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2.运用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
3.能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说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河流流量图与地形图、气候图的对照使用,综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用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河流的概括 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 内容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 引入 新课 | 展示《中国水系图》,《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图》 【导语】: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既有许多奔腾不息的大江巨川,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那么你知道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便利?又给我们带来过什么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 【教师】我们研究河流、湖泊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湖的概况。
| 视频动画引入既能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河湖 概况 |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由学生指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学生】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湖泊: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 | 培养学生看图读图能力,同时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
| 【教师】展示《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提问: 1、 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主要流向是怎样的?为什么? 2、 我国大部分的河流注入什么大洋? 3、 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4、 试说出什么是外流河、外流区 5、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最终流入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 1、 自西向东流,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2、 太平洋 3、 有,北部额尔齐斯河和雅鲁藏布江分别注入北冰洋和印度洋。 4、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外流河所在的区域是外流区。 5、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大多数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 【教师提问】 6、 什么是内流河、内流区? 7、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哪条? 【学生回答】 6、 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为内流区 7、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
培养学生读图、读书的能力,初步区分内外流河和内外流区
| |
| 【提问】: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内、外流湖与咸水湖、淡水湖的的成因。 【教师归纳】: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
| 分组讨论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
| 承转 | 内、外流区是如何划分和分布的呢? | |
| 外流区、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 【学生】 1、阅读图2.31,给图中的空白图例涂上不同颜色(教师统一规定) 2、 判断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范围,并根据所选颜色填涂。 【提问】 1、对照“中国陆上主要山脉 ”和“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 2、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南地区有没有内流区? 3、 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内流河,这和哪些因素有关? 【归纳】: 1、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可见,我国内、外流河的大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西北地区有外流区,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东南地区有内流区,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一小部分为内流区 3、地形、气候
| 学生通过画图对我国内外流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能够加深对该知识的印象 |
|
河流 的水 文特 征 | 【提问】要想认识一条河流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归纳】大家说的很好,但在众多方面中,以研究河流的水文特征最为重要,主要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等。 (一)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 1、我国绝大多数河流为何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 2、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与我们曾学过的什么区域的分界线相一致? 3、我国东部外流河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 【学生】 1、地势西高东低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3、季风气候;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就小;东部外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 【学生合作学习】 阅读2-29并结合地图册有关资料思考讨论回答: 1、四条河流属于什么河流?它们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 2、黄河、松花江在冬季结冰为什么?长江和珠江结冰吗?为什么? 【归纳】 1、 (外流河;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夏季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季盛行冬季风,降水少。) 我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 长江、珠江、黄河、松花江四条河流虽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但又有显著差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冬季没有结冰期;而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黄河由于流经植被破坏严重,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东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活动】 对照课本47页“我国东部地区一些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较”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什么不同?汛期长短有什么变化? 2、北方河流水量和南方地区河流的水量大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归纳】 1、受气候影响: 一般北方河流汛期开始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汛期较短,南方的河流汛期开始较早,结束时间较晚,汛期较长。 2、从北到南河流汛期由短变长。 北方河流流量较小,南方河流流量较大。
(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阅读45页关于塔里木河的介绍,讨论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1、塔里木河的水源是不是以降水为主? 2、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为什么会有断流现象? 【学生】 1、不是,高山冰雪融水 2、每年7—9月是汛期;10月以后,水量大减;影响因素是气温 3、冬季,气温下降,高山冰雪融水消失,河水大大减少,近年来沿途灌溉用水增多,使下游河道断流的情况更加严重。 【总结】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一些地区为无流区。这里的内流河和塔里木河类似,沿途多沙漠、戈壁,蒸发和渗漏严重,很多河流成为季节性河流,季节性河流在地图上常用虚线表示。 【展示】胡杨林和罗布泊的有关资料 【总结】胡杨林在减少,罗布泊已干涸,我们该怎么办?我国已有重大举措,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把西北的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来抓,希望西北的环境有个美好的明天。 | 通过填表对 河流水文特 征有初步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其成因,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规律 |
| 承转: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从古至今,它们为我国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 ||
| 自学
| 学生自学46页京杭运河的资料 了解其重要作用
| 加强学生的阅读资料的能力 |
| 课堂小结 | 【教师】同学们,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 | 强化学习 |
| 课堂练习 |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 检查学习效果 |
一、众多的河湖
1、外流河、外流区和内流河、内流区
内流湖和外流湖
外流区、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 水量 | 水位 | 结冰期 | ||
| 夏季风盛行时 | 水文特征 | 增大 | 上涨、形 成汛期 | 不结冰 |
| 成因 | 降水多 | 气温高 | ||
| 冬季风盛行时 | 水文特征 | 减少 | 下降、形成枯水期 | |
| 成因 | 降水减少 | 气温在0℃以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