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掌握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总结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为更加有效地和管理教学过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依据,现对本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进行质量分析。
一、相关数据:
1、综合统计
二(1)班35人,二(2)班35人,全年级有效试卷共70人,其中最高分为95分,最低分为13分。按卷面值100分计算,所取得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具体数据如下表
| 班级 | 平均分 | 优秀率 | 及格率 |
| 二(1) | 75 | 22.9% | 88.6% |
| 二(2) | 77 | 37.14% | 88.6% |
对本试卷六个大题中进行试题得分分析,具体数据如下:
| 题次 | 计算 | 填空 | 操作 | 解决问题 |
| 满分人数 | 53% | 36% | 6% | 35% |
二、试题成因及分析:
(一)计算。
本题易得分但是能得满分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由于粗心丢分。如,列竖式时抄错数、横式忘了写得数、计算时不认真算错。对于这类易得分只是由于粗心而没得到的分,老师在平时要加强经常性的训练,确保不再失分或少失分。
(二)填空。
其中的第8小题和第10小题做错的学生较多.
第8小题上面写的是”要求每次烤几个?”应先知道( ),正确的答案是(应先知道还剩多少个?)以前也有讲过,只是在复习的时候这个内容没有做为主要复习点,所以强调的不够,很多学生就直接写成了算式。
第10小题是要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学生在平时练习的时候这方面就比较弱。
(三)操作。
这一大题失分最多的是第三小题,这题是观察一副大图,看下面6个图形中哪几个可以拼成一个大图。这题需要学生认真的观察和空间想像能力,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以后我会在平时对这类知识要让学生多操作,多观察,也要反复强调,才能加深学生对它的印象。
(四)解决问题。
本次考试涉及到了比多比少、求总数的应用题,应该说一年级就接触到了,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写错,说明这部分的学生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从检测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解决问题到喜欢解决问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