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栗西沟尾矿库1号副坝灌浆工程固结灌浆试验方案
1.工程概况
依据栗西沟尾矿库东侧垭口副坝设计,且根据地基岩石情况,在副坝坝基处进行帷幕灌浆及固结灌浆施工。灌浆范围东西长度为213m,南北宽度为4.5~7m。其中布设帷幕孔一排共62孔,孔深28-30m,总进尺1860m。固结孔3排共227个,钻孔进尺2842.71m。
2.固结孔布置
固结灌浆孔布置在坝顶轴线与帷幕孔平行,共布置三排,呈梅花形布置,间排距均为2.5m,深度11.0m。孔径为Φ100,孔位倾角:90º。成孔偏差不大于10cm。并根据现场施工岩层渗透性地质条件,上报监理及建设单位现场踏勘,决定是否增加补灌浆孔。
3.灌浆试验的目的与任务
3.1固结灌浆试验的目的
为了使西沟尾矿库1号副坝灌浆工程固结灌浆设计和施工更符合实际情况,布置更合理,在初步拟定的设计基础上,通过灌浆试验,以试验所得的成果作为基础灌浆,设计施工的主要参考资料。
3.2灌浆试验的任务
⑴论证西沟尾矿库1号副坝固结灌浆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效果上可靠性。
⑵推荐合理的施工程序,良好的施工工艺,合宜的灌浆材料和最优的浆液配合比。
⑶提供有关灌浆技术参数,如孔距﹑孔深﹑选定灌浆压力,初步确定灌浆材料耗用量,提出灌浆设备意见及编制基础灌浆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文件的依据。
4.灌浆试验区的地质条件
栗西沟位于秦岭构造带内,库区地层主要由变质岩系组成,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若干不同序次不同等级的构造形迹。
1号副坝内底部基岩为硅质灰岩,上部第四系上更新统(Qdl+el)坡残积层,厚度不大(一般0.2m~3.0m)。地形起伏较大,两侧山峰耸立,山坡较陡,一般坡度40°~60°。硅质灰层产状60°∠15°。
5.固结灌浆试验标准
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SD266-88《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
DL/T5125-2001《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
SL176-199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
GB50194-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6.固结灌浆试验
6.1.固结灌浆流程
施工钻机钻孔→抬动观测孔钻孔及观测设施安装→Ⅰ序孔钻孔→冲洗→压水→灌浆→Ⅱ序孔钻孔→冲洗→压水→灌浆→检查孔钻孔取岩芯→压水检测→封孔.
6.2灌浆拟定孔位、孔数及深度
本次西沟尾矿库1号副坝灌浆工程固结灌浆试验孔位通过与建设单位、监理部协商,初步拟定:位置位于坝体左岸处,分别是
第一排(编号G1-87~G1-81)、小计7个孔
第二排(编号G2-87~G2-81)、小计7个孔
第三排(编号G3-87~G3-82)、小计6个孔
本次西沟尾矿库1号副坝灌浆工程试验共计20个孔。灌浆深度为11m.
图一 西沟尾矿库1号副坝固结灌浆试验位置图
7.洗孔及压水试验
7.1洗孔
灌浆孔在灌浆前应进行冲洗。冲洗采用压水冲洗。即用灌浆泵将压力水通过孔内循环管路对灌浆孔进行冲洗,直至回清水后再延续10min为止。冲洗水压力不大于1Mpa。灌浆试验,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在灌浆前重新进行钻孔的冲洗。要求用清水冲洗,使返水水清,冲洗时间至少20min。
7.2压水试验
在灌浆施工前做压水试验,可以了解每序孔灌浆对地基的改善程度,以衡量灌浆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压水试验段一般为11m,应与灌浆段长度相一致。压水试验前,应观察孔内的稳定水位。有涌水的孔还应量测涌水流量。压水试验压入流量的稳定标准是:将压力调到规定值并保持稳定后,每5~10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当试验成果符合下列标准之一即可结束,以最终流量读数作为计算流量:
1)当流量大于5L/min时,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
2)当流量小于5L/min时,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20%;
3)连续四次读数,流量均小于0.5L/min。
压水试验的成果,统一用单位吸水率ω值表示,可按下式求得:
ω=Q/SL
式中ω——单位吸水率,L/min·m·m;
S——试验压力,按水柱高计,m;
Q——压入流量,L/min;
L——试验段长度,m。
8.制浆材料和灌浆压力
(1)灌浆材料:西沟尾矿库1号副坝灌浆工程固结灌浆采用水泥浆灌注,水泥采用秦岭P.0 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细度通过80ŋ方孔筛的筛余量的5%,制浆前对灌浆材料按重量比进行称量,称量误差应小于5%,水泥以整袋计(50Kg/袋),水量以水表读数计,最后结束耗量变小,以浆桶容积测算计量。同样,对于灌浆孔每分钟的吃浆量,通过浆桶容积的改变每5分钟记录一次.
(2)浆液标准:
①浆液搅拌均匀。
②纯水泥浆液的搅拌时间:使用普通搅拌机时,不少于3min;使用高速搅拌机时,不少于30s,从制备到用完的时间小于3h。
③浆液温度保持在5~40℃,低于或超过此标准的视为废浆。
灌浆时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从上至下分段灌浆。止浆塞应止塞好。灌浆中,必须随时观察有无串浆、冒浆情况,如果串浆,必须将串浆孔止塞封闭,如果地层冒浆,应及时降压,限量灌入.压水灌浆时发现冒水、漏浆,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
(3)灌浆压力:固结灌浆,针对不同孔深及岩层条件为不大于1.0Mpa.
灌压控制范围(以G2-3号孔为例) :
●1-4m段强风化硅质灰岩 0.3~0.5MPa
●4-11m段中风化硅质灰岩 0.5~1.0MPa
(4)灌浆配比:初始水灰比一般采用8:1,灌浆浆液的变换,应遵循由稀到浓的原则,逐级改变。浆液的水灰比可采用8:1/5:1/3:1/2:1/1:1/0.8:1/0.6:1/0.5:1(重量比)八个比级。
(5)灌浆结束标准:采用自上而下灌浆,在设计规定的压力下,如吸浆率小于0.08L/min·m后继续灌注60min(如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时,继续灌注30min)即可结束。在灌浆过程中发生回浆失水变浓时,结束时的吸浆率可根据具体情况放宽到0.2~0.4L/min·m,但其延续时间不得少于2h。
(6)灌浆孔的封填:全孔灌浆结束后,必须做好对钻孔的封填工作。目前采用灌浆法封填,方法为:
①采用自上而下灌浆时,最后一段灌浆结束后,应立即改用最稠一级浆液进行复灌;
②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时,在全孔灌浆结束后,应再用最稠一级浆液、按10~15m的段长将全孔作一次自下而上地复灌。采用孔口封闭器灌浆时,最后可将全孔作一次浓浆封孔灌浆;
③封孔灌浆,采用该孔段的原灌浆压力,按正常灌浆的结束标准进行;
待水泥浆干硬后,对未被填满部分排除孔内积水后,再直接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封填。
9.灌浆试验特殊情况处理
9.1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帷幕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以同时进行灌浆。应一泵灌一孔。否则应将串浆孔用塞塞住,持灌浆孔灌浆结束后。串浆孔并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和灌浆。
9.2.灌浆须连续进行,若本次试验若因故中断,可按照如下处理:
(1)应及早恢复灌浆。否则应立即冲洗钻孔,而后恢复灌浆。若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应进行扫孔,而后恢复灌浆。
(2)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进行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的相近,即可改用中断前比级的水泥浆继续灌注;如注入率较中断前的减少较多,则浆液应逐级加浓继续灌注。
(3)恢复灌浆后,如注入率较中断前的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应采取补救措施。
10.试验成果检测方法
(1)灌浆试验孔全部结束后,待凝7d布打检查孔,检查孔布置原则,一般布置在地质条件不良地段,由建设单位、监理及施工方商议决定布置在两个灌浆孔之间。即透水率大的灌浆孔G2-85与G2-84之间。本次试验按照每单元布1个检查孔。
(2)打检查孔用地质钻机进行采取岩芯。送检有资质质检试验单位(公司)检测,出具试验检测报告,并与规范及设计要求标准进行对照检查。
10.灌浆设备及机具
| 序号 | 名 称 | 规 格 | 数 量 | 备 注 |
| 1 | 潜孔钻机 | 150 | 2台 | 自有 |
| 2 | 灌浆泵 | 30KW | 2台 | 自有 |
| 3 | 高速搅拌机 | 100L | 2台 | 自有 |
| 4 | 发电机 | 100kw | 2台 | 自有 |
| 5 | 水泵 | 5.5kw | 2台 | 自有 |
本次灌浆试验,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在建设单位和监理部的严格监督和检测下,施工单位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灌浆试验任务。这次灌浆试验的施工,达到了灌浆试验的目的,通过检查,取得了灌浆施工的参数。
2011年9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