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二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40:24
文档

高二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试题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
推荐度:
导读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习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B.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C.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  

   D.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

   B.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D.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C.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 

   D.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丕,字齐物,相州人,颇涉学问。周世宗镇澶渊,辟司法参军。有盗五人狱具,丕疑其冤,缓之。不数日,果获真盗,世宗嘉其明。慎历顿丘、冠氏、元城三县令。世宗即位,改右班殿直。自陈本以儒进,愿受本资官。世宗曰:“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际,藉卿干事,勿固辞也。”未几,出监明灵砦军。世宗征淮甸,丕获江南谍者四人,部送行在。诏奖之,赐钱十万,迁供奉官、供备库副使。 

太祖即位,改作坊副使。时杨承信帅河中,或言其反侧未安,命丕赐承信生辰礼物,阴察之。还,言其无状。太祖尝召对,语丕曰:“作坊久积弊,尔为我修整之。”丕在职尽力,以久次转正使。开宝九年,领代州刺史。凡典工作十余年,讨泽潞、维扬,下荆广,收川峡,征河东,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谕旨,令修创器械,无不精办。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及改绣衣卤簿,亦专敕丕裁制。丕撤本坊旧屋,为舍衢中,收僦直及鬻死马骨,岁得钱七千余缗,工匠有丧者均给之。太祖幸洛郊祀,三司使王仁赡议雇民车牛运法物,太祖以劳民,不悦,召丕议之。丕请扌柬本坊匠少壮者二千余,分为递铺输之,时以为便。

雍熙四年,代郝正为户部使。端拱初,迁度支使。是冬,出为黄州刺史。还朝,召对便坐,赐御书《急就章》、《朱邸集》。丕退作歌以献,因自述愿授台省之职。太宗面谕曰:“知卿本儒生,然清望官奉给不若刺史之优也。”淳化初,改汝州刺史。历知凤州,改襄州。境内久旱,丕以诚祷之,一夕,雨沾足。明年,召还,屡求退居西洛,不许。

四年,表求致仕,授左武卫大将军,仍领汝州刺史。俄判金吾街仗。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廪给,使传呼备盗。丕以新募卒引对,遂分四营,营设五都,一如禁兵之制。五年,改领郢州刺史。俄改领复州,迁左骁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魏丕传》,有删减)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命丕赐承信生辰礼物,阴察之      阴:暗中

   B  凡典工作十余年                  典:掌管

   C  丕撤本坊旧屋                    撤:拆除

   D   太祖幸洛郊祀                   幸:期望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魏丕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3分)

 ①丕疑其冤,缓之 ② 自陈本以儒进,愿受本资官 ③ 及改绣衣卤簿,亦专敕丕裁制 ④ 岁得钱七千余缗,工匠有丧者均给之 ⑤ 境内久旱,丕以诚祷之 ⑥ 优以廪给,使传呼备盗

     A  ①④⑤    B  ①②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3分)

   A。魏丕有学问,行事明察谨慎。他为涉嫌一起盗窃案的五名案犯翻案;捕获了军中四名间谍。他所做的这两件事都得到了世宗的嘉奖。

   B.  魏丕深得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朝中大事太祖多与他谋划商议;他因替太祖修整作坊和修造兵器有功而被任命为作坊使。

   C  魏丕最初希望做文官,以发挥自己学识的作用,但他却被朝廷长期当作武官使用。他多次带兵打仗,征讨敌人,收复失地,平定叛乱。

   D  魏丕既在朝廷做过官,也在多个地方担任过刺史一职。他按朝廷的巡警用人要求招募士卒,在皇帝召见后,使用进军制度管理他们。

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际,藉卿干事,勿固辞也。(5分)

                                                                     

                                                                     

2.太宗面谕曰:“知卿本儒生,然清望官奉给不若刺史之优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早寒有怀①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  ②襄水,古属楚国。  

8.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9.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任选八句)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

3.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有礼者敬人。

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5. 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6.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7. 子曰:“岁寒,                   。”

8.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

9.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0.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现代文大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火中取栗的人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使人不堪磨难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 

在梵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同时,这也是画布对梵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梵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梵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梵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在梵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的震撼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梵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偏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截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见的品质。 

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梵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同样令人震惊。

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是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

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梵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覆亡的唯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

但梵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绝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          (本文有删节)

11.第1段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说出它们在文中的含义。(6分)

    (1)隐士的某种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解决的悖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梵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梵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梵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认为,“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试就“不屈和挣扎”,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事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通过评述梵高孤独惨痛的一生和他在艺术上的狂热追求,探讨了他在艺术和世俗间徘徊的心路历程。 

B.本文深入探讨了梵高充满矛盾的内心,展示了这位艺术家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理解和同情。

C.第2段中“看不见的铁墙”,揭露了当时社会浓重的黑暗,竟把梵高的杰作诬蔑为可笑的涂抹。

D.第3段中“突兀”和“不可定义”指的是梵高进入艺术史极为偶然,是独一无二的,公认的成规无法解释。 

E.本文显示出这样一种矛盾:纯真善良的绘画大师梵高一生孤独贫穷,这是现实的悲剧,但却是艺术的幸运。 

第Ⅱ卷  表达题(共79分)

4、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6.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

    B.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C.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取了成功。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我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长期存在。

B.包括中国风电在内的世界风电业在近几年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这主要是得益于各国陆续出台的鼓励风电发展的激励性的结果。

C.卡扎菲的倒台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动荡,并不意味着西方民主“福音”的来临,而是愈加显示出国际安全与世界格局面临的严峻挑战。

D.智慧超群的侯逸凡再一次令人刮目相看:18岁生日当天,他用无偿献血、捐献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方式完成了这个特殊的成年礼。

18.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为力

③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⑥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①③②⑥⑤④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①③⑤④  D.②⑥⑤④①③

19.我们的母语汉语,如春之牡丹,夏之芙蓉,秋之海棠,冬之腊梅,令人喜爱、陶醉。尽管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接成一个村庄,尽管你的作品可能进入不同语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但即使如此,有些深层次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转达,无法获得对等理解。它们涉及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都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我们如何使美国人懂得为什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作为一种衡量尺度,语言的可靠性甚至远在肤色之上。余光中问得尖锐:“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我们只能在母语中生存。一个汉语写作者,与其孜孜于让外国人说好喝彩,梦寐以求登上斯德哥尔摩的颁奖台,不如潜心倾听他生息其上的那片土地的歌哭,用母语的音符谱写一部部交响乐或者一支支小夜曲。只有对汉语具有像对母亲般的深情,才能够把握那一支族系的血脉,贴近那片土地的秘密,从而成功地记录、描绘和抒写,使自己的生命借助作品得到延长和扩大,使生存变得坚实。

  简要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4分)

答:                                                                         。

20.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张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要求: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两句话,做到内容和谐,句式大致相同。(6分)

    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六、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羽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往往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的守护着自己的纯白、漂亮的羽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档

高二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试题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