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设计类型:
写字楼、酒店宾馆旅馆、办公楼、教学楼、商场、综合楼、住宅楼、学生宿舍等。二、结构类型:
多层框架、高层框架、短肢剪力墙等。
三、设计条件:
1.地形条件:场地地势平坦,邻近城市干道,城市上、下水及电煤气管网在附近通过。
2.气象资料:标准冻土深度:1.7 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3.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4.工程地质资料:以下地质资料中二选一。
《地质勘察报告一》
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建筑场地位于市区内,场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220.3米至220.6米,高差0.3米,由钻探资料探明场区地层由上而下分别为:
(1)杂填土:含有大量砖石碎块和人工垃圾,厚约0.8米;
(2)粉质粘土:棕黄色,较湿,呈可塑状态,厚约2.6米;
(3)粉质粘土:棕黄色,稍湿,呈硬塑状态,厚约1.4米;
(4)粘土:棕色,稍湿,呈硬塑状态,厚约4.5米。
各类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
本场区地下水属潜水,埋藏于粘土中,稳定水位在地面下2.2米处,根据该场区测试资料,地下水无腐蚀性。括号内的天然密度为饱和密度。
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本场地地层条件评价如下:
杂填土:物质成分复杂,承载力较低,压缩性不均匀,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
粉质粘土:处于可塑状态,有一定的承载力。
粉质粘土:处于硬塑状态,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粘土:处于硬塑状态,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2)建议
(4)粉细砂:呈中密状态,厚约2.1米。(5)中砂:呈中密状态,未穿透。
各类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本场区地下水属潜水,水位高程为-1.8米,略受季节的影响,但变化不大。根据该场区原有测试资料,地下水无腐蚀性。括号内的天然密度为饱和密度。
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本场地地层条件评价如下:
杂填土:物质成分复杂,承载力低,压缩性不均匀,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
粘土:处于可塑状态,有一定的承载力,可支撑四、五层建筑物,当建筑物荷载较大时,作为基础持力层将增加基础造价。
淤泥质土: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属高压缩性土,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
粉细砂: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桩基持力层。
中砂: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桩基持力层。
(2)建议
当建筑物荷载不大时,可采用天然地基上浅基础方案,将基础埋置于粘土中,但在基础设计中,应考虑软弱下卧层的影响;如采用桩基,可将桩基置于粉细纱或中砂中。
单桩承载力计算参数表(kPa)
设计。除墙身详图以外不要求各节点及构造详图。
2. 结构设计
(1)结构选型与布置:根据建筑方案初步确定结构形式及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并确定出所有构件截面尺寸,画出标准层平面的结构布置图;
(2)标准层楼板:计算一个楼层楼(屋)面板的内力与配筋;
(3)框架(剪力墙)荷载计算:取一榀框架进行荷载(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计算;
(4)框架(剪力墙)内力分析:计算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下的内力(M、V、N);
(5)内力组合:不利组合中活载按满布考虑;
(6)框架梁柱(剪力墙)截面设计:完成一榀框架(剪力墙)的所有控制截面的设计(注: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分析及内力组合要考虑框架—剪力墙的协同工作进行内力及位移计算,选取一榀有代表性的框架和剪力墙及连梁计算在应考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别对框架梁、柱、剪力墙及连梁进行内力组合。);
(7)楼梯设计:手算一部楼梯;
(8)基础设计:根据手算完成的一榀框架(剪力墙)下部的基础;
(9)可利用结构软件对结构设计进行校核并与手算结果对比。
3.毕业设计说明书
(1)内容:包括摘要、建筑设计说明、结构设计说明及计算书;并A4纸打印所有建筑图与结构图。
(2)建筑设计说明:工程概况(如建筑名称、自然地质条件等);建筑平面功能划分;
建筑材料采用及建筑尺寸确定;防水,保温等做法。
(3)结构设计说明及计算:工程设计资料说明;结构形式及布置;确定出所有构件截面尺寸,手算一个标准层楼板、具有代表性的一榀框架或一整片短肢剪力墙、并且手算相应框架(短肢剪力墙)下的基础,楼梯要手算一个。
(4)一律用WORD2007版本或WORD2007版本以上软件编写。
(5)所有公式必须必须是能编辑的,不能写为图片格式。
(6)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严格遵守延边大学《设计说明书模板》样式。
五、施工图绘制
1.建筑图(初步设计):
(1)首页图(包括建筑设计总说明、门窗表、图纸目录、装饰表、总平面图等);
(2)底层及标准层平面图(1:100二张);
(3)主要立面图(1:100;一张);
(4)剖面图(1:100;一张);
(5)楼梯详图(可与楼梯配筋详图合并绘制);
(6)墙身详图(1:50~1:20)。
2.结构图:
(1)结构设计总说明;
(2)基础结构布置图及基础详图(手算的框架或短肢剪力墙下的基础);
(3)标准层的结构布置图(可采用标准层楼板平法施工图);
(4)一榀框架或剪力墙配筋详图(梁柱可分开绘制;柱、剪力墙、标准层框架梁可采用平法施工图;标准层梁柱节点钢筋锚固、剪力墙节点钢筋锚固要求按图集要求
算出并标注);
(5)楼梯配筋详图(可采用楼梯平法施工图)。
参考资料
1.《结构力学》教材
2.《混凝土结构》教材
3.《建筑抗震设计》教材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012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9.《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图集号11G10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11.
1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图集号11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11.
1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设计进度安排及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