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泉香酒洌(liè) 伛偻提携(lǚ) 觥筹交错(gōng)
B.朝晖夕阴(huī) 宠辱偕忘(jiē) 淫雨霏霏(fēi)
C.樯倾楫摧(jí) 浩浩汤汤(tāng) 水声潺潺(chán)
D.岸芷汀兰(dīng) 薄暮冥冥(míng) 金樽清酒(zūn)
2、(2分)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
B.南极潇湘 初极狭
C.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 在乎山水之间也
3、(2分)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文章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B.《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的目的,作者自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策友人.仲淹,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其中写景是全文的中心.
C.《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在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西湖,看到雪中的西湖风光不凡.
D.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便作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
4、(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B.《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家,本文是他被贬为滁州知州后寄情山水的一篇佳作,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C.古人用地名称人,苏轼又称苏东坡;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D.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宏大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5、(4分)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题目.
(1)古代诗词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一项写到了传统节日?( )(2分)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2分)
6、(6分)按要求默写填空.
(1)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理想抱负终能实现的信念.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巧妙用典,发出了世态变迁、恍如隔世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向离别的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2分)
(一)对比阅读完成8~10题.(10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7.(2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②微斯人( )
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④有粮者亦食( )
8.(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9.(2分)[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10.(2分)[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二)对比阅读完成11~14题.(12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⑥,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1.(4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伛偻提携 伛偻:
②泉香而酒洌 洌:
③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④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
12.(2分)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3.(4分)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4.(2分)(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三) 阅读《钱塘湖春行》和《湖心亭看雪》完成15~18题.(10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5.(2分)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天与云与山与水
16.(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 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 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 不遗余力
17.(4分)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 .
18.(2分)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 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四)阅读《喜雨亭记(节选)》完成19~21题.(10分)
喜雨亭记(节选)
[宋]苏轼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①忭(biàn):欢乐.②荐饥:连年饥荒.③二三子:你们.④优游:悠闲自得.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余至扶风之明年( )
(2)既而弥月不雨( )
(3)以属客,而告之(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21.《喜雨亭记》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本单元 (作者)在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4分)
(五)阅读《清白堂①记(节选)》完成22~25题.(10分)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绠不可竭 (_____) (2)三日而后汲视 (_____) (3)悦人襟灵(_____)
23.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2分)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2分)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25.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三、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答案与解析
1、A、2、B、3、B 4、C 5、(1)C(2)这首诗描写的是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略
7.①探求 ②如果没有 ③派,让 ④吃,给……吃
8.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9.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10.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11.11.①驼背,指老年人;②清;③错乱的样子;④靠近,到.
12.B
13.①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②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14.“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15.(1)mò(2)yǔ
16.B
17.(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8.白乐天春日(或“初春”“春季”等)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19.(1)第二年 (2)下雨 (3)同“嘱”,劝酒
20.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座亭子中悠闲自得地享乐,难道做得到吗?
21.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 欧阳修 《醉翁亭记》
22.(1)完,尽 (2)打水,取水(3)使(人的心情)愉悦
23.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24.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25.井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
26、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