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能够让学生对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听赏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会作品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3、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4、通过听赏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听赏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
轮唱
旋律中的空拍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听唱法 表现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课件放映黄河及黄河两岸的美丽风光。
让学生从画面中去认识我国第二大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多媒体课件放映日本侵华期间中国人的真实照片。
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百姓的事实和践踏我们祖国美好河山的历史罪状。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了解作者、时代背景、歌曲出处。
1、学生谈自己有关词曲作者的知识积累
光未然作词
冼星海作曲
2、教师播放课件总结: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当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第七个乐章《保卫黄河》最为人们所熟悉。《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广泛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因素,使这部巨著的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懂。这部合唱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展现了抗战必胜的前景。这部合唱具有写实性、历史性、诗歌性、交响性的特点,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特点,为我国现代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典范。
(教学意图: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时,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观看与创作背景相关的录像资料,把枯燥的讲述形式变得生动,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熟悉演唱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的情感体验作好了铺垫。)
三、初听合唱曲《保卫黄河》,
学生聆听全曲,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作品体裁:进行曲
2、作品速度:中速稍快
3、作品力度: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四、复听《保卫黄河》
播放《保卫黄河》视频画面,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明快、跃动、生机勃勃,坚决而振奋。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表现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3、全曲共有几种演唱形式?
齐唱;轮唱;合唱。
4、不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作用?
①激励人们前进;
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五、巩固、深化主题
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欣赏了冼星海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相互讨论回答。
①忘不了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②珍惜美好生活;
③努力学习,振兴祖国;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保卫黄河》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励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抗日战争这段难忘的岁月是一段惨痛的历史,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只有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才会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更加奋发图强,爱我中华。同学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知识落后,军事落后,思想落后都会受苦,不能也都会引起列强的觊觎,只有国富才会民强。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刻苦学习,为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奋斗。本节课最后送同学们一句周恩来总理的格言:(幻灯片放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六、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音乐资料 ,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与交流。
教学反思:
保卫黄河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歌曲充满力量与激情。本堂课我以《保卫黄河》为主线贯穿其中,运用课件将齐唱《保卫黄河》和轮唱《保卫黄河》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情绪以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情感同时参与,既加大了教学信息量,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在教学中,以《保卫黄河》为主线,构建起与历史学科的联系和综合,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二〇一二年一月六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