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32:45
文档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黄河的治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基本概况;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的阅读,了解黄河概况,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和根治方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
推荐度:
导读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黄河的治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基本概况;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的阅读,了解黄河概况,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和根治方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黄河的治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基本概况;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的阅读,了解黄河概况,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和根治方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黄河壶口瀑布景观视频,同时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并展示<<中国水系图>>、《黄河水系图》。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一、黄河概况

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小组讨论:

1、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

2、黄河流经的省区

3、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5、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

【学生归纳】

1、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向东流向渤海

2、流经省区: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3、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旧孟津

4、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承转】假如你是水利专家,打算如何利用黄河造福两岸的人民?

【学生】1、利用上游的水能资源进行发电

        2、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教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请说说黄河还有什么贡献?

(二)母亲河的贡献

【学生】3、旅游资源

        4、中华文明发祥地

【小组合作探究探究】黄河的忧患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各有哪些表现?造成这些忧患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各有哪些?

参照图2.35完成下面的表格

河段忧患原因
上游1、荒漠化

2、凌汛

1、干旱,过度放牧,滥垦草地

2、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下游封冻早,解冻迟

中游水土流失

严重

土质疏松、支流多,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
下游1、地上河2、凌汛

3、断流

1、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泥沙淤积

2、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下游封冻早,解冻迟

3、水量减少,生活和生产用水剧增等

【总结】黄河上游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降水少,气候干旱),也有人为原因(人为过度放牧,滥垦草地等)。

(一)地上河

【提问】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关系吗?

【学生讲解】通过2.35“地上河”示意图解释“地上河”的成因

【展示】黄河“地上河”动画示意图

【归纳】因为黄河在中游携带了大量泥沙,流到下游时这些泥沙沉积下来,便形成了现在的黄河中下游平原。同时,由于这些泥沙的作用,黄河的河床被一年

年抬高,现在黄河在下游已成为一条地上的悬河,水面高出两岸几米到几十米之多。

【提问】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筑堤约束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吗?为什么?

【学生】不能,夏季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可能决口,进而造成洪灾。

【小结】由此可见,黄河之害主要在于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

【承转】怎样才能根治黄河呢?

三、根治黄河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根治黄河》材料,使学生了解黄河在历史上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新中国治黄的措施及效果。

【分组讨论】

A组:探讨黄河上游的治理措施

B组:探讨黄河中游的治理措施

C组:探讨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

【提示】回想黄河之害在于什么?究其根源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治黄的关键是什么?其根本措施又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总结:

河段治理措施
上游植树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
中游禁止破坏林草;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承包治理;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
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
【讨论】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黄河下游出现了断流现象,而且断流的天数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两岸居民生产和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2页第2题,讨论分析黄河

下游出现断流现象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各有哪些,应采取哪些对策?

【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

自然原因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人为原因生活、生产用水量很大;浪费水资源严重;上游截流蓄水量大
对策宣传节水、综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价;统一调度水量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河的地理概况,黄河“忧患”在各河段的具体表现、成因和治理措施,懂得了黄河对我国有功也有过,有利也有害,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黄河中游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根本措施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所以,要想根治黄河,必须使防洪和治沙并举,才能使黄河之害变成黄河之利。

文档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黄河的治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基本概况;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的阅读,了解黄河概况,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和根治方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