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少年日积月累(16分)
1.(4分)阅读语段,选择或填空。
少年就是少年,
酝酿①着希望,zhàn②放着光彩,
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
看满身富贵少热枕,看不公不允敢面对,
虽是自命风流,倒也纯cuì③无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 (A.niàng B.liàng)
②
③
(2)找出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
“ ”改为“ ”。
2.(8分)古诗文填空。
跟随前人的脚步是少年感知世界的方式。情景之中,情义所达: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马致远以“夕阳西下,(1) ”抒发内心的悲凉;望着山头高悬的秋月和粼粼的波光,李白在《峨眉山月歌》里以“峨眉山月半轮秋,(2) ”吟唱他的喜悦;夜还未尽,红日已升,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下“(3) , ”表达人生的思考;逢秋不悲,情感豪迈(4) , ”,立意高远,气势不凡,如霜的月色,阵阵笛声唤醒了征人的乡愁,写下集体失眠思乡句:“(5) , 。”
3.(4分)完成表格。
| 方法 | 加点例词 | 联结 | 释义 |
| 读音判断 | 不亦说乎 | ①shuō:交流②yuè:愉快 | 说:(1) |
| 成语关联 | 俄而雪骤 | 成语:疾风骤雨 | 骤:(2) |
| 语法推测 | 非学无以广才 | 规律:“广才”为名词性短语,“才”也是名词,推测出“广”当为动词 | 广:(3) |
| 知识迁移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顾野有麦场 | 顾:(4) |
4.(3分)读书讨论会,围绕《西游记》,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与小语不同的看法。
小语:《西游记》特别吸引小孩子,大人看就没什么意思了。你看它想象力丰富,故事引人入胜,无不让小孩子印象深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小孩子都会被它吸引。《西游记》影响深广,还拍成了电影、电视剧,是广大小孩子暑假快乐必备神器……
你:
5.(3分)以下三处,若请你选择一处带伙伴去游玩,你会选择哪里?结合作品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A.《白洋淀纪事》白洋淀
B.《湘行散记》湘西
C.《镜花缘》“君子国”
6.(3分)古诗鉴赏。
巴女谣
(唐)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诗是有声画,请描绘这首诗歌其中一个画面,说说诗人蕴含的感情。
7.(14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歪儿
冯骥才
ㅤㅤ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
ㅤㅤ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不单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挺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又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这真是个苦差事。
ㅤㅤ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歪儿站在街,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40岁才生下这个有点畸形的儿子,取名叫“弯儿”。我们天天都能听到她用苏州腔呼唤儿子的声音,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宁愿徒然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如果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
ㅤㅤ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玩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一—我的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跑起来真像骑摩托车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只能在远处蒙蒙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得费点劲呢!这时,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A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ㅤㅤ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又轻,不但踢不远,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ㅤㅤ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ㅤㅤ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快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星星一样明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
(选自冯骥才《灵魂的巢》)
(1)结合“我”对歪儿的情感变化,梳理事情发展的过程。
(2)朗读文章时出于传情达意的需要,往往对语句中某些词或短语以重音形式加以强调。请从重音的角度对画横线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他宁愿坐庄,宁愿徒然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3)A、B句中的“一脚”,却表现出“我”前后的变化,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我”的形象。
A.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
B.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桃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
(4)文章结尾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你认为是谁点亮了歪儿的眼睛?请结合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8.(8分)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中国的航天梦
材料一:2020年以来中国航天大事记
| 时间 | 航天大事记 |
| 2020年12月17日 | 嫦娥五号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中国实现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
| 2021年05月15日 |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成功着陆。 |
| 2021年10月14日 | 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进入探日时代。 |
| 2022年04月16日 | 神舟十三号回归,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成 |
| 2022年12月04日 | 神舟十四号回归,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
| …… | |
ㅤㅤ2022年12月4日20时左右,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位于中国北部戈壁沙漠带的东风着陆场。
ㅤㅤ报道称,此次安全返回标志着为期6个月任务的结束。神舟十四号飞船于今年6月5日发射升空,并与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在返回之时
ㅤㅤ中国计划让其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并至少运行10年,未来几年,预计将有国际宇航员甚至访客造访该空间站。
ㅤㅤ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12月4日也报道称,中国媒体援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报道称,神舟十四号任务取得“成功”
ㅤㅤ中国空间站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1月,空间站的最新一个模块与核心舱成功对接。空间站的建造将在今年年底完成,预计将继续运行约10年。
ㅤㅤ目前,中国已经成功地把探测器送上火星,并完成多次无人登月任务。中国人还在研制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预计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内把来自月球极地的样本带回地球。
ㅤㅤ……
ㅤㅤ随着神舟十四号返回、神舟十五号乘组全面接管空间站工作,中国空间站将从建造阶段向应用与发展阶段过渡。
材料三:深空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
ㅤㅤ宇宙无垠,但是,地球只有一个。
ㅤㅤ美国退役航天员托马斯有一个梦想——“来自地球的人们一同去往其他星球”。当看到3名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为地球上的孩子们授课时,一种包含着兴奋、自豪、亲切的强烈感情油然而生,他称 3 名中国同行为“我们的航天员”。
ㅤㅤ“各国航天员的共同身份是地球使者,应该代表全人类共同参与太空探索活动。”托马斯说。
ㅤㅤ中国在空间站上的做法,让托马斯等国际人士感受到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ㅤㅤ“我们愿意把中国空间站打造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平台,和各个国家的航天员、航天科技队伍一起,不断探索浩瀚宇宙
ㅤㅤ“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我们将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表示。
ㅤㅤ家园共有,科学无界。人类在宇宙中有着共同的身份,也必将携手创造一个共同的未来。
(1)根据材料内容,请认真阅读下面四个选项,选择其中表述正确的一项
A.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宇航员登录月球,中国实现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B.神舟13号和14号的回归,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完成并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C.宇宙无垠,家园共有,科学无界。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向所有国家开放。
D.材料介绍了2020年来中国航天的几个重大事件,体现了中国对人类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2)关于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空间站开放问题,请你结合材料三内容说说中国的这一举措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3)根据“嫦娥”“天问”“羲和”的取名灵感,如果未来你有幸为航天计划或航天飞船取名,你会取一个什么名字?为什么?
9.(13分)文言文阅读。
【甲】
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则是无信;对子骂父,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ㅤㅤ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③,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④,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绥(suí):安抚。②恣(zì):不拘束。③邺(yè)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3处)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2)①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参考词典解释,翻译下列句子。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法”的义项:①法令,法律;②方法;④准则,标准 |
| 我有一个疑惑,“家君”是称呼自己父亲的,就像甲文中那样。乙文出现“贤家君”“卿家君”来称呼对方父亲 |
| 应该没问题,我推测原因: |
三、少年感悟表达(56分)
10.(6分)任务型写作。
“热爱生活”综合性活动,有同学收集到右边一幅疫情管控放开前后的漫画,为显示你对生活的观察及感受能力(100字左右)
11.(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莎莉文老师是海伦•凯勒的明灯,她再塑了海伦的生命;母亲是史铁生的明灯,它们告诉康拉德追求科学真理需要专注忘我的精神……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那么一盏“明灯”,他会带给我们感动,指引我们的人生。
ㅤㅤ请以“他(她/它)是我的一盏明灯”为题目,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ㅤㅤ要求:(1)先选择他、她或它,明确题目,突出中心。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少年日积月累(16分)
1.(4分)阅读语段,选择或填空。
少年就是少年,
酝酿①着希望,zhàn②放着光彩,
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
看满身富贵少热枕,看不公不允敢面对,
虽是自命风流,倒也纯cuì③无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 A (A.niàng B.liàng)
② 绽
③ 粹
(2)找出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
“ 枕 ”改为“ 忱 ”。
【解答】答案:
(1)①A ②绽 ③粹
(2)枕 忱
2.(8分)古诗文填空。
跟随前人的脚步是少年感知世界的方式。情景之中,情义所达: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马致远以“夕阳西下,(1) 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内心的悲凉;望着山头高悬的秋月和粼粼的波光,李白在《峨眉山月歌》里以“峨眉山月半轮秋,(2) 影入平羌江水流 ”吟唱他的喜悦;夜还未尽,红日已升,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下“(3)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表达人生的思考;逢秋不悲,情感豪迈(4)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立意高远,气势不凡,如霜的月色,阵阵笛声唤醒了征人的乡愁,写下集体失眠思乡句:“(5)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解答】(1)断肠人在天涯
(2)影入平羌江水流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
(5)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3.(4分)完成表格。
| 方法 | 加点例词 | 联结 | 释义 |
| 读音判断 | 不亦说乎 | ①shuō:交流②yuè:愉快 | 说:(1) ② |
| 成语关联 | 俄而雪骤 | 成语:疾风骤雨 | 骤:(2) 急。 |
| 语法推测 | 非学无以广才 | 规律:“广才”为名词性短语,“才”也是名词,推测出“广”当为动词 | 广:(3) 增长。 |
| 知识迁移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顾野有麦场 | 顾:(4) 看,视。 |
(2)句意:一会儿,雪下得急了。骤:急。
(3)句意: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4)句意: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顾:看,视。
答案:
(1)②
(2)急
(3)增长
(4)看,视
二、少年回忆憧憬(44分)
4.(3分)读书讨论会,围绕《西游记》,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与小语不同的看法。
小语:《西游记》特别吸引小孩子,大人看就没什么意思了。你看它想象力丰富,故事引人入胜,无不让小孩子印象深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小孩子都会被它吸引。《西游记》影响深广,还拍成了电影、电视剧,是广大小孩子暑假快乐必备神器……
你: 示例:我不认同你的观点,《西游记》常读常新,同样适合大人看。《西游记》通过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人神共性的艺术形象,不仅吸引儿童也吸引大人的目光,如孙悟空“到天宫见到玉帝,求人办事,也是唱个喏便走,不是很有礼貌,而且如果他的要求没被满足,就折腾,玉帝也怕他”。另外,在一次次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也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如孙悟空的形象就是在不断地和妖魔鬼怪的斗争中逐渐成熟、充实、完善的。作者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这样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学作品同样吸引成人阅读。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探究。针对小语“《西游记》特别吸引小孩子,结合小说内容或思想,发表与小语不同的看法,表达清晰。
答案:
示例:我不认同你的观点,《西游记》常读常新。《西游记》通过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不仅吸引儿童也吸引大人的目光,求人办事,不是很有礼貌,就折腾。另外,也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充实。作者用幽默,增添了故事情趣。
5.(3分)以下三处,若请你选择一处带伙伴去游玩,你会选择哪里?结合作品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A.《白洋淀纪事》白洋淀
B.《湘行散记》湘西
C.《镜花缘》“君子国”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探究。根据题目要求,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湘西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边城,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就可以看出沈从文先生对这片爱得深沉,更为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答案:
示例:《白洋淀纪事》中的故事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作者没有描写残垣断壁,也没有描写金戈铁马的厮杀,以妇女们的从容谈笑显示出风云的变幻,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
6.(3分)古诗鉴赏。
巴女谣
(唐)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诗是有声画,请描绘这首诗歌其中一个画面,说说诗人蕴含的感情。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画面及情感的理解。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巴女骑牛唱《竹枝》,写的是夏天的傍晚,烟霭四起,随波轻漾,骑在牛背上面,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极其清新动人,记得芭蕉出槿篱”,像是骑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对于旁人的一段答话,可是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要找不到家门了!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词句平易通俗,反映了川江农家日出而作,读来饶有隽永动人的天然情趣。
答案:
全诗描绘了川江农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生活。
译文:
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慢悠悠地回家,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7.(14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歪儿
冯骥才
ㅤㅤ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
ㅤㅤ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不单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挺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又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这真是个苦差事。
ㅤㅤ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歪儿站在街,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40岁才生下这个有点畸形的儿子,取名叫“弯儿”。我们天天都能听到她用苏州腔呼唤儿子的声音,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宁愿徒然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如果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
ㅤㅤ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玩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一—我的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跑起来真像骑摩托车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只能在远处蒙蒙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得费点劲呢!这时,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A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ㅤㅤ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又轻,不但踢不远,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ㅤㅤ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ㅤㅤ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快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星星一样明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
(选自冯骥才《灵魂的巢》)
(1)结合“我”对歪儿的情感变化,梳理事情发展的过程。
(2)朗读文章时出于传情达意的需要,往往对语句中某些词或短语以重音形式加以强调。请从重音的角度对画横线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他宁愿坐庄,宁愿徒然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3)A、B句中的“一脚”,却表现出“我”前后的变化,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我”的形象。
A.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
B.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桃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
(4)文章结尾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你认为是谁点亮了歪儿的眼睛?请结合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我成了当然的英雄;歪儿怕我,①概括为:歪儿被“我”欺负(“我”欺负歪儿),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②概括为:歪儿扔下铁罐,③概括为:歪儿回来。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三个“宁愿”读重音,宁愿徒然奔跑,突出强调了歪儿对踢罐电报游戏的痴迷与热爱。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A句中的“一脚”是“我”仗着身高的优势故意对歪儿的戏弄、欺侮。
B句中的“一脚”是游戏中歪儿即将被发现时“我”对歪儿的帮助、解救、善于反思。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歪儿回到伙伴中游戏时,“有人情愿被他捉住,与先前游戏时对歪儿的欺负。正是伙伴们的体贴与帮助,还体验到了朋友间的友情、与他人的共享带来的温暖,从而点亮了他的眼睛。
答案:
(1)①歪儿被我欺负(我欺负歪儿);②歪儿扔下铁罐
(2)三个“宁愿”读重音,强调了歪儿对踢罐电报游戏的痴迷与热爱。
(3)A写“我”仗着身高的优势戏弄歪儿,想看歪儿疲于奔命的样子。
B写游戏中歪儿即将被发现时“我”对歪儿的帮助,体现出“我”是一个知错能改。
(4)我认为是小伙伴们点亮了歪儿的眼睛。文中歪儿回到伙伴中游戏。正是伙伴们的体贴,朋友间的友情,这使他的心灵充满了阳光。
8.(8分)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中国的航天梦
材料一:2020年以来中国航天大事记
| 时间 | 航天大事记 |
| 2020年12月17日 | 嫦娥五号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中国实现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
| 2021年05月15日 |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成功着陆。 |
| 2021年10月14日 | 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进入探日时代。 |
| 2022年04月16日 | 神舟十三号回归,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成 |
| 2022年12月04日 | 神舟十四号回归,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
| …… | |
ㅤㅤ2022年12月4日20时左右,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位于中国北部戈壁沙漠带的东风着陆场。
ㅤㅤ报道称,此次安全返回标志着为期6个月任务的结束。神舟十四号飞船于今年6月5日发射升空,并与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在返回之时
ㅤㅤ中国计划让其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并至少运行10年,未来几年,预计将有国际宇航员甚至访客造访该空间站。
ㅤㅤ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12月4日也报道称,中国媒体援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报道称,神舟十四号任务取得“成功”
ㅤㅤ中国空间站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1月,空间站的最新一个模块与核心舱成功对接。空间站的建造将在今年年底完成,预计将继续运行约10年。
ㅤㅤ目前,中国已经成功地把探测器送上火星,并完成多次无人登月任务。中国人还在研制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预计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内把来自月球极地的样本带回地球。
ㅤㅤ……
ㅤㅤ随着神舟十四号返回、神舟十五号乘组全面接管空间站工作,中国空间站将从建造阶段向应用与发展阶段过渡。
材料三:深空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
ㅤㅤ宇宙无垠,但是,地球只有一个。
ㅤㅤ美国退役航天员托马斯有一个梦想——“来自地球的人们一同去往其他星球”。当看到3名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为地球上的孩子们授课时,一种包含着兴奋、自豪、亲切的强烈感情油然而生,他称 3 名中国同行为“我们的航天员”。
ㅤㅤ“各国航天员的共同身份是地球使者,应该代表全人类共同参与太空探索活动。”托马斯说。
ㅤㅤ中国在空间站上的做法,让托马斯等国际人士感受到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ㅤㅤ“我们愿意把中国空间站打造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平台,和各个国家的航天员、航天科技队伍一起,不断探索浩瀚宇宙
ㅤㅤ“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我们将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表示。
ㅤㅤ家园共有,科学无界。人类在宇宙中有着共同的身份,也必将携手创造一个共同的未来。
(1)根据材料内容,请认真阅读下面四个选项,选择其中表述正确的一项 D
A.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宇航员登录月球,中国实现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B.神舟13号和14号的回归,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完成并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C.宇宙无垠,家园共有,科学无界。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向所有国家开放。
D.材料介绍了2020年来中国航天的几个重大事件,体现了中国对人类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2)关于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空间站开放问题,请你结合材料三内容说说中国的这一举措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3)根据“嫦娥”“天问”“羲和”的取名灵感,如果未来你有幸为航天计划或航天飞船取名,你会取一个什么名字?为什么?
【解答】(1)A.有误,结合材料一“嫦娥五号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可知选项错误;
B.有误,“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完成并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于文无据;
C.有误,“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向所有国家开放”过于绝对;
D.正确。
故选:D.
(2)结合材料三“中国在空间站上的做法,让托马斯等国际人士感受到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愿意把中国空间站打造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平台、航天科技队伍一起,造福人类”分析,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3)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示例:我会给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为“悟空”,他本领大,另外悟空也有“领悟。
答案:
(1)D
(2)中国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开放空间站,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3)示例:我会用“鸿雁”给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命名,鸿雁是大型候鸟,寓意“鸿雁传信。
9.(13分)文言文阅读。
【甲】
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则是无信;对子骂父,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ㅤㅤ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③,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④,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绥(suí):安抚。②恣(zì):不拘束。③邺(yè)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3处)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2)①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参考词典解释,翻译下列句子。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法”的义项:①法令,法律;②方法;④准则,标准 |
| 我有一个疑惑,“家君”是称呼自己父亲的,就像甲文中那样。乙文出现“贤家君”“卿家君”来称呼对方父亲 |
| 应该没问题,我推测原因: “贤家君”“卿家君”是对对话人父亲的尊称,这里可译作“你父亲”。 |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久而久之。故断为: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①重点词:期,约定;委。句意为:和别人相约同行。
②重点词:孤,我;法,效法,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3)本题考查对谦辞敬辞的理解。乙文出现“贤家君”“卿家君”是对对话人父亲的尊称。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信,则是无礼”可知、明礼”的人、聪明。如此巧妙回答,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落落大方。
答案:
(1)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2)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②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3)“贤家君”“卿家君”是对对话人父亲的尊称,这里可译作“你父亲”。
(4)甲文: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大骂,他予以了有理有据的反驳、机智聪明。
乙文:元方面对袁公自负、钻的问题,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不卑不亢,不损人也不损己。
三、少年感悟表达(56分)
10.(6分)任务型写作。
“热爱生活”综合性活动,有同学收集到右边一幅疫情管控放开前后的漫画,为显示你对生活的观察及感受能力(100字左右)
【解答】答案:
漫画上半部分是疫情管控以前,大家做核酸的心理是“我不要,下半部分是管控放开了,你不管我们了吗”。
11.(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莎莉文老师是海伦•凯勒的明灯,她再塑了海伦的生命;母亲是史铁生的明灯,它们告诉康拉德追求科学真理需要专注忘我的精神……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那么一盏“明灯”,他会带给我们感动,指引我们的人生。
ㅤㅤ请以“他(她/它)是我的一盏明灯”为题目,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ㅤㅤ要求:(1)先选择他、她或它,明确题目,突出中心。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解答】
他是我的一盏明灯
有这么一个人,他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给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说实话,刚开始与宋老师接触的时候。以前我的班主任大多都是女老师,她们也都是和风细雨地批评。但是这个老师就与众不同。有时候我们犯错了,不给我们留情面。
如果仅仅是严厉倒也罢了,他还有很多繁琐的规矩,轻声慢步上楼梯”啦,“食不言,当时我觉得自己可能是做了什么坏事。
那天中午,我多点了几个馒头,于是我蹑手蹑脚地走到了垃圾桶旁。这一幕偏偏让老师撞见了,你为什么要把它扔了!又不值钱?”我小声嘀咕着,被老师听到了:“这仅仅是一个馒头的问题吗,多少人的付出和努力才将它生产出来,这就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想一想,这使我感到很愧疚,我的盘子里再也没有一点儿剩饭,全班同学都自觉地做起了光盘族,粒粒皆辛苦”,何况是我们呢?
老师不仅是一个严厉的人,他还特别温柔,可能是因为时间太长或者是没吃早饭,就在她要倒下的那一刻,是老师,并关切地问:“你怎么样了?今早上是否吃过早餐了,听着老师温暖的话语。
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位朴实的老师,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位老师,我将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