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教者——张元仁
[教学任务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前,需要准备或复习的知识有:(1)串联、并联电路连接的基础知识;(2)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3)欧姆定律知识。必须具备的起点能力主要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技能和电压表、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学生通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电阻”实验的设计,体会“伏安法测电阻”的目的,了解灯泡电阻大小随亮度变化而变化的事实,真正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通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发现规律,明白多次实验时电阻的不同,应怎样减小实验误差的科学方法;通过学生们分组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养成同学间的互助和团队精神,增进师生、生生的情感互动;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讨论,增强科学结论的严肃性,养成研究问题的严谨作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
2.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不同小灯泡的亮度不同是由于电阻不同的情景,积极参与探讨,自己设计如何测电阻大小的实验方案。
2.通过对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的观察,明白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主要作用。
3.根据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电阻的大小并作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过程,用灯泡发光的视觉效果来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
2.通过对如何测出电阻大小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改进、数据分析、问题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养成相互间合作的团队精神,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电阻。
难点:自己设计电路测量电阻的大小和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一是根据已学知识和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二是学生实验,测量电阻的大小;三是针对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会用伏安法测电阻。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复习已学知识,通过引导和启发,以“设计→实验→观察→分析”为主线,让学生自己探索、归纳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是电学中第一个要求学生定量测量的实验,它关系到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正确选择仪表的量程及合理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记录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是个关键,教师应注意适当引导。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分析实验数据和各种故障的排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不同小灯泡在同一电路中的发光情况。
(学生观察)问1、在电压相同时,两个不同的小灯泡不一样亮的原因是什么?
问2、怎样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来测出电阻的大小?
(学生讨论,动手设计实验电路图,请一位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想法、原理、注意事项和如何设计表格)
二、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一)实验目的: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的电阻。
(二)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换公式:R=U/I
(三)实验器材:电源(几节干电池)、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
①、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
②、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注意事项:
1、电源的正负极。 2、电键的状态。
3、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 4、初步估计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5、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
③、检查电路连接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实验(尤其是检查电路中有无短路发生)。
1.闭合电键,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
2.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再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重复两次)。
3.分别计算出三次测量值得到的小灯泡的电阻值,记录在表格中,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并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
4.拆开电路,整理仪器,数据处理。
三、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
| 次数 | 电压 U(伏) | 电流 I(安) | 电阻 R(欧) | 电阻的 R 平均值 (欧) |
| 1 | ||||
| 2 | ||||
| 3 |
2、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最大处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特别是保护电流表和电阻。
| 次数 | 电压(伏) | 电流(安) | 电阻(欧) | 发光程度 |
| 1 | ||||
| 2 | ||||
| 3 |
1.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讨论
2.探究活动
【课题】A、在实验过程中,若滑动变阻器损坏,在不更换器材的前提下,同学们又该如何完成实验?
B、小灯泡在不同的发光情况下,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
【活动流程】
A、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器材,并动手操作,想想巧妙方法究竟是什么?
B、要求学生计算出不同发光情况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 学生分析交流与合作 结论
九峰实验学校初二年级(6)班 2007年4月9日
学 生 活 动 记 录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的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结论:1、求平均电阻的目的是为了 ;
2、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最大处的目的是为了
。
三、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数据记录:
1.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讨论
2.探究活动
【课题】A、在实验过程中,若滑动变阻器损坏,在不更换器材的前提下,同学们又该如何完成实验?
B、小灯泡在不同的发光情况下,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
C、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增大时电流表示数却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时电流表示数却增大,在器材均不损坏的前提下,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D、现有电键、一个已知电阻R0、若干导线,在电源电压未知的情况下,如何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
【活动流程】
A、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器材,并动手操作,想想巧妙方法究竟是什么?
B、要求学生计算出不同发光情况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 学生分析交流与合作 结论
C、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借助实验器材动手实践,找到真正原因。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执教者——张元仁
【主题】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学生的基础较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热情高涨,动手能力强,师生关系和谐。虽然学物理时间不长,电学部分又是一个难点,但是同学们都很喜欢物理,课上积极讨论、发言,课后主动提问、求教,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充分利用现有器材把自己的设想、疑问、不解之处进行实验,努力把知识理解消化。
【方法和过程】学习本节内容前,需要准备或复习的知识有:(1)串联、并联电路连接的基础知识;(2)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3)欧姆定律知识。必须具备的起点能力主要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技能和电压表、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一是根据已学知识和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二是学生实验,测量电阻的大小;三是针对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会用伏安法测电阻。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复习已学知识,通过引导和启发,以“设计→实验→观察→分析”为主线,让学生自己探索、归纳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分析实验数据和各种故障的排除。
针对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小灯泡发光的变化的视觉效果来直观地显示灯泡电阻的变化,激发学习热情,明白实验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我校学生优势,自己动手设计电路、设计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主动探究:1、实验过程中,若滑动变阻器损坏,在不更换器材前提下,如何测电阻?2、通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电阻”对比实验,发现每次实验中小灯泡的电阻都在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3、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变大时电流表示数却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时电流表示数却变大,在实验器材完好的前提下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4、在实验过程中,若电源电压未知,怎样用一个已知电阻、电键、导线、电压表(或电流表)测一个未知电阻?通过对如何测出电阻大小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改进、数据分析、问题讨论、主动探究等一系列活动,养成相互间合作的团队精神,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