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
1.公元5世纪至前4世纪的希腊社会史称“古典时代”。
2.英国学者奥斯文·穆瑞在1993年首次提出“东方时代”的观念。
3.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称之为“荷马时代”。
4.希罗多德——“史学之父”他首创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撰述历史。
5.希罗多德的《历史》被称为西方最早的一部史书因以希波战争为中心故称《希腊波斯战争史》也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散文作品因此他也有“散文学之父”的称号。
6.修昔底德——“政治史之父”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政治军事史的范例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在近代英国史家麦考莱称他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修谟则认为“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开始的”。
7.色诺芬著有《长征记》和《希腊史》。
8.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被称为“古希腊三家”。
9.特奥波姆波斯的《腓力王传》述马其顿王腓力时代的政事文辞华丽他被称为“希腊之麦考莱”。
10.李维称费边·匹克托为罗马“最古老的史家”他的《罗马史》的问世可以视为罗马史学的开端。
11.老伽图是罗马史学的真正奠立者他被称为“爱国史家”。
12.撒路斯提乌斯著有《碦提林阴谋》和《朱古达战争》并完整的保留下来。13.罗撒路斯题乌斯、李维、嗒西陀。
14.李维的《建成以来史》又称《罗马史》。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通史体例、垂训思想、文笔优美。
15.奥古斯都时代是罗马文化的“黄金时代”。
16.波里比阿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机家”
17.阿庇安的《罗马史》是“连接波里比阿和西塞罗之间‘交替时代’的桥梁”。马克思称它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
18.“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19.攸西比乌斯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著有《编年史》被认为是教会编年史中最大的一部。
20.奥古斯丁著有《上帝之城》和《忏悔录》。
21.格雷戈著有《法兰克人史》由于他著述的内容丰富翔实有些文化史家的风范因此后人称他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22.法国史家基伯特的《神圣的保证》以讽刺的形式批判了中世纪民间的宗教迷信被认为是“中世纪史学批判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意大利文意复兴时代怀疑主义的先声”。
23.比德被人们称为“英国历史之父”他是诺曼底征服之前英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是《英吉利教会史》。
24.鄂图著有《编年史》等近代德国史学家本亥姆称他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干德拉哈称他达到了“中世纪历史家的高峰”尉尔曼斯认为他是“第一次有世界历史联系概念的历史家“。
25.中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世界第一奇书”即《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是西方世界第一个游遍东方而又留下历史记载的人。
26.全盛时期的史家水平最终是由一位被汤普森称为“所有拜占庭史家当中最有才干的”人即普塞罗斯。
27.拉斐尔有“画圣”之称他的《雅典学院》聚集了古代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在文艺复兴时代高奏凯歌的情境。
28.文艺复兴这个词最早是由18世纪的法国学者谢尔·德金尔克提出来的。比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
29.比昂多著有《罗马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汤普森称该书是“近代史学一个里程碑”。
30.波丹是近代早期杰出的史学思想家他的《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是近代以来第一部真正的史学理论著作。
31.莫尔的史学著作《查理三世》是英国第一部真正的人文主义历史著作。32.赫夫特是尼兰和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从历史学家著有《尼德兰史》和《亨利四世生平》因他的优美文笔所以有“荷兰的塔西陀”和“荷兰的比特拉克”之称。
33.第一位在近代学术史上载入史册的圣摩尔派修道士是路克·达西里他被后人称为“摩尔学派之父”主编了《中世纪末刊文献集成》并将其无数后辈领上文献整理的道路。
34.“历史哲学”一词是伏尔泰最早开始运用的。
35.詹巴蒂·维柯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36.《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解辞典》由狄德罗任主编。
37.18世纪英国三大历史学家是修谟、罗伯逊、吉本。
38.柏林大学的尼布尔最终把“处于从属地位的史学提高为一门尊严的科学”。
39.卡莱尔以其主张的“英雄崇拜论”而著称于世被后人视为‘法西斯主义的先驱者’。
40.班克罗夫特是美国史学的奠基者他的《美国史》堪称近代美国史学的一部名著。
41.西尔德烈斯的《奴隶》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反奴隶制的小说。
42.18世纪的历史哲学家赫尔德被称为“浪漫主义史学之父”而卢梭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
43.客观主义史学的始作俑者是尼布尔·兰克他将这种思想系统化并广为传播使之成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史学思想的主流。
44.孔德奠定了实证主义哲学的基础。
45.“历史主义”一词最早是在语言学家西莱格尔的一些关于语言学的零碎笔记中出现的指“一种特别强调历史的哲学”
46.商博良是埃及学的奠基人。
47.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称之“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家”著有《历史研究》。
48.马克斯·韦伯是一个著述甚丰、思想庞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德国学者被学界认为是与杜尔凯姆、马克思齐名的“社会学家的先世神明”。
49.菲舍被学界称之为“历史的批判学家”。
50.著名的“剑桥三史”是《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剑桥近代史》。
51.汤普森被人们誉为“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52.口述史学的特点是生动性、广泛性、民主性。
53.1988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首创一个新名词“影视史学”。
54.“全球历史观”是由历史学家杰佛里·巴勒克夫提出来的。
5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特点——典范性、整体性、当代性。
56.微观史学的在意大利其代表人物有乔万尼·列维等其中以金兹伯格的著作《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精神世界》最有名。
57.阿里安的名作是《亚历三大远征记》他被称为“新色诺芬”。
58.游记汉学17世纪之前----马可波罗门多萨传教士汉学始自17世纪----利玛窦龙华民庞迪我学院汉学始于19世纪初----雷慕沙儒莲戴遂良中国研究始于二战之后----费正清柯文魏丕信史景迁
二、名解
1.史学史
是历史学科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即所谓的“历史的历史”。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历史学科的发生与发展史解释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2.《历史》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广泛传述了欧、亚、非地区的古希腊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肯定了亚非人民的文明成就此外书中对希波战争也有细致的描绘。史学思想平等的社会民主观念进步的社会政治观念稚嫩的人本观念变化的历史观念
3.希罗多德
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4.修昔底德
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5.李维:
古罗马学家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并残缺不齐。创立了通史体例并重视历史垂训且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尽管如此还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失为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6、塔西佗:
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7.奥古斯丁
古罗马帝国时期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等书《上帝之城》确立了教的世界史理论。奥古斯丁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1发挥了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而历史时间观念的定性决定了中世纪历史写作的基本形式2对时间的始与终3就早期教会史学的形性质与目的而言应避免用近现代的史学观念去解释。
8.《上帝之城》
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奥古斯丁著全书共二十二卷历十四年才完成。该书发展并确立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反对异端学说维护教神学体系构建了神学体系的基础。确立了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9.马基雅维利
是近代第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学家主要著作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其中《佛罗伦萨史》代表人文主义史学最高成就用把佛罗伦萨融入西欧世界的眼光开创了编年史体裁否定教史学观念。并且将历史与政治紧密练习在一起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10.《君主论》
——马基亚维利的名著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影响了后世许多政治家他的理论也被曲解为马基亚维利主义。玻兰达斯派——博学派史学的主要代表创始人是路斯威德神父其弟子玻兰达斯因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名望使得玻兰达斯派名扬四海。玻兰达斯派的伟大工程是将教世界出现过的圣徒按照其圣徒节在公历上的顺序编排出来。该派最优秀的史学家是丕皮布洛奇主张应该以史料的真实与否以及与事实是否相符作为衡量史料价值的标准对史料批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1.比昂多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首倡“中世纪”概念认为它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之间即公元五世纪至十五世纪之间的历史时期他对资料的重视和理解使他有能力对书中某些细节进行考证使考古学资料和史料批判工作在历史写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史学著作有《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考古学方面的著作有《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和《胜利的罗马》。这三部书可以认为是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奠基之作。
12.瓦拉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历史学家是一位与文献校勘学紧密联系的人物。瓦拉认为历史学是一切知识的根基与核心而且他还认识到将任何事件当作一个主题的演变来看会有助于历史记载的真实。11440年发表《君士坦丁赠礼的证伪》是针对教会的一个重要文件即“君士坦丁赠礼”而作的。揭穿了西方最著名的一次作伪为新教改革势力反对教皇制度提供了有力武器并唤醒了西方史学家的历史怀疑精神那就是所谓的第一手材料或权威材料并非全是历史的真实。作为内证校勘的范例他的成就可以说开创了下一个世纪伟大的文献校勘运动。
13.博学时代:
主要指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早期的西方史学。它的第一位学社是法国人皮埃尔·匹陶。这个时代西方史学的主要特征是历史学家对整理、编纂史料表现出了空前的兴趣使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年代学、世系学、古文字学、古文书学、古钱币学、铭文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等的研究十分繁荣以至被称为“博学史学”。也称“后人文主义史学”。
14.玻兰达斯派
路斯德威神父是波兰达斯派的创始人他的弟子玻兰达斯凭借其才能使这个派别以“玻兰达斯派”而名扬四海。它的伟大工程是将教出现过的圣徒按照其圣徒节在公历上得到顺序编排来。从1月的节目编到12月。丕平布洛其是玻兰达斯派中最优秀的是史学家他在史料批判中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推翻了“资料来源古老越普遍被人接受也就越应该受到尊重”这个传统的史料接受准则而代之以史料的真实与否以及与事实是否相符作为衡定史料价值的标准。
15.历史哲学
人们通常所讲的历史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运动过程。历史过程是复杂的它常常不是完全以人们个人的目的确定最终结局。历史活动的这种复杂性就要求人们在研究历史时不只局限于了解或确定事实而已还应进一步对纷繁复杂的历史时间和史料进行综合和归纳从而形成某种理论体系这是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相对到绝对的无线发展的反思的过程。如维柯所总结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就可称之为历史哲学。
16.维柯
近代西方历史哲学的鼻祖代表作《新科学》是一部范围广阔详论人类历史社会历史发展的鸿著建立了历史发展的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著名三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维柯建立了历史发展的观点并企图为它找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他可以称得上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17.孔多塞
十八世纪法国历史学家著有《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提出了理性不断进步的观念而且还提出了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观点甚至认为科学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他力图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认为揭示社会进步的规律应当成为一门知道人类思考的新科学的基础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十个阶段。
18.康德
——1724—1804年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被誉为“浪漫主义之父”“浪漫主义史学之父”人。对历史哲学也有独到的见解1787年写成《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这篇历史哲学论文从理论上典型地发挥了他本人乃至整个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念从而大大推动了18世纪的历史哲学成为后世历史哲学之先导。
19.赫尔德
在德国十八世纪文学复兴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他也影响了狂飙及跃进时代的兴起和浪漫主义文学被认为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著有《人类历史哲学观念》一书认为人的本质目的是人道历史进化的目的是人道的实现也就是理性和正义的实现而人道的完成正是历史发展的终极结果。
20.历史学的世纪(19世纪历史学繁荣的原因):
整个19世纪英国发端的现代化浪潮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和北美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志得意满雄视天下.于是反映在史学上也进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的全盛时代.以至于整个19世纪都被冠以”历史学的世纪”.表现历史思想推陈出新史学流派繁衍不绝历史学发展为一门的学科跃居人文科学之首。如1859年德国创办《历史杂志》1876年法国创办《历史评论》1886年英国创办《英国历史评论》185年美国创办《美国历史评论》
21.兰克学派
兰克在柏林大学开创了历史研讨班的授课方式带出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形成了德国史学中的兰克派即通常认为的客观主义史学派外国学生将他的学术思想西欧其他国家和美国乃至中国。兰克的主要史学思想:1史料批判原则:史料的分类及价值史料的考证方法2“直觉”理解3客观公正的撰史原则4历史研究以政治军事史内容为主
22.汉学
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就狭义而言主要指海外学者对中国语言学、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同时也包括某些“专学”研究如敦煌学、考古学等等。其特点在于注重历史与人文而就广义而言“汉学”则可以包括本世纪在美国发展起来、并在今天遍及欧美的对中国近现代以及当代问题研究的所谓“中国学”。“中国学”的特点是侧重现实与社会学科。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并不相互排斥。要严格地加以限定有时反倒不大容易。
23.《马可波罗游记》
又称《东方见闻录》此书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作者是马可波罗意大利人是西方世界第一个遍游东方而又留下历史记载的人此书介绍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科学文化及商业贸易等内容此书的介绍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人世界观上的转变又为西方世界向东方扩张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24.年鉴学派
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创立的它体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实践突出地优于理论但是在实践中包含有重要的理论前提”。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布罗代尔等。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25.汤因比
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思辨主义历史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代表作《历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单位文明的数量文明的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衰落的原因文明的解体等。并且对西方文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献身于寻求摆脱西方社会困境的人生道路。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时至今日虽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但他在现代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却是不可动摇。
26.《历史哲学》
黑格尔《历史哲学》被称为近代历史哲学最辉煌的一幕——完备的辨证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绝对精神”是派生万事万物的最终动因不同性质的地理环境导致不同的人类性格以一种哲学思辨的眼光来考察世界历史将它从经验的层面提升到普遍的层面注重历史的发展包括思想史发展的连续性同时也注重历史的个体性。缺点陷入了唯心主义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论和英雄史观
27.马克斯·韦伯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哲学家和历史学家20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大师近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韦伯是一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研究主旨也许是从“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对整个人类社会进行全面剖析以便从中总结出与人类进步有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的内在规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是他的成名之作韦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教禁欲主义。”
28.斯宾格勒
是德国著名的历史家和历史哲学家著有《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认为每一文化都有各自的“基本象征”每一种高级文化皆“各自”地走完其生命历程都要经历三大发展阶段前文化阶段文化阶段文明阶段。在西方他所表露出的文化形态理论及其悲观思想都会带上特有的历史或文化宿命论。
29.新史学:
指20世纪初开始萌动、50—60年代空前发展的旨在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的史学新潮流一指近一二十年来这种“新史学”的更新变化。反对兰克学派的客观主义史学的主张首倡于19世纪末的德国哲学家如狄尔泰、文德尔班等但真正从史学实践上倡导新史学的有法国学者西米昂、亨利贝尔、乔治勒费弗尔美国学者鲁宾逊、比尔德等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的合作强调史学家的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的功能等。
30.全球史观
是由当代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直接导源于1955年他发表的《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一书。全球史观主要有两个观点其一“全球历史观”要公正地对待与评价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文明抛弃了西欧中心论的成见与偏私。其二用“全球历史观”重构世界历史要注重世界各个民族或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抛弃了传统的国别汇编或列国志的世界史框架结构。
31.后现代主义
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后现代主义:二战后两大阵营——后现代出现的现实基础;文化交流——后现代出现的思想文化基础;经济的变迁——后现代出现的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