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生心理辅导思考题参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39:45
文档

小学生心理辅导思考题参

小学生心理辅导思考题参第一章:小学生心理辅导概述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1)正常的智力(2)稳定的情绪: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合理的情绪变化(3)适度的反应(4)和谐的人际关系(5)能够适应学习生活(6)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2、儿童心理辅导的原则与特点是什么?原则:(1)咨询师的能力(2)当事人利益优先(3)知情同意(4)保密(5)避免多重关系(6)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结束:来者不拒,去者不追(7)咨询过程中,共同协商:采用的咨询技术、咨询的“疗程”(8)重大决定延期:如离婚、转行
推荐度:
导读小学生心理辅导思考题参第一章:小学生心理辅导概述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1)正常的智力(2)稳定的情绪: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合理的情绪变化(3)适度的反应(4)和谐的人际关系(5)能够适应学习生活(6)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2、儿童心理辅导的原则与特点是什么?原则:(1)咨询师的能力(2)当事人利益优先(3)知情同意(4)保密(5)避免多重关系(6)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结束:来者不拒,去者不追(7)咨询过程中,共同协商:采用的咨询技术、咨询的“疗程”(8)重大决定延期:如离婚、转行
小学生心理辅导思考题参

第一章:小学生心理辅导概述

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正常的智力

(2)稳定的情绪: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合理的情绪变化

(3)适度的反应

(4)和谐的人际关系

(5)能够适应学习生活

(6)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

2、儿童心理辅导的原则与特点是什么?

原则:(1)咨询师的能力(2)当事人利益优先(3)知情同意(4)保密(5)避免多重关系(6)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结束:来者不拒,去者不追(7)咨询过程中,共同协商:采用的咨询技术、咨询的“疗程”(8)重大决定延期:如离婚、转行、自杀

特点:

(1)儿童、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何应对家长?

如何保护儿童的自主权和隐私权?

通常第1-2次咨询,面对儿童的监护人或任课教师

(2)儿童的语言发展与表达方式

非言语表达:绘画、游戏、沙盘等

进化心理学:人类300万年;语言,几万年

(3)儿童:成长变化的个体

 促进发展>解决问题

3、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儿童的成长环境

小环境

家庭:温暖、支持,安全依恋;经济基础。邻里(社区):互助。学校:师生关系融洽。同伴:接纳;友谊。

中环境

家庭、学校、社区良好的沟通协作。

外环境

父母的工作单位、亲戚朋友、学校管理层。提供支持。

大环境

传统习俗:关爱儿童;“家族”观念。大众传媒(电视、书刊、网络):积极健康的信息

(2)儿童个体

生理发育:身高、体重、胎记

气质类型:容易型、迟缓型、困难型

第二章:心理辅导理论

1、什么是防御机制?举例3个事例说明

防御机制:自我预感到本我冲动的出现会引起危险,因此产生焦虑作为信号,以获得快乐原则的帮助,成功地对抗危险冲动的显现。

自我防御机制: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例子:不想下井的矿工,自己制造伤病,不能工作;亲人离去之后,依然在饭桌上保留他的碗筷;对喜欢的人表现得冷酷、残忍;婚姻不幸的人,以为自己的朋友都一样;受到惊吓的小孩,哭泣,吮手指;儿童,习得性别角色的行为;过度自卑的人的防御反应;使行为正当化,帮助平复打击后的失望感;酸葡萄、甜柠檬;攻击——运动竞技

2、简述埃利斯的ABC理论

3、非理性信念的特征

非理性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

(1)绝对化: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常与“必须”和“应该”联系在一起。

(2)过分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

(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

4、集体无意识、家庭结构、家庭界限

(1)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原型:一些遗传的先天倾向反映了人类几千年进程中的集体经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

集体无意识——荣格理论的核心特征

人类所共有的,重要的。继承下来的人类心理倾向,形成神话主题的表征(表征虽然千变万化,但不失其基本模式)。

原型:具有遗传性的某些意念和观念的特定倾向(原型有多种;生活中有多少典型的情境就有多少个原型;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和自体)

(2)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常规,是家庭里多年来形成的那些一致的、重复出现的、长期存在的习惯和规律。

特点:

相对稳定:一旦建立往往不会轻易改变

动态可变:外部环境和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变化达到某种程度,引起了家庭系统内的过度紧张和失平衡时,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家庭:通常会维持现状,抗拒改变,即使这种抗拒是有害的

(3)家庭界限

家庭界限:结构家庭治疗中使用的、用来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情感屏障保护和加强个体、子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

功能:规定了家庭成员之间,子系统之间,家庭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空间距离;用来决定谁是内部成员,谁是外人,谁能加入以及怎样加入的规则。

弹性家庭界限:像细胞膜,过厚或过薄都会影响细胞同外界的能量交换

类别:亲密的情感联结+成员的自由

僵硬界限:脱离(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疏离)

清晰界限:正常范围(既有“我”的感,同时又有“我们”的归属感)

模糊界限:缠结(虽然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相互支持,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但却是以牺牲每个成员的自我发展为代价的)

5、综合:运用不同理论解释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精神分析:自我不够强大(本我:力比多过着;不当的防御机制;心理创伤)

行为主义:不良的行为学习

认知主义:不良认知(非理性信念;负性自动思维)

人本主义:人格机能不完善(缺乏弹性;不接纳)

结构家庭疗法:界限僵硬或无界限;替罪羊

第三章: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1、常见儿童心理障碍有哪些?如何分类?

心理障碍:

(1)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困难,如,恐惧,悲伤

(2)显示出某一程度能力的丧失(在一个或几个重要的功能领域里出现本质上方案或活动的损伤),如,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

(3)增加了进一步受难或损伤的风险,比如死亡、疼痛、失能或失去自由

分类:

行为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品行障碍

情绪障碍: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惊恐、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急性应激障碍;心境障碍:抑郁症、重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障碍、双相障碍

发展性障碍和学习障碍:智力落后;自闭症;儿童期发作的精神症;沟通与学习障碍:

沟通障碍:语言表达障碍、口吃;学习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碍

身心疾病:睡眠障碍;排泄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进食障碍

2、列举2-3种常见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和诊断标准

(1)注意力缺陷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不安宁,难以调解和控制某些外部活动状态,情绪不佳,与周围人际关系不良;缺乏抑制行为的能力(巴克利)

基本特征:注意的选择性差(分心:把注意指向无关目标或同时指向许多不同的方向,与注意缺乏: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能适当地集中注意);冲动性强: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冒然行动

诊断标准

(2)儿童品行障碍

诊断标准

攻击他人和动物

经常欺负、威胁或恐吓他人

经常挑起打架

用过能致他人严重身体伤害的武器(如棒球、砖头、刀、)

对他人进行身体伤害

虐待动物

偷窃或抢劫

强迫他人发生性行为

破坏财物

故意放火,目的是造成严重损失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除放火外)

欺骗或偷窃

扇子闯入他人房屋、建筑或小车

经常骗取物品或好处而逃避义务

偷窃价值不菲的财物,但不造成人身伤害

严重地违反规定

13岁前,不顾父母的反对而夜不归宿

两次离家出走或一次很久没有回家

13岁前,开始逃学

过去的十二个月里表现出3条,在过去6个月里表现出1条

(3)对立违抗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6个月内持续表现出消极、敌意和挑衅的行为,包括以下4项:

经常发脾气

经常和成人争吵

经常主动的对抗或拒绝听从成人的要求或规则

经常因自己的过失或错误而指责他人

易怒或容易被激怒

经常生气或愤慨

经常怀恨或报复

如果诊断为品行障碍,就不诊断为对立为抗性障碍

(4)分离焦虑的诊断标准

在离开家或者离开那些个体所依恋对象时,个体表现出与其发展年龄不相应的、过度的焦虑,表现出至少以下3项以上:

①当离开或者预期要离开家或者重要的依恋对象时,反复出现过度的焦虑;

②持续和过度的担心失去重要依恋对象,或者担心重要依恋对象会被伤害;

③持续和过度的担心发生不幸的事件,并因之导致和重要的依恋对象分离(例如,走失或者被绑架);

④出于对分离的恐惧,持续的不情愿或者拒绝去学校或者其他地方;

⑤持续和过度的害怕、不情愿处于以下情景:独自一人,或者没有和重要依恋对象一起在家,或者在其他场景但没有重要依恋对象的陪伴;

⑥持续的不愿意或者拒绝在没有重要依恋对象在旁的情况下睡觉,或者不在家睡觉;

⑦重复做主题为分离的噩梦;

⑧在和重要依恋对象分离或者预期分离的时候,反复出现躯体症状(譬如头痛、胃痛、恶心或者呕吐)

(5)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

诊断标准

对于一些事情或活动的过渡担忧达到至少6个月以上

难以控制这种焦虑

至少有以下三种症状:

①烦躁不安或感到持续紧张

②变得容易疲劳

③注意力集中困难或大脑一片空白

④易怒;肌肉紧张

⑤睡眠紊乱(入睡困难或没有睡眠,持续睡不好)

(6)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下三个核心特征持续一个月以上

①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闪回):噩梦、内疚

②避免相关情境刺激以及对日常事件的反应麻木(抑郁、遗忘、感觉疏离)

③过度警觉:紧张、焦虑、失眠、易激惹

(7)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2周内出现5种以上的症状

①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抑郁

②明显丧失对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

③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一个月内浮动5%),且并非由减肥导致

④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度

⑤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型激越或迟缓

⑥几乎每天都感到疲劳或失去活力

⑦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过度的内疚

⑧几乎每天思考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无法做决定

⑨不断地想到死亡,不断考虑详细的自杀计划,企图自杀或进行自杀的详细计划

(8)心境恶劣障碍的诊断标准

大部分的日子里,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并持续2年以上(儿童青少年可能是易怒的,并持续1年以上)

至少伴随2种症状

• 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

• 失眠或睡眠过多

• 精力减退或疲乏

• 低自尊

• 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

• 无助感

2年的紊乱期内,正常间隔不超过2个月

(9)智力落后的诊断标准

IQ低于70

两个领域中适应能力的缺陷或损伤:交流、自我照料、家居生活、人际/社会技能、适应社区资源、自我指导、功能性学业能力、工作、休闲、健康和安全

发生在18岁之前:发展性的障碍,排除成年期因为退化性疾病导致的智力损伤(阿尔兹海默症)

(10)自闭症

社会损伤:在与他人建立联系方面存在严重的困难;对社会性线索的表达和感受有限

交流损伤:代词颠倒;回声性语言,鹦鹉学舌;语言运用方面的困难,不能在社会和交流性背景下适当运用语言

重复行为和兴趣

智力损伤和优势:智力落后,70%的自闭症儿童;25%的儿童异于常人的认知技能

感觉和知觉损伤: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或缺乏感受性

认知损伤:片面地加工信息

诊断标准

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性损伤,至少表现出2条

①运用多种非言语行为上存在显著损伤

②无法发展与其年龄发展水平相当的同伴关系

③缺乏自发的与他人分享快乐、兴趣和成就的愿望

④缺乏社会性或情绪性互动

交流上存在质性损伤,至少表现1条

①语发展上出现迟滞或完全没有口语

②在发起或保持对话上存在损伤

③语言运用上存在刻板性或重复性,或异质性语言

行为、兴趣或活动上严格的重复或刻板性,至少表现1条

①对于一种或多种刻板性或固化的兴趣有着强烈的迷恋(固着)

②固守特定的、非功能性的常规或固定程序,显著缺乏灵活性

③刻板的和重复的动作怪癖

④对于部分或者物体存在持久性的迷恋

第四章:儿童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

1、举例说明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技术

人本主义建立咨访关系的技巧

真诚:支持性的非言语行为(目光接触;微笑;朝向来访者);角色行为;一致性(言行与情感);自发性;自我表露

无条件积极接纳

同理

积极关注:承诺;理解;非批判的态度(儿童打人,被带到咨询室;对儿童说什么或做什么?);能力与关怀;温暖

2、如何评估儿童的状态/症状?

心理评估内容:

主述问题

曾接受的处置及专业建议

发展和医疗史

家庭史

生活养育史

就学史

案主行为观察

家庭配合程度

心理评估方法

(1)观察与晤谈

Interview: inter view 互相看(咨询师观察儿童;儿童观察咨询师)

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单纯的交谈,会让儿童觉得无聊)

(2)心智状态检查

外观:个案的身高、体重、体型、发型、穿着和清洁卫生表现等;儿童是否特殊?家长照顾子女的理念(见到孩子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体型、胎记、兔唇?)

行为动力性和协调性:动量大小,活动持续时间长短,以及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停止活动;任何行为举止之间的协调性如何

认知功能:语言;思考过程是否符合现实,有无妄想;思考的复杂程度和形式

感觉和知觉:定向感(时间:日期,生日;空间:家庭地址);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自我概念:价值观、理想和目标等自我认同的内容,以及儿童对自己的评价

情绪和心情:是否表现出某些显著的情绪(例如是否显得相当害怕、焦虑生气、悲伤、羞愧、冷淡或易怒);情绪出现后的持续时间;以及情绪之间的波动和转换;情绪表达内容的范畴,以及与当下情境之间的适当性

人际关系

应对策略和防御机制:否认、投射、认同、合理化、升华等

(3)心理测量

常用的心理测验/量表:儿童行为检核表、智力量表(瑞文推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第五章:儿童游戏治疗

第六章:儿童绘画治疗

1、如何利用绘画法了解儿童的生活状态?(儿童的自我概念、儿童的家庭关系)

第七章:儿童游戏治疗

1、如何运用箱庭疗法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分析的态度、分析的角度)

第八章:心理活动课的设计

文档

小学生心理辅导思考题参

小学生心理辅导思考题参第一章:小学生心理辅导概述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1)正常的智力(2)稳定的情绪: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合理的情绪变化(3)适度的反应(4)和谐的人际关系(5)能够适应学习生活(6)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2、儿童心理辅导的原则与特点是什么?原则:(1)咨询师的能力(2)当事人利益优先(3)知情同意(4)保密(5)避免多重关系(6)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结束:来者不拒,去者不追(7)咨询过程中,共同协商:采用的咨询技术、咨询的“疗程”(8)重大决定延期:如离婚、转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