恢复功能 * 17. 较正偏歪的筋脉,紊乱的关节以: [1分] A | B | C | D | E |
* 18. 解除肌肉的紧张,痉挛以: [1分]
* 19. 促进机体的功能活动;促进气血循环;加强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以: [1分]
|
| A.十四正经穴 B.经外奇穴 C.背腧穴和腑募穴 D.络穴 E.交会穴 * 20. 一般都能主治其本经及邻经的有关病症: [1分] A | B | C | D | E |
* 21. 能调整脏腑功能以及相关的周身和五官疾病: [1分]
|
| A.汉代 B.隋朝 C.唐朝 D.宋、金、元时期 E.明代 * 22. 首次开展推拿教学工作的朝代是: [1分] A | B | C | D | E |
* 23. 小儿推拿创始于: [1分]
* 24. 历史上首次在太医署设立按摩科的是: [1分]
|
| A.网球肘试验阳性,说明 B.握拳尺偏试验阳性,说明 C.浮膑试验阳性,说明 D.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说明 E.巴彬斯基征阳性提示有 * 25. 橈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1分] A | B | C | D | E |
* 26. 膝关节积液: [1分]
* 27. 锥体束有损害: [1分]
|
| A.五输穴 B.原穴 C.络穴 D.郄穴 E.八脉交会穴 * 28. 常用其中的合穴对六腑病症进行治疗: [1分] A | B | C | D | E |
* 29. 多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 [1分]
* 30. 多用于治疗急性病症,痛症: [1分]
|
| A.温法 B.通法 C.汗法 D.和法 E.清法 * 31. 属于补法的是: [1分] A | B | C | D | E |
* 32. 属于平补平泻的是: [1分]
|
| A.治病求本 B.扶正祛邪 C.调整阴阳 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E.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 33. 正邪双方相互斗争,此消彼长,反映出疾病的转化过程,所以治疗时应: [1分] A | B | C | D | E |
* 34. 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最根本病因病机进行治疗: [1分]
* 35. 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时应: [1分]
|
| A.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是 B.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是 C.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是 D.最早提出按摩八法的是 E.最早提出推拿介质的是 * 36. 《小儿按摩经》: [1分] A | B | C | D | E |
* 37. 《金匮要略》: [1分]
* 38.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1分]
* 39. 《黄帝内经》: [1分]
如果您不是来自陕西渭南学习中心的贺玉龙(201420613001),请单击这里重新登录,否则将会影响您的作业成绩。
| 提交作业成功,本次作业总分为:153分,您的得分为:14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