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前谈话:
欢迎各位同学,请坐好。很高兴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泰城,有机会给咱们实验学校四年级 班的同学们上节课,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
有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于老师的到来,大家是不是应该表示欢迎呢?怎么欢迎?(生)不知老师一个人呢,那怎么欢迎?(生)
刚才老师说了一句名言,哪句谁还记得?(生)知道是谁说的吗?(孔子)
课件呈现孔子名言(部分),学生自读。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孔子的一篇课文。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交流介绍,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孔子的图像,组织学生交流对孔子的了解。
师:这就是孔子。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世界上的影响也相当大。]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通过一个故事来进一步认识这位中国的圣人。
2、板书课题,指导提醒“琴”字书写。
(1)通过课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2)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教师相机梳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提示:标画自然段;读通读顺课文,遇到生字词和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掌握情况。(同桌互读——齐读)
厌 倦 诚 恳 沉 浸 抑 扬 体 恤
毕恭毕敬 如醉如痴 激情洋溢 炉火纯青 戛然而止 席地而坐
例举词语:ABAC式(自言自语、一心一意、如火如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照质疑问题,汇报读书收获。
梳 理:孔子学琴经历了几个阶段?
板 书:学会曲谱;掌握技巧;领会思想;悟出作者。
结合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孔子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教学切入:
A、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现在就让我们将目光拉回到2000多年前,走近五十岁的孔子,重温他刻苦学琴的点点滴滴。
B、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学自如。刚刚读过两遍书,我们就对课文的主人公有了初步了解,相信通过进一步深入精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学习收获,增加你的人生智慧!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一)品读第二段,学会曲谱:
1、指名读,课件呈现段落语句;
2、汇报孔子学琴、练琴的语句,顺机理解“毕恭毕敬”、“没有厌倦”。
3、朗读体会;
4、师:这么认真的练习得到老师的认可了吗?
5、生汇报。
6、师引读:孔子学会了曲谱,师襄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的时候,他诚恳地说——
【课件文字】 “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
7、解读孔子的话——孔子的话什么意思?
8、转折关系语句表述练习,进一步明确孔子心意。
孔子学会了曲谱,还要掌握弹奏技巧。
尽管孔子学会了曲谱,还要掌握弹奏技巧。
“我不仅要学会曲谱,还要掌握弹奏的技巧。” ( 不但……而且…… )
9、师: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严格要求,认真扎实,谦逊好学……)
(二)品读第三段,掌握技巧:
1、自由读,思考:孔子弹奏的技巧如何了呢?
2、解读句子: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行云流水)
3、过渡:在师襄看来,他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把曲子弹得如行云流水,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是不是这样想的,他是怎么说的呢?
4、生读句子汇报。
5、师:意在告诉师襄什么?
引导学生先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之后课件呈现语句加以比较:
【课件】:
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不会使人感动。
师:孔子的意思就是“我”不但要掌握弹奏技巧,而且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所以他说——
问:孔子做到了吗?
(三)品读第四段,领会思想
1、快速默读课文并汇报:这段话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解读:“如醉如痴”——“如” 醒悟 (被感染了) “激情洋溢”
先解答“如醉如痴”字面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作为听者的师襄已经如醉如痴了?
激情洋溢——从中可以体会出孔子已经把“情感”融入弹奏的曲子之中了,琴艺达到了使人陶醉的相当高超的水平!
3、朗读相关语句【配乐】。
4、师:一曲终了,师襄会怎么说?(完全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5、【课件】呈现语句:
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思考:这次孔子的话又意在告诉师襄什么?
(不仅…….还…….)
6、省略号揣摩:(孔子)说完,又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思考: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
(冥思苦想、苦苦思索,这位作曲者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联系下文。
过渡:结果如何?
(四)品读第五段,悟出作者
1、引读:当师襄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听着琴声,陶醉其中,师襄的感情随着抑扬的琴声起伏不平时——
2、课件出示语句,生接读:
【课件】
突然,琴声戛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思考:孔子为什么这么激动?
理解“戛然而止”:一下子停住。(此前在什么时候停下的,一连弹了这么多天,作为老师的师襄连劝了数次,怎们就戛然而止了呢?)
3、师:正所谓“百忍成钢,百炼成金”——“千淘万漉始见金”啊!
这就是“炉火纯青”的琴艺!
理解“炉火纯青”( 人琴合一,琴艺已经是能够通过弹奏的乐曲直接到达谱曲人的内心世界了。没有人告诉他作曲人是谁,却能够自己通过一天又一天的练习,一次又一次的揣摩,终于自己琴曲的绝妙。 )
读到这儿,你想对孔子说什么呀?
(佩服——五体投地!)
四、回顾历程,升华认识:
1、快速回顾浏览全文,支撑孔子不厌其烦、不知疲倦,一直埋头练习琴曲的精神动力到底是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认识:不知满足,学而不厌,执着追求,精益求精。
2、【课件】呈现人物图片,提升对人物的认识:
教师:这就是——
倾尽一生研究学问“学而不厌”;终其一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孔子!
这就是世人瞩目、万人景仰的“万世师表”!
他有着一个虽然字面渺小却永远真正伟大的名字——孔子!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作业:抄写文中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语句,进一步加深体会。
2、背诵积累孔子的语句。
板书设计:
29 孔子学琴
炉火纯青
悟出作者
领会思想
掌握技巧
学会曲谱 ( 不仅……还要…… )
附课文:
29 孔子学琴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还是位音乐行家呢。弹琴、鼓瑟(sè)、吹笙(shēng)、击磬(qìng),他样样都会,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五十岁那午,他还特意向著名音乐家师襄(xiāng)学弹琴。
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一晃十天过去了,师襄还不见孔子来学新的曲子,感到有些奇怪,便去看个究竟。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师襄轻轻走进屋里,对孔子说:“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说完,又席地而坐,继续弹奏起来。
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chī),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好半天,师襄才醒悟过来。他快步走了过去,激动地说:“你已经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说完,又沉浸(jìn)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又来听孔子弹琴。他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感情随着抑(yì)扬的琴声起伏不平。突然,琴声戛(jiá)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xù)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师襄一听,既惊异,又佩服。他站起身来,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chún)青啊!我听老师讲过,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附资料:
一、词语理解: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停止。
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出自】: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厌倦: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
诚恳:真诚而恳切。
体恤: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人以同情照顾。
二、人物简介:
1、孔子:古代人名字的“子”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做事认真——精益求精。
人物述评:
A、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B、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清.徐宗干
2、师襄:
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
《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3、周文王: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亦称西伯昌。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周文王提倡仁义爱国,体恤爱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三、孔子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juàn)。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乐器了解
琴、瑟
瑟:古代弦乐器,像琴。现在所用的瑟有两种,
一种有25跟弦,一种有16根弦。
笙
磬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已。”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默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拜七岁孩童为师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年仅七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到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次,正坐车赶路,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发现路上有三个小孩正在玩耍,其中有一个小孩站在路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小孩回答说:“城池在此,车马怎么能够通过?”
孔子探身问道:“城在什么地方?”小孩回答说:“就在你的脚下呀。”孔子下车观看,果然看见小孩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
小孩拿出一副大人的样子反问道:“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哪听说过城要避开车的道理?” 孔子听了,非常诧异,他没有想到一个幼童如此能言善辩,而且像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样的门关不上?什么样的牛没有犊?什么样的马没有驹?什么样的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树杈?……”孔子一连问了四十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地听完,不慌不忙地答道:“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关不上,泥牛没有犊,木马没有驹,砍刀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仙人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季白天短,夏季白天长,枯树不长树杈……”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与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广泛,项橐却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被深深折服了,频频赞叹,连说了六个“善哉”。
项橐并不知道自己对面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于是也反问了孔子几个问题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
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孔子听后连声感叹“后生可畏也。”孔子有对项橐说:“我车中有棋,我们赌一盘输赢吧。”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断然拒绝了。孔子惊讶地问他原因,他振振有词地说:“我不。天子好,天下就不太平,天公也不做美;诸侯好,就无心治理国家;官吏好,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就会错过耕种的好时机;做学问的人好,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就该挨揍了。原本是无聊、无用的事情,学它做什么?”
孔子听了这番话之后,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于是拜项橐为自己的老师,7岁的项橐从此名声远播。
29 孔子学琴
课前谈话:
欢迎各位同学,请坐好。很高兴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泰城,有机会给咱们实验学校四年级 班的同学们上节课,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
有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于老师的到来,大家是不是应该表示欢迎呢?怎么欢迎?(生)不知老师一个人呢,那怎么欢迎?(生)
刚才老师说了一句名言,哪句谁还记得?(生)知道是谁说的吗?(孔子)
【课件】呈现孔子名言,学生自读。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孔子的一篇课文。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交流介绍,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孔子的图像,组织学生交流对孔子的了解。
师:这就是孔子。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世界上的影响也相当大。】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通过一个故事来进一步认识这位中国的圣人。
2、板书课题,指导提醒“琴”字书写。
(1)通过课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2)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教师相机梳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提示:标画自然段;读通读顺课文,遇到生字词和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掌握情况。(同桌互读——齐读)
厌 倦 诚 恳 沉 浸 抑 扬 体 恤
毕恭毕敬 如醉如痴 激情洋溢 炉火纯青 戛然而止 席地而坐
例举词语:ABAC式(自言自语、一心一意、如火如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照质疑问题,汇报读书收获。
梳 理:孔子学琴经历了几个阶段?
板 书:学会曲谱;掌握技巧;领会思想;悟出作者。
结合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孔子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最后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教学切入: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学自如。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现在就让我们将目光拉回到2000多年前,走近五十岁的孔子,重温他刻苦学琴的点点滴滴。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一)指导学习,品读交流:
第二段,学会曲谱:
1、自由读,标画描写孔子学琴、练琴的语句;课件呈现段落2;
2、学生汇报,顺机理解“毕恭毕敬”、“没有厌倦”。
3、朗读体会;
4、师:这么认真的练习得到老师的认可了吗?
5、生汇报。
6、师引读:孔子学会了曲谱,师襄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的时候,他诚恳地说——
【课件】
“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
7、解读孔子的话——孔子的话什么意思?
8、递进关系语句表述练习,进一步明确孔子心意。
尽管孔子学会了曲谱,还要掌握弹奏技巧。
“我不仅要学会曲谱,还要掌握弹奏的技巧。” ( 不但……而且…… )
9、师:透过师襄初次到孔子家的所见所闻,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严格要求,认真扎实,谦逊好学……)
(二)自读实践,品读感悟:
1、组织学生自读学习3—5段,标画表现孔子学琴态度的语句,加以揣摩。
2、交流汇报,提升认识,指导朗读。
A、品读第三段(掌握技巧)
(1)第二次学琴,师襄看到、听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解读句子: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可以怎么形容——行云流水)
(3)师:在师襄看来,他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把曲子弹得如行云流水,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是不是这样想的,他是怎么说的呢?
(4)生读句子汇报。【 “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 】
(5)师:意在告诉师襄什么?引导学生先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之后课件呈现语句加以比较。
【课件】:
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不会使人感动。
师:孔子的意思就是“我”不但要掌握弹奏技巧,而且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所以他说——“我还没有真正……”
问:孔子做到了吗?
B、品读第四段(领会思想)
(1)汇报:这段话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解读:“如醉如痴”——“如” 醒悟 (被感染了) “激情洋溢”
先解答“如醉如痴”字面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作为听者的师襄已经如醉如痴了?
激情洋溢——从中可以体会出孔子已经把“情感”融入弹奏的曲子之中了,琴艺达到了使人陶醉的相当高超的水平!
(3)朗读相关语句【配乐】。
(4)师:一曲终了,师襄会怎么说?(完全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5)【课件】呈现语句:
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思考:这次孔子的话又意在告诉师襄什么?
(不仅…….还…….)
(6)省略号揣摩:(孔子)说完,又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思考: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
(冥思苦想、苦苦思索,这位作曲者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联系下文。
过渡:结果如何?
C、品读第五段(悟出作者)
(1)师:(第四次)当师襄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听着琴声,陶醉其中,师襄的感情随着抑扬的琴声起伏不平时——
(2)课件出示语句,生接读:
【课件】
突然,琴声戛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思考:孔子为什么这么激动?
理解“戛然而止”:一下子停住。(此前在什么时候停下的,一连弹了这么多天,作为老师的师襄连劝了数次,怎们就戛然而止了呢?)
(3)师:正所谓“百忍成钢,百炼成金”——“千淘万漉始见金”啊!
这就是“炉火纯青”的琴艺!
理解“炉火纯青”( 人琴合一,琴艺已经是能够通过弹奏的乐曲直接到达谱曲人的内心世界了。没有人告诉他作曲人是谁,却能够自己通过一天又一天的练习,一次又一次的揣摩,终于自己琴曲的绝妙。 )
读到这儿,你想对孔子说什么呀?
(佩服——五体投地!)
四、回顾历程,升华认识:
1、快速回顾浏览全文,支撑孔子不厌其烦、不知疲倦,一直埋头练习琴曲的精神动力到底是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认识:不知满足,学而不厌,执着追求,精益求精。
2、【课件】呈现人物图片,提升对人物的认识:
教师:这就是——
倾尽一生做人“执著追求”、“谦逊扎实”、“永不满足”的孔子,这就是终其一生做学问“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孔子!
这就是世人瞩目、万人景仰的“万世师表”!
他有着一个虽然字面渺小却永远真正伟大的名字——孔子!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抄写文中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语句,进一步加深体会。
2、背诵积累孔子的语句。
板书设计:
29 孔子学琴
炉火纯青
悟出作者
领会思想
掌握技巧
学会曲谱 ( 不仅……还要…… ) 学而不厌 精益求精
“当你向某个人竖起大拇指时,请看看你的其他四个手指指向的却是自己,可当你用手指向别人的时候,请再次看看你的其他手指,有三个指的是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