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黄石矿山公园地质野外见习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40:41
文档

黄石矿山公园地质野外见习报告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见习地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矿山博物馆姓名:陈长露专业:地理科学系班级:0901班学号:20091190101302010年5月1日黄石矿山公园地质野外见习报告第一章:绪言2010年4月21日,7:30—13:30,地理专业09级全体同学组织到黄石矿山公园实习。本次野外见习地位于湖北省黄石西部铁山区——大冶国家矿山公园。从湖北师范学院出发上武黄高速,至碧石渡,然后下高速,在上省道到铁山,其实铁山位于316国道上,它的交通是比较便利的。公园位于(114゜E36゜N),
推荐度:
导读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见习地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矿山博物馆姓名:陈长露专业:地理科学系班级:0901班学号:20091190101302010年5月1日黄石矿山公园地质野外见习报告第一章:绪言2010年4月21日,7:30—13:30,地理专业09级全体同学组织到黄石矿山公园实习。本次野外见习地位于湖北省黄石西部铁山区——大冶国家矿山公园。从湖北师范学院出发上武黄高速,至碧石渡,然后下高速,在上省道到铁山,其实铁山位于316国道上,它的交通是比较便利的。公园位于(114゜E36゜N),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

见习地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矿山博物馆

姓    名:         陈长露               

专    业:     地 理 科 学 系   

班    级:        0901班              

学    号:      2009119010130              

   2010年5月1日

黄石矿山公园地质野外见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

2010年4月21日,7:30—13:30,地理专业09级全体同学组织到黄石矿山公园实习。本次野外见习地位于湖北省黄石西部铁山区——大冶国家矿山公园。从湖北师范学院出发上武黄高速,至碧石渡,然后下高速,在上省道到铁山,其实铁山位于316国道上,它的交通是比较便利的。

公园位于(114゜E 36゜N),公园东北部的铁山呈西北走向,一般海拔300m,最高峰为峰山,海拔487.05m。次之为白雉山,海拔472.52m,公园西南部为丘陵,垅岗地形,海拔一般位于100m—145m,它的山顶较为浑圆,山坡较和缓,残丘之间主要为坡积,冲击物构成的低洼谷地,标高一般为40m—60m。最低为南部盛宏卿,海拔仅为33m,本区广泛分布的是大理岩组成的岩溶地貌。

随着铁矿的开采,地形地貌全然改观,已经闭坑的东露天矿采场坑底标高为-108m,而整个矿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形,最高海拔356.2m,最低海拔-162m,地貌属于剥蚀堆积地形。

但是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茂盛,环境宜人,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不容乐观的是由于开矿,开矿点的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再加上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加固措施,容易引起滑坡或泥石流,因为本地降水丰富且集中,而且岩体较为破碎,风化侵蚀严重。

在此说明本次实习任务:联系所学地质学基础知识进行实地考察,消化所学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本次实习目的:了解当地的地质构造,探究它的成因,其次认识当地地层的分布特点及发育特点,区分各种岩石及认识矿物,最后归纳总结相关结论。

要求:听从统一的安排指挥,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本次实习目标。

第二章:地层

本地出露地表地层主要为三叠纪下统大冶群灰岩,以构造线的展开方向,大体上为北偏西,西北向和北偏东向三组。

而大冶群从下到上可分为七个岩性段,由于特点不突出,这里就不介绍第七段。下表为各段的特点:

段 名

厚 度

岩  性  及  所  含

第一段25m—120m

灰黑色角页岩,黄褐色钙质页岩夹有灰褐色中厚层状泥灰岩透镜体。
第二段40m—108m

灰白色竹叶状大理岩(30cm—50cm,标志层),黄褐色薄层含角岩条带大理岩与灰白色中厚层状大理岩互层,发育有各种形态石香肠构造,灰褐色薄层角岩大理岩。

第三段110m—150m

浅褐色微薄层至薄层透辉石,石榴石条带状大理岩浅褐色薄层含石榴石条带大理岩,浅棕色薄层含角岩条带大理岩,具石香肠构造。
第四段65m—100m

灰白色含黑色角岩团块状大理岩;灰褐色、浅棕色薄层角岩条带大理岩微薄层至薄层,黑白相间大理岩。
第五段95m—136m

白色薄层细齿状大理岩色浅、质纯、单层厚度薄且稳定底部为浅褐色中薄层含白云质大理岩。
第六段150m—180m

1.灰褐色、浅棕色薄层含角岩团块条带大理岩

2.浅棕色中薄层大理岩加黑白条带大理岩及含白云质大理岩。

3.中厚层粗波状角岩条状大理岩。

4.、黄褐色浅棕色薄层至微薄层白云石大理岩。

5.白色厚层邹纹状大理岩。

                       

第三段柱面        第二段柱面        第一段柱面    第六段柱面

        

    第五段柱面         第四段柱面

其中第四段与第五段大理岩与上部成矿关系最密切。

而从地层的分布及其岩浆岩与围岩的地层的接触条件看主要有两种侵入情况:一、侵入于古生界及前古生界,二、侵入于三叠纪及其上部层位。

除此之外该处地层中还含有稀世珍奇古生物化石——中华震旦角石。它是一种无脊椎软体动物化石,属于足类鹦鹉螺超目,是四亿五千万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凶猛肉食动物,卒于海底沉积物种中而形成。今埋藏于坚硬的石灰岩中,取之不易,传之更难,是其珍贵之所在。

综上是关于地层的相关说明。

                第三章:岩石

本地区主要为岩浆岩,且岩浆岩为燕山期早期型的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正长闪长岩,斑状闪长岩等四期侵入体,前两期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而它们分布于矿体;接触带附近的围岩中,自岩体内向外可分为蚀变闪长岩带、内矽卡岩带、外内矽卡岩带、外变质岩带等四个蚀变带。

而铁山铁(铜)矿自-400m以上已探明部分由六大矿体组成,自西往东分别为铁门坎、龙洞、尖标山、象鼻山、狮子山、尖山矿体。除尖林山为隐伏矿体外,其余矿体均出露于当地地表。

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体,赋存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变质带中,产状与接触面近似平行,上部矿体形态较为规则,下部矿体形态较复杂。矿石类型以磁铁矿石为主,呈钢灰色,具强磁性,多呈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块状结构。侵染状构造;其次为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脉石矿物有透辉石方解石、金云母、石膏、石英、绿泥石等。

下面我们详细的了解以下矿物的特征:

名 称

晶  习

颜 色、光 泽

解 理

密  度

产   状

闪锌矿三向延展型浅黄、黄褐色、铁黑色、金属光泽、松脂完全解理2—2.5快、粒
黄铁矿三向延展型浅黄色、金属光泽4.9—5.2

块、粒、结核状
黄铜矿三向延展型金黄色、不完全解理4.1—4.3块、分散粒
赤铁矿二向延展型钢灰色、铁黑色5—5.5板状、鳞片
石英三向延展型无色、玻璃光泽2.5—2.8块、粒
斜长石二向延展型白色、灰白色、浅蓝色、浅绿色玻璃光泽完全2.60—2.76板状、细柱状
云母二向延展型白灰色、金褐色、黑色、玻璃光泽极完全2.7—3.1

片、鳞
绿帘石一、二向延展型黄绿色、暗绿色、玻璃光泽完全3.25—3.5针状、纤维状
方解石二向延展型白灰色、玻璃光泽完全2.71块、粒
滑石二向延展型白色、浅绿色、粉红色、脂肪、珍珠光泽极完全2.7—2.8块、叶
白云石二向延展型乳白色、粉红、灰绿色、玻璃光泽完全2.8—2.9块、粒
孔雀石一向延展型翠绿色、玻璃光泽完全3.8—4针、柱
石膏一、三向延展型白色、浅灰色、玻璃光泽极完全2—7纤、维
磁铁矿三向延展型铁灰色、金属光泽4.9—5.2粒状、块状
综上为当地岩石的概述。

以下我们来看一下矿石 :

                 

                第四章:构造

该实习地区地处淮阳山字前弧两翼,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次级构造鄂城-大磨山隆起带上,隶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的有段青龙群。

对于本区来说这里的地质构造复杂,除近NWW  向的接触带构造外,褶皱和断裂都比较发育,依构造线的展布分向,大体上可分为NWW向,和NW向三组,其中NWW向构造包括龙门山倒转向斜和龙洞——狮子山倒转背斜,接触热动力变质构造,接触一断裂复合构造带,NNE想构造包括尖山背斜和一系列压扭性断裂,NW向构造主要由一系列的NW向压扭性断裂及伴生的NNW和NE向的扭断裂组成,它们往往切割所有地质体地层;岩体,矿体,有部分断裂局部被中基性岩脉充填,区内燕山期岩,早期形成的四期侵入体和自内向外的四个蚀变带,在矿体和接触带附近的围岩中均有发育。

要了解本地区的地质构造为何是这样,就必须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历史。

本地区在新元古代初期形成南方扬子原地台,这个时期形成了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角闪岩。

而同时期南纪-南华大冰期形成了冰石责层并有陆相沉积。

接下来在震旦纪形成了震旦纪地层,代表性地层有浅海相石炭酸盐沉积。

紧靠是中志留纪海浪岩相广布,在离现在最近的地质运动是海西——印支运动,形成了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形成的铁矿。

                   第五章:后记

通过这次实习,我实际了解到了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具体特征,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

让我揪心的是,开矿地点的环境十分恶劣——岩体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碎石遍布,而且很明显就可以看到随时都有可能滑到坑底,可以说工人的生命安全基本上没有保障,我要声明一点的是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工人的利益啊!

我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我强烈建议和开矿企业要有所行动,从和设施等方面保障工人的利益。

在这里,我对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派出探测人员详细的了解当地的地质构造,找出当地的断层和破碎体的具体部位。最好在短期内移出除破碎的岩体,但是这并不经济,所以我们可以修缮防护坡,移出流动的破碎体。

做到坡上加固、坡中养林、坡下填实。

同时在开矿中应注意避开破碎的岩体和断层,或者采取其它科学的开矿方式来进行:如由上打井下采等方式。

而从制度上,应完善矿区的预警机制,做到及时发现,迅速解决,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此外,另一件让我揪心的是,我们对矿石的开采与利用的方式并不和理。

在开采上采大弃小、采富弃贫的现象十分严重,浪费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使矿体没有得到和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采的过程并不合理,随时随处乱挖的现象也不胜枚举,导致矿体破碎。加大了开采的难度,增加了开采成本,并且使原有的地质结构被打破,留下隐患。

而且开采过程中乱砍滥伐,致使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从而造成矿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很让人心痛。

在这里最后提一点,矿物在利用时,由于技术的不到位,致使矿石的有用成分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十分可惜,使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所以我们还要在技术上奋起直追。

矿石在利用后,产生的非子废渣,我们应回填费井,恢复原有地质面貌,不应乱弃乱放。并且有条件,我们可以发展相关产业链,循环利用废渣,变废为宝。

综上我提出对矿区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略,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开采;

二、改进技术,使采矿、炼矿更高效更合理;

三、恢复矿区的原生地貌,做到再利用,使之循环发展;

四、强烈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让矿区发展有利于人民,还人民一片蓝天碧水。

     对于本次实习,我希望我们不仅仅是看一下,更多的是我们能多多做一些实际的学习,我们不是游客,是学生。

     在此感谢我们的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文档

黄石矿山公园地质野外见习报告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见习地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矿山博物馆姓名:陈长露专业:地理科学系班级:0901班学号:20091190101302010年5月1日黄石矿山公园地质野外见习报告第一章:绪言2010年4月21日,7:30—13:30,地理专业09级全体同学组织到黄石矿山公园实习。本次野外见习地位于湖北省黄石西部铁山区——大冶国家矿山公园。从湖北师范学院出发上武黄高速,至碧石渡,然后下高速,在上省道到铁山,其实铁山位于316国道上,它的交通是比较便利的。公园位于(114゜E36゜N),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