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现将考试总结如下: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月考我校采用了B卷,主要考察第一、二单元的有关内容,试卷的题量适中,考察广,整体难度不大,重点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探究题难度适中,没有计算题。试题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注重对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试题新颖灵活。
二、成绩情况
| 97班 | 98班 | 99班 | |
| 平均分 | 77.2% | 65.4% | 79% |
| 优秀率(90分上) | 31.2% | 14.3% | 32.7% |
| 及格率 | 80.1% | 59.5% | 82.7% |
| 低分率(30分下) | 0 | 7.31% | 1.9% |
三、答题分析
简答题完成得较好,选择题4、6,填空题17,实验题23等题的错误率较高。具体情况如下:
4题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掌握得不踏实。
6题磷的燃烧现象和硫的燃烧现象混淆不清。
17题的同样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掌握不够。
23题实验题制取氧气装置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选择、实验的注意事项等还需要加强,特别是制取气体时仪器的选择和收集气体方法的确定。
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主要为: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
2、审题不清,概念不清,不按要求回答。
3、学生自学能力欠缺,无法从题中有效获取有用信息,理解能力差。
4、本人教学忙于赶进度,上课深度、广度的加强力度不够。
四、月考后的反思
1、从月考情况分析,试题重在考察基础,中下游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概念理解模糊。
2、学生审题不够仔细,题目前后联系能力不强,对关键内容把握分析不到位。
3、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分析不够。
五、今后措施:
1、加大力度分析、深挖教材,从整体入手,加强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2、采取反复讲解,不断复习,不能过度拔高,按照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尽量简化教学。
3、进一步加大基础知识的检测力度,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记忆知识。
4、严格参考课标,精选习题,优化课堂,少做难题,不做偏题,提高效率。
5、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