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2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30:24
文档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2篇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1)XXXX中心学校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完善学校治理体系,防范和管控经济风险,促进学校各项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学校内部控制设计的完善性、运行的有效性所做出的评价活动。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为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及学校内部控制规定等。第三条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
推荐度:
导读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1)XXXX中心学校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完善学校治理体系,防范和管控经济风险,促进学校各项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学校内部控制设计的完善性、运行的有效性所做出的评价活动。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为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及学校内部控制规定等。第三条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1)

XXXX 中心学校 内部控制

考核 评价 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完善学校治理体系,防范和管控经济风险,促进学校各项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学校内部控制设计的完善性、运行的有效性所做出的评价活动。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为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及学校内部控制规定等。

第三条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评价。学校层面主要指学校的整体控制环境,业务层面涵盖了学校各职能部处、院系、直属单位和附属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

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既可以对学校整体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学校内部控制的某个要素、某类业务或者某些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第二章评价工作机制及原则

第四条    学校组成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 “ XXXX 内部控制 领导小组 ” 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第五条 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对全校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并定期组织编制学校风险评估报告,对学校内部控制的完善性、有效性做出评价。

第六条    学校各单位,包括各职能部处、院系、直属单位和附属单位应结合日常经济活动开展情况,实施本部门的内控体系建设、内控自查和自我评价工作。

第七条学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由审计处负责组织实施,也可委托具备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

委托中介机构实施时,为学校提供内部控制建设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得同时为学校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服务。

第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将学校所有经济活动涉及的内部控制作为评价范围。

(二)重要性原则。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内部控制评价应将重要业务活动和高风险领域作为评价的重点。

(三)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真实、准确反映学校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现状。

(四)及时性原则。与学校管理活动相关的外部环境或学校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评价的重点、频次和实施方式等。

第三章评价内容

第九条    学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规划、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关键岗位与人员、会计及信息系统等方面。涉及学校控制环境、监控活动等。

第十条    各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财政专项项目管理、经济活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第十一条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对上一次内部控制评价所提出的缺陷、风险、整改建议、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章    评价程序和方法

第十二条    内部控制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

(一)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作出实施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的决定;

(二)组成内控评价工作组;

(三)制定内控评价工作方案;

(四)组织学校各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五)在各单位自我评价基础上,实施现场测试等工作;

(六)认定内部控制的缺陷以及风险的类型、程度等;

(七)汇总评价结果;

(八)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九)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审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第十三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以每年的 12 月 31 日为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基准日,并于次年的 6 个月内完成评价工作。

第十四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可以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实地查验、统计抽样、穿行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

第十五条在综合运用各类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应当充分收集被评价部门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的证据,规范填制评价工作底稿,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

第十六条    按照缺陷的成因,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内部控制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学校经济业务活动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措施,或控制设计不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运行缺陷是指控制设计适当,但没有按设计意图执行,或者执行人员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导致无法有效实现控制目标的缺陷。

第十七条    根据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按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与一般风险进行分类。

重大风险是指涉及学校整体管理的一个或多个控制风险的组合,可能导致某类经济活动严重偏离控制目标,影响学校事业发展。

重要风险是指涉及职能部处、院系等层面的一个或多个控制风险的组合,可能导致某类经济活动偏离控制目标,影响学校某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正常有序运转。

一般风险是指除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之外的其他风险。

第五章    评价报告及其应用

第十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完成后,应当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包括评价工作总体情况,评价的依据、范围、程序、方法,评价结论,拟整改措施和建议等内容。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风险及其认定依据,风险的性质与类型,重大、重要风险清单以及应对缺陷、风险的整改措施或整改建议等。

第十九条    对学校所属企业、教育基金会以及其他附属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可在各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础上,实施内部控制专项审计或结合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

第二十条    通过学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评价发现的经济活动设计缺陷、运行缺陷、各类型风险以及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整改建议、整改措施等,学校各单位应认真整改,原则上于评价当年的 12 月 31 日之前完成相应的整改工作;有特殊情况的,应提供未完成的原因、延期整改完毕的时间点、进一步整改措施等说明。

第二十一条 应合理利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所得出的结论,促进学校内部控制健全、完善。

学校应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的主要结论和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按内部信息公开机制进行公开,发挥信息公开对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学校应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的部门评价结果与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实行追责问责,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健全完善和有效运行。

第二十 二 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2)

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xx〕2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工作,根据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财会〔xx〕1031号)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1、工作目标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单位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2、 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2)坚持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 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各单位在选取评价样本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

(3)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4)坚持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采用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3、 主要任务

 (1)组织动员。应当于xx年8月中旬,全面启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本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2)开展评价。应当于xx年9月底前,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以《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3)评价报告及其使用。各单位应将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下一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xx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单位可以将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与同类型其他单位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和差距,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在部门本级及各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作为xx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县财政局报告。

(4)总结经验。对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进行总结,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单位及系统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典型案例等。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颍上县人民年内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我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要充分认识做好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建立实施内部 控制的基础上,认真对照,真实完整地填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

(二)加强宣传督查。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本科室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宣传督查。要认真做好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等工作,汇总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总结经验成果。要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评价结果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和基础性评价工作按期完成。

(三)加强协调联动。财务、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会商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文档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2篇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1)XXXX中心学校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完善学校治理体系,防范和管控经济风险,促进学校各项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学校内部控制设计的完善性、运行的有效性所做出的评价活动。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为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及学校内部控制规定等。第三条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