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吴新波
(株洲市建设银行城西支行,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分析了我国外资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发展方向;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11(2000)04-56-03 Develop ment of China.s Goverment-owned Com mercial Banks in the21th Century
W U Xin-bo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Zhuzhou Chengxi Branch,Zhuzhou412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the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s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banks,a discussion is held on the development aim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in the21th century and on some counter measures for achieving this aim Key words:govermen-t owned commercial bank;foreign bank;development aim;countermeasure
跨入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金融市场将更加开放,又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的日渐临近,国有商业银行在未完成自身商业化改革进程的情况下,将承受来自外资银行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加快完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发挥传统优势,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是我国金融界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1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
1.1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状况
以1979年12月日本进出口银行率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为标志,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已历经20年,其资产和业务发展进度之快,令世人关注。截止1999年2月底,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的营业性机构已达191家。至1999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13.63亿美元,贷款总额为226.54亿美元,负债总额为286.82亿美元,与中国金融机构相应总额的比例分别是2.18%、2.01%、2.25%(汇率按1美元= 8.2775人民币折算)。外资银行的资产主要分布在上海、深圳、北京、大连、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目前外资银行对华的业务在外币业务上具有贷款方面的相对优势,而外币存款业务和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均远远小于国有商业银行。
1.2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
目前外资银行在华地域分布形势是:以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为主,中西部较少,地区分布梯度差异明显。中国承诺加入WTO后,将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同意在加入W TO两年后允许外资银行与中国企业进行本地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准备全面开放。这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受到更多来自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才竞争
现代商业银行深层次上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人员素质的竞争,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金融创新方面
第14卷第4期株洲工学院学报Vol.14No.4 2000年7月JO URNAL OF Z HUZHOU INSTITUTE OF TEC HNOLOGY Jul.2000
X收稿日期:2000-03-15
作者简介:吴新波(1965-),男,湖南祁阳人,株洲建设银行经济师,主要从事金融与房地产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人才的竞争。中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在服务对象和本币业务上的,外资银行的业务肯定将有长足的发展,随之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会加大。外资银行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信誉、优厚的办公条件以及丰厚的薪金收入,将吸收一大批国内的金融界精英。因此,如果国有银行的发展环境(包括内部机制等)得不到较大完善,势必会形成专业人才大量流向外资银行的局面,加剧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短缺。
2)业务的市场份额竞争
目前外资银行在外币存款业务,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上远远小于国有商业银行,但加入WTO 后,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尤其是开放人民币业务,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大的挑战。外资银行受到是明显的,而中资银行在金融监管上受到的隐性更多,特别是外汇业务方面,实际上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外资银行在不少领域事实上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如在综合税率、设备购置、外币投资、业务品种和利率的确定等方面,外资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灵活性。总之,外资银行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国际信誉,快捷的结算方式,优良的服务态度,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以及逐步放开的金融,必将抢夺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群,扩大其外币存款,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的市场份额。而在其原有优势领域如外币贷款、国际业务等方面,外资银行肯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巩固甚至扩大这一优势。
3)金融创新方面的竞争
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一项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服务或工具,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超额利润,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工具和业务创新方面存在着技术含量低,缺乏系统的组织和经常性的市场调研,不能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外资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则具有明显的优势,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或工具,有的在中国金融市场看来是金融创新,实际是比较成熟,已在发达地区广泛使用的金融服务或工具,只要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稍加改造,就可以推广使用。在高科技含量的金融创新方面,如网络银行、自助银行、多功能ATM等则更具优势;况且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切入点恰恰是为高科技企业、电子商务和优质企业成功人士青睐的高科技手段的银行服务。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加快完成自身商业化的同时,还要加快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金融服务手段,尽快与国际接轨;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国有商业银行很有可能总是跟着外资银行后面学,刚学会又面临被淘汰,人家把赚钱的业务都抢了去,留下的都是一些不赚钱的甚至赔钱的业务。
2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困难或问题
2.1管理方面
1986年,信贷资金管理改革,打破了专业银行吃人民银行资金的/大锅饭0,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存款领域引入竞争机制。1994年,国家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开始,彻底打破了银行间的业务界限。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上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国有商业银行设一级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内部授权、内部监督的管理。由于该管理正处于完善的过程,因此还存在以下缺陷:
1)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力度不到位,同时又对金融产品的监管过死,扼制了金融创新。
2)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带有专业银行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主要表现在机构设置类似于行政机构,按地域设置机构,容易使基层行产生浓厚的地方意识,经营意识相对淡薄,易受地方的行政干预。
3)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
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全民所有制银行所有者是虚置的,产权界定是模糊的。在这种前提下,可能由国家()作为全民利益的代表行使对银行所有者权力,这就势必造成参与经营,也势必因行为而破坏市场竞争机制,违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前提和市场主体的权责对称。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实现多重目标的工具,干预银行的人事任免、信贷投向等,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特征得不到充分体现,信贷业务质量则大打折扣。
国有商业银行法人产权地位的不确定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不规范,造成资本所有权与法人产权之间、银行内部权利主体之间缺乏制衡机制,从而导致银行经营管理中有权无责。
4)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机制不健全
一级法人意识淡薄,内部授权、监督体系不完善,弱化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管理,仍然是简单的收款与放款,形成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上级行对下级行缺乏有效的约束机构,考核指标应科学、有效。
5)人才管理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
传统的封闭的人事制度和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虽然被打破,但仍受旧机制掣肘。就当前而言,银行的用人用工制度基本上还是能进而不易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到位,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受制于人事制度,难以根据业务需要和市场需求合理调配人力资源。这是国有商业银行缺少活力的主要根源。
另外,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人才激励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在分配上受到银行工资制度和工资的约
57
第4期吴新波论21世纪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束,无法实行企业化运作,无法实现真正的按劳分配。工资收入很难反映岗位责任的差别、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别,更不能反映劳动者的市场需求和价格。
2.2本外币一体化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向国际商业银行转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本外币经营一体化。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本外币业务的发展不够协调,许多业务种类和内部操作程序在进行设计时,只以本币为经营手段,忽视了外币业务的融合。
2.3信息科技手段方面
国际上,信息技术在银行的应用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阶段,扩张、加强管理与控制阶段,发挥计算机效益和以客户为服务中心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大体处于加强管理与控制阶段,尚未进入成熟阶段,离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距离更远。因此,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客户的选择性有限,更难以提供超值服务,影响了市场开拓和业务扩展,且加大了经营成本,这方面与外资银行差距较大。
321世纪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及应采取的对策
3.1改善社会经济环境,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1)以立法的形式,禁止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
2)修改现行法律框架内银行过多地承担职能的条文,改变金融法规相对税法存在的软约束的状况,加强官司判决执行力度,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支撑起保护伞。
3)加强银行监管意识和力度,监管的着力点应当放在执行金融,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有序竞争的改进金融的服务上。
3.2创新产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
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指导,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产权制度创新,真正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其终极资本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形成有效的/二元0约束机制,从而确立起国有商业银行真正的市场主体。
3.3丢掉包袱,参与国际竞争
对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使国有商业银行能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参与国际竞争。
3.4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机制
1)处理好上级行对下级行放权、收权的矛盾,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管理应表现在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业务监督,各下级行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相互矛盾的处理,金融的研究及运用。下级行应有一定的自主权,包括一定额度(目前额度偏小)贷款权。
2)完善内控制度,使之能实时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违规违权行为。
3)完善业绩管理体系,对各级经营单位、各部门和每个员工都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实施内部和外部激励,使个人、部门目标与全行整体目标协调一致。
4)实行信贷员贷款责任终身制
在大力提高信贷员素质的同时,应大幅度提高信贷员的收入水平,在给信贷员一定贷款额度内充分自主权的同时,应实行信贷员经办贷款的责任终身制。谁批贷款谁负责,贷款到期不能归还,则从其工资中扣除,这实质上是以信贷员的信誉为其所经办的贷款提供担保。这一制度的实行将大大地减少人情贷款,违规贷款等,对加强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大有裨益。
5)改革现有的人事分配制度
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的人事分配制度存在较大缺陷,缺乏激励机制,改革已刻不容缓。为此,首先要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自主择优和淘汰的劳动人事制度,取消干部、合同工、临时工的身份。其次,银行的每位经营管理人员要逐步实行职业化,可以向全社会招聘。
在分配制度上,按岗位、职位、职称等领取报酬,拉开档次,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逐步实现高级经理年薪制和劳动力价格市场化。
3.5提高金融电子化水平和金融创新的技术含量
以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向人类社会的广泛渗透,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银行概念由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电话银行、家庭银行、企业银行、网络银行)转变已是大势所趋,金融服务电子化已成为各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我国在此方面只相当于国外80年代初的水平,因此,要与外资银行竞争,与国际金融接轨,将国有商业银行办成国际商业银行,就必须争分夺秒、迎头赶上,加强银行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加快银行电子化、网络化的进程,调整传统的营销方式。以因特网服务为基础,与欧美银行建立一系列联盟。
参考文献:
[1]徐洪水.世界金融电子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J].现代商业银
行导刊,1999,(7):27-28.
[2]刘振奇,苏庆林,姜作文.国有商业银行迎接金融市场开放的策略
[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1999,(12):16-19.
58株洲工学院学报2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