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写作(一)》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40:22
文档

《写作(一)》教学大纲

《现代写作教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110512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现代写作教程英文名称TeachingProgramofContemporaryWriting总学分2总学时数30讲课学时30实践学时0开课单位文法系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主要教学参考书《写作》刘海涛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考核方式理论课程考核:考查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写作教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
推荐度:
导读《现代写作教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110512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现代写作教程英文名称TeachingProgramofContemporaryWriting总学分2总学时数30讲课学时30实践学时0开课单位文法系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主要教学参考书《写作》刘海涛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考核方式理论课程考核:考查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写作教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
《现代写作教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110512课程性质专业课

中文名称现代写作教程
英文名称Teaching Program of Contemporary Writing 

总 学 分

2总学时数30讲课学时30实践学时

0
开课单位文法系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先修课程 无

选用教材 《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主要教学

参 考 书

《写作》刘海涛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6

考核方式理论课程考核:考查

本课程在

专业课程

体系中的

地 位 和

作    用

《现代写作教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

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

《现代写作教程》课程是中文系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和语言学课程、文学课程都有紧密的联系,本课程具有较高的理论层次,又注重训练,突出师范性,重视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现代写作教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

课程的任务: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章节及主要内容

学时分配备注
总课时讲授实践习题(作业)

1第1章 绪 论

220P19-20第四、六、十二题

实践为课堂即兴写作
2第2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440P46-47第二、六题

3第3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880P73第四、六题

4第4章 写作行为过程

880P97第一、五题

5第5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巧

880P129第一、二题

总   计

30300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写作、写作学的概念;

2.了解写作活动的特点;

3.理解学习写作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重点】

现代写作的含义和特性;

【教学难点】

现代写作的作用;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

一、现代写作的含义(了解)

(一)现代写作的诞生

(二)现代写作文体的发展

(三)现代写作的空间意识

(四)现代写作的工具化特征

(五)思维和思维方法

二、现代写作的作用(掌握)

(一)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

(二)现代管理借助的必要手段

(三)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第二节  现代写作的特性(掌握)

一、个体创造性

二、实践操作性

三、动态综合性

第三节  高师现代写作课的任务(了解)

一、传授写作理论

二、锻炼综合素质

三、增强教练本领

第四节  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了解)

一、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

二、现代写作“教”与“学”的方法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教学目的】

1. 了解写作主体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2. 理解写作客体的作用及构成;

3. 掌握写作主、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写作主体的能力;

2.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质

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了解)

(一)生活素养的源泉

(二)生活素养的升华

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了解)

(一)学识修养的内涵

(二)学识修养的构成

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了解)

(一)人品与文品

(二)人格品位与选材立意

(三)人格品位与文章格调

四、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了解)

(一)审美理想的作用

(二)审美理想的创造

1.按美的规律创造美

2.美的创造需要激情

3.审美创造与美学知识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理解)

(一)观察的含义

(二)观察能力的构成要素

1.注意力

2.鉴别力

3.联想力

(三)观察的方法

1.定位观察

2.移位观察

3.比较观察

二、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理解)

(一)感受的含义

(二)感受能力的培养

1.培养敏锐地感知能力

2.扩展丰富的情感趣味

3.追求独特的体悟能力

(三)感受的种类

三、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理解)

(一)思维的含义

(二)思维的方法

1.归纳与演绎

2.分析与综合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写作主体的想象能力(理解)

(一)想象的含义

(二)想象的种类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1.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

2.以强烈的激情为动力

3.以高度的理性为指导

第三节  写作客体的构成

一、对象化的自然景观(掌握)

(一)自然现象与写作对象

(二)自然物景与写作触发

(三)自然物象语表达媒介

二、群体化的社会生活(掌握)

(一)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二)文学的社会功能

三、个体化的人生状态(掌握)

(一)个体的人生状态

(二)个体特征的生理基础

(三)个体特征的后天因素

(四)写作的个性化特征

四、外在化的精神产品(掌握)

(一)精神文化与精神产品

(二)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

(三)精神文化的生产特性

(四)精神文化与精神消费

第四节  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一、写作主客体的对照关系(理解)

二、写作主客体的同型关系(理解)

三、写作主客体的双向建构(掌握)

四、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理解)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教学目的】

1. 理解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及其相关的概念;

2. 掌握集材、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教学重点】

1.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2.集材、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要求和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采集材料、提炼材料、安排结构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

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理解)

(一)材料的含义

(二)材料的作用

1.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2.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表现主题的支柱

3.材料是安排结构的依据

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掌握)

(一)材料的选择

1.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2.要选择真实的材料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二)材料的使用

1.材料的顺序要贴切

2.材料的详略要得当

3.材料与观点相统一

三、主题的含义与特性(理解)

(一)主题的含义

(二)主题的特性

1.主题具有客观性

2.主体具有主观性

3.主体具有时代性

四、主题的提炼与要求(熟练掌握)

(一)主题的提炼

1.选择好表现主题的角度

2.追求一定的深度

3.用于推陈出新

(二)提炼主题的要求

1.主题要正确

2.主题要深刻

3.主题要集中

第二节  写作载体的外形

一、结构的含义与形式(理解)

(一)结构的含义

(二)结构的形式

1.开头

2.主体

3.结尾

二、结构的单位与要求(掌握)

(一)结构的基本单位

1.层次与段落的区别

2.层次和段落的划分

(二)结构的基本要求

1.形式匀称

2.衔接紧密

3.节奏鲜明

三、语言的功能与素养(理解)

(一)语言的功能

(二)语言素养的培养

1.吸收生活中的鲜活语言

2.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

3.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

四、语言的特性与要求(熟练掌握)

(一)语言的特性

1.新闻语体

2.文学语体

3.理论语体

4.应用语体

(二)语言的要求

1.准确

2.简洁

3.生动

第三节  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

一、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理解)

(一)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

(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

(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

二、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掌握)

(一)求知性

(二)交际性

(三)创造性

三、写作受体解读的方法(熟练掌握)

(一)解读的原则

1.类型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三思性原则

(二)解读的方法

1.笔读法

2.声读法

3.分类法

4.比较法

5.圆识法

第四节  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

一、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理解)

二、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理解)

三、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掌握)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             

【教学目的】

1.了解感知、运思、行文的交叉递变过程;

2.理解写作行为过程是认识和表达的矛盾统一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感知与采集、运思与构思、行文与表达三组概念;

【教学难点】

写作感知、运思、行文的交叉递变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写作感知

一、写作感知的特性(理解)

二、写作感知的方法(掌握)

三、写作感知的过程(掌握)

第二节  写作运思

一、写作运思的特性(理解)

二、写作运思的方式(掌握)

三、写作运思的过程(掌握)

第三节  写作行文

一、写作行文的特性(理解)

二、写作行文的方法(熟练掌握)

三、写作行文的过程(熟练掌握)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巧         

【教学目的】

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技巧;

【教学重点】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的类别与方法;

【教学难点】

表达技巧的训练;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写作表达方式

一、叙述的视角与方法(掌握)

(一)叙述的视角

1.第一人称

2.第二人称

3.第三人称

(二)叙述的方法

1.顺叙

2.倒叙

3.插叙

4.补叙

5.平叙

二、描写的类别与要求(掌握)

(一)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行动描写

4.心理描写

(二)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

2.社会环境描写

(三)场面描写

(四)细节描写

三、抒情的方式与要求(掌握)

(一)直接抒情

(二)间接抒情

四、议论的要素与方法(掌握)

(一)议论的要素

1.论题

2.论点

3.论据

4.论证

(二)论证的方法

1.立论方法

2.驳论方发

五、说明的分类与方法(掌握)

(一)说明的类别

(二)说明的方法

1.定义说明

2.诠释说明

3.分类说明

第二节  传统常用写作技法

一、聚焦与立骨(理解)

(一)聚焦

1.人物聚焦

2.细节聚焦

3.场面聚焦

(二)立骨

1.一字立骨

2.一句立骨

3.一段立骨

二、悬念与那辗(理解)

(一)悬念

1.设悬

2.解悬

(二)那辗

1.多重铺垫,曲径通幽

2.抑扬结合,欲擒故纵

3.明断暗续,另辟蹊径

三、巧合与误会(理解)

(一)巧合

1.巧合要合理

2.巧合要新奇

(二)误会

1.言语误会

2.视觉误会

第三节  现代常用写作技法

一、意识流与蒙太奇(理解)

(一)意识流

1.内心独白

2.自由联想

3.时空交错

(二)蒙太奇

1.相似式蒙太奇

2.平行式蒙太奇

二、反讽与黑色幽默(理解)

(一)反讽

1.言语反讽

2.情境反讽

3.互文反讽

(二)黑色幽默

三、象征与变形(理解)

(一)象征

1.整体象征

2.局部象征

(二)变形

1.畸变

2.物化

第四节  写作技法的辨证艺术

一、正与反(掌握)

(一)先正后反

(二)先反后正

二、虚与实(掌握)

(一)以侧显本

(二)以对写本

三、抑与扬(掌握)

(一)欲扬先抑

(二)欲抑先扬

四、张与弛(掌握)

(一)张弛式

(二)弛张式

五、断与续(掌握)

(一)断处皆续

(二)先断后续

   思考与练习

五、本大纲尚需说明的问题

1、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结合案例理解理论并运用于实践。

2、做好规定的练习题,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安排,适当时可以自行处理,不必按照大纲死搬教条。

4、本大纲编制依据是:

①学院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②我院设备及师资现有条件。

执笔教师: 李贯华     教研室主任:厉芹    教学单位主任: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四日

文档

《写作(一)》教学大纲

《现代写作教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110512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现代写作教程英文名称TeachingProgramofContemporaryWriting总学分2总学时数30讲课学时30实践学时0开课单位文法系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主要教学参考书《写作》刘海涛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考核方式理论课程考核:考查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写作教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