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二、课程代码:03010128
三、适用专业:会计
四、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
五、计划学时:88学时
六、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会计实验室
七、课程定位:
《基础会计》课程一直被确定为我院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之一,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本课程面向会计工作岗位,根据岗位工作内容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确定课程内容,设计教学项目组织教学;以具备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实训室作为授课场所,采用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熟练从事会计业务的能力。通过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之间、岗位工作与中小企业会计课程之间的工学交替,实现了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职业道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信息是何时得到的,依据什么得到和采用什么方法得到。学生学完本课程,应明了出纳、制单、记账、编表等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会计专业的后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有更深的认识,有助于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基础会计作为我院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标必须定位于“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上,要体现三大特性:一是职业素质教育特性,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本课程既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是纯技能训练,而是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和技能。二是基础性,基础会计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是很注重技能实际操作的课程,未来职业能力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是层次性,即大学专科层次的经济知识水平。
八、课程设计思路:
《基础会计》课程主要阐明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其“三基内容”和岗位能力要求,课程目标分成三大块,即态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本课程的态度目标:了解财务、会计基本法规制度,树立法制观念,具有严谨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敢于创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了解会计的概念,掌握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及其恒等关系、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了解会计工作组织的有关内容和会计法规体系。
本课程的技能目标:;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运用借贷记账法,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基本方法及处理、初步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基础会计》依据企业会计工作工作流程顺序及项目教学内容,在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大力支持,设计思路如下:
(1)真实展现会计工作过程;
(2)在操作中学习与应用会计核算方法;
(3)实习单位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评价,学生对学校教学水平的评价,行业专家对学校课程教学设计的评价等调查是课程设计的必需过程;
(4)学生素质、知识和技能培养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项目教学”和“课证融合”是课程设计的特色所在。
九、课程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2. 了解会计知识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
3.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主要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2. 能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3. 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掌握错账的查找和改正处理技术。
4. 能编制简要的财务会计报表。
5. 能够掌握会计基本实务操作程序和技能。
6. 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了解财务、会计基本法规制度,树立法制观念。
2. 具有严谨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
3. 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十、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一览表
| 工作任务 | 学习情境 | 学习任务 | 参考课时 |
| 了解会计的基本知识 | 学习情境一 基础会计总论 | 任务1:了解了解会计的发展 | 1 |
| 任务2:掌握会计的含义 | 2 | ||
| 任务3:理解会计的对象 | 2 | ||
| 任务4:基本了解会计核算方法的初步了 | 1 | ||
| 掌握会计要素的含义和与会计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 学习情境二 会计要素的内容 | 任务5:掌握会计要素的含义 | 2 |
| 任务6:具体掌握六大会计要素的构成 | 4 | ||
| 技能训练任务一:关于会计要素的案例分析 | 2 | ||
| 学习会计等式以及各种会计思维的培养 | 学习情境三 会计等式 | 任务7:理解会计等式的含义 | 2 |
| 任务8:掌握掌握会计假设 | 2 | ||
| 任务9:掌握会计信息质量 | 2 | ||
| 任务10:掌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要求 | 2 | ||
| 技能训练任务二:会计等式的案例分析 | 2 | ||
| 掌握复式记账法 | 学习情境四 复式记账法 | 任务11:掌握会计科目的内容 | 2 |
| 任务12:掌握会计账户的含义 | 2 | ||
| 任务13:掌握复式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的含义 | 2 | ||
| 技能训练任务三:借贷记账法的案例分析。 | 2 | ||
| 掌握企业资金筹集业务核算 | 学习情境五 企业资金筹集业务核算 | 任务14:掌握制造企业五大主要经济业务 | 2 |
| 任务15:掌握制造企业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1) | 2 | ||
| 任务16:掌握制造企业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2) | 2 | ||
| 任务17:掌握制造企业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3) | 2 | ||
| 技能训练任务四:制造企业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案例分析 | 2 |
| 掌握企业资金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 | 学习情境六 企业资金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 | 任务18:掌握制造企业资金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1) | 2 |
| 任务19:掌握制造企业资金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2) | 2 | ||
| 任务20:掌握制造企业资金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3) | 2 | ||
| 技能训练任务五:制造企业资金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 | 2 | ||
掌握企业销售业务核算 中证券投资的有关知识 | 学习情境七 企业销售业务核算 | 任务21:掌握制造企业销售业务的核算(1) | 2 |
| 任务22:掌握制造企业销售业务的核算(2) | 4 | ||
| 学习企业财务形成和利润分配的的核算 | 学习情境八 企业财务形成和利润分配的的核算 | 任务23:掌握制造企业财务成果形成业务的核算(1) | 2 |
| 任务24:掌握制造企业财务成果形成业务的核算(2) | 2 | ||
| 任务25:掌握制造企业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1) | 2 | ||
| 任务26:掌握制造企业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2) | 2 | ||
| 技能训练任务六:制造企业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 | 4 | ||
| 学习有关会计凭证的有关知识 | 学习情境九 会计凭证的了解 | 任务27: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 1 |
| 任务28:了解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 2 | ||
| 任务29:了解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 2 | ||
| 任务30: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整理和保管 | 2 | ||
| 技能训练任务七:会计凭证的案例分析 | 2 | ||
了解会计账簿的有关知识 | 学习情境十 会计账簿的了解 | 任务31:了解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 1 |
| 任务32:了解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 | 2 | ||
| 任务33:了解对账和结账 | 2 | ||
| 技能训练任务八:会计账簿的案例分析 | 1 |
| 掌握财产清查的相关核算 | 学习情境十一 财产清查 | 任务34:掌握财产清查概述 | 1 |
| 任务35:掌握财产清查的内容方法和处理的核算 | 2 | ||
| 技能训练任务九:财产清查核算的案例分析 | 2 | ||
| 总学时 | 88 | ||
本课程选取的教材是《基础会计》,该教材是由吴国平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次出版的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该教程的体系和内容独具匠心,特别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使用后,深受学生好评。
十二、考试/考核主要方法:
本课程最终考核成绩将按照平时成绩40%和期终成绩60%折合计算。平时成绩将由10次作业成绩和课堂学习表现综合确定,期终考试将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试。
十三、教学评价:
本课程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将按学校的相关要求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试卷或报告、成绩等写出分析报告;课程所属教研室将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组织进行学生评价、行业(含校内、外同行)评价、专家(含校内、外督导)评价、社会评价工作。
十四、其它说明:
1、本标准由经济管理系会计教研室指定,经经济管理系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批准,报学校教务处备案。执笔人:余在敏。
2、本标准自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