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1 |
|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单选题,请将答案填在下表中,不填不得分) 1.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常用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的是(C ) A. 校正曲线法; B. 标准加入法; C. 内标法; D. 都不行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谱图中常见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是( B ) A.吸光度和波长 B. 波长和吸光度; C. 摩尔吸光系数和波长; D. 波长和摩尔吸光系数 3. 紫外-可见检测时,若溶液的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物质的吸光度A和摩尔吸光系数ε的变化为(B ) A. 都不变;B. A增大,ε不变;C. A不变,ε增大;D. 都增大 4. 荧光物质的激发波长增大,其荧光发射光谱的波长(B ) A.增大; 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 5. 下列红外制样方法中,常用于液体样品制备的是( D ) A. 液膜法; B. 压片法 C. 糊状法;D. 都是 6. 采用KBr压片法制备红外光谱样品时,样品和KBr的浓度比大约为 ( C ) A. 1:1000; B. 1:200; C. 1:10; D. 1:1 7. 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中,要求所有组分全部流出色谱柱并能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的是( A ) A.归一化法;B. 内标法;C. 外标法;D. 峰高加入法 8.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非极性固定相SE-30分离己烷、环己烷和甲苯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 B ) A.环己烷、己烷、甲苯; B. 甲苯、环己烷、己烷; C. 己烷、环己烷、甲苯; D. 己烷、甲苯、环己烷 9. 反相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分别为(A ) A. 极性、非极性; B. 非极性、极性; C. 都为非极性; D. 都为极性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48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请将答案填在下表中,不填不得分) 1.原子吸收光谱法可用于大部分非金属元素的测定。( F ) 2.原子发射光谱中使用的光源有等离子体、电弧、高压火花等。( T )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样品池均一般采用玻璃比色皿。( F ) 4.红外吸收光谱做背景测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扣除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的红外吸收。( T )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电子光谱,它和红外吸收光谱都属于分子光谱。( T ) 8.气液色谱实现混合组分分离的主要依据是不同组分在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F ) |
|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2 |
|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将答案填在下表中,不填不得分) 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常用的光源为(B ) A. 钨灯; B. 空心阴极灯; C. 氘灯; D. 都可以 2. 原子发射光谱是利用谱线的波长及其强度进行定性何定量分析的,被激发原子发射的谱线不可能出现的光区是( C ) A. 紫外; B. 可见; C. 红外; D. 不确定 3. 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时,若增大溶液浓度,则该物质的吸光度A和摩尔吸光系数ε的变化为(B ) A. 都不变; B. A增大,ε不变; C. A不变,ε增大; D. 都增大 4. 荧光物质发射波长λem和激发波长λex的关系为( A ) A. λem> λex; B. λem=λex; C. λem< λex; D. 不确定 5. 下列红外制样方法中,常用于液体样品制备的是( A ) A. 液膜法; B. 压片法; C. 糊状法; D. 都是 8. 铁氧化还原峰峰电流ip与铁浓度c及电势扫描速度v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B )。 A. ip与c和v均成正比; B. ip与c和v1/2成正比; C. ip与c1/2和v成正比; D. ip与c1/2和v1/2成正比 9.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非极性固定相SE-30分离己烷、环己烷和甲苯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 C ) A. 环己烷、己烷、甲苯; B. 甲苯、环己烷、己烷; C. 己烷、环己烷、甲苯; D. 己烷、甲苯、环己烷 10. 用反相色谱法分离芳香烃时,若增加流动相的极性,则组分的保留时间将( A)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不确定 13. X-射线衍射可用来测试的样品有( D ) A. 粉末; B. 薄片; C. 薄膜; D. 都可以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48分。将答案填在下表中,不填不得分) 2. 紫外吸收光谱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F) 3.紫外光谱仪的检测光与入射光在一条直线上,而荧光光谱仪的检测光与入射光成90度。 ( T ) 4. 通常,测试某样品红外吸收光谱最主要的目的是定量测定样品中某痕量组分的含量。( F ) 7.氧化峰峰电流和还原峰峰电流比值是否接近于1是判断一个简单电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的重要依据。( T ) 8. 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为克服检测器对不同物质响应性能的差异,常需引入校正因子。( T ) 9.分配色谱中,组分在色谱柱上的保留程度取决于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 T ) |
| 三.简答题 |
| 1.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常用的光源是什么? 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 2. 原子发射光谱是根据什么来定性和定量分析的? 元素特征谱线定性;欲测元素谱线强度定量。 3. 紫外-可见光谱测量与荧光光谱测量的比色皿有何不同?为什么? 紫外-可见:两通石英或玻璃比色皿,测透射光强变化,光路为直线;荧光:四通石英比色皿,测发射光强度变化,光路成90度。 4. 你认为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法与荧光分光光度法各有何特点?如何提高定量分析的灵敏度? 紫外:应用范围更广;荧光:灵敏度更高。提高灵敏度方法:选择合适溶剂、溶液pH值等,紫外还可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或增加光程,荧光还可增加激发光强度。 5.溴化钾压片制样有时会造成谱图基线倾斜,为什么?什么样的固体样品不适合采用溴化钾压片制样? (1)混合不均匀,固体样品在KBr中分散不好,颗粒较大,从而导致光散射。(2)液、气态样品;易腐蚀、易氧化样品;可以与KBr发生化学反应的样品;不易研磨均匀的高分子样品。 7. 用循环伏安法测定K3Fe(CN)6的电极反应参数,请问K3Fe(CN)6的峰电流ip与其浓度c是否具有线性关系?ip与扫速v呢? 是;ip与v不成线性,与v1/2成线性。 9. 当采用归一化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进样量是否需要非常准确?为什么? 不需要。因为归一化法测定的是各组分相对含量,与进样量大小无关。 1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流动相有哪些? |
二、填空题(共15题33分)
1.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应满足的条件是红外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分子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和分子的振动方式能产生偶
极矩的变化才能产生分子的红外吸收峰。
3.拉曼位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无关,而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拉曼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红外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后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二者都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两种光谱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
5.带光谱是由_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产生的,线光谱是由__原子或离子的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产生的。
6.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增加入射光的强度,测量灵敏度增加
原因是荧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呈正比
7.在分子(CH3)2NCH=CH2中,它的发色团是-N-C=C<
在分子中预计发生的跃迁类型为_→*n→*n→*→*
8.在原子吸收法中,由于吸收线半宽度很窄,因此测量_______积分吸收________有困难,所以用测量__峰值吸收系数
_______________来代替.
9.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铁谱可用作_谱线波长标尺来判断待测元素的分析线.
10.当浓度增加时,苯酚中的OH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将向__低波数 方向位移.
11.光谱是由于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在特定能级间的跃迁所产生的,故根据其特征光谱的( )进行定性或结构分析;而光谱的( )与物质的含量有关,故可进行定量分析。
12.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 )及( )的特性,而不是它的整个分子的特性。
13.一般而言,在色谱柱的固定液选定后,载体颗粒越细则( )越高,理论塔板数反映了组分在柱中( )的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