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30:45
文档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及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0-19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
推荐度:
导读全国200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0-19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0-19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0-27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1-37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1-44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1-51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D )1-68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  )2-96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C  )2-108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B  )2-115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  )3-157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3-134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3-139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3-173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B )4-184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D  )4-190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B  )4-205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C  )4-219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A  )5-228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C  )5-232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D )5-237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 D  )5-253

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C  )5-257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A  )6-273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B  )6-291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6-298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C  )7-305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党  C.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A  )7-323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B  )7-323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B  )8-343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A )8-361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全国2009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B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C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D    )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A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C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B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B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   D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C    )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13.社会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D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l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C   )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   )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C  )

A.合议制和制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制和二元君主制

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D  )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B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21.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   )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C  )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汇率

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B  )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C   )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公司和托拉斯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D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的是(  A   )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B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主义

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C   )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    )

A.人民当家作主                                       B.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和压迫                                   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全国2009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B  )0-6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1-37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1-35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1-48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B  )1-51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  )1-56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1-86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C  )2-93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2-94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D  )2-117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3-134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C )3-137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D  )3-157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A  )3-174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4-190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B )4-191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B )4-199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C  )4-209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B )5-225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5-233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C  )5-239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A  )5-249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企业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  C )5-256

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D  )6-270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

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6-284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 A  )6-299

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C  )7-305

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党宣言》    D.《反杜林论》

28.在苏维埃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的是( A  )7-310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7-323

A.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B  )0-22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主义

C.消灭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性统一于它的    (  D  )0-18

   A.理论性    B.阶级性      C.逻辑性    D.实践性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C  )1-37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统一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1-40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广延性

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D  )1-56

  A.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5.矛盾的基本属性有两个,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 A   )1-56

  A.同一性    B.客观性    C. 普遍性    D.特殊性

6  白菜、韭菜、芹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  B  )1-61

  A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7.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殴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B  )1-84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 D )2-96

  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B  )2-102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D.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C   )2-127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社会存在是指    ( A )3-131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

    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

1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 C   )3-149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 A  )3-135

    A.哲学    B.逻辑学    C.语言学    D.物理学

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 C   )3-131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15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C  )4-184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6.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     (  D  )4-201

    A.具体劳动      B.必要劳动      C. 个别劳动      D.剩余劳动

17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B    )4-203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D.平均利润率规律

1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D   )4-219

  A.实用圭义   B民主主义     C.功利主义             D.利己主义

19.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的是   (  D   )5-228

    A.流通资本        B.商品资本      C.货币资本        D. 生产资本

20.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C  )5-232

   A. 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 国民收入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D.国民生产总值的实现问题  

2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B   )5-241

    A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积累的结果          D.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22.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C   )5-246

   A.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D.补偿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

 23.利息率的变动区间是在   (  A  )5-252

    A.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    B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

    C.利润率和零之间         D.年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

24.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5-260

  A.士地有权的垄断        B.土地优劣的差别   

  C.土地数量有限          D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25.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 C )6-273

    A.自由竞争实现的           B.市场调节实现的

    C.垄断价格实现的           D.行政干预实现的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  A  )6-286

    A.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   B   )7-304

     A.柏拉图         B.圣西门      C.康德          D.李嘉图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 B )7-332

  A.社会分化严重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政治蔓延               D杰出人物的产生  

29.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D )3-1

    A.社会主义基本缉济制度的改变             B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C.衽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改变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    A     )8-361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 

    C .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              D. 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全国2009年7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B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D   )

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4.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持续性和顺序性   B.广延性和伸张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D   )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7.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B   )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8.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 )

A.感觉、知觉、表象    B.分析和综合  C.概念、判断、推理    D.总结和概括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 B  )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10.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C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发展的

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D.有用的就是真理

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B  )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1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13.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B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

14.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D )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侵吞公共财产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15.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B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存在于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是个永恒的范畴。 

16.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一般不包括(  B  )

A.生存资料   B.生产资料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费用    D.教育培训费用

17.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D )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D )

A.社会总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B.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C.流通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D.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这有两个途径;一是资本积聚,二是资本集中。

19.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 B )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它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20.资本主义生产成本中不应包括( D )

A.支付的工资     B.原材料费用

C.固定资本折旧    D.固定资本未折旧部分

2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B )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2.股票价格(  B )

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    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    D.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

2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C )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

24.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 D )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25.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 A )

A.商业资本国际化    B.产业资本国际化

C.借贷资本国际化    D.货币资本国际化

26.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7.提出社会主义同时胜利论的是( B )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

A.集体领导制度    B.个人负责制度  C.群众监督制度    D.民主集中制

29.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B )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30.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社会条件是( C )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市场经济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D   )0-22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主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1-40

A.自然性    B.可知性

C.不可逆性    D.客观实在性

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B   )1-36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世界是统一的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1-55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5.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1-76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1-66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    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C   )1-56

A.普遍联系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具体分析法

8.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   )2-98

A.能动性    B.被动性

C.消极性    D.积极性

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B   )2-93

A.唯心主义辩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0.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A    )2-122

A.真理是有价值的    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    D.真理是万能的

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C   )2-123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12.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之一是(  B    )3-147

A.意识形态划分法    B.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C.文化形态划分法    D.政治形态划分法

13.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   A   )3-150

A.历史决定论    B.历史被动论

C.历史宿命论    D.历史意志论

14.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C  )3-157

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    D.道德标准

15.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   A   )3-177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1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4-190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矛盾

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7.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B   )4-187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18.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B   )4-201

A.可变资本    B.不变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

19.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    )4-206

A.c∶v    B.m∶v

C.c+v    D.m/(c+v)

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其核心问题是分析(  A    )5-232

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C.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   D.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   C   )5-239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22.商业资本所执行的职能是(    C  )5-246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生产出剩余价值

C.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   D.贷出货币,投入生产和流通中

23.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这表明(   D   )5-255

A.股票价格等于股票票面额   B.股票这种商品是有价值的

C.股票价格的变动唯一取决于股息收入  D.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24.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D   )6-266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自然分工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出现    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2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   )6-271

A.“参与制”实现的    B.“个人联合”实现的

C.竞争机制实现的    D.价格机制实现的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主要是运用(   A   )6-279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7.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  B    )7-308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

28.马克思所说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   D  )7-322

A.社会主义时期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C   )7-335

A.普选制    B.一人一票制

C.民主集中制    D.负责制

30.主义的本质因素是(   D   )8-346

A.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生活富裕

C.实行按需分配    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B  )0-22

  A.实现    B.实现主义   C.实现民主自由    D.实现公平正义

2.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A )1-37

  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  D  )1-41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4.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 A   )1-56

  A.同一性    B.普遍性   C.客观性    D.特殊性

5.对外国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B  )1-69

  A.对立统一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    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6.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  C  )1-79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

  C.前者是通过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实现的,后者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D.前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者是可以随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的

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D  )1-83

  A.意识是生物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A   )2-102

  A.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9.概念、判断、推理是    ( A )2-106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0.判断一种观点是非对错的标准是    (  D  )2-117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效果定是非

11.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  D  )2-123

  A.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          B.了解事物的各种现象

  C.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D.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1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C   )3-134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13.下列选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    (  D  )3-147

  A.渔猎社会    B.工业社会    C.信息社会    D.封建社会

14.社会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  )3-159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15.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    (  A  )3-158

  A.物质利益的对立     B.思想观念的对立

  C.社会地位的不同     D.政治主张的不同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C  )3-176

  A.阶级性质    B.组织原则    C.根本宗旨    D.政治纲领

17.依据劳动二重性原理,具体劳动    ( D   )4-184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超额剩余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8.商品的价值构成c+v+m中    ( C )4-185

  A.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m是新创造的价值

  C.v+m是新创造的价值         D.v是新创造的价值

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C  )4-203

  A.市场竞争规律     B.成本节约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

20.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是    (  C  )4-200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D.劳动力的价值

21.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资本可划分为    (  A  )5-228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

22.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决定性的阶段是    (  A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23.超额利润是    (  C  )5-245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4.商业资本执行的是    (  A  )5-246

  A.产业资本中商品资本的职能     B.产业资本中货币资本的职能

  C.产业资本中生产资本的职能     D.产业资本中流通资本的职能

25.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    (  B  )5-251

  A.货币资本使用权的价格     B.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C.借贷资本的报酬           D.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26.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是         ( B   )6-274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27.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的出现        (  B  )6-273

  A.使价值规律在某些领域不起作用     B.使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

  C.否定了价值规律                   D.改变了价值规律的内涵

28.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注入一部分资金属于    (   B )6-277

A.建立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一种方式  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计划的一种方式

29.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    (  A  )7-314

  A.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C.新中国成立之后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

30.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  B  )8-348

  A.社会主义社会      B.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全国2010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空想社会主义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C    )1-35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   )1-41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1-53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位置的移动

C.事物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D    )1-56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斗争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B   )1-60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D    )1-85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2-102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C   )2-106

A.感觉、概念、判断    B.概念、判断、推理

C.感觉、知觉、表象    D.感觉、知觉、推理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B    )2-107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B    )2-114

A.真理具有相对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主观性    D.真理具有绝对性

12.地理环境是(  D    )3-132

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D   )3-134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   )3-140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D   )3-145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C   )3-169

A.人的心理素质    B.人的文化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自然属性

17.货币的本质是(   D   )4-1

A.价值符号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A    )4-206

A.c∶v    B.m∶c

C.c∶m    D.m∶v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B   )4-198

A.劳动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

20.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的收益必须使(  C    )4-187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1.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B    )5-225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   )5-235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

C.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D.国家宏观的缺失

23.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B   )5-237

A.c+v+m    B.c+v

C.c+m    D.v+m

24.除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商业资本化的条件还有(   B   )5-247

A.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    B.商业资本家有的投资

C.存在的商业活动    D.存在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商业店员

25.借贷资本是(  C    )5-250

A.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相同的职能资本   B.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相同的流通资本

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    D.与其他职能资本家获得同样利润的资本形式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   )6-283

A.商品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输出

2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B    )6-279

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   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

28.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C   )6-291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9.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的中国党人是(  D    )7-323

A.    B.刘少奇

C.周恩来    D.

30.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C   )8-343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

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C   )0-8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学说      B.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2.根据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可以把哲学派别划分为    (  B  )1-36

  A.唯物论和唯心论      B.一元论和二元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世界万物像一阵旋风,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这是一种    ( A )1-42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辩证法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发展的实质是    (  D  )1-53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我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础是    ( B   )1-63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    (  A  )1-82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意识是于物质的精神实体

    C.意识是人的纯粹主观创造        D.意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物

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础性的关系是    (  B  )2-101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象性,另一个是    ( C   )2-107

    A.能动性    B.直接性    C.间接性    D.客观性

9.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B  )2-115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

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  C  )2-

    A.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相符合    B.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相符合

11.在社会意识中,思想体系是    (  B  )3-135

  A.低级层次的社会意识    B.高级层次的社会意识

  C.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D.无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12.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人的自觉活动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A   )3-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      D.机械决定论观点

13.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它们之间是    ( D )3-154

  A.相互孤立的关系    B.相互平行的关系

  C.相互决定的关系    D.相互制约的关系

14.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    (  B  )3-158

  A.思想观念的分歧    B.物质利益的对立

  C.宗教信仰的不同    D.政治主张的差异

15.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该坚持    (  C  )3-178

  A.历史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   B.现实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

  C.历史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D.现实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1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  D  )4-185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7.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    (  C  )4-206

    A.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B.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比率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18.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  (  A  )4-202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平均剩余价值生产

19.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  C  )5-209

    A.议会民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资产阶级专政    D.总统共和制

20.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  B  )5-229

    A.以生产工具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厂房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21.生产不再下降,失业不再增加,企业倒闭停止。这种状态属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 (  B  )5-236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2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率是    (  C  )5-239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流通资本的比率

2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    ( C  )5-248

    A.商品流通中的贱买贵卖      B.商业店员和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24.构成资本家全部职能资本的是    ( D   )5-250

    A.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B.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C.生产资本和借贷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25.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特征是    (  A  )6-275

    A.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    B.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

    C.自由竞争取代私人垄断    D.自由竞争取代国家垄断

26.20世纪后半期垄断组织发展的新形式是    (  D  )6-268

    A.辛迪加    B.卡特尔       C.托拉斯    D.混合联合公司

2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C  )6-271

    A.自由竞争来实现      B.私人垄断来实现

    C.“参与制”来实现    D.“个人联合”来实现

28.在国际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  )7-305

    A.主义者同盟    B.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C.中国党        D.社会民主工党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D  )7-335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30.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B  )8-343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平均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全国2010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D    )0-7

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    )1-35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C    )1-41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我国坚持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D    )1-60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C   )2-96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    D.研究实际情况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D    )2-96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2-105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B    )2-107

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B   )2-114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B    )3-148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C   )3-154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A    )3-170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B   )3-175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l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B    )4-186

A.社会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C   )4-199

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C   )4-205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8.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国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   D   )4-211

A.国家元首    B.

C.    D.议会

19.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   )5-229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  D    )5-233

A.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总和

21.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D   )5-241

A.商品价值    B.生产成本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2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5-255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工会

23.银行利润的本质是(   A   )5-253

A.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C.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

D.银行收取的服务费

24.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B   )6-271

A.“参与制”来实现    B.“个人联合”来实现

C.资本输出来实现    D.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来实现

2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D    )6-279

A.实现经济增长    B.促进充分就业

C.实现外贸平衡    D.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D   )6-291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资本的全球化    D.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7.在苏维埃领导实行战时主义的主要负责人是(  A    )7-310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8.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B    )7-308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29.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  A    )7-323

A.和发展生产力    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党的领导    D.资产阶级的反抗

30.当前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彻底消灭“三大差别”

C.彻底消灭剥削    D.完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  )0-5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1-34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    )1-36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4.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C   )1-51

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

5.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D  )1-57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6.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    )1-55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一种(   C   )1-86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8.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的是(  A    )2-93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9.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B   )2-95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C.正确的科技决定的    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D    )2-107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1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  C    )3-177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

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  C    )3-138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3.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D   )3-147

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

C.生产力的水平    D.生产关系的性质

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C    )3-153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D   )3-161

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    D.社会的改善与革新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D   )4-182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7.“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C    )4-192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货币的所有者在流通中购买到(  B    )4-198

A.劳动工具    B.劳动力

C.劳动场所    D.劳动对象

19.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政体形式是(   A   )4-210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制

C.两党制和多党制

D.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2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D   )5-230

A.预付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B.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C.全部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2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5-232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2.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   A   )5-255

A.银行利息率    B.股息

C.股票票面额    D.股票控制额

23.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的(   B   )5-246

A.货币资本职能    B.商品资本职能

C.生产资本职能    D.流通资本职能

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6-272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C   )6-270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D   )6-280

A.自由市场经济调节    B.制定经济与法令

C.国民经济计划化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2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的物质条件是(  C    )6-301

A.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B.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

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高新科技成果的创造

28.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  B    )7-308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C.巴黎公社的原则    D.生产力决定论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7-335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群众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30.实现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8-341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     )0-19

   A.理论品质    B.理论基础      C.理论核心   D.理论内涵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1-35

   A.世界观和方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1-37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A     )1-53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    C      )1-61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D     )1-66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A      )1-78

   A.客观性    B.变动性     C.社会性    D.能动性

   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B      )2-101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  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是(    B      )2-108

   A.从概念到判断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D.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

   10.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   D    )2-110

   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11.中国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2-127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     B     )3-139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     A     )3-149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4.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D     )3-153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C.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5.“是生产力,改革也是生产力”。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改革与社会(     C     )3-1

   A.都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   B.都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C.都是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D.都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

   16.从本质上看,货币是(    D      )4-1

   A.特殊的资本   B.普通的商品

   C.一般等价物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      )4-207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18.用于发放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C      )4-190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19.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C     )4-214

   A.     B.检察机构      C.议会或国会   D.

   20.公式W…P… 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的(     B     )5-225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顺序一般为(    C      )5-236

   A.萧条—危机—复苏—高涨  B.复苏—高涨—危机—萧条

   C.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D.高涨—萧条—危机—复苏

   2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B     )5-239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成反比

   2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    C      )5-257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D.各类土地的平均生产条件决定

   24.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在(     C     )6-270

   A.它已掌控了所有银行业务   B.它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C.它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   D.它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25.从作用上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    C      )6-282

   A.维护了全社会的利益   B.维护了全体资本家的利益

   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维护了全体私有者的利益

   26.从性质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    B      )6-288

   A.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   B.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C.扼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   D.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工具

   2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D      )6-297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阶级对立已经消失   D.其社会性质发生了部分质变

   28.无产阶级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    A      )7-307

   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

   29.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B     )7-332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0.社会主义社会和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A      )8-351

   A.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市场经济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0-27

   A.与时俱进   B.综合创新     C.理论联系实际   D.发展马克思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1-35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    C      )1-37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    C    )1-42

   A.持续性   B.绝对性      C.一维性   D.伸张性

   5.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    D      )1-61

   A.坚持实践的观点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坚持辩证的否定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D     )1-56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外部矛盾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7.“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    D     )1-86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8.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    A      )2-90

   A.一致的   B.不一致的      C.同时的   D.不同时的

   9.“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C      )2-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

   10.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说的是认识的(      A    )2-108

   A.辩证运动   B.绝对运动     C.相对运动   D.辩证否定

   1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   D     )2-114

   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C.真理和谬误相互排斥   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过程中结成的(     B     )3-139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交往关系   D.竞争关系

   13.“是生产力,改革也是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B     )3-163

   A.   B.  C.   D.

   14.社会的基本形式是(     B     )3-160

   A.和平发展   B.暴力   C.渐进改革   D.文化宣传

   15.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D     )3-134

   A.具有自我意识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

   16.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C      )4-190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D     )4-198

   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劳动力成为商品

   18.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C      )4-203

   A.价值规律   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19.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普选制   D.多党制

   20.合称为流通资本的两种资本是(     C     )5-229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C.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   D.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

   2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5-234

   A.Ⅰ(v+m )=Ⅱc   B.Ⅰ(v+△v+m/x )=Ⅱ(c+△c)

   C.Ⅰ(c+v+m)=Ⅰ(c+△c)+Ⅱ(c+△c)   D.Ⅱ(c+v+m)=Ⅰ(v+△v+m/x)+Ⅱ(v+△v+m/x)

   22.平均利润形成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市场价格围绕(    D     )5-245

   A.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B.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C.价值上下波动   D.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A     )5-257

   A.土地肥沃程度、地址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24.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     B     )6-270

   A.国家垄断资本   B.金融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   D.借贷资本

   25.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    C      )6-268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混合联合企业   D.康采恩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    B      )6-291

   A.生产要素市场化   B.资源配置国际化

   C.国际分工普遍化   D.市场经济一体化

   2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    B      )7-318

   A.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   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

   C.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专政机关

   28.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    A      )7-323

   A.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   B.不断进行社会主义

   C.实行计划经济   D.实行市场经济

   29.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A     )7-324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分配

   30.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    A      )8-351

   A.社会主义社会和主义社会   B.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D.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C   ) 0-5

A.培根、洛克                                         B.圣西门、欧文 

C.黑格尔、费尔巴哈                                  D.斯密、李嘉图 

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D   ) 1-35

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C    )1-41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A    ) 1-51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D    ) 1-61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6.面对消极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B   ) 1-66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D   ) 1-85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D    ) 2-93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感觉、知觉、表象是(  A    ) 2-106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C   ) 2-107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唯理论的错误                                          D.经验论的错误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B    ) 2-118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 3-137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 

C.劳动者的素质                                          D.劳动产品的质量 

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D    ) 3-144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  A    ) 3-153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 

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C    ) 3-161

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C.社会的改善与革新                            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 

16.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B   ) 3-157

A.政治立场                                                B.经济地位 

C.思想观点                                                D.文化水平 

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  D    ) 4-192

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                                  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 4-190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个体劳动与联合劳动的矛盾 

1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  A    ) 4-201

A.m:v                                                      B.v:m 

C.m:(c+V)                                                D.(c+v):m 

2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B    ) 4-186

A.市场供求关系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1.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   A   ) 5-232

A.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                B.劳动资料部类和劳动对象部类 

C.可变资本部类和不变资本部类                D.固定资本部类和流动资本部类 

22.下列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A    ) 5-228

A.生产资料采购时间                                  B.原材料储备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力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2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表现为(  C    ) 5-238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B.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                              D.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2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率水平(   B   ) 5-253

A.大体与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率水平相同 

B.大体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相同 

C.大大高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 

D.大大低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 

25.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B   ) 5-260

A.土地的经营垄断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土地具有不同等级                                  D.资本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26.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是指(  D    ) 6-270

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B.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 

27.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大多采取(  B    ) 6-273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浮动价格                                                D.固定价格 

28.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  C    ) 6-298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29.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C    ) 7-337

A.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 

C.马克思主义政党                                      D.社会主义国家的 

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 8-345

A.社会主义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D.主义社会实现的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

   结果。这是一种(   A     )1-37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2-102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

    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

    A.语言学    B.逻辑学    C.数学    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3-173

    A.折中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3-178

    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

    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

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4-187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

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B     )5-(要理解教材内容)

    A.不会有很大变化    B.会不断扩大

    C.会不断缩小        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

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4-206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

    A.议会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

20.超额利润是(    D    )5-245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D    )5-250

    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

    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

    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

22.利息的本质是(    A    )5-251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

23.土地价格是(    D    )5-262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

    C.利息的资本化          D.地租的资本化

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   A     )6-273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社会生产价格    D.市场价格

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C     )6-274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金融资本主义

26.下列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   B     )6-293

    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D.信息产业的兴起

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6-300(结合教材理解)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

    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              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28.社会主义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   A     )7-309

    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主义第一阶段                  D.战时主义阶段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7-334

    A.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主义

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8-345

    A.社会主义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    D.主义社会实现的

全国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  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 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 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D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    D.实践—认识—实践 

9.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

A.形象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11.生产方式包括(   C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  A   )

A.教育    B.管理  

C.生产资料    D.自然科学 

1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B  )

A.渔猎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14.社会改革和社会都根源于(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1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A  )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C   )

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 

1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   A  )

A.利己主义    B.拜金主义 

C.自由主义    D.享乐主义 

19.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   B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运输阶段 

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  C   )

A.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消耗的资料的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  B   )

A.c+v+m    B.c+v 

C.v+m    D.c+m 

2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   D  )

A.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B.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C.借贷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D.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2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  A   )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工会 

2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   A  )

A.垄断价格    B.个人联合 

C.参与制    D.资本输出 

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   C  )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

2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D  )

A.混合联合公司    B.公司 

C.托拉斯    D.国际垄断联盟 

27.提出社会主义同时胜利论的是(   A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C  )

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    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C.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    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2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B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C.政治不同    D.意识形态不同 

3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   )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    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D.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 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

      A.精读马列原著    B.把握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 A )

      A.物质生产活动            B.处理社会关系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艺术表演活动

 3.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 B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        B.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

      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

 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C )

      A.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B.局部和整体的联系

      C.个别和一般的联系            D.量变和质变的联系

 5.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B )

      A.意识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6.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 D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 B ) 

    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8.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

    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D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C.经验论的错误                    D.唯理论的错误

 9.感觉、知觉、表象是( C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C )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 )

A.生产工具    B.运输工具    

C.通讯设备    D.包装设备

1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说( B )

    A.任何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经济基础之后    B.任何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整体的变化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D )

A.机械决定论    B.历史唯心论   

 C.历史宿命论    D.历史唯物论

1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 C )

    A.是由人的文化素质决定的        B.是由人的心理素质决定的

    C.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D.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15.商品的二因素指的是( C )

    A.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        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C.价值和使用价值            D.价值和交换价值

16.货币的本质是( A )

    A.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偶尔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固定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        D.偶尔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

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D )

    A.能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B.能生产出具有价值的物品

    C.仅能生产出自身价值                D.能生产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18.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是( B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通资本

19.在购买阶段,产业资本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20.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划分为( B )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C.劳动工具和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1.平均利润的形成主要是( B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部门内部垄断的结果    D.部门之间垄断的结果

22.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中( D )

    A.货币资本的职能        B.生产资本的职能

    C.流通资本的职能        D.商品资本的职能

23.农业资本家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属于( B  )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利润

24.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 B )

    A.垄断的工业资本家            B.垄断的银行资本家

    C.垄断的商业资本家          D.垄断的农业资本家

25.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的物质基础是( C )

    A.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B.国家管理经济职能

    C.社会化大生产            D.经济全球化

26.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不属于这些新变化的是( C )

    A.工人持股现象的产生        B.资本社会化趋势的发展

    C.工会组织的产生            D.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27.《党宣言》的作者是( A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斯大林 

    C.卢森堡、拉法格      D.、朱德

28.列宁对于无产阶级的重大理论贡献是( D )

    A.提出了战时主义      B.提出了新经济

    C.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    D.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2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 )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B.敌对势力的反抗,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0.当前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B )

    A.实现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实现博爱平等            D.实现平均分配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B  )

A.培根、洛克      B.斯密、李嘉图       C.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

2、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D  )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一元论

3、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 C  )

A.唯物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主观唯心主义

4、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C  )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B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6、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辩证唯物主义人无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A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人实施主体对客体的反应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直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认识-实践-认识  D.实践-认识-实践

9、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A  )

 A.相对性    B.能动性     C.绝对性     D.普遍性

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时是否(  C  )

A.与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相符合     B.与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相符合

C.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与党的路线方针相符合

1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C   )

A.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统一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

12、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其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 C   )

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13、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 B  )

A.生产力的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1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但最基本的动力是( D  )

A.阶级斗争   B.社会改革  C.社会技术  D.社会基本矛盾

15、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   A )

A.有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B.有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

C.有政治主张的差异引起的    D.有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

1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 D   )

A.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

C.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17、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 D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8、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B  )

A.二者成正比      B.二者成反比C.二者总按相同比列变化  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

19、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矛盾

20、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C   )

A.生产资本、流通资本和银行资本    B.生产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21.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属于资本周转过程中的(  B )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  D停工时间

22.在平均利润形成之前,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他的利润率一般在( B )

A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B低于社会平均水平C等于社会平均水平D等于其剩余价值率

23.商业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是通过(B )

A剥削商业店员的具体劳动获得的  B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获得的

C剥削产业工人的具体劳动获得的  D剥削产业工人的必要劳动获得的

24.从理论上讲,股票的价格( A )

A同股息成正比,同利息率成反比  B同股息成反比,通利息率成正比

C通股息和利息率都成正比        D通股息和利息率都成反比

25.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分为( B )

A分工,协作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B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

C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个阶段D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

26.垄断资本家在售卖商品时,一般都会采用( A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C市场价格D计划价格

2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C )

A其社会性质已发生本质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得到彻底解决

C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D其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根本缓解

2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 )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主义

C敌对阶级的反抗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29.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C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党宣言》     D《格达纲领批判》

30.下列各项不属于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C )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D人得自由而全面发展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除《哲学的贫困》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是(  C  )0-11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党宣言》    D.《资本论》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1-40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客观实在性    D.可知性

3.“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  B  )1-41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D   )1-51

A.江河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    B.核泄漏事故危及人类的生存

C.毁林导致生物物种的迅速减少    D.彗星出现预示将要发生战争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C  )1-69

A.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B  )1-85

A.学习科学理论    B.投身社会实践

C.了解实际情况    D.制定周密计划

7.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  A  )2-102

A.缺乏实践的观点    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

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    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

8.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D  )2-107

A.客观性    B.能动性

C.抽象性    D.形象性

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  C  )2-114

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  C  )2-119

A.普遍性    B.特殊性

C.不确定性    D.绝对性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B  )3-132

A.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    B.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1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A )3-135

A.哲学    B.物理学

C.数学    D.语言学

13.在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3-139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4.既坚持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属于(  A  )3-150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15.关于社会分工的产生,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D   )4-183

A.社会分工是私有制的产物    B.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C.社会分工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D.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16.构成商品价格基础的是(  B  )4-192

A.使用价值    B.价值

C.商品供给    D.商品需求

17.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A  )4-201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动资本    D.流通资本

18.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工作日延长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A   )4-202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剩余价值

19.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  C  )5-225

A.生产、流通和销售阶段    B.生产、储存和销售阶段

C.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    D.购买、生产和储存阶段

20.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资本家的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  B  )5-228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商品资本和流通资本    D.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21.资本主义生产的成本不包括(  D  )5-237

A.工人的工资    B.原材料的耗费

C.固定资本的折旧费    D.固定资本未折旧的部分

22.商品资本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除了商人有的投资外还必须有( A   )5-247

A.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工

B.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分工

C.商业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的分工

D.商业资本家和商业店员之间的分工

23.资本主义经济中,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C  )5-256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C.平均利润    D.利息

24.自由竞争与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6-272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C.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D.生产集中取代自由竞争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A   )6-280

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B.国家管理企业,企业引领市场

C.国家宏观,企业微观规制    D.国家引导,市场自由竞争

26.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主要手段是(  B  )6-279

A.经济手段和经济计划    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和经济计划    D.法律手段和经济计划

27.在前苏联推行所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领导人是(  B  )7-312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8.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起始于(  B  )7-314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中国社会主义以后    D.古巴社会主义以后

29.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7-335

A.集体领导制    B.首长负责制

C.集体问责制    D.民主集中制

30.实现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8-341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

C.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D.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义社会显著特征的是( D  )8-343 

A.按生产要素分配 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按能力大小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7-335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3.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C  )7-320

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人民群众完全自由 D.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4.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 B  )7-314 

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 

5.一般而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6-292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劳动力流动全球化 

6.由资本主义国家收购部分股权后的私人企业属于( B  )6-278 

A.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D.资本主义私人经济 

7.近几十年来垄断组织国际化的最主要形式是( D  )6-269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康采恩 D.公司 

8.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D  )5-256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C.垄断地租 D.平均利润 

9.在平均利润率不变、借贷供求大体平衡的条件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  B  )5-252 

A.社会心理因素 B.习惯和法律传统 

C.历史和道德因素 D.商品市场的供需状况 

10.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本质与真正来源是( C  )5-248 

A.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加价 B.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C.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D.商业店员实现的剩余价值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A  )5-235 

A.生产过剩 B.商品短缺 

C.长期萧条 D.持续高涨 

12.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D  )5-231 

A.提高平均利润率 B.提高剩余价值率 

C.提高资本积累率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13.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

A.议会制 B.普选制 

C.三权分立制 D.民主共和制 

14.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B  )4-203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C.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D.降低劳动力价值 

15.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C  )4-190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D  )4-183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市场经济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7.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C  )3-178 

A.历史命运的安排 B.纯粹的历史必然 

C.时代发展的需要 D.纯粹的历史偶然 

18.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段之间( A  )3-158

A.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B.道德观念的巨大差异 

C.政治理念的根本对立 D.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 

19.“是生产力,改革也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C  )3-153 

A.马克思 B.恩格斯 

C. D. 

2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D  )3-137 

A.运输设备 B.传动装置 

C.动力系统 D.生产工具 

2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D  )2-115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C.两种各自的真理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22.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B  )2-123 

A.激发求知欲望 B.指导社会实践 

C.满足好奇心理 D.发展个人兴趣 

23.“圣人不行而知”,这种观点属于( C  )2-102 

A.唯物主义反映论 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C.唯心主义先验论 D.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 A  )2-93 

A.实践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唯物论的观点 

2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体现的是( C  )2-91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2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A  )1-68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现象表现本质的原理 

C.量变和质变的原理 D.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2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B  )1-66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C.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D.事物的变化是否有根据 

28.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  )1-57 

A.同一性和斗争性 B.统一性和多样性

C.普遍性和牺牲性 D.一般性和个别性 

29.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 C  )1-35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反映论和先验论 

30.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8-356 

A.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40年代 

C. 19世纪60年代 D. 19世纪80年代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D   )0-14、15     

A.马克思和李嘉图     B.马克思和圣西门     

C.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D.马克思和恩格斯 

2.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   A   )1-36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物质性     

C.世界的可知性     D.世界的多样性 

3.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C   )1-51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   A   )1-61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B   )1-56     

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   A   )1-85   

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   

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     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C   )2-102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绝对观念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神秘天意的启示

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   D   )2-106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    )2-108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策略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B   )2-127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3-134     

A.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     B.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     

C.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教育属于(   C   )3-138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准备性因素     D.渗透性因素 

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D   )3-1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C.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改变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4.人的本质在于(   C   )3-169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文化素质 

15.具体劳动(   A   )4-184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B   )4-198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C   )4-203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8.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D   )4-214     

A.检察机构     B.     

C.机构     D.议院或国会 

19.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  B   )5-225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年剩余价值率是(   C   )5-231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比 

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 

21.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   B   )5-249     

A.剩余价值率     B.平均利润率     

C.银行的贷款利率     D.银行的存款利率 

2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D   )5-255     

A.董事会     B.监事会     

C.理事会     D.股东大会 

23.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B   )5-260     

A.土地的经营垄断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土地的肥沃程度     D.土地的地理位置 

24.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B )6-267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25.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   C   )6-277     

A.基础设施的建设     B.战略性科学研究     

C.普通消费品生产     D.公品生产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   B   )6-278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     

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     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7.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C   )7-308     

A.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B.巴黎公社原则    

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D.生产力决定论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   )7-319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D   )7-332     

A.差距的拉大     B.领袖的出现     

C.政治的蔓延     D.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30.实现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8-341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C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   

A.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B.C.有形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   

A.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D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   

A.艺术 B.宗教   

C.政治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A.人的价值追求 B.人的政治立场 

C.人的情感态度 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具体劳动D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6.价值规律是B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D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D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A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C   

A.生产相对过剩 B.需求绝对减少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D 

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   

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C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农业资本 

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A 

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   

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 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 

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C   

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 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   

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D.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   

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C 

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 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   

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D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B   

A.黑格尔 B.圣西门   

C.费尔巴哈 D.李嘉图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D   

A.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主义 

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B   

A.社会主义社会 B.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   

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 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o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其中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近代英国哲学                    D.近代法国哲学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陛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A.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

  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

  C.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        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

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

  A.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C.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10.“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句话

    强调的是

    A.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存在根源于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

11.在生产关系的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产品的分配方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交换方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2.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是一个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文化范畴                  D.交往范畴

1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人的道德品性              B.人的经济地位

    C.人的价值追求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使用价值                  B. 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6.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A.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B.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政党制度                  B.法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18.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大体可分为

    A.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是指

    A.资本主义国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资本

    B.资本主义国家金融领域中流通的所有资本的总和

    C.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20.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实现充分就业              B.稳定币值、汇率和物价

    C.促进市场总供需平衡        D.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

21.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A.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B.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C.实现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

  D.不断发展社会的民主与法制

22.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开面世的纲领性文件是

    A.《主义原理》               B.《党宣言》

    C.《哥达纲领批判》               D.《国家与》

23.无产阶级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压迫决定的

  24.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建立完全纯粹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严格管控的计划经济

  25.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平均分配        D.定量分配

文档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及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0-19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