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urnal of An s han Nor m al Un iversity2010 10,12(5):17-19
南楚考
宋玉辞赋地理考之四
刘 刚1 金 翠2
(1.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辽宁鞍山114007;2.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宋玉辞赋中有两篇提到了南楚!一词,古今久无确注。文章通过认真的考证认为,南楚!一词既
可指在楚迁都郢陈前,以其都城郢(江陵)代指楚东扩前(即不包括东楚、西楚)的楚国全境;又可指楚迁都
郢陈后,郢陈地区(西楚)以南、东楚以西、秦南郡以东的地区。所以,我们可采用句本位!的训诂原则,将
∀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南楚!注释为楚考烈王时期的楚国南部地区!,而将∀笛赋#中的南楚!注释为泛
称楚国故地!。
关键词:宋玉辞赋;南楚!称谓;考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1008 2441(2010)05 0017 03
在宋玉的辞赋中,有两篇提及了南楚!一词:一是在∀文选#所收的∀登徒子好色赋#中,其语境是秦章华大夫所言: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一是在∀古文苑#所收的∀笛赋#中,其出于赋之乱曰!,其句为:绝郑之遗离南楚兮。!然而,于古,∀文选#和∀古文苑#的注释者均未为该词作注。今人之注,如袁梅、朱碧莲等注说楚国南部!,曹文心注说南方楚国!,也有较大的分歧,而各家所注是否准确,也值得商榷。从南楚!一词在文中的所指来看,它是一个表示与楚国有关的地域概念,这大概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是指整个楚国,还是指楚国的一部分;是指楚怀王时代楚国版图最大时的楚国,还是指楚襄王时秦国侵占了楚国西部而设置南郡之后的楚国;是指版图最大时的楚南地区,还是指楚都迁陈后的楚南地区,这是一个注释宋玉作品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考覈古人关于南楚!的释说,大都是在解释三楚!之中进行的。下面分别来分析:
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说:夫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司马迁的这番话是以汉时地名就秦末与汉初的地理情况说的,∀货殖列传#在叙述天下货殖一段的开篇说:汉兴,海内为一。!最为明确。∀说郛#题曰明人陈士元著∀江汉丛谈#卷二∀三楚#说:秦汉之间,楚地广远,非三代旧域矣。所称三楚者,谓淮北沛、陈、汝南、南郡,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南楚也。项羽又分楚为四,羽自王彭、徐,号为西楚,本东楚地;而吴芮王衡山,都邾,共敖王江陵,本西楚地;英布王九江,本南楚地。!比较项羽所封和司马迁所记,∀史记#并没有承认项羽的分封,而是汉承秦制!,遵循汉初承袭秦人的区域划分。
∀汉书#卷一上∀高帝纪#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句三国魏孟康注: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孟康虽也以汉地名为说,但注称旧名!,表示与司马迁∀史记#之说不同,而且要比之追溯更远。考先秦文献,未见有关南楚!的记述及释说,因而,我们只好借助后人的研究并结合史实来分析。明周祈∀名义考#卷三∀地部#楚建都三,称名二!条说:鬻熊,重黎之后,为周文、武师,成王得鬻熊曾孙熊绎,封于荆蛮,其地枝江,即郢都也,历三十余世。秦白起拔郢,顷襄王徙陈,今陈州,才三十余年。秦日加兵,考烈王徙
收稿日期:2010-03-18
作者简介:(195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
寿春,今寿州,又十余年,秦虏负刍而楚亡。∀春秋#庄公以前皆称荆,僖公以后皆称楚。盖荆、楚本一,或称荆,或称楚,故人于楚国或称荆,或称楚。∀春秋#亦是据当时人所称而云。!这是说,在春秋!之际,楚国以外之人称呼楚国,还没有南楚!、西楚!、东楚!的称谓,楚人也无此自称之语。元方回∀续古今考#卷九项羽分天下一帝十九王!条说:始越灭吴,而楚灭越,故乎吴地为东楚。又灭泗上诸侯而灭鲁,故称彭城为西楚。以大江分,言东西对也。楚之鄢郢为秦所侵,故以今江陵为南楚。!这是讲述东楚、西楚、南楚的命名源起。据∀史记#,越灭吴在楚惠王时,楚灭越在楚威王时,东楚!之称当始于楚威王之时;楚取泗上在楚惠王时,楚取淮北在楚顷襄王时,楚灭鲁在楚考烈王时,西楚!之称当在此间;楚怀王末、顷襄王初,鄢郢屡被秦侵扰,南楚!之称当在此时。以此可知,东楚!、西楚!是楚国疆域东扩后的地域称谓,东! 西!方位的冠名不是以楚国本土的地理方位为坐标的,而是以流经彭蠡(今九江市一带)后东北走向的长江为坐标,在江之东,称之为东楚,在江之西,称之为西楚。至于南楚!则是对楚顷襄王迁都郢陈之前、以都城郢(江陵)为标志的楚国本土的称谓。这一称谓与东楚!、西楚!完全没有方位参照关系,那么,为什么称郢(江陵)为南楚呢?体悟∀续古今考#的说法,是由于郢(江陵)在鄢郢之南而称之为南楚!。据此,孟康的东楚!、西楚!、南楚!的称谓,是楚都未迁郢陈时的辖区的称谓。
唐∀六臣注文选#:(李周)翰曰:三楚谓,楚文王都郢,昭王都鄂(按∀史记#当作鄀),考烈王都寿春。!此说是最早以楚迁都的情况来解释三楚!的,但并未作空间方位上的区分。对此,∀江汉丛谈#卷二∀三楚#补充说:六国时又有三郢之名,谓熊绎初封丹阳,在今枝江,至楚文王徙都郢,即今江陵地。昭王畏吴,徙都鄀,即今宜城地,是为西郢。考烈王畏秦,又徙都寿春,即今凤阳寿州地,寿春复称郢都,是为东郢。!据此分析,此说以江陵为南楚,以鄀为西楚,以寿春为东楚。这种说法具有历时性,楚文王都郢在其元年,即公元前6年,楚昭王都鄀在其十二年,即公元前504年,楚考烈王都寿春在其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41年。很显然,历时性的称谓只能说明楚都迁徙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地理位置,而不能说明共时的地区方位。不过楚都郢(江陵)时间非常长,从楚文王元年至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除去昭王都鄀的十几年或几十年也至少有三百余年。假如从鄀为西郢对郢(江陵)有了方位参照算起,南楚!的称谓大概就有了二百年左右的历史。然而,此说只能是楚史研究者的后历史命名,而很难说是楚国当时人的称谓。理由很简单:一是三个称谓历史跨度太大,缺乏共时性;二是自楚文王以来,楚之迁都有郢、鄢、鄀、陈、巨阳、寿春等等,仅举其三,于理难通,尤其是鄀为都时间很短,缺乏代表性。
宋罗泌∀路史#卷二十六高阳氏后!条说:楚:子爵,羋姓。后熊绎初封,居丹阳,今之姊归县,本曰西楚。武徙枝江,亦曰丹阳,是为南楚。!此说是追述南楚!称谓的来由,与前引∀名义考#意思接近,但是其提出了西楚!、南楚!的称谓,认为西楚!、南楚!的称谓起源很早,在楚文王父武王之时,然于史无证,难以令人置信。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七∀淮南道五∃蕲州#说:∀史记#云:颛顼之后曰鬻熊,为文王师,成王封其曾孙熊绎于楚,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其后至文公徙于郢,故江陵是为西楚。汉封元王交于彭城,是为东楚,又封厉王胥于广陵,是为南楚。!此说也是在于追述,与前说不同的是,其认为始都郢者为楚文王,但不称其都为南楚!,而称之为西楚!。然而此说却以汉代分封之称谓东楚!、南楚!为证,显然不合情理。∀路史#所说之枝江!与∀太平寰宇记#所说之江陵!相距不远,前者称南楚!,后者称西楚!,矛盾很大。前者可能是承三国魏孟康旧名江陵为南楚!之说,后者大约是因为江陵隶属南郡而依据汉司马迁夫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的记述。关于这一矛盾,后汉文颖和三国魏孟康注∀汉书#时就出现了。后来唐颜师古注∀汉书#时已有判断,他说:孟说是也。![1]我们赞同颜师古的判断,因为(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自号西楚!定有所本,按理当本于秦时或战国末年之称谓。孟康所谓的旧名!就是对秦或战国末楚地区域称谓的引述。而文颖所引司马迁的记述,反映的是秦末汉初的情况。宋罗泌∀路史#卷二十六高阳氏后!条又说:东楚,海州。南楚,广陵。西楚为陈,其后乃以彭城。自楚惠王灭陈,至顷襄王为秦所伐,自郢徙之,号西楚。
18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第12卷怀王(指秦末之义帝)都彭城,羽迁之郴而都之,号西楚。至怀王孙都东楚,则属彭城。故厉王胥都广陵为南楚,元王交都彭城为东楚,而唐复以楚州为东楚郡。!这段话很值得深思,因为话语之中涉及了东楚!、南楚!、西楚!等所指的演变问题。这里只说南楚!:孟康说:旧名江陵为南楚。!战国时的楚都郢,西汉与东汉均称江陵。孟康的话显然是以汉代的地名称谓解说战国楚地理。注意,所谓江陵为南楚!,上文已说明,它是以都城江陵!指楚迁陈前的除了楚东扩所得的西楚!与东楚!而外的楚国本土。其地域范围应当是,西缘巫山,东达寿春,北抵方城,南包云梦,相当于今天的重庆市东部、安徽省西部、河南南部、湖北全境与湖南北部沿江一带。对于这个区域,司马迁称之为西楚!,即其所说:夫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西汉沛郡,即今之安徽西北部,陈,西汉又称淮阳国,汝南指西汉汝南郡,两地南北相连,即今河南东南部,南郡,包括今重庆东部、湖北西部。这里司马迁所言沛、陈、汝南在东,南郡在西,中间还夹着南阳、江夏二郡,南阳即今河南西南部,江夏即今湖北东部,此二郡亦当属于西楚!范围之内。司马迁所说的西楚!与孟康所说的南楚!所指的楚国版图西部的地区基本相同。那么,司马迁根据什么把原本南楚!改称为西楚!呢?∀路史#认为,西楚为陈,其后乃以彭城。自楚惠王灭陈,至顷襄王为秦所伐,自郢徙之,号西楚。!这是一个合于情理的解释。在楚顷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江陵),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2]陈接近于西楚彭城,∀路史#推测称陈城一带为西楚!,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这时陈在东,而被秦所占的楚故地在西,笔者以为,称西楚!,又寓有不忘所失故土、不承认秦设南郡的命意。如果这个推测不错,楚迁陈后所称的西楚!,事实上应包括被秦设置为南郡的楚国失地。司马迁对西楚!的指定就证明了这一点。既如此,司马迁为什么又称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呢?西汉衡山郡、九江郡在今安徽南部,豫章郡相当于今之江西省,长沙国相当于今之湖南中东部,这个区域在战国时属于楚国东扩前的本土,在楚襄王时是秦人尚未侵占的楚国领土。当时的楚人称之为南楚!,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是这个地区在郢陈之南,二是又可沿袭战国时楚国东扩前对其本土的旧称。于是形成了一种地域称谓的历史习惯,司马迁因其已约定俗成而记之于史。至于罗泌说:南楚,广陵。!广陵,在战国本属东楚,司马迁仍将之概括在东楚之内,后来汉分封同姓王时才以封元王交都彭城为东楚!为参照别称之为南楚!。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推测,孟康所注与司马迁所记中缺断的楚迁都于郢陈后的楚地理称谓,特别是南楚!一词词义外延的变化。南楚,在楚迁都郢陈前,以其都城郢(江陵)代指楚东扩前(即不包括东楚、西楚)的楚国全境。在楚迁都郢陈之后,本称南楚!的楚东扩前的广袤领土被一分为二,西部大片领土被秦占领,并纳入秦国版图,设置为南郡,楚国仅余下东部的半壁河山。于是,楚国地理称谓的所指便发生了变化:西楚,指郢陈与彭城一带,同时还包括秦人称为南郡的楚国失地,词义外延扩大了。南楚,指郢陈地区(西楚)以南、东楚以西、秦南郡以东的地区,[3]词义外延缩小了。东楚,无变化,仍指楚国所灭的吴越旧地。
了解了南楚!在楚迁都郢陈前后以及秦汉之际的所指,我们就可以回过头来谈宋玉辞赋中南楚!一词的词义了。大家知道,宋玉走上政坛是在楚顷襄王迁都郢陈之后,他的社会活动与文学活动就在楚迁都郢陈后到楚国为秦所灭这段历史区间之内。据笔者考证,∀登徒子好色赋#作于楚考烈王初年,∀笛赋#作于楚王负刍时秦将王翦攻陷寿春、宋玉避乱衡山之际。[4]由于,南楚!一词既可指在楚迁都郢陈前,以其都城郢(江陵)代指楚东扩前(即不包括东楚、西楚)的楚国全境;又可指楚迁都郢陈后,郢陈地区(西楚)以南、东楚以西、秦南郡以东的地区,所以,我们可采用句本位!的训诂原则,将∀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南楚!注释为楚考烈王时期的楚国南部地区!,南楚穷巷!则是楚都寿春所在的楚南部地区的平民街区!;而将∀笛赋#中的南楚!注释为泛称楚国故地!,所谓绝郑之遗离南楚兮!,意为笛曲中既弃绝了郑声遗留的淫风,又脱离了楚国鄙陋的俗乐!。
(下转第23页)
19
第5期刘 刚等:南楚考
[4]屈守元等.韩愈全集校注[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
社,1996.
[5]隋书[M ].北京:中华书局,2000.[6]旧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7]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97.[8]黄钧等.全唐诗[M ].长沙:岳麓书社,1998.[9]吴之振.宋诗钞[M ].北京:中华书局,1986.[10]钱谦益.列朝诗集[M ].北京:中华书局,2007.[11]王绵厚.秦汉东北史[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
[12]辽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6.
[13]向南.辽代石刻文编[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
[14]金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15]贾敬颜.鸭江行部志[M ].北京:中华书局,2004.[16]新元史[M ].北京:中国书店,1988.
[17]明太祖实录[M ].台北: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校印本.
[18]李林.满文老档[M ].沈阳:辽宁大学历史系铅印本,
1979.
[19]清太宗实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Studies on Sh i m u County E stablish m ent i n L i ao and Ji n Dynasties
Z HANG Sh i zun
(D e part m ent of P olitics and H istory,A nshan N ormal Universit y,A nshan L i aon i ng 114007,China )
Abst ract :Sh i m u coun ty estab li s hed in Liao and Ji n dynasties locates now at Sh i m u to w n w ithout doub.t But the na m e of Sh i m u county is diffi c u lt to understand .This article ,m ainly through h istorical docum ents ,is ai m ed to ver ify and expla i n the m eaning o f Shi m u ,and its estab lishm ent and abo lishm en.t
K ey w ords :Lao and Ji n dynasties ;Si m u C ounty ;E stablish
(责任编辑:刘士义)
(上接第19页)参考文献:
[1]孟康.汉书∃高帝纪[M ].北京:中华书局,1962.[2]司马迁.史记∃楚世家[M ].北京:中华书局,1975.[3]此与司马迁所记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
楚也!所指范围不同,因为战国时楚国疆域尚未扩展到西汉长沙国和豫章郡的全境。
[4].宋玉年世行迹考[M ].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
Research on the G eography of Songyu %sW ork
LIU Gang 1
JIN Cu i
2
(1.D e p ar t m ent of Chinese Languages&L iterature ,A nshan N or m al Un i ver sit y,A nshan L i aoning 114007,Ch i na ;2.Co llege of L iberal A rts,Shenyang N or m al University,Shenyan L iaoning 110034,Chi na)
Abst ract :Nanchu are m entioned t w ice i n Songyu %s work and never exp lained .W e fi n d the tr ue m eaning o f t h is ter m thr ough researches .So here w e note the ter m Nanchu i n one wo r k as the souther n part of Chu Em pire ,and the who le country in another w ork .K ey w ords :Songyu %s w ork ;N anchu ;Researc h
(责任编辑:刘士义)
23
第5期张士尊:辽、金析木县建置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