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物理试卷
(满分8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正确)
1.“0.15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 ( ▲ )
A.家用电冰箱 B.家用空调器 C.普通计算器 D.教室荧光灯
2.夹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如图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当我们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的
B.当我们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的
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的
D.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的
3. 测量小明通过楼梯上楼时的功率,不需要测量的是 ( ▲ )
A.身体质量 B.通过的楼梯高度
C.通过的路程 D.上楼所用的时间
4. 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用的拉力为F1,
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用的拉力为F2,所做的总功为 W2,机械效率
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 )
A.F1 > F2,η1 =η2
B.F1 > F2,η1 <η2
C.W1 < W2,η1 >η2
D.W1 = W2,η1 >η2
5.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
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本实验中研究的动能是 ( ▲ )
A. 钢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 B. 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 钢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 木块的动能
6.某同学骑自行车下一长坡时,在途中由于车速过快,于是捏紧刹车,降低车速,保持安
全速度匀速行至坡底,下车检查,发现刹车片发烫.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刹车片发烫,是做功改变了内能
B.匀速下行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匀速下行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D.刚下坡时,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的物体内能也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8.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 )
9.干电池是一种常用、方便的电源。以下关于干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有的干电池提供直流电,有的干电池提供交流电
B.常用的1号、2号、5号、7号干电池的电压随号数的增大而增大
C.干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
D.多数干电池中有汞、镉等重金属元素,所以,废弃的干电池应该集中分类处理
10. 如图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 ( ▲ )
A.通过这个灯泡的电流比另一个灯泡的电流小
B.灯泡的灯丝断了
C.该小灯泡灯座处可能短路了
D.小灯泡靠近负极
11.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
坏,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则在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 )
12.科学研究中常常发现某一问题的两个相关的量(x,y)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可用图线表示.下列相关的量之间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 )
A.力对物体所做功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所通过距离的关系
B.某一物体吸热时,吸收的热量与温度的变化量的关系
C.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与热值的关系
D.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3.山区常见的盘山公路可以看作是我们学过的一种简单机械: ▲ ;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 ▲ .
14.“烤火”能“取暖”,说明 ▲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的
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的箱子,4s内前进了6m,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对木箱做功
为 ▲ J
15.照明电路中的节能灯和控制它的开关是 ▲ 联连接的;洗衣机、电视机、
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之间是 ▲ 联连接的.
16.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0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40N,
不计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5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m,则手拉绳子的力
为 ▲ N,拉力的功率为 ▲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若用该
滑轮组提升重为150N的泥桶,则机械效率 ▲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7.右图中是玩弹弓的情景.经验表明,橡皮筋拉得越长,同样的“子弹”
射得越远,这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 ▲ 有关;若橡皮筋被拉
的长度相同,而所用“子弹”的质量不同,则质量大的“子弹”射出的距离较
小,原因是质量大的“子弹”射出时的 ▲ 小.
18. 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相同的两块砖平放在水平
地面上,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1和F2分别作用在ab
和cd的中点,使它们缓慢的竖直起来,且砖不在地面
上滑动,当砖的边ab、cd刚离开地面时F1__▲____F2(选
填“>”、“<”或“=”),在ab边不断抬高的过程中,F1的大小将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
杯中分别装入初温、质量相同的水和植物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至沸
腾,实验中只记录了植物油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发现植物油的沸点比水
的沸点高.
(1)实验中,将它们加热至沸腾,植物油所需时间较长.说明植物油吸
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 ▲ .(选填“多”或“少”)
(2)通过以上实验过程 ▲ (选填“能”或“不能”)比较
出植物油和水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理由是 ▲ .
20.如图甲所示装置,向盒内滴入数滴酒精,再将盒盖盖紧,然后揿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
看到盒盖飞出,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的燃气的 ▲ 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图 _▲__中(选填“乙”或“丙”)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与这一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一致的,如果该机飞轮转速是1 800r/min,则它每秒钟内做功 ▲ 次.
21.如图所示,把两个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研究串联电路特点.开关闭
合并且两灯都发光时,取下其中一个灯,可观察到 ▲ 现象;这个
现象说明了串联电路中 ▲ 这一特点.
22.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所用电路如图甲所示,
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并接通开关S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L1
的电流是_____A;通过L2的电流是_____A。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2分,其中26题应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23.(4分)按要求作图:
(1)如甲图所示,用螺丝刀撬起图钉.请在图上画出螺丝刀受到图钉阻力F2的力臂;并画
出作用在螺丝刀柄上A点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
(2)乙图是某手电筒的剖面图,请按实物剖面图,在虚线框中画出这种手电筒的电路图.
24.(9分) 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当杆杠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杆杠处于 ▲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如图甲中,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 ▲ .
(2)小红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
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但是小明按现有的方案操作却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怎样帮小明解决疑惑,接下来你可以通过__▲___实验步骤,测量相关数据.
A.改变力的大小
B.改用弹簧测力计改变力的方向
C.改变力的作用点
D.改变平衡螺母的位置从而让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3)小红将图乙中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将 ▲ .(选填“仍能平衡”“右侧
下降”或“左侧下降”)
(4)小红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
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丙所示.小红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
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
是 ▲ .
(5)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 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
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
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 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 ▲ 作用的影响.
(6)小明将图丁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点移到E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戊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 N.
25.(7分)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小明在实验时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检查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小明灵机一动,随意拆下一根导线,发现两灯都熄灭,因此他认定两灯连成了串联,小明的方法是 ▲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
(2)小明在某次测量时,按甲图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引起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A.
(3)小明又连接了如图丁所示的实物图,此时电流表测的是 ▲ (选填“L1”、“L2”、“干路”)
的电流.若要测灯L2的电流,请你在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在需
改动的导线上打“×”,再画出重新连接后的导线)
(4)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小明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
相等。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6.(6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新一代战斗机,它具备超音速巡航、电磁隐身、超机动性、
超视距攻击等优异性能,该飞机最大起飞质量为37t,最大飞行高度达20000m,最大航行速度达2.5倍声速 (合3060km/h),最大载油量为10t,飞机航行时所受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见下表:
已知飞机发动机燃油完全燃烧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40%,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的热值为5×107J/kg,则
(1)完全燃烧10t燃油所释放的能量是多少焦耳?
(2) 当飞机以400m/s的速度匀速飞行时,飞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少千瓦?
(3) 若在飞机油箱中加满燃油.且以600m/s的速度匀速飞行时,飞机能飞行的最远距离约是多少千米?
27.(6分)小静在观看台球比赛时发现:有时运动的白球去撞击一个静止的球后,白球会
立即静止在碰撞时的位置,而被撞的球似乎接替了白球,沿白球原来的运动方向,以几
乎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如图甲所示.
小静想:白球碰撞后立即静止,被撞的球是以白球撞前相同大小的速度运动出去的吗?
通过了解和初步实验,小静发现只有当体积和质量均相同的两球,而且球心在同一直线
上相碰时,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为进一步探究,她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
将一个两端翘起、中间水平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相同的台球A、B,将B
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A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某处,测出该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
h1,如图乙所示。释放A球,撞击后,A球静止,B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面能
到达的最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h2.通过比较h2与h1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判断.
请你作答以下问题:
(1)A球从斜面释放的过程中, ▲ 能转化为动能.
(2)B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B球在碰撞中获得了 ▲ 能.
(3)已知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Ep=mgh,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k=mv2/2.若轨道光滑,则
碰撞前瞬间A球运动速度的表达式VA= ▲ ;若h2=h1,则说明B球被撞后开始
运动的速度VB ▲ VA(选填“>”、“=”或“<”).
(4)在实际实验中,测出的h2总小于h1,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轨道不光滑,那么,在
阻力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你认为小静的设计 ▲ (选填“是”或“否”)还有价值;
请说出你的理由 ▲ .
初三物理答案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 |||||||||||||||||||
| 1 | A | B | C | D | 3 | A | B | C | D | 5 | A | B | C | D | |||||
| 2 | A | B | C | D | 4 | A | B | C | D | 6 | A | B | C | D | |||||
| 7 | A | B | C | D | 8 | A | B | C | D | 9 | A | B | C | D | |||||
| 10 | A | B | C | D | 11 | A | B | C | D | 12 | A | B | C | D | |||||
13._斜面_______ _____功______
14._____热传递___________ ____600_____
15._____串联______ ____并联________
16.___80_____ __96______ __83.3_____ _____降低___
17.___弹性形变__________ ____速度________
18. = _____不变________
19.__多____ ___不能___ _未控制升高的温度相同_____
20._____内___ __丙_____ ___15______
21.___另一盏灯泡也熄灭____ __用电器互不影响___
22.____1.1______ ______0.5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5小题,共32分)
略
23.(4分)
乙
24. (9分)
(1) _平衡___ _右____ 便于测量力臂
(2) __B_____
(3) __左侧下降__
(4) 水平位置的动力臂为零
(5) __3.3_____ __受到杠杆自重_______
(6) 1.1
25. (7分)
(1) _错误_ _并联电路若拆掉的干路上导线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2)___正负接线柱接反了__ _0.24____
(3) 干路
(4) _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再做实验______________
26.(6分)
(1) 5×1011J
(2) 1.92×104kw
(3) 1.85×103km
27.(6分) (1) _重力势能__ (2) __动能__ __ (3) _____ =
(4) __是__ _若轨道越光滑h2越接近h1,也可以推测速度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