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 姓名 检测时间 90分钟 满分 150 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 共 50 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不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有些力是物体自己对自己施加的,由此可见,产生力可以不需要两个物体
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B.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C.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沿杆
D.细绳一端所受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绳
3.用手握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手对瓶子的压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
B.手对瓶子的摩擦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
C.手握的越紧,手对瓶子的最大静摩擦力越大
D.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一定大于瓶子的重力
4.如图1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的两个物体a和b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物体a和物体b仍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b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其中有两个弹力
B.物体b受到五个力的作用,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
C. 物体a受到四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a只受重力和物体b的支持力的作用,二者大小相等
5.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绳子与滑轮质量不计,摩擦也不计,物体A重4N,物体B重1N,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是3N
B.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3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
6.如图3所示为皮带运输机的示意图,A为传送带上的货物,以下关于货物A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如果货物A与传送带一起无相对滑动地斜向上匀速运动,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上
B.如果货物A与传送带一起无相对滑动地斜向下匀速运动,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下
C.如果货物A与传送带都静止,则A不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D.如果货物A与传送带都静止,则A受到的静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上
7.一个80N的力,可以分解成两个力,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可能分别是 ( )
A.40N,50N B.200N, 80N C. 80N, 70N D.200N, 240N
8.如图4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质量为m1的木块A和质量为m2的木块B,静止靠在竖直的墙面上,两木块接触面与墙面平行,A与墙间及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受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F,方向竖直向下
B.A受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2g ,方向竖直向下
C.若力F增大为原来的两倍,A受B的摩擦力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D.若力F增大为原来的两倍,A受B的摩擦力大小、方向都不会改变
9.一个物体沿固定的光滑斜面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
B.物体所受重力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可以等效为其所受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的合力
D.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实际上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重力的另一个分力是垂直于斜面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力,这个力与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平衡
10.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500N/m,在弹簧两端,用两手向相反方向各用10N的水平力拉弹簧,那么弹簧的伸长量为 ( )
A.4cm B.2cm C.1cm D. 0
.
\
二、填空题(每小题 6 分,共30 分)
1.在同一水平面内有三个力,F1=15N, F2=15N, F3=20N,互成120º角,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是 N,方向为 .
2.重为G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共受 个力的作用,当撤掉支持面的瞬间,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方向为 。
3.如图5所示,吊篮重200N,人重600N,为了使吊篮匀速上升,不计滑轮摩擦,人对绳施力 ,吊篮对人的支持力为 。
4.已知力F的一个分力F1与F2成30º角,大小为30N,另一个分力F2与F垂直,则F2= N,F= N。
5.如图6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10kg的相同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40N的推动下,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物体A对B的推力大小为 ,通过此题的分析,还能说“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力”吗? (取g=10N/kg)
三、实验题(每小题 6 分, 共 18 分)
1.有一种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此游标尺的总长度为 mm,用这种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可以准确到 mm,用此卡尺测一木球直径时,游标尺零刻度是在3.2cm和3.3cm两刻度线之间,若游标尺的第19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则此木球的直径为 cm。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写了以下的实验步骤,你认为哪些步骤有疏漏或错误,请你补充或改正。
A.在桌子上平放一块木板, 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白纸的某一点;
C.两条细绳的一端都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两条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的绳套分别套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的钩上,弹簧秤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记下两弹簧秤的示数F1和F2;
D.用毫米刻度尺,按选定的标度作出力F1和F2的图示;
(E)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将结点拉到O点,将弹簧秤示数F’按相同的标度作出力的图示;
(F)连接F1、F2、F’的末端,看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可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其中疏漏的 ;错误的有 ,正确做法是 。
3.“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在中学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当我们研究物理量A与另外n个变量间的关系时,需要先控制这n个变量中的n-1个物理量不变,只研究物理量A与剩余的那个变量间的关系,照此办法,逐渐研究A与每个变量间的关系,最后概括推理,得出物理量A与这n个变量的关系,现在请你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FN、 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接触面的面积S,以及物体运动速度v等变量的关系,并验证滑动摩擦定律。
四、解答题(本小题共52分,第1题8分,第2、3题10分, 第4、5题12分)
1.刀、斧、凿、刨等刀削工具的刃部叫“劈”,劈的纵截面是一个三角形,如图7所示,使用劈的时候,在劈背上加力F,这个力产生两个效果,就是使劈的两个侧面AC和BC推压物体,把物体劈开,设劈的纵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劈背的宽度是d,劈的侧面长度是l。请你用F、l、d这三个量表示劈对两个侧面压力FN的大小,并说明为什么越锋利的刀削工具(即图中AO和BO夹角α越小)越容易劈开物体。
2.如图8所示,有黑白两条毛巾交替折叠地放在地面上,白毛巾的中部用线与墙壁连接着,黑毛巾的中部用线拉住,设线均呈水平,欲将黑白毛巾分离开来,若每条毛巾的质量均为m,毛巾之间及其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将黑白毛巾水平匀速拉出,需要的拉力为多少?
3.如图9所示,绳子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0N,用它悬挂一个重50N的物体,现在其中点O施加一个水平力F缓慢向右拉动, 当绳子断裂时,AO段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是多大? 此时水平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4.如图10所示,物块质量为M,与甲、乙两轻质弹簧相连接,乙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甲、乙两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起初,甲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现用手将甲弹簧的A端缓缓上提,使乙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变为原来的2/3,求A端上移的距离。
5.如图11所示,正方形木块的质量为m,静止在倾角为θ=30º地粗糙斜面上,斜面的AD边与木块的BC边平行。现用一个与AD边平行的力F1=mg/2作用在木块上,木块恰好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参
一、选择题1.ACD 2.C 3.BC 4.BD 5. AC 6. AD 7.ACD 8.BD 9.CD 10.B
二、填空题11.5N, 与F3方向相同 22. 四;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arctan (即满足tanθ=) (提示:撤去支持面瞬时,摩擦力消失,只剩下互相垂直的两个力G和F 。)13. 400N, 200N (提示:选取吊篮和人为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绳对人的拉力为400N;选取人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求出吊篮对人的支持力为200N.) 1 4. 15;26 15. 0.2 ; 20N; 不能
三、实验题
16.49;0.02; 3.238 17. C.疏漏,还应该记录O点位置及两细绳的方向,(E)还应该记下力F’的大小和细绳的方向。(F)错误,应改为:以表示F1和F2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量出并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对角线表示的合力F的大小及方向,与F’作比较,看在误差范围内是否相同。
18.略
四、计算题
19.FN=, α越小,即越大时,力F一定,则FN越大。(提示:将力F按作用效果分解成垂直于侧面使劈挤压物体的力,作出平行四边形,按力的三角形与实物三角形相似的特征求解。)
20.5μmg 。解:由题知黑毛巾有三个面与白毛巾接触,有一个面与地面接触,自上而下这四个面受到的正压力为,mg,,2mg,所以F=F1+F2+F3+F4=μ+mgμ+μ+2mgμ=5mg
21.86.6 解:设绳断裂时AO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结点受力如图4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
Tcosθ=G , Tsinθ=F 解得 θ=60º,F=86.6 N.
22. 当乙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A端上移距离为;当乙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时,A端上移距离为
解:开始时,物块M处于静止状态,下端乙弹簧的弹力为Mg,最后乙弹簧弹力大小为物重的2/3,分两种情况:
其一:乙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弹力为2Mg/3,由平衡条件可知:甲弹簧弹力为Mg/3。
甲弹簧伸长了Δx1=Mg/3k1, 乙弹簧相对开始时伸长了Δx2=Mg/3k2.
所以A端竖直向上提升的距离为d=Δx1+Δx2=
其二:乙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簧弹力为2Mg/3,由平衡条件得:甲弹簧弹力为5Mg/3。伸长了Δx3 =5Mg/3k1,乙弹簧相对开始时伸长Δx 4=5Mg/3k2 ,A端向上移d=Δx3+Δx4=
23.. 解:物体受力截面图如图所示。
FN=Gcos30º=G/2, 物体在斜面所在平面受力如图所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由平衡条件得F=,F=μFN=μG/2 解得 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