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4分)
1.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奥运圣火登上珠峰.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奥运圣火送达世界最高峰.为了安全攀登雪山,你认为最合适的登山鞋应是下图中的
A B C D
2.下图所示的各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3.下列实验,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4.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是常见的.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甲图中汽车突然起动时,人会后仰 B.乙图中飞船返回舱落地前打开降落伞
C.丙图中离弦的箭继续飞行 D.丁图中汽车撞车时,安全气囊打开
5.若将同学们每天用的八下物理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的,静止时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A.6Pa
B.60Pa
C.200Pa
D.600Pa
6.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7.木块在水中上浮,而铁块在水中下沉,是由于
A.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铁块受到的浮力
B.木块受到的重力小于铁块受到的重力
C.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铁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如图所示为一高山的等高线图,某登山运动员从A点到达B点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的体重变大 B.运动员的质量变大
C.运动员用普通的锅烧水时,水的沸点升高 D.运动员携带的气压计的示数减小
9.如图所示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它们投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它们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12.如图是小明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象.如果用上述两种物质做成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
把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则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物
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
A.p甲∶p乙=8∶1
B.p甲∶p乙=4∶1
C.p甲∶p乙=2∶1
D.p甲∶p乙=1∶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3.小明全家“五一”去旅游,在宾馆见到一支旅行用的牙膏(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你认为挤压牙膏时可反映出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 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________,牙膏盖子中间的尖锐物是为了增大________.
14.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情形,则该桌面_______侧高,水平仪工作的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皮划艇是我国的奥运优势项目之一.比赛中,当他们向后划桨时,划艇向前行,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停止划水后,划艇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划艇具有_________.
16.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_______,海水密度_______;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长江水的泥沙含量增加,这相当于_______了长江水的密度,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长江对堤坝的压强__________,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大了,加大了防汛的难度. (本题四空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重10N边长为5cm的正方形磁铁吸附在铁板上,磁铁与铁板间的吸引为15N,把它按图甲那样竖直放置,磁铁对铁板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按图乙那样水平放置,磁铁(在上)对铁板的压强是__________Pa,按图丙那样水平放置,磁铁(在下)对铁板的压强是_________Pa.
图甲 图乙 图丙
18.静止的升降机里挂着一个弹簧秤,秤钩上挂一重物,读数为G;升降机匀速上升时读数为F1;升降机加速上升时,读数为F2.两个读数比较:G______F1, G______F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弹簧秤下端挂一石块,弹簧秤的示数为14.7N,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9.8N,若将石块全部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中,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N.
20.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用F等于10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物体A刚好沿着墙壁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当压力继续减小到8N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物体B重30N,受到F等于20N的水平推力静止不动,则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N.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1.实验室里常用的水流抽气机的结构如图所示.使用时让自来水流入具有内置喷口的T型玻璃管内,由于水流的作用,喷口A处气流的速度将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下同),A处气体的压强将__________,从而使喷口A处的气体和待抽气容器内的气体之间产生压力差,以达到抽气的目的.
22.如图所示,一个不漏气的薄塑料袋平放在桌面上,一根饮料吸管插在袋口边缘,把袋口折几折后用胶带封住,使塑料袋口不漏气,把两块正方形的硬纸板相隔一定距离平放在塑料袋上,大纸板的边长是小纸板的两倍(大小纸板质量都可忽略不计).在大纸板上放两个1元的硬币,在小纸板上放一个1元的硬币,然后用嘴慢慢向吸管吹气.则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纸板会首先被塑料袋“抬”起来;若要使两个硬纸板同时被举高,不改变纸板的大小,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一个圆柱形薄壁玻璃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物块,然后逐渐向容器中倒水,通过测量容器中水的深度h,同时计算出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你解答下列问题(g=10N/kg)
(1)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的过程中, 物块受到的浮力越来越_________,继续往容器中倒水,当水深增至8cm以后,物块处于_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下沉”)
(2)物块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24.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两个长方体A和B体积、外形都完全相同,它们的三条棱长之比为1:2:4,其中最短的边长为10cm,ρA:ρB= 3∶4,按图中的方式将B先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A放在B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700Pa,若把A取下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桌面对A的支持力为_________N,B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g=10N/kg)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三、解答题(第25题作图题每个图2分,共6分;第26、27计算题每问2分,共14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合计47分)
25.(1)如图甲所示,将长方体ABCD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它最终沉在容器底部.请在图甲中画出此时长方体所受重力G及水对长方体浮力F浮的示意图(线段长短要能反映力的大小).
图甲 图乙 图丙
(2)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如图乙),请在图乙中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此时木块对小车压力F的示意图;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丙),请在图丙中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木块在这个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f.
26.人类从鸟类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鱼类游泳得到启示发明了潜艇.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都市蚂蚁”概念车( 如图有四个轮胎), 获2009年全国汽车创新设计大赛最高奖项.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并可根据人数组合乘车舱,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1)如果“都市蚂蚁”车乘载两人后总质量为500kg,则此时“都市蚂蚁”车的总重力为多少?(g取10N/kg)
(2) “都市蚂蚁”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总重的0.4倍,则当“都市蚂蚁”车匀速直线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多大?
(3) 如果“都市蚂蚁”车行驶时对路面的压强不允许超过6.25×104Pa, 则上述乘载两人的“都市蚂蚁” 概念车每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为多大?
27.“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30cm2,高度为15cm. (g取10N/kg) 求: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漂浮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时杯子排开水的体积.
(3)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4)此浮力秤最多能称多大质量的物体.
28.下面三幅图大家都很熟悉吧,它们都来自于同学们的八下物理课本.它们分别能说明什么物理道理呢?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甲中当在书和桌面间垫上铅笔拉动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发现橡皮筋伸长比没垫铅笔时要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人能被形变的蹦床弹起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的试管装水后橡皮膜向下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甲和乙是用来研究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图丙和丁是利用压强计探究测量某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
甲 乙 丙 丁
(1)实验甲和乙中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2)图甲和图乙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3)通过比较图丙和图丁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个实验都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0.小明学了压强的知识后自己回家设计了如图甲和乙两个实验,图甲是将一只敞口空玻璃瓶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________沸腾(选填“能”或“不能” ) ,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小明在图乙的塑料瓶的a、b(a、b在同一水平面上)处各扎一个小孔,用胶带封住小孔,然后拧开瓶盖,往瓶中注满水,再撕去胶带.可以观察到从a、b小孔射出的水流一样急,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以观察到射出的水流越来越弱,这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 图乙
31.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__相同.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_________.
3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丙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
33.实验桌上有细线若干、两种规格的钩码(0.5N、2N)足够多、弹簧测力计一只(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三种规格的注射器A、B、C(量程分别为20ml、10ml和5ml)、滑轮一只以及刻度尺一把.要求利用现有器材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甲所示,乙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乙所示.
甲 乙
(1) 两种设计方案实验原理都是_________;
(2) 实验中,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钩码的重力);
(3) 甲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时,活塞仍没有移动.欲仍然采用此方案完成实验,需作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帮乙同学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补充完整,标有“▲”符号的空格不需要填写.
| 钩码的个数 | 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 | 注射器的刻度部分容积V/ml | 活塞的横截面积S/ m2 | 大气压强的值P/Pa | |
| ▲ | ▲ | ▲ | ▲ | ▲ | ▲ |
(6)由于活塞与注射器之间有摩擦,实验时记下活塞刚开始向内、向外滑动时的测力计示数F1和F2,则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________________.(用F1和F2表示)
34.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金属块、木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金属块的下沉条件的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物体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mL,根据F浮=G排=ρ水V排g可计算出浮力.
第二小组:探究木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木块浸没时的浮力应选用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______(选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密………………………………封………………………………线…………………………………………………………
初二年级物理课堂作业答题纸(2011.0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4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答案 |
13. , , .
14. , .
15. , .
16. , ; , .
17. , , .
18. , .
19. .
20. , ; .
21. , .
22. , .
23. , , .
24. , .
三、解答题(第25题作图题每个图2分,共6分;第26、27计算题每问2分,共14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合计47分)
25.
图甲 图乙 图丙
26.(请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每问2分,本题共6分)
27.(请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每问2分,本题共8分)
28.(1) ;
(2) ;
(3) .
29.(1) , (2) ,
(3) , (4) .
30. , ; ,
.
31.(1) , (2) , . (3) .
32.(1) ;(2) .
33.(1) ,(2) ,(3) ,
(4) ,(5) ,(6) .
3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