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传播过程中能传递能量 B.频率由波源决定
C.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 D.能在真空中传播
2.光热转换是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其他物质内能的过程,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一种光热转换装置,它的主要转换器件是真空玻璃管,这些玻璃管将太阳光能转换成水的内能.真空玻璃管上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使尽可能多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这种镀膜技术的物理学依据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干涉 D.光的衍射
3.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a 、b 、c为三个质元,a 正向上运动。由此可
知
x
a
b
c
A.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B.c 正向上运动
C.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
D.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
4.如图所示,位于介质I和II分界面上的波源S,产生两列分别沿x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及传播速度分别为f1、f2和v1、v2,则
A.f1=2f2,v1=v2 B.f1=f2,v1=0.5v2
C.f1=f2,v1=2v2 D.f1=0.5f2,v1=v2
5.如图甲所示,两列相同的波相向传播,当它们相遇时,图乙中可能的波形是
A. 图(a)和图(b) B. 图(b)和图(c)
C. 图(c)和图(d) D. 图(a)和图(d)
6.在水中同一深度并排放着红、蓝、紫三种颜色的球,若在水面正上方俯视这三个球,感觉最浅的是
A.紫色球 B.蓝色球 C.红色球 D.三个球同样深
M
d
N
S
P
7.点光源S通过带有圆孔的挡板N照射到光屏M上,形成直径为d的圆形亮斑。如果在挡板靠近一侧放置一块玻璃P,如图所示。这时点光源通过圆孔和玻璃后在光屏上形成直径为D的圆形亮斑,则D和d的大小关系是
A.d < D B.d = D
C.d > D D.无法确定
8.将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把它们放在一盏灯前面,眼睛透过偏振片看到灯光很微弱.如果将其中一个偏振片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A.灯光逐渐增强,然后又逐渐减弱 B.灯光逐渐增强,然后减到零
C.灯光逐渐增强,没有变弱现象 D.灯光逐渐增强,再减弱,然后又增强到较亮
9.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a、b从空气平行射入水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折射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光束b的频率比光束a低
B.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束a比光束b小
C.水对光束a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b的折射率小
D.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b的临界角比光束a的临界角大
10.一束红光与一束紫光以适当的入射角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其出射光线都是由圆心O点沿OP方向射出,如图所示,则
A.AO是红光,它穿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短
B.AO是紫光,它穿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长
C.BO是红光,它穿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长
D.BO是紫光,它穿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短
11.某介质的折射率为,光线从此介质射向与空气的界面,下图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12.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A.0.5r B.1.5r C.2r D.2.5r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3.光纤通信的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北京奥运会将全部使用光纤通信,为各项比赛提
供清晰可靠的服务.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包层两层介质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纤通信依据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 B.内芯和包层的折射率相同
C.内芯比包层的折射率大 D.包层比内芯的折射率大
14.如图所示,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为在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中N板可以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没有振动。为使A处水也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A.使波源的频率增大 B.使波源的频率减小
C.移动N使狭缝的距离减小 D.移动N使狭缝的距离增大
15.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声源向观察者靠近,则声源发出声波的频率变小
B.若声源向观察者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变大
C.若观察者远离声源,则声源发出声波的频率变大
D.若观察者远离声源,则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变小
1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x=0.6μm,若分别用和的单色光照射,则P点出现明暗条纹情况为
A. 用频率为的光照,出现明条纹 B. 用频率为的光照,出现明条纹
C. 用频率为的光照,形成的条纹间距大 D. 用频率为的光照,形成的条纹间距大
17.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其振幅为A,图中所示的质点P从此刻开始,经四分之一周期通过的路程为s,关于s与A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质点 | P | Q | M | N | |
| 到S1的距离 | 3 | 2 | 2.5 | ||
| 到S2的距离 | 2.5 | 2 | 1.5 |
23.细绳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从t=0时刻开始做简谐运动,激发出一列简谐横波。在细绳上选取15个点,图1为t=0时刻各点所处的位置,图2为t=T/4时刻的波形图(T为波的周期)。在图3中画出t=3T/4时刻的波形图。
图(a)
5
图(b)
24.均匀的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相邻两个质点的距离均为a,如图(a),振动从质点1开始并向右传播,其振动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的波形图如图(b),则该波的周期为;波速。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6+6+6+6+10=34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5.如图所示,一个圆形水桶高h=16cm,底面直径d=12cm,不装水时,眼睛从桶外P点向桶内观察能够看到桶壁的A点,深;保持眼睛的位置不变,当桶内装满水时,刚好能看到桶底的B点,求水的折射率。
26.已知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所示,再经过1.1s时,x=1m处的P点第3次出现波峰。
求:(1)波速v=?(2)由图示时刻起,x=6m处的Q点再经过多长时间第一次出现波峰?
27.一列平面波朝着两种介质的界面传播,A1A2是它在介质Ⅰ中的一个波面,A1C1和A2C2是它的两条波线,其入射角为530,C1和C2位于两种介质的界面上。B1B2是这列波进入介质Ⅱ后的一个波面。已知A1A2的长度是0.6m,介质Ⅰ与介质Ⅱ中的波速之比为4﹕3,问A1C1B1与A2C2B2的长度相差多少?
A1
B2
B1
C2
A2
C1
介质Ⅰ
介质Ⅱ
28.一列横波在轴上传播,t1=0和t2=0.05s时的波形分别如下图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
(1)若波向右传播,且周期大于(t2-t1),求波速。
(2)设周期大于(t2-t1),且波速为,求波的传播方向。
29.如图所示,玻璃棱镜ABCD可以看成是由ADE、ABE、BCD三个直角三棱镜组成。一束频率5.3×1014Hz的单色细光束从AD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所示,ab与AD面的夹角。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玻璃的折射率n=1.5,求:
(结果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多大?
(2)光在棱镜中的波长是多大?
(3)该束光线第一次从CD面出射时的折射角。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装订线内请勿答题
高二物理答卷
一、二两题答在答题卡上;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7+2+4=18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或按要求
作图。
21.① cm;② s;③ cm;④ m/s;⑤ cm
| 质点 | P | Q | M | N | |
| 到S1的距离 | 3 | 2 | 2.5 | ||
| 到S2的距离 | 2.5 | 2 | 1.5 |
由上表中数据归纳出振动加强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间的关系应符合条件
23.
24.
四、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计6+6+6+6+10=34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5.
26.
A1
B2
B1
C2
A2
C1
介质Ⅰ
介质Ⅱ
27.
28.
29.
江苏省南通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物理试卷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2.C 3.C 4.C 5.B 6.A
7.C 8.A 9.C 10.A 11.D 12.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3.AC 14.BC 15.BD 16.AC 17.BD 18.AD 19.BC 20.AD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7+2+4=18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或按要求作图。
21.① 8 cm ;② 0.2 s ;③ 0 cm; 10 m/s; ④ 16 cm。
22.(1)图略(1分),(2)表如下(每空格各1分,共5分)
| 质点 | A | ||||
| 到S1的距离 | 3.5l | 4.5l | |||
| 到S2的距离 | 4l | 4.5l |
23.
24.;。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6+6+6+6+10=34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5.如图所示,不装水时能看到A点,说明从A点发出的光能射到P点,而A点以下各点发出的光就不能达到P点了。因此AP连线恰好过筒口。
当筒内注满水时,能看到B点,说明从B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也恰能过P点,由图和几何关系得
由折射定律得到水的折射率
26.(1)由传播方向可以判断P点在t=0时刻振动的方向向下,需经个周期第3次达波峰位置,即
,∴
∴
(2)由图知A点t=0时刻向下振动,即振源的起振方向向下,故Q点亦向下起振,起振后须经才第一次到达波峰,则Q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经历的时间
27.解:0.2m。
28.解:(1)周期大于,则说明内波形向前传递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的长度。由图中读出,则
(2),则这段时间内波形向前传递的距离应小于一个波长的长度,去整留零法。由。由波形图看,波向左传。
29.解:(1)设光在AD面的入射角、折射角分别为i、r r=30°
根据
得 (2分)
(2)根据 (2分)
根据 (2分)
(3)光路如图所示 ab光线在AB面的入射角为45°
设玻璃的临界解为C,则(2分)
sin45°>0.67,因此光线ab在AB面会发生全反射
光线在CD面的入射角r′=r=30°(1分)
根据 ,光线CD面的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